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光,男,出生于1965年12月,河南罗山人。
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以及地理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ICA地理空间分析和建模委员会委员。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2001—2004年:北京大学城市地理学博士研究生,2004年理学博士
1998—1999年: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2—1995年: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硕士研究生,1995年理学硕士
1983—1987年: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本科生,1987年理论学士
工作经历
2005年至今: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教授
1995—2001年:河南信阳师范学院讲师、副教授
1987—1992年: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助教
社会兼职
2017-2020,
加拿大地图信息学《Cartographica》等杂志编委
2018-2022,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
博士生导师/方向
(2)空间分析与计算地理学
硕士生导师/方向
(2)标度与地理空间分析(无尺度空间分析方法)
(3)城市化与替代动力学(城市化非线性过程研究)
(4)自组织城市网络与空间复杂性(城市和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研究)
社会服务工作
国际ICA地理空间分析和建模委员会委员(2007-2016)
杂志任职
PLoS ONE学术编辑(任期:2015-2017)
评审任职
《
北京大学学报》、《
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人文地理》、《城市规划》、《
国际城市规划》、《
旅游学刊》、《
自然资源学报》、《
生态学报》、《
干旱区地理》、《热带地理》、《
河南大学学报》、《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遥感信息》、《
系统科学与数学》、《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信阳师范学校学报》、《
宁夏大学学报》、《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国科学》、《
科学通报》,等等。
《城市规划》特约评审专家
Advance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Applied Spatial Analysis and Polic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British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Cities、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Current Urban Studies、
动力学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 A、
地球 Science Informatics、Empirical Economics、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Journal、Entropy、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Geographical Analysis、Geoinformatics and Geostatistics: An over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Review、Journal of
建筑 and Urbanism、Journal of Ecolog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Journal of Geography and Geology、Journal of Geography and Regional Planning、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Journal of Statistical Computation and Simulation、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Letters in Spatial and Resource Sciences、Physica A、PLoS ONE、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A、Professional Geographer、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SpringerPlus、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Transport Policy、
搬运作用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Urban Geography、Urban Studies、URISA Journal、
H₂O Research
会议发言与组织
7. 陈彦光.地理数据分析与建模的常见问题.2015年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中国,
西宁市,2015年7月17-19日
6. 陈彦光.科学方法与地理学发展前景.2015年
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第二届学术年会通知发起会议,中国,信阳,2015年10月23-26日
5. 陈彦光.人文地理学理论化的困境与出路.武昌:2012年10月27日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小组发言
4. 陈彦光.计算地理学与地理计算:若干问题的讨论.计算地理学·计算经济学论坛“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分析中的计算问题”.北京:2006年3月28-31日
中关村东路55 号中科院基础科学园区内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3. 陈彦光.地理数学方法:从计量地理到地理计算.武昌:2003年10月18日在中国地理学年会“信息化与地理学”小组发言
2. 陈彦光.城市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变革及其发展前景.
乌鲁木齐市:2002年8月在城市地理学年会“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城市”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1. 陈彦光,陈文惠.遥感、GIS与地理现象的
分形研究.
长春市:1994年在
吉林省遥感协会学术会议上发表.吉林省遥感协会'9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
杂志编辑
书籍编撰
专著
3.
蔡运龙,陈彦光,阙维民,刘卫东,
齐清文.地理学:科学地位与社会功能.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蔡运龙,叶超,陈彦光,阙维民.地理学方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 陈彦光.分形城市系统:标度、对称和空间复杂性.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书中撰稿
7.
汪芳,陈彦光.地理学类城乡规划专业的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教学思考.见: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编).城乡包容性发展与规划教育.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pp189-194
Elhadj Z.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of Chaos Theory in Modern Sciences. London: CRC Press, 2011 【撰稿2章】
6.
蔡运龙,B. Wyckoff主编.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1【蔡运龙,叶超,陈彦光,阙维民,李双成,
周尚意等编著,撰稿6篇】
5. Chen YG. Scaling analysis of the cascade structure of the hierarchy of cities. In: B. Jiang and X. Yao (Eds.). Geospatial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Urban Structure and
动力学.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2010, pp91 – 117
4.
李东泉,陈彦光,梁小平.大城市郊区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以
城阳区云头崮小康示范村发展规划为例.见:
毛蒋兴,刘芳,杨一虹(主编).改革开放30年城乡统筹与
城市规划.
