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梅(1885—1938),字鹤峰,
山西省县人。
自幼父母双亡,由
叔父收养。在
私塾读书时,尊师好学,尤其精研《
周易》,19岁考中
秀才。1905年考入山西陆军小学堂,两年后进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期间参加
中国同盟会,在
辛亥革命太原起义的战斗中,临阵受命代理队官。战功卓著,很快晋升团长,一年后又晋升旅长。1914年春,回师
太原市,随即以
少将参谋名义,解甲归里。1917年,出任阎锡山都督府参谋长,又升任
晋西南镇守使。1928年,二次解甲归里。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后,向
阎锡山请缨抗战,任第二战区执法总监。
1938年,张培梅认为自己身为执法总监,不能执法,有辱使命,无颜再见军中将士,愤而服毒自杀。
人物生平
入同盟会
张培梅自幼父母双亡,由
叔父收养。在
私塾读书时,尊师好学,尤其精研《
周易》,19岁考中
秀才。
1905年,考入山西陆军小学堂。
1907年春,山西陆军小学堂选送成绩优异者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张培梅就在其列。在
保定市求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并参与组建上谷同盟会,被推为上谷同盟会敢死队队长。
1910年,在保定防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回到山西新军第二标(团)任哨官(排长)。不久,山西新军
拟设模范队,培训下层军官,同盟会趁机安插力量,逐步掌握了模范队,张培梅任二标模范队排长,传播革命思想,积极从事反清活动。
辛亥太原起义前夕,与其他同盟会员一起策划起义之事,参与制定军事计划,太原起义军事行动基本上是按照张培梅具体计划进行的。在太原首义战斗中,临阵受命代理队官(连长),率兵随二标大队攻打巡抚衙门,表现勇敢。太原光复后,为防清军入晋,张培梅受命前往河北省阜平县的龙泉关部署军事,不久又随统带(营长)张玉堂率兵到代州(今代县),消灭了盘踞在代州的大同巡防队。接着,随张玉堂兵出雁门关,拟直取大同稳定晋北政局,但尚未到大同,便遇清军重兵堵截。同时,东线清军入娘子关,太原也相继失守。在这种情况下,率部转而西向至保德,与北撤的阎锡山部汇合,曾随阎锡山在塞外转战数月。
征蒙作战
辛亥革命爆发后,
博克多汗国在沙俄的唆使下,趁机宣布独立,并在沙俄支持下举兵南侵张家口和归绥。
内蒙古自治区一些王公贵族也趁机叛乱,攻城略地,烧杀抢掠。北京政府派兵平叛,山西都督府也派遣张培梅北征。
1913年,率军向绥西的山西军防地开拔,刚到
包头市,听说距包头西北200多里的麻忽兔友军被围甚急,便说服部下,亲自率军日驰夜行赶到麻忽兔,一鼓作气歼敌千余,迫使敌军退集
百灵庙(今内蒙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旗),不敢轻易南下,归绥战局稍转危为安。此役张培梅以战功卓著升任旅长。
是年冬,蒙军从后套自西而东,围攻五原,进占大佘太,威胁包头,绥西又陷危局。张培梅又率领健旅,大败蒙军,收复大佘太,驻节五原,肃清后套蒙军残匪,又协同友军攻克蒙军盘踞的百灵庙。自此,南侵蒙军攻势稍止。
1914年春,回师太原,随即以少将参谋名义,解甲归里。
解甲归里
1917年,出任阎锡山都督府参谋长。五月,西安警备司令郭坚受陕西都督陈树藩唆使,率兵东渡犯晋。受命任晋军总指挥,抗击郭军,经两个月交战,将其击败。七月,又以晋南镇守使驻守平阳(今临汾),绥靖地方,提倡实业,兴办学校,还曾亲自担任平阳某校体育教师,以军队严明纪律管理学生,鼓励学生强身勤学,为国效力。
1924年,调任
石太铁路护路司令,驻防
石家庄市,收到家书也不启封,专心任职。
1926年四月,冯玉祥国民军在奉系
张作霖和直系
吴佩孚的联合压力下,被迫退出北京,西走归绥。
阎锡山与奉直两系联合,拟定
晋绥军兵出
大同市袭击
国民军后路。五月,国民军西路与晋军在丰镇、
柴沟堡(今河北怀安)一线拉开战幕。此时已调回
山西省的张培梅亲随阎锡山到大同督战,并到前线视察,后晋级
中将。
1928年9月,
绥远省改省前夕,阎锡山以张培梅威名素孚,众望所归,委以绥远
