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东方医院(Dongf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又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始建于192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该院现任院长为
陈义汉院士。
上海东方医院设立三个院区(一个在建中),均位于
浦东新区核心区域。
上海东方医院有开放床位1780张,拥有临床和医技科室60余个,职工总数3000余名,职工总数30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440余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10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85名,并与60余家海外保险公司签约就医服务,年服务外籍患者4万余人次。同时,该院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9个,医院拥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专科)近20个。配有集MRI、CT和DSA于一体的
复合手术室、PET-MRI、PET-CT、EDGE放射放疗系统以及手术机器人等国际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
2022年,上海东方医院获评2021年度综合科技量值中国排名第58位,五年综合科技量值中国排名第57位。2023年,上海东方医院入选上海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医院”创建单位。
历史沿革
创办发展
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浦东新区地区卫生状况恶劣,传染病猖,在此背景下,1920年,在浦东同乡会捐资下,浦东医院正式成立,而这所医院也是东方医院的前身,由此,浦江之东诞生了首家医院,这也是
上海市第一所由中国人通过慈善募捐创办的西医院。这家由中国人出资、管理的西医医院,打破了当时外国教会“行医布道”的垄断格局。
1945年,浦东医院更名为市立第三人民医院,此后,该院便以第三人民医院的名称开始面向公众开放。
1993年,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医院由
黄浦区划归浦东新区管辖,遂改名为“上海市东方医院”。
2001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揭牌,东方医院正式成为集“医、教、研”于一身的同济大学附属医院。
2010年,上海东方医院经过几轮评审,从
二级甲等医院直接晋升为
三级甲等医院。
2020年,上海东方医院在建院100周年时,顺利通过了三甲医院复评审。
社会援助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东方医院第二任院长
王一亭等中国慈善家组织民间捐款,运送装满中国救援物资的
轮船“新铭号”从上海出发到达
神户,成为最早到达日本的国际救援队。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东方医院(当时名为市立第三人民医院)曾先后派出两批抗美援朝医疗队奔赴朝鲜战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突发地震。6天后,上海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率领多家医疗机构的70余名医疗队员,组成
上海市第二批抗震救灾医疗队赶赴汶川震区。同年9月,刘中民院长在
同济大学医学院成立了中国首个急诊与灾难医学系。
2020年3月18日,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后,上海东方医院承建的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53名队员支援武汉,圆满完成各项医疗救治任务。一个多月后,在武汉市
东西湖区方舱医院实现了三个零:患者零召回、零死亡,医护零感染。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上海东方医院设立三个院区(一个在建中),均位于
浦东新区核心区域。该院共拥有开放床位1780张,拥有临床和医技科室60余个。职工总数30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44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85名。拥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学会协会主委副主委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约250人次。
2021年,该院门急诊人次近350万,出院人次9万余,手术操作人次7万。东方医院与60余家海外保险公司签约就医服务,年服务外籍患者4万余人次。配有集MRI、CT和DSA于一体的
复合手术室、PET-MRI、PET-CT、EDGE放射放疗系统以及手术机器人等国际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
院区分布
南院
上海东方医院南院位于
上海市浦东新区云台路1800号。
北院
上海东方医院北院(总院)位于上海市浦东区即墨路150号。
沪东院区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下发《关于同意上海市东方医院新建沪东院区的批复》。批复表示,同意上海市东方医院在沪东地区新建院区,设置床位600张,计划于2021年6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在建沪东院区则位于沪东社区地块,北临博兴路、东临长岛路、西临浦东大道、南侧为马家浜,按照
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新建,含有医疗区域、科研教学及相应配套设施。
科室设置
上海东方医院拥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专科)近20个。
重点专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急诊内科
急诊内科北院
上海东方医院北院的急诊内科隶属于急诊医学部,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专科,是上海市急诊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该科室已建立急诊台面-抢救室-留观-急诊病房-EICU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已建设完成
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急性呼衰、急性中毒/
中暑、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出血性疾病快速通道等重点
病种绿色通道,可常规开展有创和无创血液
动力学监测、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床旁血液净化、床旁
支气管镜和亚低温等治疗和脏器支持技术。年就诊急诊患者近12万人次,出院1700人次,留观近2万人次,抢救1.2万人次,有创操作600多人次,CMI值1.5。同时,该科室有医师19名,其中教授1名,
主任医师1名,
副主任医师4名,
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7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护理团队80余人次,副主任
