傅襄谟
傅襄谟
傅襄谟字仲举。江安县汉安镇人。祖父名世榕,曾任藁城区怀安县知县。其父增淞,排行第四,业儒未出仕。 襄谟童年,随塾师张树声读书。后考入县立高等小学校第十三班毕业。1941年,襄谟在重庆任国民政府粮食部四川省储运视察员。1944年,回乡养病。1945年,江安进步刊物《联谊旬刊》创刊,他为旬刊撰写过多篇文章,对社会时弊、权贵劣迹进行揭露和评击。这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提出所谓“还政于民”,把省、县两级参议会的参议员,由原来的“遴选”改为“民选”。汀安县应选出省参议员一名。国民党江安县党部书记长李茂林,欲图占有此席位,傅襄模为了分散李的选票,经张乃赓、李剑彬等人支持,他也参加竞选。与李针锋相对地斗争,使李茂林未能当选。
个人简介
1925年秋,考入省立第三中学第十五班。1927年,省三中发生学潮,反对校长柴斯可。傅襄漠是这次学期的积极分子,被枝开除学籍。
1927年下期,裹漠在县立高等小学初级部(校址关帝庙)任教。与省三中学生梁宗城、郑国、何亲佐、王星其、王启明等(皆中共党员)往还甚密,经梁宗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5—8月,任中共江安特支书记。
1928年秋,襄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学图案专业。从此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学习期间,爱好新闻,参加了“四川驻平新闻记者联合会”。该会是川籍爱好新闻报道的学生组成的,傅襄谟和后来成为名记者的范长江等都是其中的活跃分子。1930年,四川省发生“广汉兵变”,传来了李司克牺牲的消息,襄谟又得李司克之兄李剑彬及同学张安国来信,得知事变经过,写出题为《广汉兵变》的新闻报道,寄天津市大公报》发表。揭露军阀镇压革命的真相。
1932年,襄谟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回到四川。是年秋,应万县师范学校聘任为美术教员。
1933年,离开四川与张剑东、简太良等经上海市去日本东京留学,进入东京新闻学院,改学新闻。不久,与同时东波进入早稻田大学政经系的女同学雷季贤结为夫妇。1935年,在郭沫若的支持下,联络了一批进步留学生,有江安县人张剑东、常化知、张安国及富顺县人简太良,内江市人苏相华等创办了《留东新闻》周刊。由襄谟任主编,张、简任发行。后傅因病由张剑东继任主编,简任发行。郭沫若与襄漠私交甚好,傅父六十寿辰,郭亲书屏为赠。郭与章伯钧曾在襄谟寓所,与《留东新闻》同仁聚会,和他们畅谈了国内革命形势,北伐内幕及对未来的展望,对他的办报方针,随时给予指导。《留东新闻》发表了很多重要的报道和论文,激动了青年的斗志。1935年,北京发生了“一二.九”大规模的学生救国运动。襄谟执笔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正阳门前新战地,八千男女血泪横》的报道,对爱国学生给以极大的关怀与支持。蒋经国苏联写信揭露蒋介石对其生母毛氏的残酷虐待,原信在东京日语发表。常化知执笔译为中文,在《留东新闻》上转载,日本极右法西斯分子,发表侵华叫嚣。襄谟撰写了《质大谷光瑞》针锋相对、义正词严地予以驳斥。
襄谟于1936年6月回国,应康心如、康心之兄弟在重庆主办的《国民公报》之聘,作记者。抗战军兴,多次赴抗日前线采访,报道了很多对敌斗争的英勇战绩,激发了国人同仇敌忾的士气。1938年,又兼任复旦大学新闻教授。是年冬返乡,在省江中、江女中的学生大会上公开揭露汪精卫投敌叛国的经过。范长江奔赴延安市,亦吕振羽襄谟话别、相约联系。
1939年7月,襄谟辞去《国民公报》记者及复旦大学教授职务。这时,郭沫若任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厅长。10月,推荐襄谟任“军事委员会中国电影制片厂上校秘书,至1940年离职。在此期间,江安县籍中共地下党员席明真因故离家去重庆市。襄谟介绍他到制片厂任“上尉书记”,获得职业掩护。
1940年9月,四川省政府创办机关报《四川国民日报》,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贺目光待聘襄谟为总编辑。适中共地下党员张安国从云南省回乡找党组织,傅延聘张为编译室编译。后因贺国光与省主席张群之间有矛盾,该报于同年12月停刊。
1941年,襄谟在重庆任国民政府粮食部四川省储运视察员。1944年,回乡养病。1945年,江安进步刊物《联谊旬刊》创刊,他为旬刊撰写过多篇文章,对社会时弊、权贵劣迹进行揭露和评击。这年,国民政府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提出所谓“还政于民”,把省、县两级参议会的参议员,由原来的“遴选”改为“民选”。汀安县应选出省参议员一名。国民党江安县党部书记长李茂林,欲图占有此席位,傅襄模为了分散李的选票,经张乃赓、李剑彬等人支持,他也参加竞选。与李针锋相对地斗争,使李茂林未能当选。
1948年因病去世,终年37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