南宁市: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pp168-171
3. 姜世国,陈彦光.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
都市圈地域范围研究.见:周一星,
杨焕彩主编.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pp101-119
2. 陈彦光.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的系统分析.见:
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中心(主编).迈向
钱塘江的时代.
上海市:
同济大学,2002,pp163-182
1. 陈彦光,陈文惠.
遥感、GIS与地理现象的
分形测度.载:
陈述彭(主编).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百科全书:
地球科学卷.北京:
中国致公出版社,1995
教材编撰
6. 陈彦光.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5. 陈彦光.基于
MATLAB的地理数据分析.北京:
高教社,2012
4. 陈彦光.地理数学方法:基础和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陈彦光.基于
Microsoft Excel的地理数据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陈彦光.基于Mathcad的地理数据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
周一星、陈彦光等(编著).城市与城市地理.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荣誉与奖励
2015年,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汪芳、丁学俊、陈彦光等).
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
城市规划学科教学研究论文奖(
汪芳,陈彦光).
2012年,
北京大学教学成果校级
一等奖(汪芳,
吕斌,陈彦光).
2011年,北京大学2011年度中国工商行优秀教师奖.
2011年,2010-2011年度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二等奖.
2010年,
河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排名第四).
1999年,河南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二等奖、
三等奖.
1998年,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8年,河南省教委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8年,河南省第三届青年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
1995年,李四光优秀论文二等奖.
1994年,
吉林省遥感学会94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人才培养
研究生必修“地理数学方法”
本科生必修“计量地理学”
本科生必修“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
本科生选修“社会综合实践调查”【与汪芳合作】
本科生“城市规划概论”讲座课程“科学发展与城市规划”
研究生“理论地理学”讲座课程“西方理论地理学研究方法”
博士生“人文地理学”讲座课程“特征尺度、标度与地理空间分析”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城市和计算地理学,重点研究地理
分形和自组织城市网络,来致力于探索人文地理系统的对称和对称破坏以及地理方法研究的综合集成。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城市的分形优化研究。分形是大自然的优化结构,分形体能够最有效的占据空间。分形城市和城市体系研究对未来的
城市规划和区域空间优化具有潜在的实践价值。多年来在分形城市体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城市理论和模型研究。建立自己的城市系统模型,并发展前人的理论。完善了城市体系的标度定律,统一了关于城市体系的一系列基本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关于城市形态的波粒二元结构模型、城市体系的三角点阵模型、城市等级结构的多分维谱模型、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
引力谱模型,如此等等。(3)城市和地理研究方法研究。发展了城市和城市体系分维测算的一系列基本方法,基于城市和城市体系的递阶结构提出了城市时空演化的分维比值分析(DRA)方法,借助对称思想提出了模型建设、参数估计和软件选择的一套系统的方法,如此等等。(4)其他研究:包括城市
饺子研究、地理对称研究、地理学哲学思想、数理基础和研究方法研究、
中原地区的地缘政治研究,等等。
主持基金项目(纵向课题)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市地理系统的空间关联分析(41671167)”(2017-2020)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异速标度分析(41171129)”(2012-2015)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文地理系统的对称性研究(40771061)”(2008-2010)(主持人,已经结项)
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形
城市规划方法研究(8093033)”(2009-2010)(主持人,已经完成)
3.国际课题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 Small Grant Program“Changes of Spatial Structure in Cities of Chin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o-Urbanization”(2003-2004)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市体系空间网络的分形结构及其演化机制(40071035)”(2001-2003)
1.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资助项目“河南省城市体系
分形结构及其演化机制研究(974071200)”(1997-1998)
参与基金项目(纵向课题)
11.国家重大计划基金课题“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的病理分析与风险预估”(41590843)(2016-2019)[主要成员]
10.“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空心村整治规划及其信息化支撑技术研究(2014BAL01B02)”[隶属项目“空心村综合整治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1B00)](子子课题负责人,2014-2016)
9.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重点资助项目“地理学方法研究(2007FY140800)”(2008-2010)(主要参加者)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中原地区的城市变化及其自组织的空间
动力学(40335051)”(2004-2007)(第二主持人)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基于GIS的自组织城市网络空间分析方法探讨(GIS-Base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of Self-Organized Network of Cities)(40614018)”(2007)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市结构的空间复杂性研究(40371039)”(2004-2006)(第二主持人)
5.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资助项目:“城市空间结构及其优化方法的
分形研究(004071200)”(2000-2001)(第二主持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开放条件下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49771032)(1998-2000)(参加)”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研究(49771035)”(1998-2000)(第二主持人)
2.河南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资助项目“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非线性
动力学分析(984071000)”(1998-1999)(第二主持人)
1.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豫南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发展战略研究(975021000)”(1997-1998)(主要参加者)
主持或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横向课题)
14.北京市课题:“北京城市生活空间与社会空间重构研究”(2014)(主要参加)
13.河南省信阳市课题:“信阳产业和城镇化发展研究专题”(2013)(负责人,已完成)
12.河南省
平顶山市课题:“
卫东区商业发展基础条件研究”(2012)(负责人,已完成)
11.
