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之战
224年发生在许昌的战役
广陵之战是224年(魏黄初五年,吴黄武三年)和225年,曹丕曹丕针对孙吴的两次军事行动。这两次行动均以魏军无功而还告终,且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水战交锋。
背景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首征东吴之战失利,魏军被迫撤回后,仍不甘心。222年,曹魏皇帝曹丕要求孙权送儿子孙登为人质以示忠诚,孙权拒绝,与曹丕决裂。222—224年间,曹丕因此多次下令攻打孙权,但最终未果。224年末,曹丕从全国调集十万军队,命他们驻扎在扬州市,准备大举进攻东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经过
黄初五年七月,曹丕东巡至许昌市(今河南许昌东)时,准备再举攻吴。侍中辛毗劝谏曹丕,认为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国家战后刚安定,百姓需休养生息,此时攻吴弊大于利,应暂缓行动。待10年后国富民强再攻吴,定能一举成功。曹丕统一江南的愿望迫切,未纳。遂留司马懿守卫许昌,亲率水军南下,于九月抵达广陵(今江苏扬州东北)。吴军闻信,在安东将军徐盛建议下,竖立木桩外包苇席,一夜之间即建成从石头(今江苏南京)至江乘(今句容市北)长达数百里的疑城假楼,并派出舰队在长江上巡弋。此时长江水位迅猛上涨,曹丕所乘大舰几乎沉没,加之吴军阵容强大,防守严密,曹丕临江兴叹,认为魏虽有强大骑兵,但对于地处水乡,又有长江天堑为阻的孙吴没有足够的水军,暂时是难以消灭的,只得撤兵北去。次年,又率军10余万再至广陵,仍因阻江还军,归途遭吴军袭击,战船数干艘几乎不能北返。
225年三月,曹丕再次有舟师伐吴的打算,宫正鲍勋劝谏,被贬为治书执法。太尉贾诩、行军师辛毗的劝谏也无果。五月,曹丕到谯。因利成郡发生兵变,曹丕直到平乱后,八月才以舟师入淮。尚书蒋济上表称水路难通,曹丕不听。十月,曹丕行幸广陵故城阅兵,士兵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和建业隔长江相对。孙权也调集水军阻止曹魏入侵。魏军到精湖,前将军满宠为帅率军在前,与敌军隔水相望。满宠上书,并对众将说:“今天朝着的风非常猛烈,贼军必定过来火攻,大家要作好戒备。”众军部队都警戒。夜半时分,吴军果然派遣十部人马,趁着夜色进行火攻,满宠冲击突袭而大破敌军。但相比吴水军的规模,曹丕更担忧天气。时值严冬,大寒,结冰,水师难以进军。曹丕目睹吴军的防御和自身的情境,叹道:“唉!这真是上天要分隔南北啊。”下令诸军撤离广陵寨。魏军撤退路过精湖时,湖水有些干涸,曹丕将滞留的船队交给蒋济处理,蒋济开凿河道又阻截湖水导流河水,成功将船只导到淮河中。吴扬威将军、广陵知府孙韶得知曹丕班师,就派部将高寿率五百敢死队,半路夜袭曹丕,劫获曹丕副车羽盖而归。
后果
撤军后,满宠因功进封南乡侯。曹丕于226年驾崩。他的继任者曹叡于228年派曹休石亭之战期间攻吴,这在曹年间是最后一次。但吴将周鲂诈降诱导魏军进入伏击圈,击败中计的曹休,魏军因而再败。此后的24年,魏军由攻转守,多次击退吴入侵。东兴之战战败后,魏直至265年魏末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代魏的司马炎时也未能夺取任何江南领土。280年,晋发起灭吴之战,才终于统一三国。曹丕因屡次伐吴不果,空耗国力,被刘知几《史通笺注》讥讽为“临戎不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背景
经过
后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