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
无法与父母生活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未成年人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截至2018年8月底,中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其中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为76.5万人,其次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贵州,以上7省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为484.4万人,占全国总数的69.5%。
2023年8月,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1550.56万。
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有的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
现实情况
2013年5月,中国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近日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单独居住的留守儿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3.37%,由此对应的单独居住的农村留守儿童高达205.7万,调查显示,46.74%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外出,在这些孩子中,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截至2016年11月9日,经过精准摸排发现,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占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30万人,占3.3%;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占3.4%。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占4%。从范围看,东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8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9.65%;中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463万人,占全国总数的51.33%;西部省份352万人,占全国总数的39.02%。从省份来看,江西省四川省贵州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南省和湖北等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都在70万人以上。
截至2018年8月底,中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其中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最大,为76.5万人,其次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贵州,以上7省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为484.4万人,占全国总数的69.5%。在留守儿童群体中,54.5%为男孩,45.5%为女孩,留守男童多于留守女童。99.4%的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但也有0.5%的儿童残疾、0.1%的儿童患病。与2016年数据相比,0至5岁入学前留守儿童占比从33.1%下降至25.5%,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从65.3%上升至71.4%。
2023年8月,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1550.56万。
影响方面
社会影响
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来说,由于农村的娱乐和学习条件十分有限,手机作为学习、生活以及联系父母的工具,对于留守未成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普遍是“老人+未成年人”的结构,也因此,他们可能出现盗窃、强奸、诈骗等违法犯罪,也可能成为不法侵害的受害者。
儿童身心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留守儿童还经常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比如自制力差、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另外,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违纪,叛逆心理比较强;普遍厌学,自卑心理较严重;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
相关政策
总体要求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关爱保护。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保护,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基本原则
坚持家庭尽责。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监护人要依法尽责,在家庭发展中首先考虑儿童利益;加强对家庭监护和委托监护的督促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坚持政府主导。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各级政府重要工作内容,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属地责任,强化民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坚持全民关爱。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积极作用,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坚持标本兼治。既立足当前,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等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留守问题。
总体目标
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全面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保护机制
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强制报告责任人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属于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居)民委员会或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两种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相关措施
(一)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帮扶支持。各地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未成年子女创造更好条件。符合落户条件的要有序推进其本人及家属落户。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要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实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满足其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要在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帮助。倡导用工单位、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为其照料未成年子女提供便利条件和更多帮助。   
(二)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各地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制定和落实财政、金融等优惠扶持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就业创业的,要有针对性地推荐用工岗位信息或创业项目信息。
相关影视
2019年1月18日,由导演蒋能杰拍摄的电影《矮婆》在湖南省新宁县崀山国际影城首映。影片聚焦新宁县当地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折射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23年1月14日,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交通经济中心《第一观影团》组织《远山花开》主创团队在博纳朱雀国际影城与影迷进行首次见面,共同探讨如何让留守儿童更健康、快乐、阳光成长的话题。影片讲述了来自南京市的支教老师刘晓慧和陕西秦岭深处大麦村的一群留守儿童之间的爱与成长的故事,反映了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基层实践,细致真实地展示了当地物质生活和文化进步。
2023年5月10日,由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和西藏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出品的全区首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微电影风的孩子》正式上线。  《风的孩子》讲述的是家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仲达村的留守儿童多吉的故事,在仲达村,像多吉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故事从农村留守儿童的角度出发,讲述如今农村生活的新面貌。
目录
概述
背景
现实情况
影响方面
社会影响
儿童身心影响
相关政策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
保护机制
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相关措施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