贵州省铜仁市课题:“大兴新区二期扩园总体规划产业专题研究”(2012)(顾问,已完成)
10.
河南省平顶山市课题:“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与规划专题研究”(2010)(负责人,已完成)
9.
河北省石家庄市课题:“石家庄市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与规划专题研究”(2010)(顾问,已完成)
8.
登封市课题:“
登封市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与规划专题研究”(2008)(负责人,已完成)
7.河南省
襄城县课题:“襄城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与规划专题研究”(2008)(负责人,已完成)
6.河南
鹤壁市课题:“鹤壁市人口和产业发展专题研究”(2007)(负责人,已完成)
5.
淄博市课题:“淄博市产业发展专题研究”(2005)(负责人,已完成)
4.
城阳区课题:“城阳云头崮村发展规划研究”(2005)(主要参加,已完成)
3.
山东省课题:“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2002)(主要参加,已经完成)
2.杭州市课题:“杭州都市区地域组织的空间结构研究”(2001)(主要参加者,已经完成)
1.
河南省兰考县课题:“
豫东平原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001)(主要参加者,已经完成)
教研成果
英文论文
Chen Yanguang. The evolution of Zipf’s law indicative of city development. Physica A, 2016, 443: 555-567
Chen Yangua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pproaches to testing residuals from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oS ONE, 2016, 11(1): e0146865
Chen Yanguang. Defining urban and rural regions by multifractal spectrums of urbanization. Fractals, 2016, 24(1): 1650004
Chen Yanguang, Wang Jiejing. Describing urban evolution with the fractal parameters based on
面积perimeter allometry. Discrete
动力学 in Nature and Society, Volume 2016, Article ID 4863907, 14 pages, 2016
Chen Yanguang. Fractals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systems of blood vessels: An analogy between artery trees, river networks, and urban hierarchies. Fractal Geometry and Nonlinear Analysi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15, 1(2):26-32
Chen Yanguang.
功率law distributions based on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s: Latent scaling, spurious Zipf’s law, and fractal rabbits. Fractals, 2015 , 23(2) : 1550009
Chen Yanguang. A new methodology of spatial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PLoS ONE, 2015, 10(5): e0126158
Chen Yanguang. The distance-decay
函数 of geographical gravity model:
功率 law or exponential law?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15, 77: 174-189
Luo Hongyu, Chen Yanguang. An allometric algorithm for fractal-based Cobb-Douglas function of geographical systems. Discrete
动力学 in Nature and Society, Volume 2014, Article ID 910457, 10 pages
Chen Yanguang. Urban chaos and replacement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4, 413: 373-384
Chen Yanguang. An allometric scaling relation based on logistic growth of cities.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14, 65: 65-77
Chen Yanguang, Wang Jiejing. Recursive subdivision of urban space and Zipf's law.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4, 395: 392-404
Chen Yanguang. Multifractals of central place systems: models, dimension spectrum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4, 402: 266-282
Chen Yanguang. The spatial meaning of Pareto’s scaling exponent of city-size distributions. Fractals, 2014, 22(1-2):1450001
Chen Yanguang. New approaches for calculating Moran’s index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PLoS ONE, 2013, 8(7): e68336
Chen Yanguang, Wang Jiejing. Multifractal characterization of urban form and growth: the case of Beijing.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2013, 40(5):884-904
Chen Yanguang. Fractal analytical approach of urban form based on spatial correlation
函数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13, 49(1): 47-60
Chen Yanguang. A set of formulae on fractal dimension rela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urban form.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13, 54(1): 150-158
Chen Yanguang. The rank-size scaling law and entropy-maximizing principle.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2, 391(3): 767-778
Chen Yanguang. Zipf's law, 1/f noise, and fractal hierarchy.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12, 45 (1): 63-73
Chen Yanguang. Fractal dimension evolution and spatial replacement
动力学 of urban growth.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12, 45 (2): 115–124
Chen Yanguang.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Zipf's law and the hierarchical scaling law.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2, 391(11): 3285-3299
Chen Yanguang. On the spaces and dimensions of geographical systems. Journal of Geography and Geology, 2012, 4(1): 118-135
Chen Yanguang. Zipf's law,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cards-shuffling model for urban development. Discrete
动力学 in Nature and Society, Volume 2012, Article ID 480196, 21 pages
Chen Yanguang. On the four types of weight functions for spatial contiguity matrix. Letters in Spatial and Resource Sciences, 2012, 5(2): 65-72
Chen Yanguang, Feng Jian. Fractal-based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密度 and self-affine fractal forms of cities.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12, 45(11): 1404-1416
