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隆镇,是
德阳市旌阳区辖镇。位于
成都平原北部边缘,与
绵竹市、
罗江区、
安州区交界,南距德阳17公里,辖柏隆、隆兴两个场镇。柏隆镇有14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7058人(2020年),幅员面积39.64平方千米。镇内地势平坦,自流灌溉面积达90%以上。
原属
柏社乡、
隆兴2乡。1987年9月,公社改镇。截至2020年6月,柏隆镇下辖1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一环路18号。
截至2018年末,柏隆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1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历史沿革
原属柏社、隆兴2乡。
1955年10月,合并为柏隆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7年9月,公社改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柏隆镇地处
旌阳区西北部边缘,东、东南与
黄许镇接壤,南接
德新镇,西南与
孝泉镇为邻,西与
绵竹市孝德镇毗连,西北与绵竹市
什地镇相邻,北、东北与
罗江区略坪镇隔河相望。辖区东西最大距离7.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2千米,辖区总面积39.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柏隆镇地处
成都平原北部边缘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
柏隆镇属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大陆季风性气候显著,旱、涝、洪、
寒潮气候常有发生。多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年平均27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6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70毫米。
水文
柏隆镇境内河道属
沱江水系。河流总长度102.9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
绵远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隆兴桥、松柏村,长6.3千米,
流域面积0.8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柏隆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灾、雹灾和地震。2008年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境内震感强烈,造成死亡11人,受伤114人。毁坏房屋6391间,受灾居民总户数9370户。毁坏道路14.3千米,毁坏桥涵18处,
排水管管道3.8万米,供电线路5000米。地面出现裂缝,喷出
砂浆,使农田受损20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21.5亿元。
相关简介
德阳市市旌阳区柏隆镇是著名雕塑家原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叶毓山同志的故乡,位于
成都平原北部边缘,与
绵竹市、
罗江区、
安州区交界,素有古镇之称,南距德阳17公里,辖柏隆、隆兴两个场镇,历来是旌阳区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之一。全镇有14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总人口24274人(2017),幅员面积39.64平方公里,有耕地3.19万亩,镇内地势平坦,自流灌溉面积达90%以上。
柏隆镇气候宜人,栽桑养蚕居
德阳市之冠,在川西坝子独树一帜,是镇上一大经济优势;高档
生丝、绸缎。精加工的
猪鬃产品畅销国际市场,精制玛铁管件和新型
塑料管材及熙海系列酒畅销省内外,全镇初步形成以丝绸、管材、食品、猪鬃为龙头,石油化工、建筑建材并举的区域工业格局。
柏隆镇交通、通讯方便,水电气资源充足。德阳市市内公共汽车3路公交车直达该镇,村村通水泥标美路,
旌阳区委、政府拟将德阳至柏隆到绵竹五福的公路扩建为
二级公路;2000门自动
程控电话可直拨全国和世界各地,建有35KVA
变电站和日供气量达1.2万立方米的天然气站各一座。
自然资源
柏隆镇境内已探明地下有天然气资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开发,现已开发天然气井59口,
日产(企业)天然气40万立方。优质沙石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
绵远河沿线村组;境内有耕地面积30478亩;截至2011年末,柏隆镇境内有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2万株,林木覆盖率21%,活立木蓄积量1.8万立方米。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柏隆镇辖柏隆场镇1个居民委员会,南桂、青进、红花、果元、向阳、
松柏、清和、隆兴桥8个
村民委员会;下设7个居民小组,11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柏隆镇下辖1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一环路18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680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15人,城镇化率7.1%。另有流动人口3180人。总人口中,男性13351人,占49.8%;女性13455人,占50.2%;14岁以下3219人,占12%;15—64岁20016人,占74.7%;65岁以上3571人,占13.3%。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6760人,占99.8%。2011年,
人口出生率7.6‰,人口死亡率8.7‰,
人口自然增长率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77人。
截至2017年末,柏隆镇常住人口24274人。
2021年7月12日,
旌阳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截至2020年柏隆镇常住人口1705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柏隆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891元;地方财政收入91.1万元,比上年增长26.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
营业税47.3万元,增值税35.2万元,
企业所得税2.4万元,
个人所得税3.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6%、31.8%、44.2%、69.1%。人均财政收入3398元,比上年增长20%。
农业
2011年,柏隆镇农业总产值2.7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
地区生产总值的30.6%、
柏隆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6152吨,其中水稻17789吨,小麦6735吨。主要
经济作物为油菜。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11651亩,产量2414吨。
柏隆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8333头,年末存栏量16293头;羊饲养量511只,年末存栏259只;家禽饲养量223万羽。
工业
柏隆镇以化工、轻纺、
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铸造、预制产品、
建筑业为主。2011年,工业企业25家,职工413人;工业
总产值4.2亿元,实现
工业增加值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工业增加值占全镇
地区生产总值的30.3%。
商业
2011年末,柏隆镇有商业网点650个,职工97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镇集市贸易市场3个。2011年,出口额2.5亿元,主要产品有
猪鬃制品、电子产品。
邮电业
2011年,柏隆镇邮政业务收入2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00万元。
文化
名称由来
柏隆镇地名因
柏社乡、隆兴两个乡于1955年10月合并,取两乡之首字而得名。
交通
柏隆镇以公路运输方式为主。2011年,
成绵高速复线境内长3.2千米;县道孝柏路、古什路、柏袁路,境内总长17千米;乡道总长46千米。客运汽车9辆,78座位。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柏隆镇有机关图书室1个,农家书屋8个;舞蹈培训学校1所。
2011年末,柏隆镇有运动场1个,户外健身广场2个。
2011年末,柏隆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
有线广播线路6.5万米。广播喇叭117只,通响率95%,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611户,其中
数字电视用户1627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柏隆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10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2所,在校生991人,专任教师6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85人,专任教师45人,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成人
中等专业学校1所,专任教师2人。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柏隆镇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34人,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项,申报市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3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柏隆镇有卫生院1个;病床80张,
固定资产总值6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5人,其中执业医师14人,
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7人。2011年,
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9万人次,住院手术120台次,出院病人2500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60/10万,农村安全
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869人,参合率9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柏隆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9户,人数820人,支出129.8万元,比上年增长301%,月人均131.9元,比上年增长10%;城市
医疗救助10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55户,人数820人,支出64万元,比上年增长25%,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36人,支出44.3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2人,支出21.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9.9万元,比上年增长2.1%。社会福利费120.5万元,比上年增长29.9%;敬老院1家,床位200张。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1.6万人,参保率90%。
环境保护
2011年,柏隆镇本级财政用于环境保护资金498万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18%。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邮政分局1年,报纸、期刊累计发行24.5万份(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
固定电话用户普及率52%,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59.3%,
光缆线路总长达5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