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方村位于
晋城市高平市寺庄镇,靠近S227省道。该村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古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因而声名远播。伯方村不仅是
清代初期廉洁官员
毕振姬的故乡,近年来因其出土的“
李隆基泰山封禅图”等珍贵壁画而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2009年9月11日,伯方村被评为
山西省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此外,伯方村还被列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伯方村原名黑方,这一名称早在
战国末期就已经存在。村庄及其周围的箭头、王报、后沟、谷口等地名均源于
长平之战。据传说,“先有车辋谷,后有伯方村”,因为车辋谷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运输粮食和战车,被
赵国军队作为重要的后勤基地。赵国将领
廉颇在此设下假粮仓,以掩护真正的军事设施。然而,秦国将军
白起通过突袭车辋谷,切断了赵国的补给线,导致赵军失败。此后,这个地区被称为车辋谷,而附近的村庄则被称为黑方村。
晋朝永嘉年间,
司马炽司马炽曾授予褚筴长平伯的称号,他的领地包括当时的黑方村。明朝
正德七年(1513年),因
谷大用的兄长谷大宽平定农民起义有功,也被封为长平伯。此外,
毕振姬在清顺治八年入阁后,有些记载提到他被称为“方伯”。随着时间推移,黑方村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伯方村。
伯方村最有价值的文物是仙翁庙,这是一座有着“
李隆基封禅图”的寺庙。
庙宇坐落于村北的高地上,始建于何时尚不清楚,但庙内有一块明成化七年(1741年)的重修碑,上面记载:“自唐宋至我朝,其庙感应之灵验,不计年矣。”据此推测,仙翁庙可能创建于唐宋时期,之后经历了多次修复。庙宇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有山门、月台、钟鼓楼,后有玉皇楼、拜亭和仙翁殿。仙翁殿是主殿,供奉的是
道教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殿内的壁画主要讲述张果老的故事。大殿采用元代建筑风格,内部没有柱子,梁架简单整齐,屋顶上的琉璃装饰华丽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
仙翁庙东西两侧的壁画,就是惊现于世的唐玄宗
泰山封禅图。历史上,唐明皇李隆基曾在
上党郡任
潞州区别驾,尤其崇拜
张果老,公元709年回
长安登基后,曾三次封禅途经上党潞州、
泽州二州,路过
高平市,因此,
仙翁庙的创修者,必然要把唐玄宗和该庙联系在一起。仙翁庙的东西两侧壁画展示了唐玄宗两次前往泰山封禅的情景。这些壁画以唐玄宗为中心,展现了他在黄罗伞盖下的风采,以及侍女和文武官员的陪同。壁画充满了盛唐时期的氛围。尽管壁画的历史悠久,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定,可能是宋代或元代艺术家临摹的
唐朝作品,也可能出自唐朝以后的名家之手。无论如何,这些壁画都是国宝级的
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毕振姬故居是
清代中期建造的,位于村中心的北部。
毕振姬是一位清廉的官员,无论是任职期间还是退休后,他的住宅都不如商人或其他官员豪华。现在仍存留的住宅有两个院子,书房有一个院子,
聂氏宗祠有一个,另外两个院子的部分房屋已经改建,但仍能辨认出原有的格局。毕家大院中最完好的建筑是位于祠堂西侧的七裹头四合院。这座庭院的大门面向西南方向,高大的门楼和厚实的围墙环绕着木质框架,营造出深邃的空间感。门窗栏杆、隔板的设计简约大方,使得庭院显得整洁而优雅。门楼、屋檐、梁柱上的木雕饰品大多镶嵌着精致的八卦图案,寓意着保护和维持家庭的繁荣昌盛。
除了以上提到的古建筑,伯方村还有观音阁、东顶观、三眼阁和三官司庙等其他
文化遗产。村委会致力于保护这些古建筑,并计划将其用于文化旅游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
仙翁庙的修缮工作,并将继续筹集资金,对其他有价值的古建筑进行维护。
伯方村历史上有一位才华横溢、胆识过人的廉吏——
毕振姬。他生于1612年,卒于1681年,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毕振姬出身农家,自幼聪明好学,8岁时便在古庙的油灯下刻苦读书,记忆力惊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三,获得进士学位,随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平阳府儒学教授、国子监助教、刑部江南司
主事、
四川省员外郎、
河南省司郎中,以及广东兵备驿传水利道、广西按察使、湖广布政使、通奉大夫等。毕振姬认为贪官是社会腐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在任期内严厉惩治贪腐行为,并且自身生活简朴,被誉为“官僧”。他的政治贡献得到了
顺治帝的认可,
康熙帝更是称赞他“爵禄不能动其心,富贵不能改其志,此正情操,绝世楷模”。
毕振姬著有多部作品,其中包括《西北文集》、《山川别志》、《四州文献》、《尚书注》,这些书籍均由
傅山先生作序,现藏于
中国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