Chen Yanguang. Fractal systems of central places based on intermittency of space-filling.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11, 44(8): 619-632
Chen Yanguang. Modeling fractal structure of city-size distributions using correlation functions. PLoS ONE, 2011, 6(9):e24791
Chen Yanguang. Derivation of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fractal dimension and shape indices of urban form.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2011, 35(6): 442–451
Chen Yanguang. Characterizing growth and form of fractal cities with allometric scaling exponents. Discrete
动力学 in Nature and Society, Volume 2010, Article ID 194715, 22 pages
Chen Yanguang. Exploring the fractal parameters of urban growth and form with wave-spectrum analysis.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Volume 2010, Article ID 974917, 20 pages
Feng Jian, Chen Yanguang.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form and land use structure in Hangzhou, China: evidence from fractal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设计, 2010, 37(5): 838-856
Chen Yanguang, Xu Feng. Modeling complex spatial
动力学 of two-
种群 interaction in urbanization process. Journal of Geography and Geology, 2010, 2(1): 1-17
Chen Yanguang, Jiang Shiguo. Modeling fractal structure of systems of cities using spatial correlation
函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Life Research, 2010, 1(1): 12-34
Chen Yanguang. A new model of urban
种群 密度 indicating latent fractal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0, 1(1-2): 89-110
Chen Yanguang. Urban chaos and perplexing
动力学 of urbanization. Letters in Spatial and Resource Sciences, 2009, 2(2): 85-95
Chen Yanguang. Spatial interaction creates period-doubling bifurcation and chaos of urbanization.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09, 42(3): 1316-1325
Chen Yanguang, Lin Jingyi. Modeling the self-affine 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conditions of city systems using the idea from fractals.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09, 41(2): 615-629
Chen Yanguang. Urban gravity model based on cross-correlation
函数 and Fourier analyses of spatio-temporal process.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09, 41(2): 603-614
Chen Yanguang. Analogies between urban hierarchies and river networks: Fractals, symmetry, and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09, 40(4): 1766-1778
Chen Yanguang, Jiang Shiguo. An analytical process of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systems based on allometric and fractal ideas.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09, 39(1): 49-64
Chen Yanguang, Xu Feng. Redefining the attraction measure, scaling exponent and impedance
函数 of the gravity model. Far East Journal of Dynamical Systems, 2009, 11(3): 251-276
Chen Yanguang, Zhou Yixing. Scaling laws and indications of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in urban systems.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08, 35(1): 85-98
Chen Yanguang. A wave-spectrum analysis of urban
种群 密度: entropy, fractal, and spatial localization.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vol. 2008, Article ID 728420, 22 pages, 2008
Chen Yanguang, Wang Fahui. Fourier analysis of an expanded gravity model for spatio-temporal interactions. Far East Journal of Dynamical Systems, 2008, 10(3): 325-347
Liu Jisheng, Chen Yanguang. Nonlinea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7, 17(1): 34-39
Chen Yanguang, Zhou Yixing. Reinterpreting central place networks using ideas from fractals and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设计, 2006, 33(3): 345-364
Chen Yanguang, Zhou Yixing. Multi-fractal measures of city-size distributions based on the three-parameter Zipf model. Chaos, Solitons \u0026 Fractals, 2004, 22(4): 793-805
Chen Yanguang, Zhou Yixing. The rank-size rule and fractal hierarchies of cities: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empirical analys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设计, 2003, 30(6): 799–818
Chen Yanguang, Liu Jisheng. Derivations of fractal models of city hierarchies using entropy-maximization principle.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2, 12(3): 208-211
中文论文
陈彦光.城市产业规模分布的等级标度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1):62-66
陈彦光.简单、复杂与地理分布模型的选择.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3):321-329
陈彦光.城市化的深层结构探讨.城市发展研究,2015,22(6):1-5/18
谭兴业,陈彦光.基于邻域扩展量化法的
城市边界识别.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0):1259-1265
陈彦光,张莉.信阳城市人口-城区用地异速生长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4,33(8): 1058-1067
陈彦光.环境剧变、文化断裂与伊克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2):199-203
陈彦光.城市异速标度研究的起源、困境和复兴.地理研究,2013,32(6):1033-1045
陈彦光,刘明华.