都统职。但张培梅却以“无德又无才,尤无功”为由,坚辞不就。张培梅秉性刚烈,遇事常与阎锡山有争执,更与阎锡山身边阿谀奉承之徒不睦,于是二次解甲归里。
守土抗战
抗战全面爆发后,平津很快陷落,
大同市失守,晋北岌岌可危,张培梅遂向
阎锡山上书请战,阎锡山以其治军有方,执法如山,在军中很有威望,委以第二战区执法总监重任。上任后,随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行营由
太原市移往抗日前线的代县太和岭口,在前线见到了周恩来等中共人士,听取了中共对抗战的意见。同时,他又与援晋
中央军司令、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卫立煌磋商兵略,认为敌我兵器优劣悬殊,欲要胜敌,士兵必须殊死效力,战术上则应多采用夜袭战。作为执法总监,组织执法队,在各个战场督饬军队作战,严肃军纪,凡私自撤退者就地正法。
雁门关、茹越口失陷后,繁峙代县告急,张培梅绕道返回太原。此时,前线紧张,后方恐慌,溃兵散卒劫掠扰民,张培梅一面严令第19军军长
王靖国在崞县死守,堵击日军,又与
原平市守将姜玉贞亲谋坚守计划,一面严厉惩处代民将士,安定后方秩序。11日初,忻口、
太原市相继失守,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行营撤至
临汾市。张培梅与
赵戴文坐镇
隰县,督军御敌。
1938年二月,日军大举进犯晋西,王靖国奉命据守隰县以北之石口镇,张培梅亲往前线商谈军务,并要王靖国坚守三日,结果第二天王靖国就擅目放弃石口防线,导致晋西各要隘相继陷落。张培梅为此大怒,一定要按军法从事,处决屡次违反军令赔误战机的
王靖国,但王靖国是
阎锡山的亲信,在阎锡山的庇护下早已逃之夭夭。张培梅一向以赏罚严明而闻名军中,抗战以来,督师作战颇有成效,但上年第61军军长
李服膺因故战败时,张培梅认为李服本人无罪,要求从轻处理,结果还是被阎锡山判死刑;如今王靖国确属死罪,阎锡山却百般袒护,使之得以逃脱,张培梅气愤不过,认为自己身为执法总监,然罚不严,赏不明,不能执法于辱命之士,便是失职,无颜再见军中将士。
服毒殉职
1938年2月25日中午,借故支走身边随员,又给写了一封告诫信,随后服毒自。当随员发现后,曾请
赵戴文前往劝进解毒药,但被拒绝。第二天,部队由隰县
午城镇移抵
大宁县,于当日上午在大宁县城身亡,时年53岁。
轶事典故
赶车之事
有一回
晋绥军出兵路过泥河村,一时陷入泥潭,车夫怎么也赶不过去,张培梅见此情景,就上前说:“还是老汉来吧!”遂夺过马鞭直向车上的士兵猛抽,并喝道:“哪有这等兵痞!”车上官兵着了痛,慌忙下车逃避,
兵车顺利通过,士兵当时怒目对他,还想动手,后听说是晋南
镇守使张培梅,连连道歉。张大骂一顿,并留一班长,专在河边守候,凡过河官兵,都必须下车。
过门不入
张培梅每受命危难之际,家事即淡然置之。1924年,驻军
石家庄市,得家书而不启封。1926年,晋北之役,视察前线,两过家门而不入。抗战期间,出任执法总监后,行前不见家人,不嘱家事。后
太原市失守,家属辗转至隰邑,其间仅长子陶,因公请,其他以至夫人与子女,在他殉国前两个多月未见一面。
怒杀龚刘
张培梅受命进兵石家庄,阻止吴军北上,令手下龚凤山和刘树蕃二团官兵构筑工事,以为战备。而龚已受
阎锡山密示,保全实力虚张声势,所以对张的命令诸多敷衍,并谎报军情私勒民财。刘树蕃则事事看龚行事。这大大触怒了张培梅,他明知请示阎也于事无补,于是就集合指挥部人员开会,当场将龚、刘二团长逮捕,枭首示众。阎锡山闻知后大惊,以为张要反,准备行动,后在众人劝说下才罢了。
护阎锡山
中原大战后,
蒋介石通电阎、冯下野出洋,阎锡山不得不忍痛离开
山西省,准备逃往
大连市。张培梅闻讯后赶到河边,坚决要护阎赴津,阎深知其为人,故也允之。一路坐汽车乘火车,秘密到达
天津市以后,
赵戴文也赶到。张一见赵来,大为不满,声言:“赵高来啦,我走,我走。”随即向阎叩了一头,便径自返晋,回其原籍。
归隐故里
杀了龚、刘二团长以后,
阎锡山对张培梅本来就有所不满,加上又因为扩充军队的事,和阎锡山的意见不一,发生矛盾,遂决心引退。他找到阎锡山,长揖一拜说:“我要走了,你好自为之。如果以后你有急难,我再来吧。”说完退出来就乘车回了泥河老家。阎锡山曾请其父阎书堂亲到泥河村挽劝他,他坚决不从,从此就隐居家乡,杜门谢客,栽花种菜,过起了田园生活。
后世纪念
后人追忆
张祥麟1945年出生,是张培梅次子张敏之子。在他的记忆中,祖父张培梅是模糊的。他只记得因为张培梅,给他后来的生活带来了说不尽的灾难,“1958年祖父的灵柩从
太原市运回原平