护师1名,
主管护师18名。
急诊内科南院
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内科南院成立于2012年,隶属急诊医学部,2012年急诊医学部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内科拥有急诊医学专科医生24名和护士100余名,并由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隔离抢救室(2间)、补液室,以及急诊化验、急诊影像、B超、心电图和急诊药房等辅助部门,急诊内科病房(30张床位)、急诊ICU(8张床位)等多部门组成。急诊内科的专业特色是呼吸介入治疗及脓毒血症诊疗,优势技术包括床旁纤支镜、内科胸腔镜、持续血液净化等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的ICU监护治疗和呼吸疑难病诊治。
科室医生硕士学位以上22人,
主任医师2名,
副主任医师2名,2人曾在美国学习进修。科室拥有各类有创、
无创呼吸机、气管镜系统、床旁血滤机、监护仪、心肺复苏仪、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仪、可视喉镜、床旁超声、X线检查、冰毯等设备。
急诊创伤外科
急诊创伤外科(北院)
上海市东方医院本部急诊创伤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医生19人,其中教授1人、主任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7人,年门急诊量4万余人次,住院患者1400余人次,年均手术1200余人次,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65%以上。该专科以创伤
骨科、严重
多发伤救治为特色,运用
微创理念和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实行院前-急诊-院内一体化多学科联合救治,擅长严重多发伤、创伤性休克、骨盆
骨折、四肢多发严重骨折及
骨不连、
骨髓炎的救治。
急诊创伤外科(南院)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急诊创伤外科隶属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
浦东新区医学会创伤专委会主委单位。科室开设床位60张,业务涵盖复合伤与多发伤、创伤骨科、胸外伤、
急腹症等疾病的诊治,年门急诊量近6万人次,年手术操作量逾3000例。
科室主任是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上海市领军人才王韬教授。该科室有医生19名、护士17名,其中
主任医师2名、
副主任医师7名、
医学博士6名、医学硕士11名,并开展了系统化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科室以危重症创伤救治为核心,创造性提出“创伤小组”这一“院前-急诊-重症”联合值班、多学科共同首诊、创伤外科临床决策的危重症创伤救治模式,倡导科室人员一专多能,空间、设备、人员一体化,抢救、手术、监护集成化。采取多学科交叉统一管理,把
多发伤、复合伤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到97%。针对老龄化社会创伤
流行病学变化,开设了全国首个老年创伤营养康复门诊,使老年患者的创伤救治与营养康复相结合。
南院急诊外科已经形成多发伤的外科损伤控制技术、高龄部骨折的
微创综合治疗、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内窥镜下关节周围骨折微创手术、肢体
软组织损伤修复重建、老年创伤营养干预和多发肋骨骨折重建手术等医疗品牌。
上海市重点专科
上海市重点专科包括心脏大血管外科、
肿瘤学、口腔科、心力衰竭专科、急诊外科。
心脏大血管外科
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立于1997年,由东方医院院长
刘中民教授亲自创立,2000年与德国心脏中心(柏林)合作组建东方中德心脏研究所。是上海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03年成立
同济大学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获批上海市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心外科是
浦东新区地区较早开展成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学科,也是成功开展心脏移植、心肺联合移植、左心辅助装置植入的心脏中心之一,有先进的
复合手术室、辅助循环设备及装备先进的心脏外科监护室。
肿瘤科
上海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下设I期临床研究中心、
肿瘤学(南北两院区)、肿瘤放射治疗科及其它肿瘤相关学科,是
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拥有床位近200张,年诊治各类肿瘤患者达10万余人次。肿瘤医学部由中国著名肿瘤学专家、中国临床肿瘤协会理事长李进教授领衔,擅长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
淋巴瘤、
肺癌、
乳腺癌等诊治。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肿瘤相关科室合作,建立结直肠癌、
胃癌、头颈部肿瘤等多学科诊疗团队和诊疗制度,对初治和疑难病例开展MDT门诊和讨论,据患者具体情况,一人一策,综合应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肿瘤
微创介入治疗等手段,结合前沿肿瘤研究成果和治疗指南,规范制定多学科诊疗方案。
北院肿瘤科隶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有医师8名,其中教授1人,
主任医师1人,
副主任医师3人,
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
同济大学以及
上海交通大学合作PI有2人,在读
博士后2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各10余人。北院肿瘤科在学科带头人、科主任董春燕教授带领下,以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随访的全程管理和全程指导以及个体化综合诊疗为特色,全面开展了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血管介入和栓塞治疗、肺转移和肝转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与射频消融治疗、
输液港植入术、肿瘤穿刺
活检、肿瘤高频热疗等各项诊疗策略及新技术。
肿瘤科南院
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科(南院)隶属上海市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学科带头人高勇,博士、
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留学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团队包括3名
副主任医师、1名
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南院
肿瘤学有床位40张,年收治患者近5000例次。科室有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1项,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