淮河未发育完整城镇体系的历史和地理原因.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2):259-264
陈彦光.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的类型、分段和研究方法.
地理科学,2012,32(1):12-17
陈彦光.
中原地区的国土面积究竟有多大?——标度对称与中国陆地面积的
分形分析.地理研究,2012,31(1):178-186
陈彦光.中国城市化水平统计数据的问题分析.现代城市研究,2012,27(7):4-8
陈彦光.中国古代首都宫城-皇城关系的文化背景分析.建筑学期刊,2012,2(6):145-152
陈彦光.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三种模型及其动力学分析.地理科学,2011,31(1):1-6
陈彦光.中国历史的地理枢纽——中国地缘政治格局成因和影响的历史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1):85-95
陈彦光.中国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对应关系研究.地理研究,2010,29(12):2109-2120
陈彦光.1990-2003年中国外联型城市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城市地理时段性统计模拟分析方法的一个案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4):530-536
陈彦光,胡余旺.城市体系二
倍数规律与位序-规模法则的等价性证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1):115-120
陈彦光.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形式、量纲和局域性问题探讨.北京大学学报,2009,45(2):333-338【
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摘录】
陈彦光.对称性与人文地理系统的规律性.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2):312-320
陈彦光.人口与资源预测中Logistic模型承载量参数的自回归估计.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1105-1113
陈彦光.人口流动的空间相互作用、Markov链和
线性规划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2):216-221
陈彦光.地理学理论研究和科学分析的一般方法探讨.地理科学,2009,29(3):316-322
陈彦光,罗静.地学计算的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4):481-488
陈彦光.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地理研究,2009,28(6):1449-1463
陈彦光.地理学多视角研究方法——Braess网络车流分配过程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地理研究,2008,27(6):1367-1380
陈彦光.三个城市地域概念辨析.城市发展研究,2008,15(2):81-84/116
陈彦光.地理学的模型建设及其选择标准——简析非欧
几何学对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3(4):1-7
陈彦光.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自回归与功率谱分析.地理研究,2007,26(5):1021-1032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系统的内部-外部复杂性及其演化的Stommel图.经济地理,2007,27(1):26-29/21
刘继生,陈彦光.作为CAS的复杂城市地理系统的SOC性质.
地理科学,2007,27(2):129-135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形态分维测算和分析的若干问题.人文地理,2007,22(3):98-103
陈彦光,
周一星.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4):542-548【
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摘录】
陈彦光.中国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与判据.
城市规划,2006,30(8):24-30
陈彦光,刘继生.Braess模型与城市网络的空间复杂性探讨.地理科学,2006,26(6):658-663
陈彦光,罗静.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速度和城市化水平饱和值的初步推断.地理研究,2006,25(6):1063-1072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人口分布空间自相关的功率谱分析.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9
陈彦光,张大丽.城乡人口地域分异特征的多分形刻画.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1):42-46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形态边界维数与常用空间
测度的关系.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2):126-131
陈彦光,余斌.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双侧对称性.地球科学进展,2006,21(7):687-694
刘继生,陈彦光.城市人口分布的非线性空间自相关及其局域性探讨.自然科学进展,2006,16(7):828-834
陈彦光,余斌.人口增长的常用数学模型及其预测方法——兼谈对Keyfitz双曲增长等模型的修正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0(3):452-456【美国BIOSIS Previews摘录】
陈彦光,罗静.城市形态的分维变化特征及其对
城市规划的启示.城市发展研究,2006,12(5):35-40
陈彦光.
分形城市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5,29(2):33-40/51
陈彦光.地理数学方法:从计量地理到地理计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1):113-119/125
陈彦光,
周一星.基于三角点阵模型的自组织城市网络探讨.北京大学学报,2005,41(2):258-264
刘继生,陈彦光.
山东省城市人口-城区面积的异速生长特征探讨.
地理科学,2005,25(2):135-141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化Logistic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空间解释——对Northam曲线的修正与发展.经济地理,2005,25(6):817-822
刘继生,陈彦光.
