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军团》是由
金铁木执导的6集历史纪录片,历时三年制作完成。
该片于2004年1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为依托,借鉴故事片的表现形式,层层揭示
秦军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的历史真相。
该片陆续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纪录片、最佳导演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大奖、最佳编导奖等奖项。
剧情简介
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军队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大地,也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复活的军团》以兵马俑为考古证据,并加以历史研作为依托,借鉴故事片的表现方式,层层揭秘了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军何以能结束纷乱的年代,统一天下,成为最后的胜者。
幕后制作
拍摄准备
为了拍摄《复活的军团》,
金铁木曾在
陕西省的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住了十多天,收获了大量关于
兵马俑和
秦人的珍贵资料;又在
中国国家图书馆里泡了一年多时间,查找资料,习读学术著作。
2001年3月,为了真实再现出当年
秦军的青铜兵器,金铁木亲自找到湖北
鄂州市博物馆的文物复原复制研究所请求帮助。工作人员帮助剧组完全按照当初秦人的
技术标准制造了一批秦剑、铍、矛、戈、戟等兵器,并派了人前往河北
涿州市影视基地扮演秦人实地拍摄
冶炼、熔铸过程。同时,金铁木还在涿州请专家们帮助制做了四辆全仿真古代战车。
繁琐的前期工作基本准备就绪后,金铁木带领着他的摄制组首先开赴
内蒙古自治区的
锡林浩特市进行骑兵场面的外景拍摄,接着又返回涿州基地拍摄荆柯刺秦王等室内片断,之后他们就前往
西北的
甘肃省,正式开始了寻访秦人故地的长途拍摄工作。从甘肃天水开始,摄制组先后走过了16个省区,一路上寻访的几乎都是偏远难行的角落。最北端走到了距蒙古边境只有30公里处秦人修筑长城,同匈奴人交战的地方;向南则到达了当年秦军征服的最南端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为了还原秦军骑兵的作战场面,金铁木拜访了驻扎在内蒙古锡林浩特的中国最后一个骑兵营。
秦人骑兵的外景部分在锡林浩特拍摄了一个多月,因为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所有战士都必须无鞍镫骑马。
拍摄缘起
还原一个真实的时代
翻阅世界历史可以发现,公元前三世纪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的。在亚历山大帝国之后,
罗马帝国之前,由
秦始皇缔造的大秦帝国赫然出现在
地球的东方。这就是为什么在1974年,当
秦始皇的
兵马俑被发现的时候,整个世界为之轰动的原因。
在古城
西安市,站在成千上万的兵马俑前,每一个参观者都惊叹于它磅礴的气势。毫无疑问,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这支
中原地区军队是没有对手的。2000多年前,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塑造这样一支军队?去过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人,对那些
青铜箭头印象深刻,那是当年
秦军的武器。它们的制作之精良,令人难以想象。箭头的外形轮廓,竟然与今天的步枪子弹完全相同!这样的一个箭头绝不仅仅是一个箭头而已,它的背后肯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事实上,就是这些疑问最终促成了一部纪录片的诞生。
《复活的军团》决定将焦点集中在创建了大秦帝国的那支军队身上。在
春秋战国时代,为什么是秦人,这个来自于西北高原的养马民族,最终结束了纷乱的年代,一统中国?主创人员定位,这将是一部史诗般的纪录片,其目的就在于:还原中国历史上那一波澜壮阔的时代,揭示秦始皇之所以能够一统中国的真相。
幕后花絮
裸背骑马
长平之战遗址大战是秦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为了拍摄这场战争,摄制组将外景地选在距离北京600多公里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那儿是中国现存最后一个骑兵营的驻地。没有这些最后的骑兵战士,再现2000多年前的秦骑兵根本就无法进行。谁也没有想到,拍摄第一天,整个剧组就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在秦的时代,骑兵既没有马鞍,也没有马镫。遵照导演的“旨意”,撤掉所有的马鞍和马镫,双腿下垂、骑光背马!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仅一天时间,骑兵营的战士们屁股就全破了!所有的“秦骑兵”都成了“伤兵”。有人问导演,还要拍几天?导演回答:刚开始。从第二天开始,导演就成了“人民公敌”,绰号“魔鬼”。
生死战车
战车是那个年代最为重型的武器。根据历史资料,摄制组在北京制作了六辆战车,六台载重卡车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将这些庞然大物运抵内蒙草原。到了拍摄现场才发现,骑兵营的马不拉战车。人家本来就不是用来拉车的!营长亲自动手,挑选了一批最容易“屈服”的战马,强化训练一周,2000多年前的战车就这样开始在草原上奔驰了。四匹马拉着三个战士,这就是一辆战车。当战车高速奔驰的时候(时速接近40公里),车上的战士要保持重心已经很不容易,很难想象他们还要挥舞长兵器砍杀格斗!战士们已经被“魔鬼导演”折腾得不成人样了,他们怂导演上来试试。为了拍到一个特殊的角度,摄像机被搁在一个巨大的铁箱子中,埋在地下。拍摄开始了,战车冲着摄像机驶来,速度越来越快。这时候,就听见一声巨大的声响,一个人影横空落地!导演飞出了战车。战车不幸碾过了突出于地面的铁箱子,震动之剧烈超过了导演的忍耐程度。幸运的是,导演只是屁股着地,除了瘸腿一周之外,没有遭受致命伤害。一报还一报,战士们和导演扯平了。
考古人员在
兵马俑一号坑发现了接近7米的长矛,这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刺杀兵器。在拍摄
