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琬(?—718年),魏州元城(今
大名县)人。乾封元年(666年)应考幽素科考中,调任新政
县尉。
圣历初年迁任
侍御史,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因功升任
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西域安抚使。
景龙年间,迁任
御史大夫,兼朔方行军大总管。
景云二年(711年),再次升任
朔方军大总管,改任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
晋州刺史、济南县男。
开元五年(717年)八十多岁时任
同州刺史,次年(718年)去世。
解琬于乾封元年(666年)应考幽素科考中,调任新政县尉。后来以
成都市县丞奏事符合旨意,破格授
监察御史,因为亲守丧免职。
武则天考虑到解琬熟悉边界事务,急令追召解琬到西部边界安抚羌夷,而解琬乞求守满丧制,武后称赞并同意了他的请求。下诏命他服丧期满后赶赴边地。
圣历初年迁任
侍御史,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因功升任
御史中丞,兼北庭都护、西域安抚使。解琬与
郭元振友善,遭
宗楚客厌恶,降任为
沧州市刺史。解琬为政注重大体,州人心服。
景龙年间,迁任
御史大夫,兼朔方行军大总管。前后驻守边界累积达二十年,大都推行务农练兵之策,多有收益,番人
汉族都安居乐业。
景云二年(711年),再次升任
朔方军大总管,分别派随军要籍官河阳丞张冠宗、肥乡令
韦景骏、普安令于处忠核定三城兵,减省守兵达十万人。改任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
晋州刺史、
济南市县男。
因年老乞求退休,不等朝廷答复就离任而去,朝廷下优诏听任他以金紫光禄大夫退休,依照品级供给他全部俸禄,并颁玺书慰问。适逢
吐蕃骚扰边境,朝廷再次征召授任他为左
散骑常侍,下诏让他与虏人划定边界,因而安抚十姓降户。解琬建议说吐蕃不可能信守盟约,请求朝廷调兵十万驻守秦、渭一带,以便防遏他们的奸谋。当年冬天,吐蕃军队果然入侵,被秦、渭守兵击退。不久解琬又以年老请求退休,朝廷没有同意,迁任
太子宾客。
开元五年(717年)八十多岁时任
同州刺史,次年(718年)去世。
李旦:卿器局坚正,才识高远,公忠彰其立身,贞固足以干事。类
张骞之出使,同魏之和戎。职文武,功申方面,勤于王家,是为国老。顷者,顾斯侧景,愿言勇退,深惜
马援之能,未遂祁奚之请。然章疏频上,雅怀难夺。今知脱屣归闲,拂衣高谢,固可以激励颓俗,仪刑庶僚。永言终始,良可嘉尚。宜善摄养,以介期颐。
刘昫:①解琬总兵朔野,料敌如神,功遂身退,深知止足,兹亦有足多也。②琬驰令名,燕、蜀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