分形网络与复杂空间解集的算法转换模型.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5,2(3):43-51
余国忠,黄昆,
周红升,陈彦光.一种异养生物膜活细胞生物量的空间变化.环境科学学报,2005,25(8):1046-1051
陈彦光.交通网络与城市化水平的线性相关模型.人文地理,2004,19(1):62-65
陈彦光.城市化:
相变与自组织临界性.地理研究,2004,23(3):301-311
陈彦光.中心地体系空间结构的标度定律与
分形模型——对Christarller中心地模型的数学抽象与理论推广.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4):626-634
周一星,陈彦光.城市地理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经济地理,2004,24(3):289-293
陈彦光,刘继生.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从整个科学体系的视角看
地理科学.地理科学,2004,24(3):257-263
陈彦光,
王义民,靳军.城市空间网络:标度、对称、复杂与优化——城市体系空间网络
分形结构研究的理论
总结报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311-316/321
陈彦光,
余斌.异速生长律与城市郊区化的分维刻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8(3):370-373/378
刘继生,陈彦光.城市、分形与空间复杂性探索.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1(3):62-69
刘继生,陈彦光.城市密度分布与异速生长定律的数理关系探讨.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4):139-148
陈彦光,
余国忠,单纬东.描述城市系统结构特征的几个实用参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1):64-67
陈彦光.城市地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分形模型——关于地理系统异速生长
方程与Cobb-Douglas函数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2):229-235
陈彦光.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多高?——城市地理研究为什么要借助
分形几何学?
城市规划,2003,27(7):12-17
陈彦光.自组织与自组织城市.城市规划,2003,27(10):17-22
陈彦光,李宝林.
吉林省水系构成的分形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3,18(2):178-184
陈彦光,靳军.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变革及其发展前景.干旱区地理,2003,26(2):97-102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规模-产出关系的分形性质与分维特征.经济地理,2003,23(4):476-481
刘继生,陈彦光,刘志刚.点-轴系统的
分形结构及其空间复杂性探讨.地理研究,2003,22(4):447-454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体系时空演化的广义维数分析——刻画城市资源分享空间的理论基础、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地理科学,2003,23(5):526-534
陈彦光,况颐.城市规模分布的Weibull模型:理论基础与实证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7(4):562-566
罗静,陈彦光.论全球化时代的人地关系与政策调整*.人文地理,2003,18(5):7-10
刘继生,陈彦光.
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
分形特征及其与水系分布的关系探讨.地理科学,2003,23(6):713-720
陈彦光.Beckmann城市体系异速生长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实证分析.科技通报, 2002,18(5):360-367
陈彦光.城市人口-城区面积异速生长模型的理论基础、推广形式及其实证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3):375-380
刘继生,陈彦光.人口的区位过程与城市的分形形态——关于城市生长的一个理论探讨.人文地理,2002,17(1):24-28/18
陈彦光,黄昆.城市形态的
分形维数:理论基础与实践教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1):62-67
刘继生,陈彦光.基于GIS的细胞自动机模型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研究——关于人地关系研究的技术模式探讨.地理研究,2002,21(2):155-162
罗宏宇,陈彦光.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分维刻画方法探讨.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4(4):107-113
陈彦光,
周一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6):823-830
陈彦光,刘继生.效用最大化、Logit变换和城市地理学的数量分析模型.
地理科学,2002,22(5):581-586
陈彦光,刘继生.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地理研究,2002,21(6):742-752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等级体系的多分维谱:数学模型与实证分析.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2):1291-1295
陈彦光.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理论难题:数理本质与解决方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2):98-102
陈彦光.城镇等级体系的Beckmann模型与三参数Zipf定律的数理关系——Beckmann城镇等级-规模模型的
分形与分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5(2):229-233
陈彦光.关于城市生长的Fisher-Hotelling模型:
数学证明及其理论探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1):81-84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到分数维.地理研究,2001,20(2):146-152
陈彦光,刘继生.水系结构的分形和分维——Horton水系定律的模型重建及其参数分析.地球科学进展,2001,16(2):179-183
刘继生,陈彦光.Davis规律与Beckmann模型的数理等价性——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宏观-微观对称性分析.经济地理,2001,21(2):231-234
陈彦光,罗静.豫南区域经济支持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2):204-208
刘明华,陈彦光.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及其空间结构的分维描述方法.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2):209-214/219
陈彦光,万年庆.地理研究的实验方法:从实体缩微到
计算机模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2):214-219
陈彦光,况颐.DLA和DBM模型与城市生长的分形模拟——关于城市
分形形态模拟方法的一个理论探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3):303-308
陈彦光,罗静.