秦军长矛方阵挺进战场的时候,摄制组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美术部门根据资料完美地复制了大批长矛,副导演从骑兵营跳选了30名身高在1米80以上,体格最剽悍的战士扮演秦军的长矛手,但一试才发现,他们竟然扛不动这些长矛!大家对这种兵器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有这样长的长矛吗?导演告诉大家:练练再看。结果最后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一周以后,30个精心挑选的战士不仅能够扛矛挺进,还可以演练多种队形!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家在拍摄实践中认识到:2000多年前,
秦军的长矛手肯定是经过严格训练而造就的“
特种兵”。
皇帝座驾
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将秦军带到了辉煌的顶峰。在民间传说中,他是残暴的化身。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统一中国前后,
秦始皇基本上在到处巡游。摄制组根据考古资料仿制了皇帝的巡游座驾,那应该是2000多年前最豪华的车了。但扮演秦始皇的演员始终认为,皇帝的座驾一点都不舒服,在车上颠簸15分钟是他的极限。拍摄结束后一个月,他还感觉到天旋地转。而那个伟大的帝王,在这样的车中巡游中国整整几万公里。
2001年冬天,摄制组在西安拍摄秦始皇
兵马俑。为了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摄制组跟博物馆的领导请求;允许下坑拍摄一次。这是只有总统和元首才有的待遇!在请示了国家文物局并作了大量安全准备工作之后,馆领导终于同意了。8000兵马俑面世之后,就被保护在巨大的现代化建筑之下,平时很难接触到阳光。所以,一般人看到的兵马俑头像都是阴森森的、面无表情。下坑的那一天是冬至,
太阳最低的一天。下午四点钟,柔和的夕阳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光线一点点洒到了兵马俑身上。奇迹发生了,鬼斧神工般的光线使8000兵马俑复活了。沐浴在夕阳下的兵马俑极其壮观,语言根本就无法形容。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感动了,包括常年工作在博物馆的专家们,夕阳下的兵马俑他们也难得一见。现场的摄影师感慨不已,太阳不愧是最伟大的照明指导。西安冬天多雾,透亮的晴天极其罕见:一年当中只有冬至,太阳最低的这一天,阳光才能通过玻璃窗以最佳的角度照射到兵马俑。所有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同时发生了,摄制组撞上了大运!毫无疑问,摄制组拍到了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兵马俑影像!
解说词赏析
这是一支创造了历史的军队。然而,多年以来,人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多,它真实的形象一直模糊不清。秦军强大的根源在哪儿?它靠什么建立了空前的丰功伟业?回望
秦军统一中国的步伐,那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 3000多年前,
周代在
丰镐遗址(镐,读hao,四声)统治着中国。在王国的西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早的秦人。这是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儿,什么时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配套图书
《帝国军团:秦军秘史》内容简介
大型纪录片《复活的军团》在2004年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在此基础上挖掘史实,进行深度创作,极大地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并就以下问题逐一解密:出生于西北高原的秦人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秦军使用什么样的武器?秦军打仗为何如此拼命?2000多年前,在南北几千公里的战线上,他们靠什么完成后勤运输任务?一个500多万人口的国家拥有100万人的军队,秦人的国力怎样支撑?秦人的战斗意志历经500年而不衰竭,可为什么在
秦始皇死后短短三年时间就土崩瓦解?中华书局的出版物,一向以严谨著称,该书自然不同于当下的各种“戏说”和“拼贴”性质的历史书籍。
播出信息
2004年,《复活的军团》在
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取得了接近2%的收视率,其后应观众的要求在一年之内又重播数次。据粗略统计,仅仅通过中央电视台收看《复活的军团》的观众已经接近1亿人次。《复活的军团》在网络领域也形成了较大的影响,相关搜索信息达到数万条以上。该片已经通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销售到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主流电视网络陆续播出。评论界认为,《复活的军团》是中国纪录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该片在商业上的成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同年9月,作者
金铁木撰写的《复活的军团》配套图书《帝国军团——秦军秘史》由中华书局出版。
获得荣誉
作品评价
《复活的军团》是中国纪录片从传统纪实模式走向客观与主观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代表之作。作品中对“情景再现”和电脑三维动画的恰当运用使纪录片展现出一种整体的“真实美”,它们不但没有使观众在文本解读上“误入歧途”,反而帮助观众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并更好地理解之。《复活的军团》重新定义了纪录片的“纪实”与“真实”,在创作理念上是对纪录片“纪录”的一次深度拓展。(《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王瑞林评)
在《复活的军团》中,从“喜”这个典型人物切入,引出他所在的
秦国和秦国的百万大军、兵役制度,以及军队的粮食供应问题。粮食问题在片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值得肯定的是,编导并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采取提出问题的方式,用探谜、
设置悬念的手段承上启下,以此完成片子的过渡。
《复活的军团》在解说与采访的衔接上也有欠顺畅之处。比如在中国最早的已知战地家信那一段故事中,创作者的解说和对专家的采访,其内容是一样的。如此处理只会告诉观众两层含义:将观众的理解能力看得太低;用重复的内容拖延时间。(《
中国电视》余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