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质学院
1978年创立的高等院校
西安地质学院,前身为西安地质学校,成立于1953年,是地质矿产部所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国立高等院校。学院具有国务院授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审定副教授任职资格的资质。西安地质学院现设有资源与材料工程系、信息与电子工程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测量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社会科学系等六个系,以及外国语教学部、基础课教学部、电化教学部和体育教学部等四个部,共设有三十多个本专科专业。
西安地质学院自1996年更名为长安大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6,000余名毕业生,其中包括200余名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近6,000名本、专科生。目前,在校生人数约为2,500人。西安地质学院自2000年起合并组建为长安大学。作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长安大学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学院简介
学院位于古城西安市南郊,与驰名中外的大慈恩寺塔隔路相望。
西安地质学院现有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500余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80余名,其中不少教师已成为著名的学者、专家,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院加强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20余名教师被派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锐意进取,每年都有被破格提升的副教授、教授。
西安地质学院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独立的工作能力,调整了专业结构,拓宽了专业口径,并加强了基础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已形成了团结、自强、勤奋、求实的校风。
西安地质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贯彻“发挥优势,扶植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成长,重视基础研究,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的原则,取得显著成绩。近十年来,完成大、中、小型各类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60多项获国家、部、省科技成果奖。 在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垂直地震剖面微机处理系统等学科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院主编出版的《西安地质学院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院先后与美、俄、英、法、德、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地质学界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
西安地质学院图书馆藏书30多万册,宽敞明亮的学生阅览室有840个舒适的座位。学院现在3 0个实验室,还设有计算机教学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院内调频广播电台和无线耳机听音系统为学生的外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住宿全部实行公寓化,保证学生休息环境的安静、安全和卫生。
本科专业设置
地质矿产勘查应用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建筑工程 工程测量 工业分析
国家重点学科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与专业
岩石学 矿床学 构造地质学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应用地球物理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西安地质学院后与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长安大学合并组建成长安大学(Chang'an University)。
学校简介
长安大学(Chang'an University)由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地质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列入全国76所自主选拔招生高校 ,全国53所艺术特长生招生高校,列入国家级高水平运动员建设高校。学校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现有 2 个主要教学区、 1 个实习基地,占地面积 2980 亩。半个多世纪以来,长安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
学校概况
长安大学现设有 20 个教学院(部),有 5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26 个部省级重点学科, 6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5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41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1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85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83 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 11 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 15 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 1 个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专业,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基地。现有全日制学生 29000 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 6000 余人。截止2023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357.7万册。
学校有 3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 个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5 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立项建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 个,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试验场。
学校现有教师1600余人,其中,专职及聘任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教授260人,副教授589人,博士生导师100余人,硕士生导师500余人;有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位,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位,入选教育部、交通运输部、陕西省各类人才计划的教师70余人。
长安大学专职及聘任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简介:
1. 汤中立(院士)教授
汤中立教授,男,汉族,1934年10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我国著名矿床学家、地质矿产勘查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2. 李佩成(院士)教授
李佩成教授,男,1935年元月生于乾县。195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田水利系并留校任教。曾留学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攻读副博士学位。现任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3. 陈毓川(院士)教授 (聘)
陈川教授,男, 1934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市。矿床地质专家。1959年毕业于苏联乌克兰顿涅茨理工大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 沙庆林(院士)教授 (聘)
沙庆林教授,男,1930年5月生,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博士生导师。