该科室注重肿瘤规范化和个体化精准医疗,积极践行肿瘤综合治疗理念,融合系统化疗、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和局部
微创治疗,运用包括消融,SBRT、粒子植入、肿瘤深部热疗、腹腔热灌注等一系列肿瘤治疗先进技术和手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建立全程化个体化的专业治疗策略。
口腔科
口腔科为
浦东新区特色专科,其中,医学中心的“种植修复学专科”是
上海市卫生系统重点专科,中心还是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
临床试验基地、浦东新区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口腔修复专科联盟单位。口腔医学中心由上海市东方医院(陆家嘴院区)口腔科、东方医院南院(世博园院区)口腔科组成。
该科共有医护技人员108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8人、
中级职称人员38人,护士18人,80%以上人员拥有博士、硕士学历,均毕业于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韩国
首尔大学等国际知名
口腔医学院校。
心力衰竭专科
心力衰竭专科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成立较早的心力衰竭专科之一;2018年建设心衰中心,获得中国心血管联盟认证;2021年荣获中国心衰中心联盟“质控达标之星”。该科致力于心力衰竭的基础和临床诊疗,开展心力衰竭规范化药物和器械治疗,以及特色的
干细胞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和基于
基因检测的药物治疗。该科建立了疑难和危重心衰患者的规范化诊断、救治和随访流程,并与
二级医院、
社区医院无缝隙链接,构建了完整的心衰管理闭环体系。
浦东新区重点专科
浦东新区重点专科有内分泌科、麻醉科。
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为浦东新区重点专科,2010年正式成为卫生部批准的内分泌科医师培训基地、是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上海市护理学会社区
糖尿病护士培训基地。内分泌科开展各种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包括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
甲状腺疾病、
肾上腺或
垂体疾病、
骨质疏松症、
肥胖症等疾病。
麻醉科
麻醉科(北院)
麻醉科是上海浦东新区重点专科、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有
主任医师2人,
副主任医师6人,
主治医师13人,住院医生18人,麻醉护理人员9人。
该科开展各类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及相关诊疗,每年
手术室内麻醉手术量逾3万例(其中心脏与大血管手术麻醉近1000例),手术室外麻醉逾3万例(包括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无痛取卵、
无痛分娩、日间手术及介入手术的麻醉等),并承担国际医院的外籍人士的麻醉处理每年数百例,疼痛
门诊治疗每年约3000多例和疼痛病房微创介入治疗每年400-600例。
麻醉科(南院)
南院区由王颖林
主任医师带领,科室有主任医师3人,
副主任医师3人,
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15人(含规范化培训),麻醉护理人员7人。该院区共有常规不同等级
手术室20间,能满足不同要求的手术类别;介入手术室5间,内镜中心手术室3间)、参与急慢性疼痛诊疗和重症监护治疗。每年手术室内麻醉手术量约近万例(包括心脏与大血管手术麻醉),手术室外麻醉近2万例(包括无痛胃肠镜、无痛
支气管镜、无痛人流、
无痛分娩及神经内外科、功能神经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等介入手术的特殊麻醉等)。
全部科室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为
心律失常防治提供基础研究数据:2022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东方医院教授
陈义汉团队在《细胞研究》发文,揭示了正常心跳“
发动机”的“点火”装置和“点火”程序,为心律失常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数据。该论文
第一作者、上海市东方医院研究员解端阳介绍说,LCR是心脏收缩活动的上游信号,它通过“LCR—心脏起搏
细胞发放电脉冲—心肌细胞兴奋—心肌细胞发生钙瞬变—心肌细胞收缩—心脏收缩”信号通路引起心脏收缩,能有效防治
心律失常问题。
发现MPC抑制剂UK5099存在脱靶效应:2023年5月15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飞龙课题组联合美国梅奥医学中心Joerg Herrmann团队在Nature
新陈代谢发表题为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mediated metabolism is dispensable for the classical activation of macrophag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髓系细胞特异性基因敲除的
小鼠模型,发现MPC介导的代谢通路对于M1型巨噬细胞的激活并无显著影响,而数十年来被代谢领域广泛使用的MPC抑制剂UK5099存在脱靶效应,揭示了经典激活巨噬细胞代谢的适应性。
医学实践
组建复合型AVI手术心脏团队,完成该院首例经心尖主动脉瓣植入术:2019年1月21日,上海市东方医院成功完成首例经心尖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此次手术联合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心超科、
放射科以及体外循环、
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十余位专家组建的TAVI手术心脏团队于最新的全数字化
复合手术室成功实施。
复合手术室成功完成世界首例MIDCAB+经心尖导管
二尖瓣夹合手术:2023年2月16日,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外科张奇教授、刘俊教授团队,协同心脏超声科、麻醉科、心内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诊断科李伟老师的协助下,在医院复合手术室成功完成世界首例MIDCAB+经心尖导管二尖瓣夹合手术。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上海东方医院拥有
陈义汉、
刘中民、
裴钢三位院士,多名国家杰青、
长江学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优秀人才;同时,该院还有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东方学者、曙光学者、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等上海市级人才。
该院再
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
小儿科以及
麻醉学等学科拥有丰富的硕士导师资源,拥有博士(含
