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汉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
陈义汉,男,汉族射阳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4年10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学士;1992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获得内科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得内科学博士学位。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心脏内科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现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九三学社上海市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经历
1982年09月—1987年08月,就读于南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并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1987年08月—1993年09月,担任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内科医师。
1989年09月—1992年07月,就读于南通医学院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内科学硕士学位。
1993年09月—1996年06月,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内科学博士学位。
1996年07月—1998年11月,担任上海石家庄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
1998年11月—2000年04月,担任上海铁道大学附属甘泉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2000年04月—2001年06月,担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2001年06月—2003年01月,担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内科副教授。
2003年01月—2008年12月,担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5年07月,从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结业。
2006年09月,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修结业;同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11月7日,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奖”颁奖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义汉教授荣第三届中国医师奖。
2007年—2009年,担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内科主任。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2009年,担任上海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学科带头人。
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兼)。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兼)、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兼)。
2011年11月—2016年02月,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病理生理学系主任(兼)、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兼)、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主任。
2012年09月,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结业;同年,担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同年,担任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
2015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2016年02月—2016年11月,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兼)、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兼)、心脏医学部主任、心脏内科主任、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主任。
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担任同济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兼)、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兼)、心脏医学部主任、心脏内科主任、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主任。
2017年12月,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兼)、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兼)、心脏医学部主任、心脏内科主任、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主任。
2022年01月,担任上海东方医院院长。
任免信息
陈义汉曾任第七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与医学学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陈义汉曾任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五、十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2017年4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在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义汉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九三学社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陈义汉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22年1月12日下午,上海东方医院召开干部宣布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心脏病学家陈义汉任东方医院院长。
学术职务
中国医学遗传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心律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学遗传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编委(2006-2009)、《Human Genetics \u0026 Embryology》编委、《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logy》编委、《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客座编辑。
人物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义汉揭示多种心律失常遗传学电生理学机制;提出心肌细胞物流系统可以广泛调控心脏电-机械功能;发现心肌细胞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物亚单位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中的分子阀门效应;鉴定出心脏氧代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调控新机制。
2003年,陈义汉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鉴定出人类心房颤动的部分遗传学和电生理学机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此后他带领团队在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机制和干预研究方向上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为中国在国际心律失常研究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
学术论著
陈义汉以通讯作者身份在中国本土上发表SCI论文近50篇,被SCI他引1000多次,单篇SCI他引近500次。标志性成果发表在《科学》、《Nature Communications》、《Am J Hum Genet》、《Annu Rev Genomics Hum Genet》、《Cell Res》和《Circulation Research》等刊物上。他的科学发现已经被写进了50多本国外教科书和专著,国际诊疗指南多次引用他的工作,多种遗传性心律失常是依据他的发现而分类。
承担项目
陈义汉先后承担NSFC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国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项目、NSFC国际重大合作项目、NSFC重点项目、NSFC面上项目等。
