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路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路
长江路,以流经安徽省内长江得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曾名小东门街、中山东街、前大街、中山中街、西大街、中山西街、中山路、安庆路,曾被誉为“安徽第一路”。
长江路位于老城区商业街道中心,东起长江路桥,西抵环城公园西路,是合肥市老城区东西方向的主干道,截至2020年全长32.2公里。由长江中路两端延伸的长江东路长江西路更是合肥东达南京、上海市,西抵六安市河南省、湖北等省、市、地区的重要通道。
1955年,前大街被正式定名为长江路,次年长江路二层细粒式沥青路面工程竣工。1992年,长江路拓宽为33米,有了宽约4米的慢车道,2008年,长江中路再次迎来了改造,2017年轨道交通2号线在长江中路的地下铁龙奔腾,长江路首次拥有了立体交通格局。
历史沿革
历史记载
 清嘉庆年间,时雍门(今小东门)内有小东门大街,向西依次有奎星楼、范巷口、前大街(即西门大街)。民国后期,自小东门至西平门(今大西门)内有小东门街(今小东门至九狮桥街)、前大街(今宿州路至金寨路)、西门大街(今金寨路至环城西路)。3条街的道路都较狭窄、弯曲,系条石路面,可通汽车;除前大街宽6~7米外,余宽都是5米。
雏形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
解放前,长江路是由小东门街、四牌楼街、前大街和西大街组成,是合肥的“十里长街”“千年老路”。20世纪3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青石板路已破损不堪坑坑洼洼。1938年5月,日军侵占合肥市后,小东门南面一带成为日本警备司令部、宪兵队等军事要地。为了军运方便,抓来劳工2000余人,在刺刀的强迫下,从小东门的城门口起,到接近三孝口止,修成一条碎石路加上两边的排水阳沟,其宽度不足5米。而中原地区劳工被杀害和累死者达400人以上。
1945年冬,合肥成为国民政府的安徽省会,全省党政军的首脑机关都设立于长江路上。但路况依旧很差,没有人行道,没有行道树,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街道泥泞,一辆汽车驶来,行人就要紧贴墙根。为此,当时的合肥县参议会曾多次呼吁政府:“拓宽街道,以壮观瞻,以利商旅”。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
解放后,人民政府首先对前大街道路填坑补宕,修理平坦,让人们行走顺畅。1950年,市政府建设科组织翻修了金寨路北段至大西门路段,铺筑后的砾石路面宽度为5米。1952年,经改建的宿州路南段至含山路中段,总长度为372.5米,碎石路面宽度5米。1953年,翻修长江路桥至九狮街路段,将部分弯道取直。1954年市政府建设局组织扩建前大街、小东门街、西门大街3条主线路。7月进行扩建改造,动大手术。路面由原先的不足5米,扩展到25米,其中车行道宽度15米;路面为块石基础或泥结碎石,路沿装有水泥混凝二阶平石和侧石。两旁的人行道宽度各5米,路面铺有预制水泥混凝土人行道板,下设排水管道。人行道上还第一次栽种了三球悬铃木,以及新建的三四五层的楼房。1955年,前大街被正式定名为长江路。1956年3月1日至8月16日,市政工程公司筹备处组织施工,修整长江路路面,浇铺二层细粒式沥青路面,工程总投资11.49万元。也成为合肥市最早浇铺沥青的道路。1958年9月19日,毛泽东主席在这条路上会见了20万市民。
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90年代)
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长江路又进行了一次修建,青石板换成了石子路,不过依然显得坑坑洼洼。进入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合肥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增长、车辆增多,长江路作为城市主干道和全市首屈一指商业街的地位日渐凸显。1985年,长江路又加铺9米宽、5厘米厚的黑色砾石路面。
1991年,扩建金寨路至环城西路段,扩建后快车道宽14米,两侧慢车道宽各3~5米,分隔带宽各1.5米,人行道各宽5米。长江路贯穿马鞍山路、环城公园东路、九狮桥街、含山路、无为路、宿州路、徽州路、阜阳路、舒城路、六安路、桐城路、庙前街、金寨路、龚湾路、西门街、环城公园西路。路东端有跨越南淝河的长江路桥,中段徽州路交口处有范巷口人行天桥。路两侧安有长臂单圆球钠灯。沿途经过省委、华侨饭店、淮上酒家、黄山大厦、青云楼百货商场、市百货大楼、市邮政局、新华书店总店、省政府、省中华全国总工会、长江饭店、汇通大厦、天都大厦等单位,商店林立,交通方便,通多路公共汽车。
1992年,长江路拓宽为33米,有了宽约4米的慢车道,并改成三块板式的水泥路面,所有管网转入地下,并首次出现了机非隔离带绿化。
成熟期(21世纪—)
进入新世纪,随着合肥市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长江路已横贯合肥东西,全长达30余公里,而原先的长江路更名为长江中路。2008年,长江中路再次迎来了改造,随后一条路幅宽46米,双向8车道的沥青路建成。2016年,随着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合肥市率先在安徽迈入“地铁时代”。2017年年末,沿长江东路、长江中路和长江西路铺设的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西至南岗站,东至三十埠站,贯通合肥中心城区。合肥市又率先在全省迈入地铁“换乘时代”,长江路也随之形成了立体交通格局,极大地缓解整个长江路的交通压力。伴随着地铁建设,2017年11月,长江中路(马鞍山路环城西路)和长江西路(环城西路-五里墩立交)再一次陆续启动全面改造。2019年11月,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长江东路一标段,长江东路道路改造施工全面展开。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长江路,位于中国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间2000小时左右,年均无霜期228天左右。