博士后)招生覆盖
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和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专科)近20个。论文发表在Nature、Cell和JAMA等国际知名刊物,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等,获批多项国际或者国家发明专利。
上海东方医院所建的东方模拟医学教育中心占地4000平方米,拥有价值两千多万的模拟教学器材3000余套。中心主要承担院内外医务人员、健康从业人员的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以及社会民众的科普教育。中心有模拟医学授课导师307人,其中包括AHA导师112名、主任导师8名,NDLS导师7名,TeamSTEPPS导师16名。
关联院校
上海东方医院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同济大学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08年,德文医学堂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
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11家
附属医院,10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
嘉定区、沪西、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和临港、张江等研究基地,占地面积约2.56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7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57万余册。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
管理学、
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
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6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拥有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4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10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入选科技部“
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批2个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18536人,硕士研究生11288人,
博士研究生7668人。另有国际学生3160人。拥有专任教师2815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9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7人(含双聘),
中国工程院院士26人(含双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
美国、
德国、
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30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4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3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54人次,“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26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科研
重点学科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是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基地、国家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卫健委三大介入培训基地、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和
浦东新区高峰学科。
心血管内科主持或者曾经主持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创新引智基地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单元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合作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基金委面上和青年项目等。定义了心脏起搏细胞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样细胞属性,发现了新的心脏生物电控制系统,识别出了控制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肌再生的分子阀门,研发出一系列靶向重大心脏疾病的新药前药;团队成员在《Nature》(中文名《自然》)和《Science》(中文名《科学》)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科室承担了
同济大学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和
锦州医科大学等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心脏内科同时是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国家和
上海市住院医师及心血管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进修医生培训基地。
上海市教委高峰学科
干细胞与转化
2018年10月12日,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
同济大学牵头联合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共同承担了上海高校
干细胞与转化Ⅳ类
高峰学科建设任务,并依托上海市东方医院成立了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院挂靠医学院,依托上海市东方医院建立了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中心。
该研究院聚焦干细胞与转化学科领域,打造了5大高峰方向团队,即干细胞治疗心衰团队、干细胞治疗
糖尿病团队、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团队、干细胞治疗其他疾病团队和干细胞伦理管控和保障体系团队等。研究院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建成以
裴钢院士领衔的包括百余位
干细胞领域优秀人才的团队,包括院士3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973首席科学家5名、863首席科学家5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3名等国家级干细胞领域专家,并依托