科研成果奖励
荣誉表彰
主持项目
NSFC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项目、NSFC国际重大合作项目、NSFC重点项目、NSFC面上项目等。
奖项荣誉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4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年)、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09年)、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4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上海市领军人才(2005年)、中国医师奖(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2007年)、国家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2012)、中国青年科技奖(2005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5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3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04年)、上海市劳动模范(2001-2003年度;2004-2006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6年)。
2020年2月19日,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
代表性论文
1. Chen YH, Xu SJ, Bendahhou S, Wang XL, Wang Y, Xu WY, Jin HW, Sun H, Su XY, Zhuang QN, Yang YQ, Li YB, Liu Y, Xu HJ, Li XF, Ma N, Mou CP, Chen Z, Barhanin J, Huang W. KCNQ1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in familial atrial fibrillation. Science. 2003; 299(5604): 251-254. (Corresponding Author)
2. Yang Y, Xia M, Jin Q, Bendahhou S, Shi J, Chen Y, Liang B, Lin J, Liu Y, Liu B, Zhou Q, Zhang D, Wang R, Ma N, Su X, Niu K, Pei Y, Xu W, Chen Z, Wan H, Cui J, Barhanin J, Chen Y. Identification of a KCNE2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familial atrial fibrillation. Am J Hum Genet. 2004; 75(5): 899-905. (Corresponding Author)
3. Yang YZ, Yang YQ, Liang B, Liu JQ, Li J, Grunnet M, Olesen SP, Rasmussen HB, Ellinor PT, Gao LJ, Lin XP, Li L, Wang L, Xiao JJ, Liu Y, Liu Y, Zhang SL, Liang DD, Peng LY, Jespersen T, Chen YH. Identification of a Kir3.4 mutation in congenital long QT 综合征 Am J Hum 獛属 2010; 86(6): 872-880.(Corresponding Author)
4. Xiao J, Liang D, Chen YH. The genetic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from the bench to the bedside. Annu Rev 基因组学 Hum Genet. 2011; 12(22): 73-96. (Corresponding Author)
5. Li J, Qi M, Li C, Shi D, Zhang D, Xie D, Yuan T, Feng J, Liu Y, Liang D, Xu X, Chen J, Xu L, Zhang H, Ye J, Lv F, Huang J, Peng L, Chen YH. Tom70 serves as a molecular switch to determine pathological cardiac hypertrophy. 细胞 Res. 2014; 24(8):977-93. (Corresponding author)
6. Li J, Li CM, Zhang DS, Shi D, Qi M, Feng J, Yuan TY, Xu XR, Liang DD, Xu L, Zhang H, Liu Y, Chen JJ, Ye JC, Jiang WF, Cui YY, Zhang YY, Peng LY, Zhuo ZN, Chen YH. SNX13 还原 mediates heart failure through degradative sorting of apoptosis repressor with caspase recruitment 蛋白质结构域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 5177.(Corresponding author)
7. Li J, Xie DY, Huang J, Lv F, Shi D, Liu Y, Lin L, Geng L, Wu YF, Liang DD, Chen YH. Cold-inducible 核糖核酸binding protein regulates cardiac repolarization by targeting transient outward channels. Cir Res. 2015; 8; 116(10): 1655-9. (Corresponding author)
8. Yang Y, Liu Y, Dong X, Kuang Y, Lin J, Su X, Peng L, Jin Q, He Y, Liu B, Pan Z, Li L, Zhu Q, Lin X, Zhou Q, Pan Q, Eurlings PMH, Fei J, Wang Z, Chen YH. Human KCNQ1 S140G mu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trioventricular blocks. Heart Rhythm. 2007; 4(5): 611-618. (Corresponding Author)
9. Volders PG, Zhu Q, Timmermans C, Eurlings PM, Su X, Arens YH, Li L, Jongbloed RJ, Xia M, Rodriguez LM, Chen YH. Mapping a novel locus for familial atrial fibrillation on chromosome 10p11-q21. Heart Rhythm. 2007; 4(4): 469-475. (Corresponding Author)
10. Li J, Xiao J, Liu Y, Zhang G, Zhang H, Liang D, Liu Y, Zhang Y, Hu Y, Yu Z, Yan B, Jiang B, Peng L, Zhou ZN, Chen YH. Mitochondri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 mediate cardioprotection of estrogen against ischem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Pharmacol Res. 2009; 60(1): 61-67. (Corresponding Author)
11. Yang Y, Li J, Lin X, Yang Y, Hong K, Wang L, Liu J, Li L, Yan D, Liang D, Xiao J, Jin H, Wu J, Zhang Y, Chen YH. Novel KCNA5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responsible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J Hum Genet. 2009; 54(5): 277-283. (Corresponding Author)
12. Xiao JJ, Liang DD, Zhang H, Liu Y, Li FJ, Chen YH. 4’-Chlorodiazepam, a 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Da) antagonist,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al recovery during postischemia reperfusion in 家鼠属 Exp Biol Med. 2010; 235(4): 478-486. (Corresponding Author)
13. Li J, Xiao JJ, Liang DD, Zhang H, Zhang GF, Liu Y, Zhang YY, Liu Y, Yu Z, Yan B, Jiang B, Li F, Peng LY, Zhou ZN, Chen YH.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 translocator protein prevents atrial fibrillation. Eur J Pharmacol. 2010; 632(1-3): 60-64. (Corresponding Author)
14. Li J, Yan B, Huo ZX, Liu Y, Xu JH, Sun YF, Liu Y, Liang DD, Peng LY, Zhang YY, Zhou ZN, Shi JY, Cui JM, Chen YH. Beta2- but not beta1-adrenoceptor activation modulates intracellular oxygen availability. J Physiol. 2010; 588(16): 2987-2998. (Corresponding Author)