泥河村时,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村口迎接,并有大幅
标语‘抗日英雄’。那时我认为他很伟大。可没几年祖父又被认定为‘反动军阀’,我们家自然也成了反革命,父亲因为无法忍受接二连三的批斗而自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不知道祖父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事情调查清楚。”
张培梅除了张敏之外,还有两个儿子和5个女儿,他们在文革期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张培梅的坟也被挖开。张祥麟回忆说,那简直是一个非人的年代。在那个年代他们所经历的苦难都是因为祖父。所幸的是我们现在生活都很好,祖父在天之灵,也应有所慰藉。
对于张培梅的死,后人评价不一,大多数观点认为,张培梅是舍生取义,精神可嘉。张祥麟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不断强调,张培梅是“自杀殉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杀。“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祖父没有其他的选择。他是想用他的死来唤起一个社会的觉醒。”
“祖父不是一个军阀,他深明大义,参加过
辛亥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但他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而且和共产党很多要员关系甚好。他去世后,尸体要运往
太原市,朱德同志亲自写了路条,嘱咐沿途
八路军要对其灵柩予以保护。那个路条我见过的,遗憾的是现在已经丢失。”
“祖父生性刚烈,疾恶如仇,不畏权势。他两次归隐家乡,尽管身份地位特殊,但和老百姓相处甚好。在村里面,他生活俭朴。大多时候,他总是身着粗布衣服,手提粪筐捡粪。”
墓碑难立
王家庄乡中泥河村的一处田地,张培梅的墓地便位于此处。从“文革”期间坟墓被毁之后,张祥鳞和家人便一直想为祖父再建一座新坟。在当时原平县委统战部的协调下,1988年,原平县政府出资为张培梅修建了新坟。但因为张培梅的坟墓毁坏已久,墓碑内容已无从知晓,加之当时其并未被认定为抗日名将,因此,新修建的坟墓并没有立墓碑。从1988年开始,张祥鳞便多方奔走,希望给祖父的坟前立一块石碑。张祥鳞告诉记者,当时无法立碑的主要原因是祖父并没有被认定为抗日名将,所以立碑的事情便被搁置下来,但为祖父立碑的心愿却一直留在了他的心里。时间到了2010年,
忻州市人民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将徐帆、陈锡联、王震、张培梅等认定为“抗日名将”。这一转折性的事件让张祥鳞看到了为祖父立碑的希望。
随后,张祥鳞多次返回原平老家,与相关部门协商立碑之事。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旧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却接踵而来。原来,张培梅的坟墓现存在于中泥河村一户农民家的田地中,立碑必然要占据多余的土地,该农民表示要不在别处立碑,要不就要掏占地钱。张祥鳞介绍,当初政府为祖父张培梅修建坟墓时,规划的土地包括坟墓周边一米的范围。“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占用着坟墓周边的土地,这部分土地本来就属于我祖父坟墓的一部分。”张祥鳞气愤地说。
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张祥鳞事先早已做好了墓碑,并请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蓼源题写了碑文。原本计划今年
清明节为祖父立墓碑,可如今,张祥鳞的心愿又一次落空了。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阎锡山:鹤峰,你很爱国,你很壮烈。君之清廉无积,我所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