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东,毕业于
上海戏剧学院,纪录片导演、编剧。他的作品十分关注当下社会急剧变革发展过程中的人和事,并从中展现出人物的生命状态和精神力量。他对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和预判有着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追求故事题材和风格样式的多元化,对拍摄现场环境氛围的把握和人物行为细节的捕捉有着很强的掌控能力,镜头语言朴素真实,生动自然,人物形象富有个性,作品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
由他担任编剧和导演的影视作品《
浮村》、《
他的佛》、《南洋往事》、《孔子的村庄》、《情感圣诞》、《我们的鹭鸟》等屡获国内外大奖,如第四届
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最佳纪录片大奖、第七届台湾
陈香梅电视剧著作奖、第八届
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第14届
摩纳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17届中国优秀电视纪录片好作品奖、第49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白金雷米奖等,多次获得福建电视艺术奖纪录片
一等奖和
福州市政府茉莉花文艺奖一等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和福建省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库,作品被
中国民族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
基本简介
影视作品《捉乌眉》、《传人》、《
迷途》、《火船》、《南洋往事》等曾获得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优秀电视纪录片好作品奖、
台湾省陈香梅电视剧著作奖、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优秀作品奖、福建电视艺术奖纪录片一等奖等五十余个奖项。2012年12月,由他执导并拍摄的纪录片《
浮村》获得第四届
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最佳纪录片大奖;2013年11月,纪录片《
他的佛》获得第六届俄勒冈电影金像奖评审团特别奖;2016年4月,纪录片《我们的鹭鸟》获得第49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短纪录片最高奖白金雷米奖;2016年12月,纪录片《孔子的村庄》获得第14届
摩纳哥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
主要作品
编剧
1993年,《情感圣诞》 获第七届
台湾省陈香梅电视剧著作奖
1994年,《青春重伤》 获第一届
福建省优秀电影电视文学剧本奖
1995年,《火船》 获第八届台湾陈香梅电视剧著作奖
1998年,《浮华世代》 获第二届福建省优秀电影电视文学剧本奖
2007年,《迷途》 获第五届
中国戏剧文学奖剧本奖
2013年,《南洋往事》入选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联、福建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联合设立的福建省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库
导演
2009年,纪录片《传人》 获第十三届福建电视艺术奖纪录片
一等奖2010年,系列片《福州记忆》 获第十四届福建电视艺术奖纪录片一等奖
2011年,纪录片《捉乌眉》 获中国电视纪录片优秀作品奖
2012年,纪录片《
浮村》 获三个国际大奖和第四届
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最佳纪录片大奖,2014年获得由
福州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第二届福州市文艺作品最高奖“
茉莉花奖”一等奖
2013年,纪录片《
他的佛》获第六届俄勒冈电影金像奖评审团特别奖,2014年,获第47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纪录片银雷米奖,2015年获第九届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国际选片会
二等奖,印度
班加罗尔短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评委会大奖
2015年,纪录片《我们的鹭鸟》获
福建省广播电视艺术奖
一等奖,2016年4月获第49届
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短纪录片最高奖白金雷米奖,2016年11月获得由
福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三届福州市文艺作品最高奖---“茉莉花文艺奖”一等奖,2017年10月获福建省政府第八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第三届HCFF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短纪录片铜奖,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推选为2016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
2016年,纪录片《追梦老“玩”童》获
福建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中国梦福建故事”短纪录片评选
一等奖,个人获“优秀创作人才 .编导”奖,入选2017年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梦主题纪录片展播片目
2016年,纪录片《孔子的村庄》(THE CONFUCIUS VILLAGE)获得第14届
摩纳哥国际
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制片人奖和电影节主题大奖---天使和平奖,入选第二届
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第20届