郑州市分形结构的动力相似性分析——关于城市人口、土地和产值分维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地理,2001,21(4):389-393
陈彦光,刘明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
熵值定律.人文地理,2001,16(4):20-24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系统的异速生长关系与位序-规模法则——对Steindl模型的修正与发展.
地理科学,2001,21(4):412-416
陈彦光,
周一星.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
分形研究.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6):810-818
陈彦光,周一星.基于RS数据的城市系统异速生长分析和城镇化水平预测模型: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6):819-826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等级体系分形模型中的最大熵原理.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1):1170-1174
陈彦光,刘继生.中心地体系与水系分形结构的相似性分析——关于人-地
对称关系的一个理论探讨.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1):81-88
陈彦光.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函数的理论基础与修正形式¬——利用最大熵方法推导关于城市人口密度衰减的Clark模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4(4):489-492
陈彦光,单纬东.城市规模分布的δn规律——Davis二
倍数规律的理论推广、分形性质和实证分析.科技通报,2000,16(1):42-46
刘继生,陈彦光.城市地理
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地理科学,2000,20(2):166-171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规模分布的三参数Zipf模型——Davis二倍数规律的理论推广及其分形性质的实证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4(1):98-102
陈彦光,罗静.
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分形模型——Cobb-Douglas
生产函数的理论来源及其形式推广.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1):40-43
陈彦光.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密度衰减模型的一个理论证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2):185-188
陈彦光,万年庆.信阳地区点-轴体系的空间设计.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2):326-329
刘继生,陈彦光.
长春市地区城镇体系时空关联的异速生长分析:1949-1988.人文地理,2000,15(3):6-12
陈彦光,
周一星.细胞自动机与城市系统的空间复杂性模拟:历史、现状与前景.经济地理,2000,20(3):35-39
陈彦光,刘继生.基于Beckmann模型的城市化水平公式及其理论探讨.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2(3):78-83
刘继生,陈彦光.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分形结构的地理空间图式——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分形的再探讨.人文地理,2000,15(6):10-16(X)
刘继生,陈彦光.分形城市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和应用方法——关于城市体系空间作用的引力理论探讨.
地理科学,2000,20(6):528-533
陈彦光,刘继生.区域交通网络分形的DBM特征——交通网络Laplacian分形性质的实证研究.地理科学,1999,19(2):114-118
刘继生,陈彦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地理研究,1999,18(2):171-178
刘继生,陈彦光.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地理学报,1999,54(5):471-478
罗静,陈彦光.
经济系统分形几何性态的初步探讨.江汉论坛,1999,(3):19-21
刘继生,陈彦光.
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人文地理,1999,14(3):1-6
陈彦光,王义民.分形、1/f起伏与旅游风景地的美学实质.大自然探索,1999,18(3):51-54
陈彦光,刘继生.Davis二倍数规律与Zipf三参数模型的等价性证明——关于城市规模分布法则的一个理论探讨.
地理科学进展,1999,18(3):255-262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规模分布的
分形与分维.人文地理,1999,14(2):43-48
陈彦光,单纬东.区域城市人口分布的分形
测度.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1):18-21
陈彦光.中心地体系中的分形和分维.人文地理,1998,13(3):19-24/18
陈彦光.城市体系Koch雪花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心地K3体系中的分形与分维.经济地理,1998,18(4):33-37
陈彦光,刘继生.豫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人文地理,1998,13(1):22-29
刘继生,陈彦光.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
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地理研究,1998,17(1):82-89
陈彦光,陈文惠.GIS和地理现象的分形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0(2):91-96
陈彦光,刘明华.区域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研究.科技通报,1998,14(6):395-400
单纬东,陈彦光.信阳地区城乡聚落体系的分形几何特征.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3):48-51/64
陈彦光,余斌.自相似:地理系统数学建模的新思维.