同济大学及参建单位全职引进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
同时,研究院通过开展干细胞标准化研究,推进干细胞相关标准制定,发布了《干细胞制剂制备与质检行业标准(试行)》,对行业内干细胞制剂制备全过程的规范化起到了指导作用。
上海卫健委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
重症医学
2017年,上海市东方医院获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建设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重症医学科。学科建设总目标: 建设
上海市国家危重病诊治中心。该学科的主要建设内容有:研究和应用
干细胞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发伤一体化救治
信息建设、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建设标准的制定及推广。
该学科有长江学者1人、长江学者(青年)1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2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1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1人,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1人,上海市浦江人才1人。45岁以下突出中青年专家9人。
建设期间,该学科主持国际/中国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数3项;新增国际学术机构任职4人,获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级项目经费增长超过50%,建设前三年为1591.2万,建设期为7810万;增长390.8%;授权发明专利2项,授权实用新型4项,2项发明专利实施转让,申请专利4项;专利转化率20%。
科研平台
上海东方医院有上海市东方医院拥有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国家干细胞与重大疾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心律失常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国家卫健委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首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上海市干细胞临床诊疗工程研究中心、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上海人工心脏与心衰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
国家基础科学中心
该基础科学中心由上海市东方医院牵头,合作单位为
中国科学院分子
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负责人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教授。基础科学中心探索重大心脏病的起源和干预,具体的探索方向为:心脏节律
稳态维持机制和稳态失衡的干预;心肌细胞命运转换的机制与控制。基础科学中心的目标是:实现心脏病学基础理论和瓶颈技术的突破,革新重大心脏病(特别是
心律失常和
心肌梗死等)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国家
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涵盖两大类干细胞资源体系,分别由上海市东方医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承建临床级干细胞资源和科研级干细胞资源。先后投资逾1.5亿元,拥有覆盖60%中国人群的HLA高频iPSC以及各类临床级和科研级干细胞资源,不仅可为干细胞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服务,亦可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满足科学研究需求的有效样本资源。
中国干细胞转化资源库下设资源研发部、制备质检部、资源存储部、临床研究部、
质量控制部、综合管理部等6大部门。重点打造了5大功能的临床级
干细胞资源库,即种子细胞库、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产品细胞库、第三方存储库。同时创新打造了干细胞临床研究全流程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临床部、制备部、质检部、样本部、质量部等单元模块,可实现样本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中国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拥有各类干细胞人才逾200位,为该院及其他相关单位承担的众多干细胞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和中国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撑,为该医院及
同济大学的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及干细胞临床转化与应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
2016年5月30日,中国国家卫计委官网公示了30家首批通过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上海市东方医院是首批30家备案机构之一(上海首批4家之一)。
上海东方医院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有序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合计承担22项干细胞临床研究,其中5项国家备案项目和1项科技部新冠应急项目。聚焦心衰、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膝骨性
关节炎三大方向推动干细胞临床研究的开展,培育了肺纤维化、
帕金森病、
阿尔兹海默症、
急性脑梗死后遗症、老年衰弱症等新方向干
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备案数量位居中国前列。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上海市东方医院2009年3月正式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有呼吸、口腔、和心血管三个专业组,2017年5月又获批新增专业,机构设有主要是心血管、呼吸、口腔、肿瘤、
消化内科、内分泌、泌尿外科、妇产、
骨科、肾病、神经内科、眼科、急诊医学(危重病、急性中毒)等十七个专业组,建立了肿瘤Ⅰ期病房,主要承担新药Ⅰ-Ⅳ期的临床试验。上海市东方医院有药物专业组17个,器械专业组31个。
该机构相继选派70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国家、
上海市组织的GCP培训并获得了GCP的资格证书,机构同时参照GCP原则,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以保证该医院药物
