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少年啦飞驰
作家韩寒创作的长篇小说
《像少年啦飞驰》是由中国作家韩寒创作的小说作品,是作者的第二本长篇小说,于2002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首次出版。
该小说围绕主题“赛车”,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描述了“我”的生活,讲述了初涉社会的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体会了社会的复杂、现实的残酷以及人心的不可探测,有失望,有迷惘,但仍不断追求的故事。
2002年1月,小说《像少年啦飞驰》获得当月全国图书畅销榜排名第二。
内容简介
主人公和铁牛从小生活在上海,在小学里无忧无虑地生活。他的失望主要由校园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引起的,他回忆起校园生活总的感觉是无聊和惆怅,他描述自己所在的高中、大学都是卑鄙、一塌糊涂的学校。
高中毕业后主人公考到了一个叫野山的地方的师范大学,在这里主人公认识一个叫老夏的人。学校里大家都在混日子,成天跑到外面泡吧、踢球、闲逛。除了经常与喝酒之外,主人公和老夏开始研究车,并逐渐沉迷于其中。主人公通过学校的辩论赛意外获得了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机会,而老夏更是离奇地和美女徐小芹结成了恋人关系。香港之行并不愉快,回到学校后发现,这一段时间老夏和徐小芹关系迅速升温。老夏在校外租了房准备和徐小芹同居,这时徐小芹却悄悄离开了他。徐小芹走后,老夏迅速振作起来,主人公和他又开始研究车。老夏买了辆摩托车,在一次飙车中不小心撞伤了别人,在住院期间被学校开除。老夏离开后不久主人公也因为他人诬陷“偷车”而被开除。
回到上海市,主人公开始了文学创作,并获得了一些收入。在一个杂志社组织的笔会上,主人公认识了老枪。老枪是个靠冒名写东西谋生的写手,生活过得很落魄,挣了稿费之后却奢侈地花完。经过艰难的努力,主人公和老枪的剧本终于成功了,赚了很多钱,然后他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主人公开了个改装车的店铺,后来做不下去就关掉了,从此过着闲适无聊的生活。
创作背景
《像少年啦飞驰》是韩寒在2002年还没退学时出版的,当时他正在着手研究赛车,所以书中出现了很多关于与车有关的文字。当时“韩寒现象”已成为一个被媒体热炒的词语,参与与韩寒有关的商业活动的“专家”大都是彻底追求名利的人,这些形象出现在书里都出现在书里,成为学术腐败的图腾。
写该小说前夕韩寒改车改得一点儿钱都没有了,急着赚稿费,又没有精力去写真正的小说,就只好本色一把,拿自己的经历来写。原本韩寒给的书名是“我是流氓”,编辑要求改书名时被韩寒拒绝,后在总编辑张胜友劝说下才将书名改成“像少年啦飞驰”。
人物介绍
”我是“故事的主人公,在小学、初中时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后考入野山师范,期间因为参加辩论会去了趟香港特别行政区。后和老夏买走私的摩托车并开始介绍走私车给学生,老夏被开除后因为想拿回老夏留在学校里的摩托而被诬陷为偷车贼。在被学校开除后靠杜撰一些“情感散文”挣得稿费度日,与“刘志学”在一笔会上相识并开始一起“创作文学”,在编出一个“成功”的电视剧本后分得一笔钱,开了个汽车改装店,倒闭后又开始了无所事事的生活。
老枪
老枪是一个文痞,靠冒著名文人的名写地摊小说过活的人,喜欢一初中女生。
铁牛是“我”童年时的好友,野孩子乐队一个,初中时加入“黑帮”,后在“我”的回忆中透露已死。他是社会边缘的小人物,没有理想、自由懒散、精神空虚、自我缺失,他批评城市景观的呆板、冰冷、无生气,寻求真正“自然景观”的慰藉,抗击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精神空虚,但自我却沉浸中无法自拔。
老夏
老夏是“我”在大学里的同学,因为被“我”利用去泡徐小芹并意外成功,买了走私车后又阴错阳差加入了一帮流氓组成的“车队”,开始介绍学生买走私车,后因为几个学生出车祸而被学校开除,女友徐小芹也和其前男友同往国外,就此下落不明,几年后成了个乡土作家。
一凡
一凡原本是体育老师,也是一个懒汉。炒股赚了不少钱后辞职在家混日子,娶了个妓女回家做老婆,因为坐吃山空而穷困潦倒,后与主人公、老枪一起写剧本。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反叛
《像少年啦飞驰》是韩寒的反叛正式开篇,是韩寒的第三部作品,第二部小说,基本确立了之后的《长安乱》《一座城池》《光荣日》的写作风格。该书主要描写一群少年单纯而肮脏、匆忙而空虚的成长以及他们没有方向也不接受规训的青春。从该书开始,韩寒抛弃了林雨翔式的正面挣扎,教育、文学、文化、社会在他的笔下百孔千疮臭不可闻,韩寒败坏自己败坏世界,向人生向青春向爱情向社会泼脏水,他在向这个世界挑战。“青春是什么,不就是青年人发春吗”,在这样的语句中,智性写作的高深精致华贵森严已经放弃,反精英反雅致,粗鄙化与极简化携手而至,书中整页整页简单的对白成为主体。
所有的梦想被凝缩成“宾利飞驰”,韩寒和他笔下的主人公都喜爱摩托喜爱跑车(赛车),一骑绝尘,远离熟悉的地方和人群,超越众生超越现实,无限的速度无限的疆土任由驰骋,极限濒死的刺激和晕眩如毒如幻,在如毒如幻中获得自由和主宰感觉。韩寒选择赛车为业,他让笔下的主人公也去征讨世界。
对传统的批判
该小说与《三重门》中循规蹈矩的传统经典文本完全不同,它以一种与常规相反的方式,凸显现实的灰暗与腐烂或是将现实变形得夸张荒诞。其实,阴暗与恶本是社会与人生本来面目之一,年轻人的理想膨胀后炸破或是不自知的意识形态固化,纯化美化之社会不可得,因而有了对现实的怨毒而极端化的戾气。小说的主人公是失败的,他的生活中没有希望没有道德没有光亮,韩寒意欲以他的失败索讨社会的罪责。他不停地在文字中泼脏水扔石子,把自己弄脏跑进人群来向社会挑衅。
如在以往的作家笔下,教师都是受学生尊重、爱戴的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神圣的、光荣的、高尚的,同时也是威严的。教师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而且教会了他们怎样做人。但在韩寒的笔下,教师的光辉形象却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和挑战。“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红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和妓女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妓女厉害多了。妓女赚钱,是因为妓女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