斯洛伐克Čadca纪录片国际电影节、第27届贝尔格莱德国际民族电影节,被中国民族博物馆、
广西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7年,
微电影《最美的样子》入选2018年度国家广电总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主题原创网络视听节目推选展播优秀节目作品
2018年,微电影《最美的样子2》获2018年
好莱坞音乐传媒奖(HMMA)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短片音乐
提名奖摄像
2006年,纪录片《金色冒险号》( Golden Venture)导演:第五届
翠贝卡电影节首映
2011年,纪录片《看不见的红线》( The Invisible Red Thread)导演:Maureen Marovitch ,第三十五届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首映
2014年,纪录片《里基的承诺》 (Ricki's Promise)导演:Dr.Changfu ,第23届圣路易斯国际电影节展映
2016年,纪录片《孔子的村庄》 (The Confucius Village)导演:黄建东,获得第三届“
亚洲彩虹奖”最佳纪录片摄影奖提名
获奖记录
拍摄花絮
◆《他的佛》讲述的是:福州连江
壶江岛上一个名叫释法妙的老人用40多年时间,凭一己之力零敲碎打,居然在山崖上凭空建造起了一座寺院,这个老人被人称为“福州愚公”。
如果光是记录老人开岩凿寺那只是一则新闻片,黄建东想将历史的、命运的、人性的和独居老人的种种状态融进他的片里。黄建东说,释法妙师父念的经文和别人不同,那是他自创的经文。即便如此,村里及周边很多老人仍到庙里念和他不同的经。壶江村有不少独居老人,亲人出国,这些留守的老人都到这里“抱团取暖”,一起祝福海外的亲人平安、发财。这成了众多老者的心灵家园。
村里的老人们感激老师父,但独独他的儿女们不能原谅他,当年他抛家弃子,子女们一直无法释怀。
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20多年前,两个儿子去了
意大利,此后很少联系,女儿嫁到了
福州市,将母亲也带去省城。
纪录片拍摄时遇上释法妙准备过75岁生日,那天来了很多居士为他庆生,最后女儿也来了。面对黄建东的镜头,一向含蓄内敛的女儿突然情感爆发:对去世丈夫、母亲的思念,对父亲曾经的怨恨、如今的慢慢理解,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当所有人为师父祝寿时,女儿悄然躲到大堂外,一针一线地为父亲缝补一件破损的袈裟。黄建东说,“我想表达的其实是‘困惑’。”
《
他的佛》其实是黄建东“福州老头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此前的两部纪录片《传人》、《捉乌眉》分别获省里和全国的纪录片大奖。
《传人》拍的是
福州市已故民间评话大师陈宝童和他弟子之间为弘扬更加多元的福州评话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捉乌眉》则讲述了两个老人为留住那些散落在记忆和民间的童谣而自费四处收集整理并出版《福州民谣》的故事。
黄建东说,“福州老头三部曲”希望能呈现出福州老人们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与态度。
◆他告诉记者,《孔子的村庄》于2014年
元旦开机,历时三年拍摄制作完成,讲述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带领老百姓寻梦、追梦并渴望梦想成真的故事,其本质还是聚焦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农”问题。
“对很多创作者来说,家乡往往是能给自身带来地气及补充
氧气和血液的地方,我也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向我生命的起点表达我的怀想和敬意。经过几番前期的调研,西昆进入了我的视野。”对于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黄建东说。在中国,农村题材的纪录片从来不缺精品佳作,如何突破是个难题。记录西昆,
孔子自然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过就黄建东个人而言,那些经过数代人口口相传后,带有浓烈集体创作成分并因此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更关注的是当下,是西昆正在经历的现实,是西昆人为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就这样,《孔子的村庄》借助一个颇具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农耕文化以及传统人际关系特色的村庄,呈现一个正在行进中的“中国梦”,成为了一份难得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乡村社会影像记忆,受到
摩纳哥国际
电影节组委会的高度关注,被选定为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于11月28日在蒙特卡洛城艺术剧院举行了世界首映。
作品评价
一个四面环海的
小岛,却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在这个不起眼小岛上,鲜明地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它是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浮村》的英文片名翻译为“Life is Elsewhere”(生活在别处),体现了一种生命状态和精神力量,这是一部将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思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着独特叙事结构并且充满了人文情怀的纪录片作品。(网易娱乐)
纪录片《
他的佛》(My Buddha)通过讲述一个老人这一辈子从独自开凿“他的佛”到潜心追求“我的佛”到共同营造“大家的佛”的转变历程,折射出社会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塑造了一个在精神世界和凡尘俗世中徘徊游走的复杂的行者形象,在中国纪录片人物长廊中十分具有独特性,为观众提供了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解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