临床试验研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该机构已经承接500余个临床试验项目,Ⅰ期临床试验近100余项。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通过教育部建设计划论证,2011年通过建设计划验收。实验室实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教授。起搏
细胞和心肌细胞是心脏的基本功能细胞,实验室会聚焦这两类细胞,重点攻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
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和
心力衰竭。
该实验室拥有心脏细胞生物学研究群体和研究基地,承担了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一系列重要项目。实验室发现了第一个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定义了心脏起搏细胞的
谷氨酸能
神经元样细胞属性,开创了心脏节律研究的新领域,揭示了新的心脏生物电控制系统,创立了
神经递质受体控制心电活动的理论,识别出了控制心肌
细胞增殖和心肌再生的若干分子阀门,发明了第一个单
碱基分辨率的酶法检测
脱氧核糖核酸中dU碱基的技术,研发出一系列靶向重大心脏疾病的新药前药。论文发表在《
自然》(中文名《自然》)和《Science》(中文名《科学》)等权威刊物上。获批多项发明专利。曾经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项。
科研成果
2023年1月,《Drug Resistance Updates》(中文名为《耐药性更新》)发表上海市东方医院李强课题组发现EOMES+CD8+T细胞和肺癌TKI治疗耐药密切相关,可做为潜在预测标志物的研究成果。
2023年2月,《Molecular Psychiatry》(中文名为《分子精神病学》)在线发表上海市东方医院李维达、张振宁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邵振团队靶向Wolfram综合征,利用人类干细胞与类器官开发新的药物治疗的研究成果。
2023年2月,《Gastroenterology》(中文名为《肠胃病学》)在线发表上海市东方医院王敬晗联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肝细胞癌乐伐替尼耐药潜在机理的研究成果。
2023年3月,《Nature Communications》(中文名为《
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上海市东方医院
陈义汉团队发现心室腔发育调控新机制的研究成果。
2023年4月,《Cell Stem Cell》(中文名为《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发表上海市东方医院
岳锐团队通过体外重塑骨髓微环境实现衰老造血干细胞年轻化的研究成果。
2023年5月,《Nature Metabolism》(中文名为《自然代谢》)在线发表上海市东方医院王飞龙课题组揭示经典激活巨噬细胞代谢可塑性的研究成果。
2023年6月,《Theranostics》发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刘中民/高崚/雷撼团队揭示LncRNA RMST基因沉默治疗改善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和收缩功能的成果。
2023年8月,《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研究团队揭示异常的H3K9me3重编程对
克隆胚胎的合子
基因组激活和早期谱系分化影响机制的研究成果。
声誉与排名
2022年,上海东方医院获评2021年度综合科技量值中国排名第58位,五年综合科技量值中国排名第57位。
2022年,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公布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上海市东方医院位居第77位。
2023年,上海东方医院入选上海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医院”创建单位。
院内专家
陈义汉
心脏病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
陈院士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首席、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国家干细胞与重大疾病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和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国际生物医药学会副主席、国际长城心脏病学大会轮值主席、中国心脏学会轮值会长、国家卫健委继教委心血管病学专委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介入专业培训基地主任、上海市医院协会副会长和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委员等。
长期从事
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发现了第一个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定义了心脏起搏
细胞的
谷氨酸能
神经元样细胞属性,创立了
神经递质受体控制心电活动的理论,识别出了控制心肌
细胞增殖和心肌再生的若干分子
阀门,发明了第一个单
碱基分辨率的酶法检测
脱氧核糖核酸中dU碱基的技术,研发出一系列靶向重大心脏疾病的新药前药。论文发表在《Science》(中文名《科学》)等刊物上。他曾经获得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
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刘中民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东方医院终身教授、名誉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特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东方医院集团理事长、上海市干细胞转化研究院院长、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临床库负责人、张江干细胞产业基地-主任、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刘中民教授具备30余年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心脏病临床一线诊疗经验,在
人工心脏和心肺移植治疗终末期心衰方面经验丰富;牵头承担大张江国家
干细胞产业基地和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上海干细胞转化研究院建设项目,率先在中国打造集干细胞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产业平台;具有
5·12汶川地震等重大灾难救援实战经验,以此为基础创立了中国灾难医学理论与城市应急管理的灾难医学救援体系。
刘中民教授还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与
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首任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会理事、亚太灾难医学协会副主席、