5. 郑绵平(院士)教授 (聘)
郑绵平教授,男,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11月出生于漳州市,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中心主任,矿床地质所研究员,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
6. 王梦恕(院士)教授 (聘)
王梦恕教授,男,1938年12月生,温县人。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7. 杨元喜(院士)教授 (聘)
杨元喜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导航专家,长期潜心从事大地测量理论与应用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为抗差估计理论的发展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建立了全新的自适应导航定位理论体系及卫星自适应定轨理论,新理论在航空、航天、陆地及海洋动态导航定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杨院士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中科院自然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奖多项。杨元喜院士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为我国测绘学技术发展和军队高科技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近年来,共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研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3000余项,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近200项;承担了包括国家教科“十五”规划课题在内的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6项,年科研经费已逾3亿元。
学校编辑出版《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等8种全国性学术期刊,其中2种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3种Ei数据库收录期刊,4种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公路学报》连续入选第三届、第四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被Ei核心库收录。
学校1956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培养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坦桑尼亚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还是我国最早承担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俄罗斯国立罗斯托夫建筑大学等成立国际大学联合体;设有国家外专局长安外语培训中心。近年来,学校主办、承办了“第五届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高校领导与战略高级国际研讨会”、“2006西安市国际大地测量学高端论坛”、“关学·南冥学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依法治校、人才强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长大校训
弘毅明德笃学 创新
长大色彩
蓝色———实干
红色———激情
历史沿袭
长安大学的建校时间可追溯到1951年,由原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三所部属院校于2000年4月18日合并组建而成。
西安市公路交通大学前身是1951年4月在兰州成立的西北交通学校,1952年东迁西安,更名为交通部西安汽车机械学校。1956年国家筹建北京公路学院,1958年北京公路学院筹委会与西安汽车机械学校合并组建西安公路学院,隶属交通部,并逐步发展成为亚洲地区公路交通专业配套最齐全的高校。1995年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长安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地质部西安地质学校,1978年更名为西安地质学院,隶属地质矿产部。1996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学院,1998年隶属国土资源部。
西安建筑工程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建筑工程部西安建筑工程学校,1978年更名为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隶属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1982年隶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8年隶属建设部,为建设部老七所之一。
西安地质学院(以下简称地院)是国家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工科学院,也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授予点的高等院校之一。
【简况】 地院是1978年在西安地质学校基础上与西北大学地质系合并升格而成。校址位于雁塔路南段,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1993年有教职工8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0人,专任教师479人。在校学生3000人,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5人,本科和专科生2200人,成人教育学员745人。198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至1993年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9人,毕业10人。招收硕士研究生45人,毕业29人。是年在校博士生9人,硕士生16人。建院以来,已有本、专科毕业生1.6万人从这里走上地质工作岗位。
【专业设置】 地院设有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资源与材料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测量工程、应用化学、社会科学等6个系,基础课、外国语、计算机、体育、电化5个教学部和地质构造、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等7个研究所,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和20个成人教育专业。
【学者、成果】 地院有一批闻名遐迩的教授执鞭任教。已故教授张伯声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创立者、中国地质五大学派之一的奠基人;前院长刘国昌教授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是一位著名的水文工程地质专家;李佩成、胡广韬、刘玉海、朱光等教授在教学、科研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还聘有徐冠华刘光鼎等三十余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外籍专家为客座教授。
地院1989年在全国开展的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有10项教学成果获奖。先后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
2010年6月,长安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22年,长安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2022年5月16日上午,由长安大学等七所学校任理事单位的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成立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
校区环境
校本部
校本部由北院教学区、东院教学区、西院教学区组成。
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南郊,周围高校众多,文化氛围厚重。北院教学区位于南二环中段,学生主要为高年级本科生和博士研究生。东院教学区与举世闻名的大慈恩寺塔毗邻,学生主要为研究生。西院教学区位于西安最繁华的小寨,学生为部分研究生。
渭水校区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位于西安市北郊北三环路北侧,坐落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生态产业园的交汇处。校区占地面积1703亩。渭水校区自2002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36万平方米的建筑任务,主要建筑物有:修远、明远两座教学楼约10万平方米,以及相应的修远湖和明远湖。逸夫图文信息中心约45000平方米,15幢标准化大学生公寓约150000平方米,滋兰苑、树蕙园两个学生食堂约18000平方米,大学生活动中心约12000平方米,教师公寓约21000平方米,办公楼约17000平方米,校区医院约73000平方米,两个运动场及其他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适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格局。校区2003年启用,目前有3个年级的本科生15000余名(含留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随着后期建设与校区的拓展,渭河校区将变得更加靓丽。主要教学区之一。