在正统文化的话语体系里,学校教育是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经专家精心编撰、审定的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内容载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语文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素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考试不及格虽不是什么可耻之事(适时查漏补缺,达到课程规定的目标要求即可),但也不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但在《像少年啦飞驰》中却充满着对这种正统意识的挑战与反拨。如文章中的“我”就读的高中简直就是肮脏、堕落、媚俗的场所;“所谓的正书,乃是过了7月就没用的书,所谓的闲书,乃是一辈子都受用的书。”“我不受语文教育,我完全不懂主谓宾定状补是怎么一回事。”“中学语文课我一节没听过,可我就是比那些每节课都听的人出色”“七门红灯”(七门功课不及格)“照亮我的前程”。
同样地,在正统文化的话语体系中,大学是莘莘学子学习、读书之所在,是一代代学者探求真理、钻研学问的象牙塔;大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优秀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但在韩寒笔下,大学却成了:“X X大学,星光璀璨,走近一看,破破烂烂,十个老师,九个笨蛋,还有一个,精神错乱。”
艺术特色
一语双关
小说里的师范生“教书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碰上合适的女生,育人这个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一语双关地抨击教师和师范教育的失败,塑造了一大批不负责任、才疏学浅、刻板教条、粗暴无耻的教师形象。
逻辑转折
文中多处使用逻辑转折的方式叙说情节,如描写老夏与徐小芹的对话时,由“这话让老夏顿时感到失望”到“感到有望到感觉无望”,再到“绝望”,喜剧成分融入其中,喜剧效果令人捧腹。这种慢性转折造成了幽默的持久性,有峰回路转的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人名俗气形象
小说中除了女人的名字比较像名外,男人的名字都很搞笑,要么俗不可耐,要么酸涩至极,如像头铁牛的铁牛、姓焦的校长、做枪手的老枪、做鸭子的杨伟后又改名为杨大伟、叫“狼”和“野狼”的体育老师以及喜欢唱歌的周伦(让人想起周杰伦)等。远不像《三重门》中的人名那么动听或者说正常,与其相比简直是大雅和大俗、抽象与形象相比。从人名可以看出,作者把人名附上自己的感情色彩,极具讽刺意味。
文章夸张可笑
作者在文字中将现实变形、将现实夸张到可笑的奇观来强暴现实,发泄颠覆毁灭成了小说叙事内容也成了其文本风格。小说突出的是每一页的每个叙事段落的每句话的零碎的效果,这种文字效果类似段子和帖子,恶作剧、搞笑、插科打诨、贫嘴、恶搞,各种喜剧无所不用其极,如小说中农民将马赶上马路,政府迅速将马路改称公路,公路依旧跑马,交警制止,马主让他仔细观察,交警说:这是公的,能上公路。
整个故事是比较夸张的,韩寒认为小说的核心是文字,而不是情节,所以这部小说在情节上并不存在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有些地方出现为了文字游戏而铺设情节的做法。
作品评价
光明日报:在《像少年啦飞驰》中,几乎每一篇章、每一段落,都有意无意地甩出了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包袱。有些内容简直就是一段单口相声。可惜的是,语言的幽默不代表作品的成熟,乍显的才气不等于艺术的成就。韩寒在创作中暴露出一种浮躁心态。正如韩寒所言:“这十多万个字我大概写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期间断断续续,往往到后来自己前面写的什么东西都不记得,所以只好跳过重新叙述另一件事情。”如果连写作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就胡乱地讲些沾染着笑料的故事搪塞读者,这样的作品是没有持久的生命力。
赵乔翔评:在《像少年啦飞驰》中,作者如同旁观者,用平淡的叙述话语,冷静地记录着在人物身上发生的事件,像流水账与总结。例如:“我就记得这么一个和光明有关系的事,因为我的英语老师的名字叫杨光明”。
作者简介
韩寒,出生于1982年9月23日,作家,赛车手,杂志主编。初中开始写作和投稿,曾获新概念作文比赛第一 名。高一退学,1999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创畅销纪录。2005年开通博客,点击量超过5亿。2009年主编《独唱团》,销量突破两百万册,后被停刊。现为《一个》app监制及主编。出版多本散文集和小说,作品常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2010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00名影响世界人物之一。2003开始职业赛车生涯,共获六次全国顶级职业锦标赛年度总冠军,是中国唯一一位拉力赛和场地赛双料年度冠军。曾涉足音乐和歌词创作,并发行唱片。已出版著作:《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通稿2003》《毒》《草》《韩寒五年文集》《长安乱》《就这么漂来漂去》《一座城池》《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光荣日》《独唱团》《他的国》《青春》《光明与磊落》(三重门手稿)。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艺术特色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