上海市医学会灾难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
cell research与应用分会会长等职。刘中民教授于2022年当选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先后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普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各1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主编国家统编教材2部,出版专著12部,发表SCI论文96篇。
裴钢
2000年5月至2007年11月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2006年6月受聘为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2007年8月-2016年9月任同济大学校长,2014年成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理事长。
1999年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TWAS)院士;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第四届、第五届专家顾问组成员;“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召集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Cell Research》(中文名《细胞研究》)杂志主编等。
裴钢教授长期从事细胞信号转导及转化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50多篇。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7年获
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2年获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获
陈嘉庚生命科学奖,2011年获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杨黄恬
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心脏学研究组组长;兼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和东方医院心衰研究所首席科学家;Fellow of the ISHR(国际心脏研究学会)。1994年获日本山形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其后留校任医学部药理教研室客座研究员、
日本文部科学省教官,2000年底起任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2019年4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组长。任ISHR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心脏再生组和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病生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和信号
转导专委会委员、上海
细胞生物学学会监理等;在国际主流
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综述22篇,参编专著14部;通讯作者论著86篇。
高绍荣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染色质生物学分会会长、
中国动物学会细胞及分子显微技术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
干细胞生物学分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理事、
中国遗传学会发育遗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干细胞
工程技术学会理事。
以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4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6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获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得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11年获得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2014年获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获得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9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
一等奖;2020年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年获得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
章小清
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兼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长期从事人神经发育与神经再生研究,通过揭示人神经发育基本原理指导人多能
干细胞体外神经定向分化,从而获得和疾病治疗相关的功能性神经细胞类型,并研究这些细胞的替代治疗前景。以通讯/
第一作者在《
自然》(中文名《自然》)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引用3900余次;申请或授权专利7项,参编专著3部;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兼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上海市神经再生高校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资质认定
2010年,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经过评审,从
二级甲等医院直接晋升为
三级甲等医院。
2020年,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评审。
相关事件
2024年7月,有网友举报表示,上海市东方医院创伤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孙某新私下传播病人麻醉时裸照及180份病人手术信息,引发关注。7月3日,针对网传孙某新医生“泄露患者隐私”的问题,上海市东方医院在官网上发布公告表示,采取如下措施:立即暂停孙某新医生医疗工作,配合医院和相关部门调查;医院将本着严肃认真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一切为了患者,这是医院秉持的和应有的宗旨,上海市东方医院将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