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资源与环境科学家
李佩成(1934年12月26日-2024年2月23日),男,出生于陕西省乾县中国工程院院士、水资源与环境科学家,长安大学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佩成长期从事农业水土工程、地下水渗流、国土整治、水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1956年,李佩成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6年,他获得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副博士学位。1972年至1992年,李佩成重返西北农业大学,其间曾任西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等职。1992年,他由西北农业大学调入西安地质学院工作。1992年至2000年,他担任西安工程学院勘察院院长。2000年,他担任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1年,李佩成获农业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被授予农业水土工程领域突出贡献奖;2018年被评为陕西省老科协突出贡献者。
2024年2月23日22时36分,李佩成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4年12月26日(农历),李佩成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1949年,未满15岁的李佩成考上了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系录取。1956年,李佩成以四年全优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63年10月,李佩成抵达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曾作为援华专家的系主任克里门托夫教授成为他的导师。1966年,他获得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副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56年,李佩成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李佩成提出潜水井群非稳定渗流计算的"割离井法"及相应公式,使其成为能满足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和水井不同运行方式的13种求解模型,解决了灌排井群工程设计中的重大难题。1972年至1992年期间,李佩成曾任西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等职。还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教师。1986年,李佩成发明排灌两用轻型井,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1991年,获农业部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他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调入西安地质学院工作。1992年至2000年,他担任西安工程学院勘察院院长。1995年,李佩成主持完成的《群峪协井、两水并用、西安市中近期最佳供水方略》项目研究,其成果的应用使西安水荒得到缓解。1996年,李佩成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1997、1998年分别被评为陕西省师德标兵、优秀博士生导师。1999年,李佩成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子课题《西安市供水水资源系统优化调配研究》,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原西安地质学院并入长安大学,李佩成先后任教授、博导、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中德合作)主任、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等职。2001年,李佩成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2年,由李佩成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国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科技行动计划》前期研究通过了科技部验收。2003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5月20日,李佩成院士学术报告会暨赠书仪式在长安大学本部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行,李佩成将个人传记和学术著作赠送给长安大学。2023年5月,李佩成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授予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荣誉会士”称号。
人物逝世
2024年2月23日22时36分,李佩成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李佩成长期在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水资源与环境以及区域治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
科研成就
李佩成创立排灌井群渗流计算“割离井法”理论,解决了井群设计中重大难题;合作研发成功黄土辐射井,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研究轻型井,获国家发明四等井;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地下水利用》统编教材。前瞻性提出“三水统观统管”理论及相应技术方法,于防治盐渍灾害,扩大灌溉水源,缓解西安水荒。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主持黄土台治理定位试验,获国家及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开创性的对西北地区水文生态及水安全科学进行综合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川秀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做出卓越贡献。
建立农业领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体系
1964年,李佩成提出了潜水井群非稳定渗流计算的“割离井法”及相应公式,使其成为能满足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和水井不同运行方式的 13种求解模型,解决了灌排井群工程设计中的重大难题。20世纪70年代初,与其他同志合作,研制成功了一种适合于黄土渗流机理的黄土辐射井,出水量比当地其它井型大8-12倍,该井型推广到十多个省区,打破了“黄土不能成为含水层”的传统认识,该项成果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发明了排灌两用轻型井,获国家发明四等井。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地下水利用》统编教材。前瞻性提出“三水统观统管”理论及相应技术方法,用于防治盐渍灾害,扩大灌溉水源,成效显著,仅据渭河平原灌区统计,改良土地60余万亩。1995年,主持完成的《群峪协井、两水并用、西安市中近期最佳供水方略》项目研究,灌溉水源增加量超过30%,使西安水荒得到缓解。 1999年,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子课题《西安市供水水资源系统优化调配研究》,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倡议并负责建成我国第一个旱区农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批准)、国际旱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原地矿部批准)。由他主持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枣子沟试区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1年,李佩成和他的团队提出“重现八水绕长安盛景工程研究”,2004年5月完成研究报告,并于2012年12月通过审查。
1999-2003年,李佩成倡导并主持完成了由西北五省区科技厅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共同承担的国家攻关项目“中国西北地区山川秀美科技行动计划”前期研究。该项目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委批准立项,他从技术上主持了这项涉及全国1/6国土的重大项目,项目组在完成基础调查和战略研究的同时,还建成7个试验示范区。该项目于2003年1月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项目专家组认定:项目实施成效显著,为再造山川秀美提供了技术储备。该项目产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所谓再造山川秀美就是以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理为依据,以文明美好、富裕康乐为理念,以先进生产力为手段,因地制宜地对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进行保护修复和改造,从而形成万物蓬勃、相伴相生、生境处于良性循环的国土社会环境——秀美山川。造就‘天蓝、地绿、山青、水秀、人富’的境界。”
承担项目
参考资料:
主要论文与著作
著作
参考资料:
主要论文
仅展示部分。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编写教材
李佩成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地下水利用》统编教材。
讲座报告
2012年12月25日,李佩成受邀在商洛学院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做题为《为建设祖国而培养自己》的报告。
2013年12月17日,李佩成应邀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绣山活动中心,为学子作庆80周年校友首场报告会,报告会上,李佩成围绕如何发扬母校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奋斗的主题,就农业的本质及其重要性、中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农业问题的解决方案、青少年肩负的农业历史使命四大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
2014年11月19日,李佩成应邀在渭水校区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渭水大讲堂第135讲,作了题为 “为圆中国梦而培养自己”的专题讲座。
指导学生
截至2013年,李佩成先后培养硕士和博士生51人,其中已有8人成为博士生导师,1人的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论文。
社会任职
参考资料:
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李佩成在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动力学以及治水理论方面深有造诣。在运用多学科交叉优势从事国土整治及防旱抗旱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多有建树。(西安交通大学 评)
李佩成长期扎根西北和黄土高原区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水资源与环境以及区域治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香港《文汇报》 评)
李佩成院士是享誉中国国内外的水文地质、水资源与环境及农业水土工程学家,一生与“水”为伴,治学严谨,品德高尚,精勤育人,是中国农业水土工程事业的建设者、倡导者和推动者。(长安大学校长陈峰 评)
参考资料
痛悼!巨星陨落!.今日头条.2024-02-25
李佩成.长安大学.2024-02-25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2024-02-25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2024-02-25
李佩成院士逝世.新京报.2024-02-25
【校友忆芳华】第6期:李佩成.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5
李佩成.西安交通大学.2024-02-25
读秀卡用户.读秀.2024-02-25
读秀-导出所选记录.李佩成作品.2024-02-25
读秀卡用户.李佩成作品.2024-02-25
检索.知网.2024-02-25
李佩成-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2021-12-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逝世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科研成就
建立农业领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体系
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承担项目
主要论文与著作
著作
主要论文
人才培养
编写教材
讲座报告
指导学生
社会任职
荣誉表彰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