建设与规划
长江路是合肥市的一条商业主动脉,与王府井集团、南京路在北京、上海市的地位相当。对于合肥,长江路不仅承担着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功能,而且兼备着商业、生活、行政办公、文教等重要功能。
经济
三孝口片区地铁枢纽型商业综合开发项目东起飞凤街,西至金寨路,南临长江中路,北靠安庆路,占地面积40.55亩,未来或将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引进国际一线品牌、高端商贸、大型酒店、国际院线、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全力打造集高端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省内知名的中央商务区。
生态
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此次改造将以长江中路为核心纽带,串接3处节点,共同营造城市会客厅般的公共空间。长江中路是庐阳区的一条商业主动脉,随着城市不断更新,公园游园景观效果差、场地融合度低、功能欠缺等各种问题逐渐凸显。为此,庐阳区在现有景观的基础上进行空间改造,延续场所记忆,打造满足市民交往功能、休憩功能、自然感官的口袋公园。三处口袋公园分别以人文书香、城市记忆、趣味性街角为主题,新增休闲阅读亭、名著导读墙、留声机、时光亭等特色装置,使居民在游玩中品味城市文化、重温城市记忆,感受兼具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游园环境。
沿途信息
时雍门
时雍门,又称小东门,为旧时合肥古城七座城门之一,《嘉庆合肥县志》载为“时雍门,楼三楹,月城顶有石台。”这“时雍”两字取“时序雍和,四季平安”之意,在此即祈望天下太平。城楼虽无存,但门名仍习惯沿称。其遗址位置在今长江路与环城东路交叉处,东接巢湖路,东南靠环城公园、中国包公园,东北依河滨游园。
映典烈士纪念塔
在长江路桥小花园,有座倪映典烈士纪念塔,1936年在映典小学建成“陆军上将倪烈士映典纪念塔”,后毁损。1996年合肥市人民政府重建“广州庚戌新军起义倪映典烈士纪念塔”。
高家祠堂
高家祠堂的复建者叫高懿丞,又名高凤德、高复生,是李鸿章的远房亲戚。他原供职于上海机器织布局。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毁于大火,便长期闲居在家。1903年,他受李鸿章长子李经方之托,接手了杭州南浔富商创建的通益公纱厂。至今,杭州市还保留了高家花园,那里竖着一尊高懿丞的铜像,手上揣着“通益公纱厂”的账簿。高懿丞后来又组建起自己的鼎新纺织股份公司,成为杭州富商。1946年因病去世。高家祠堂是座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的建筑,灰砖黑瓦、马头墙,飞檐翘檐,大门呈八字照壁式,大小额枋上均有木雕缠枝花草、人物故事等,后檐下梁撑为木刻透雕龙凤纹饰,雕刻技艺精湛,做工细致。南北屋面结构不同,正脊两鸱吻为瓷器碎片镶嵌而成,垂脊下端飞挑,似展开的鸟翅。
花冲公园
花冲公园位于合肥市瑶海区东五里井,北临长江东路,离市中心3公里,距合肥新火车站2公里,东距合宁高速公路14公里,介于合肥市一环与二环中间。
三里庵
在合肥老城西部,离城三里有一座尼姑庵,故称“三里庵”。在《县志、五乡区里图》上有标注,城西三里处有一地名为“三里庵”。其遗址在官亭路以西约100米、长江西路路北20多米,庵门朝东。庵外有一块石碑,记载着三里庵的建庵历史;庵门口有一对石狮子,非常精美,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蜀山新村、建设住宅小区时,尼姑庵才被拆除,石碑和石狮子被市佛教协会收去,存于明教寺内,因石碑在搬迁过程中损坏严重,加上放在寺内已20多年,目前已很难找到一块象样的文字。
相关事件
2020年6月10日11时40分,长江东路与郎溪路交口施工临时回填土发生约4平方米下沉,造成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农用车车轮陷入土中。经过应急处理,未造成人员伤亡,车辆已被移出。之后路面已回填,交通已恢复正常。
由于南淝河水位持续上涨,对位于合肥市中心城区的长江路桥桥墩安全造成影响,2020年7月19日上午,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开始对长江路桥采取配重方式,用重车压桥,确保桥梁安全。这是合肥市首次采取这种方式确保桥梁安全。
2022年3月份,一条《重返长江路》的视频刷屏合肥人的朋友圈,在Bilibili视频网站上更是引发一波“老合肥”的回忆杀。视频的创作团队是一群外地来肥的年轻人,他们将目光投向“青年文化”崛起中的合肥,并通过系列活动带动青年群体的露营体验、夜间骑行等。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历史记载
雏形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
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90年代)
成熟期(21世纪—)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气候
建设与规划
经济
生态
沿途信息
时雍门
映典烈士纪念塔
高家祠堂
花冲公园
三里庵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