太白山校区
长安大学重要的教育实习基地。太白山实习基地(太白山校区)紧邻眉县国家重点旅游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距校本部133公里,是国家“22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利用交通部专项资金建设的公路学科勘测教学实验实习基地。项目征地总面积212亩,其中平地55亩,山地157亩。1998年8月学校根据交通部(基综字[1998]48号)文件的精神开始征地、建设,2000年综合楼开工,此后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到2004年8月,已按规划基本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2003年太白山实习基地办公室成立,挂靠实管处。
其他信息
汽车试验场
长安大学汽车综合试验场是目前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基地,占地423亩,总投资近6000万元,是国家“211工程”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拥有全长2.4km的汽车高速环形跑道、1.1km直线试车道、五种可靠性强化典型试验道路、13000m2的操纵稳定性试验广场、三种低附着系数组合路面。
教学示范中心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公路大型结构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
●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
●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
●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国土资源部)
●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国土资源部)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国土环境开放实验室(国土资源部)
●给水排水重点实验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陕西省公路桥梁与隧道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陕西省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陕西省力学教学实验中心
●陕西省机械实验教学中心
●陕西省地学实验教学中心
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
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地质工程
省部级重点学科(28个):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环境工程
图书馆
长安大学图书馆由原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图书馆、西安工程学院图书馆、长安大学图书馆三所部属院校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现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单位,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陕西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委员单位,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理事单位,CALIS会员单位,全国交通“科技兴交”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协作组组员单位,全国建筑院校情报网副网长单位。
长安大学图书馆现由校本部、雁塔校区、小寨校区、渭水校区四个图书馆组成,下设办公室、信息部暨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技术部、采访部、编目部、流通部、期刊部、阅览部、电子视听阅览部等部门。总建筑面积46668㎡,阅览座位4356个,年平均接待读者120万人次。现有职工146人,其中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52人,副高以上职称18人,中级职称63人,具有较好的人才梯队。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丰富、载体多样,专业特色明显。现有藏书248.6万册,期刊合订本94591册,中外文现刊3170种,超星、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等22.2万种电子图书。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资源、中国知网(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资讯行、Ei(工程索引)、 UMI(美国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数据库)、CSA(剑桥科学文摘)等二十种国内外著名的中外文数据库系统。建立了以公路桥梁、工程机械、汽车工程、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环境工程、经济与管理等多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及土木工程等学科领域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专家技术咨询保障体系。
近年来,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具备了13T的数据贮存容量,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计算机网络及办公管理设备不断更新,形成了多学科的网络化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各校区图书馆之间具备了同步借阅、异地借阅与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并且通过与DIALOG联机,图书馆具备了文献信息的国际联机检索功能。
图书馆通过完善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在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书目查询、文献借阅等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重视特色服务建设,积极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开展了数据光盘检索、专业数据库网上检索、网上信息资源导航,文献传递、信息检索培训等信息服务项目。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技成果查新、立项查新、新产品开发查新和科研课题检索、文献查收查引等多项服务。
长安大学图书馆在学校跨越式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宏伟蓝图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学校“十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图书馆“十五”发展计划,努力构建与我校发展相适应的“一个整体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使我馆成为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高水平的信息咨询中心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院系设置
★公路学院
★汽车学院
工程机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筑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体育部(体育系)
★应用技术学院(06级为最后一届)
★兴华学院(独立院校)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综合排名
长安大学在中国校友会评出的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在2009中国高校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奖排行榜中并列第29位,在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中并列第76位
参考资料
本馆简介.长安大学图书馆.2024-01-25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学校简介
学校概况
长大校训
长大色彩
历史沿袭
校区环境
校本部
渭水校区
太白山校区
其他信息
汽车试验场
教学示范中心
重点学科
图书馆
院系设置
综合排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