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幽王(前268年—前228年),姓,熊氏,名悍(《史记·六国年表》误作悼),楚考烈王之子,一说是春申君之私生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237—前228年在位。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忧虑。春申君的门人
李园先将自己的妹妹
李环献给黄歇,待其妹有身孕后,再将李嫣嫣献于楚考烈王,前268年,李嫣嫣在王宫中生下了一个儿子,后被立为太子,即是后来的楚幽王。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楚幽王继位。楚幽王十年(前228年)三月,楚幽王卒。其墓葬于1923年被发现于安徽省寿县朱家集。
楚考烈王在位期间,迟迟没有一个儿子,
黄歇遍访能生育的妇女进献,但始终未能如愿。春申君有个门人李园,也想将自己的妹妹李嫣嫣进献给考烈王,又担心妹妹得不到宠幸,所以将其妹献给了春申君,从而得到了春申君的宠幸。不久,
李环有了身孕,此时,
李园再次向春申君献计,让春申君将李嫣嫣进献给考烈王,这样就有机会让自己的子嗣继承王位。春申君采纳了这条建议,李嫣嫣进宫后,于前268年产下一子,后被立为太子,称为太子悍。
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太子悍的舅舅李园担心春申君会成为其谋权的障碍,于是设计在棘门内埋伏刺客杀死了春申君,后又将春申君家族尽灭,拥立太子悍为王,即楚幽王,楚幽王上位后,任命李园为楚国
令尹从而取代了春申君。
前235年,秦国大将军辛梧率领四郡兵马,联合魏国对
西楚发起了进攻,但无功而返。前228年3月,楚幽王去世,他同母的弟弟
楚哀王继位,为楚哀王。
1923春,
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双庙村朱家集自然村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偶尔发现鼎、壶、镜以及一些车马饰具。具体地点被当地人称为“李三孤堆”。1933年和1938年,李三孤堆墓曾先后两次被盗。1938,
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
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指派
属下带领三个运输连,对大墓进行了彻底挖掘。这是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盗墓行动,挖出了棺,数千文物随之流散。根据李三孤堆古墓的形制、规格及出土相关器物综合判断,学界基本确认李三孤堆古墓就是
李三孤堆墓群,楚幽王墓是能被确认为墓主的唯一一座楚王墓。
1981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的调查发掘表明,该墓口东西长41.2米,南北宽40.2米,墓口以下设有九级台阶,深15米,墓口东端有一条长22.4米斜坡墓道。据不完全统计,李三孤堆墓共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其中以青铜器为主,著名的铭文铜器有
楚大鼎、集太子鼎、铸客升鼎等。出土文物中有部分收藏在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李三孤堆墓共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不完全统计),其中以青铜器为主,著名的铭文铜器有楚大鼎、等。出土文物中有部分收藏在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有1:1等比例复刻的楚大鼎。
楚大鼎是迄今为止
东周时期发现的最大的三足圆鼎。大鼎的口沿处有12字铭文,其中前两个字是“铸客”,因此它又被称为“铸客大鼎”。楚大鼎的足跟部和左腹部有“安邦”二字铭文,
楚大鼎在1933年出土于李三孤堆楚幽王墓葬,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楚大鼎被运到了南京暂时存放。
新中国成立前夕,为避免国宝再次流离,经过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将楚大鼎从南京运到了安徽芜湖,1952年楚大鼎在
合肥市“落户”。
《
战国策·楚策四》收录了一则战国故事,说楚考烈王无子,赵国人
李园先献妹给
黄歇,待其妹有孕,又劝春申君献之于楚考烈王。不久,李园之妹生下一子,被立为太子,楚考烈王去世后,太子继位,是为楚幽王。
司马迁甚至将这则故事收录进了《史记·春申君列传》。
后人认为这则故事漏洞百出,正史记载的楚考烈王儿子就有四人,即王子悍、王子犹、王子负刍和王子启,四人并非一母所生。且受限于古时的情况,婴儿性别无法提前确定,在孩童夭折率极高的情况下,赵人李园所设之计的代价很大,由此认为这则故事为后人虚构,至于编造者,被认为可能是
楚王负刍。楚王负刍是通过
政变篡位的,为了给自己寻求合法性,就需要否定
李园之妹所生的楚幽王、
楚哀王,于是编造说李园之妹与
黄歇有染,且楚幽王非考烈王之子,以此证明自己才是王室的合法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