15. Li J, Xu J, Xiao J, Zhang H, Liang D, Liu Y, Zhang Y, Liu Y, Wen W, Hu Y, Yu Z, Yan B, Jiang B, Zhou ZN, Chen YH. Preservation of TSPO by 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baric hypoxia confers antiarrhythmic 活性度 J Cell Mol Med. 2011; 15(1): 134-140. (Corresponding Author)
16. Yan B, Huo Z, Liu Y, Lin X, Li J, Peng L, Zhao H, Zhou ZN, Liang X, Liu Y, Zhu W, Liang D, Li L, Sun Y, Cui J, Chen YH. Prolyl 羟化酶 2: A novel regulator of β2-adrenoceptor internalization. J Cell Mol Med. 2011; 15(12): 2712-2722. (Corresponding Author)
17. Xiao J, Liang D, Zhang Y, Liu Y, Zhang H, Liu Y, Li L, Liang X, Sun Y, Chen YH. MicroRNA expression signatur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mitral stenosis. Physiol 基因组学 2011; 43(11): 655-664. (Corresponding Author)
18. Xiao J, Jing ZC, Ellinor PT, Liang D, Zhang H, Liu Y, Chen X, Pan L, Lyon R, Liu Y, Peng LY, Liang X, Sun Y, Popescu LM, Condorelli G, Chen YH. MicroRNA-134 as a potential 等离子体 bio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J Transl Med. 2011; 24(9): 159. (Corresponding Author)
19. Xiao JJ, Liang DD, Liu Y, Zhang H, Liu Y, Zhao H, Li J, Peng LY, Zhou ZN, Chen YH. Taxol, a microtubule stabiliser,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al recovery during post-ischaemic reperfusion in rat in vitro. Cardiovasc Ther. 2012; 30(1): 12-30 (Corresponding Author)
20. Xiao J, Liang D, Zhang H, Liu Y, Zhang D, Liu Y, Pan L, Chen X, Doevendans PA, Sun Y, Liang X, Sluijter JP, Chen YH. MicroRNA-204 is required for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derived cardiomyocyte progenitor cells. J Mol Cell Cardiol. 2012; 53(6): 751-759. (Corresponding Author)
21. Li J, Zhang DS, Ye JC, Li CM, Qi M, Liang D, Xu XR, Xu L, Liu Y, Zhang H, Zhang Y,Deng F, Feng J, Shi D, Chen J, Li L, Chen G, Sun YF, Peng LY, Chen YH. Dynamin-2 mediates heart failure by modulating Ca2+-dependent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t J Cardiol. 2013; 168(3): 2109-2119. (Corresponding Author)
22. Li J, Xu L, Ye J, Li X, Zhang D, Liang D, Xu X, Qi M, Li C, Zhang H, Wang J, Liu Y, Zhang Y, Zhou Z, Liang X, Li J, Peng L, Zhu W, Chen YH. Aberrant dynamin 2-dependent Na(+) /H(+) exchanger-1 trafficking contributes to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J Cell 摩尔 Med. 2013; 17(9): 1119-1127. (Corresponding author)
23. Li X, Jiang XY, Ge J, Wang J, Chen GJ, Xu L, Xie DY, Yuan TY, Zhang DS, Chen YH. Aberrantly expressed lncRNAs in Primary Varicose Great Saphenous Veins. PLoS one. 2014; 9: e86156. (Corresponding author)
24. Liang D, Xu X, Deng F, Feng J, Zhang H, Liu Y, Zhang Y, Pan L, Liu Y, Zhang D, Li J, Liang X, Sun Y, Xiao J, Chen YH. miRNA-940 还原 contributes to human Tetralogy of Fallot development. J Cell Mol Med. 2014; 18(9): 1830-1839. (Corresponding author)
25. Liang D, Zhen L, Yuan T, Huang J, Deng F, Wuyahan, Zhang H, Pan L, Liu Y, The E, Yu Z, Zhu W, Zhang Y, Li L, Peng L, Li J, Chen YH. miR-10a Regulates Proliferation of Human Cardiomyocyte Progenitor Cells by Targeting GATA6. PLoS One. 2014; 9(7): e103097. (Corresponding author)
26. Shi D, Xie D, Zhang H, Zhao H, Huang J, Li C, Liu Y, Lv F, The E, Liu Y, Yuan T, Wang S, Chen J, Pan L, Yu Z, Liang D, Zhu W, Zhang Y, Li L, Peng L, Li J, Chen YH. Reduction in dynamin-2 is implicated in ischaemic cardiac arrhythmias. J 细胞 摩尔 Med. 2014; 18(10): 1992-1999. (Corresponding author)
27. Liang X, Wang G, Lin L, Lowe J, Zhang Q, Bu L, Chen Y, Chen J, Sun Y, Evans SM. HCN4 dynamically marks the first heart field and conduction system precursors. Circ Res. 2013; 113(4): 399-407.
28. Yu Z, Wang L, Wang C, Ju X, Wang M, Chen K, Loro E, Li Z, Zhang Y, Wu K, Casimiro MC, Gormley M, Ertel A, Fortina P, Chen Y, Tozeren A, Liu Z, Pestell RG. Cyclin D1 induction of Dicer governs microRNA processing and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 4: 2812.
29. Zhang G, Yang H, Liang H, Yang J, Shi J, McFarland K, Chen Y, Cui J. A charged residue in S4 regulates coupling among the activation gate, 电压, and Ca2+ sensors in BK channels. J Neurosci. 2014; 34(37): 12280-8.
人物评价
一直以来,陈义汉致力于“心房颤动”疾病的研究,并成功捕获了人类第一个房颤致病基因,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轰动。陈义汉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学发现。(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评)
陈义汉的名字,与多个人类心律失常的致病基因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带领团队在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研究上,接连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为中国在国际心律失常研究领域赢得一席之地。(同济大学新闻中心评)
作为一名教授,陈义汉重视教学方法、教学规律的探索,因人、因材施教,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他出色的授课和良好的风范深受学生的欢迎。(射阳日报评)
陈义汉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学发现,他是第一个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的发现者,定义了心脏起搏细胞谷氨酸神经元样细胞属性,发现了新的心脏生物电控制系统,识别出了控制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肌再生的一个关键信号通路,研发出一系列靶向重大心脏疾病的新药前药。(九三学社上海市委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任免信息
学术职务
人物成就
科研成就
荣誉表彰
主持项目
奖项荣誉
代表性论文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