福建省地理,1998,13(1):55-59
刘继生,陈彦光,余斌.区位选择与人文地理系统的
分形优化.地理科学,1998,18(4):328-334
陈彦光,罗静.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信息维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0(1):64-69
刘继生,陈彦光.人地非线性相关作用的探讨.地理科学,1997,17(3):224-230
陈彦光,王永洁.城镇体系相关作用的分形研究.科技通报,1997,13(4):233-237
陈彦光,余斌.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相关作用的分形模式.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0(4):38-43
陈彦光,余斌.豫北地区城镇体系异速生长的分维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0(4):44-47
罗静,陈彦光.不发达县城交通网络及其空间结构优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10(3):47-52
陈彦光,王义民.论
分形与旅游景观.人文地理,1997,17(3):62-66
靳军,陈彦光.地球的膨胀与收缩及其动力学机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0(增刊):4-5
刘晓兵,陈彦光.论世界结构的投影变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0(增刊):6-9
陈登胜,陈彦光.中国古代文化的地理背景.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0(增刊):41-44
陈彦光,罗静.豫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分析.经济地理(增刊),1996,16(6):427-435
陈彦光,罗宏宇.旅游行为本质的信息论探讨.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1):35-39
陈彦光,罗静.地理现象
分形研究的现状与前景.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9(3):311-317
陈彦光.城镇体系随机聚集的分形研究.科技通报,1995,11(2):98-101
刘继生,陈彦光.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地理科学,1995,15(2):136-143
陈彦光.区域资源空间分配的数学原理.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8(2):202-207
陈彦光.圆形城市商品销售的空间受限(
分形)模型.人文地理,1994,9(2):38-43
陈彦光,李后强.城市空间体系的Koch(分形)模式——对中心地学说的一种可能的修正.经济地理,1994,14(3):10-14
余国忠,陈彦光.论我国聚落的生境模式.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7(2):212-216
陈彦光.地理学是一门
空间信息科学.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7(2):217-220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体系分形特征的初步研究.人文地理,1994,9(1):26-30
以下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所设〖城市地理分形研究〗专题栏目文章(1998,1-4;1999,1-4)。
陈彦光.地理学的贫困与出路(Ⅰ)——地理学危机的哲学思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1):74-77
胡余旺,陈彦光,余斌.城镇体系要素分享空间的分维描述及其计算方法.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1):78-80
刘明华,陈彦光,
王义民.豫北地区城镇体系演化特征的R/S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1):81-85
陈彦光.地理学的贫困与出路(Ⅱ)——地理学发展的
分形方向.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2):163-166
余国忠,陈彦光,单纬东.
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学分析——非线性理论在城市化研究中的应用初探.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2):167-170
陈彦光,罗静.河南省城市—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2):171-177
陈彦光,罗静.城市位序—规模问题的分形理论初探——Zipf定律的理论来源、异化形式及其统一基础.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3):264-268
陈彦光,刘明华.城市结构和形态的分形模型与分维测算.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3):269-272
余斌,陈彦光.
河南省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优化的Zipf维数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3):273-277
单纬东,陈彦光.城市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4):379-382
王义民,陈彦光,刘明华.河南省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变化的分维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4):383-387
单纬东,陈彦光.
分形理论与地理学的理论变革.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1):55-59
陈彦光.城市人口密度衰减的分形模型及其异化形式——对Clark模型和 Sherratt模型的综合与发展.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1):60-64
陈彦光,郭红建.城市化水平Logistic
方程参数性质的初步探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1):65-69
陈彦光.基于互相关函数的分形城市引力模型——对Reilly–Converse引力模型的修正与发展.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2):194-197
陈彦光,许秋红.区域城市人口—面积异速生长关系的
分形几何模型——对Nordbeck–Dutton城市体系异速生长关系的理论修正与发展.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2):198-203
刘明华,陈彦光,单纬东.
河南省城市人口—面积时空关联的分形特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2):204-209
陈彦光.地理学:计量运动的失败与分形研究的崛起.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3):310-314
单纬东,陈彦光,刘明华.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分形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1(3):315-320
陈彦光,靳军,
余国忠.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异速生长分析:1971-1996.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3):321-325
陈彦光.一种交通网络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4):426-429
郭红建,陈彦光,万年庆.利用单
对数Lorenz曲线计算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Gini系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4):430-434
科普文章
陈彦光.城市和产业发展须注重三种优势.中国国情国力,2015,(总271):53-55
陈彦光.城镇化的质与量.中国国情国力,2014,(总256):29-30
陈彦光.城市研究为什么要借助统计分析技术.半月谈(特刊),2009,30:x-y
陈彦光.西方地理学研究传统的嬗变.
汉口学院学报,2008,1(1):98-102
陈彦光.三C比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城市的核心能力.科技信息,2008,(15):345/347
陈彦光.区域和城市产业发展阶段的
信息熵分析.科技信息,2008,(27):385/387
陈彦光.世界城市和中国未来的国际城市.城镇聚焦,2003,(2):5-9
陈彦光.分形理论及其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刊,1994,12(4):95-100
参考资料
陈彦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