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是一条横跨
广州市市东西向的主干大马路,毗邻广州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
北京路,今天的北京路和中山路曾是
唐朝广州主干道,至今中山路大东门和西门口还保留着古广州的东、西两个城门口的遗址。
街道简介
中山路,原名惠爱街,在明清时期已经是贯通大东门(越秀路口)到正西门(人民路口)之间的一条主要街道,沿街分布有广州主要的官署衙门,如
清代的布政司、
巡抚部院、广东都司等。1919年(民国8年),惠爱街拓宽改建为近代马路,两侧兴建骑楼,定名为惠爱东、惠爱中、惠爱西路。1940年代后期,原中山公路东段(东山口至
杨箕村)易名为中山一路,百子路、大东路、惠爱东、中、西三路和正西门以西的新路则分别被命名中山二、三、四、五、六、七路。1960年代,为配合
珠江大桥通车,建成了
中山八路,直抵珠江大桥东广场。现在的中山路(东起中山一路,西至中山八路) 。
来历介绍
1925年,
孙中山先生去世,为了表达对这位革命领袖的思念,
广州市国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建设中的道路、公园以“孙中山“命名”,从此,
中山路开始出现,中山路最早出现在
南京市、广州、
上海市、
青岛市、
芜湖市等城市,其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许多城市相继将原有或新建、改建的重要道路用中山路命名。
历史沿革
广州的中山路象中国许多城市的传统商业街一样,饱经历史的沧桑变革。根据历史记载,
越秀区是古城商都发祥地,
中山市四、五、六路一带是广州最早的商贸区。在繁盛时期,这里集中了全市70多家老字号店铺。放眼远望,两旁骑楼店铺招牌密密麻麻,老店鳞次栉比,一派繁华商都的气象。历经岁月的洗礼,这里的老字号,一度成为了
广州市的代名词。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山四、五路仍有20多家名声远播海外的老字号,包括建于
乾隆初年的
致美斋酱园,
爱新觉罗·旻宁五年的
三多轩,
咸丰末年的新以泰,
光绪年间的孔旺记、沧洲腊味店、
惠如楼、
妙奇香,还有大学鞋店、艳芳照相馆、李占记钟表店、
广州市新大新有限公司公司、新陶芳大酒家、一乐也理发店、华北饭店等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老字号。中山路上的商铺、食肆随着南越王国、秦、汉等朝代至今那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更新,商业历史悠久,传统商业、手工业丰富。
早在两千年前,雄才大略的
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
广州市(过去称
番禺区),攻占三年,终于一统岭南。不久
胡亥昏庸无能,终将江山送到
刘邦的手中。当时任
秦朝南海郡尉、统掌岭南的赵陀侍机而动,实施民族政策,于公元前204年建立了
南越国。南越国存在93年,共历五主。南越国宫署就是当年南越国
五代十国君主居住的宫殿。御花园就是他们闲暇游乐、舞f歌台之所。
中山路在
清代是通大街,横贯城厢东西以"惠爱"为名,由西门口至大东门分为十约。1919年开筑道路,定名为惠爱东、中、西三路(今中山四、五、六路),长2.491公里。1921年向东开辟大东路(今中山三路),1925年筑成百子路(今
中山二路),两路共长1.735公里。后再向东修筑至
杨箕村的中山公路(今中山一路),长2.135公里。初期,路面均为砂石或泥,1923年后陆续改为沥青路面。西门口以西也修筑了一段,因
抗日战争停工,路面破烂不堪,被市民称为"烂马路" 。
建国后,
中山七路西门口至高基段几经改造及开辟、扩展,后又继续扩延至荔湾北路,全路长1.56公里;再向西修筑
中山八路,直抵
珠江大桥东广场,长2.3公里,宽26米,于1960年6月完工。60年代扩宽了
中山一路。80年代中山八路也进行扩宽,快车道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建成"三块板"式分流道路。1987年在原广九铁路东山口至梅东路段的旧路基上建成一条平行的道路,并入中山一路,作为由西往东单向行驶。1991年4月30日至9月30日,
中山二路执信路口至东川路口,长566米路段,将原来宽14米扩宽至36米的"三块板"式水泥混凝土路。工程总投资324万元。1995年至1998年随着地铁一号线在中山路的站场和上盖物业的建设与开发,同时对路面进行扩宽,1999年3月前将该工程路面恢复。1998年
内环路中山一路段开工,随后中山一路进行扩宽,其中
梅东路至杨箕段于1999年5月扩建完工,并建成长210米,宽16米的绿化分隔带,成为中山路整治工程中又一亮丽新景点。
1998年9月2日,广州
中山四路儿童公园的隔壁,原市文化局、后是拆迁工地门前,张贴着
广州市人民政府的一张通告,宣告这一带共4.8万平方米的范围是“
南越国宫署遗址文物保护区”,今后未经批准不得动土。
地理位置
全长9公里,分8段,由东到西依次命名为中山一路至
八路军,全长约7公里。东起杨箕桥,与
中山一路立交相联,其中中山一路至
农林下路路口,
中山二路至
东川路路口;
中山三路至越秀北路路口;中山四路至北京路路口;
中山五路至
解放中路路口;
中山六路至人民北路路口;
中山七路至
荔湾路路口;
中山八路至
南岸路路口与
珠江大桥相连通。沿线相互平交的道路达27条,有3座高架立交跨越。建有3座
人行天桥,是东西横贯市区中心最繁华的重要道路,是
广州市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两旁商铺林立,附近有
北京路商业步行区及新大新、
广州百货大厦等大商厦,还有南越王宫署、秦造船台、南汉御花园、
大佛寺、
五仙观、
六榕寺、
光孝寺、
陈家祠社区等历史遗址,是市民购物、旅游的必经之地,具有极高的商业文化价值。
旧中山路道路狭窄,路边房屋低矮陈旧,不但难于适应广州市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州的城市形象。广州市在中山路建设了地铁一号工程,使中山路成为路面上和地底下的通途,汽车、电车和地铁在地面上下并驾齐驱,交通方便极了。
商业街介绍
沿着中山四路、五路、六路往西面走,接二连三的是东兴顺购物中心、威利斯广场、浚泰商业城。在
中山三路和较场西路交汇点建了一个设备完善、规模宏大的
中华广场。在中山五路的
五月花广场是针对年轻人消费,集吃、喝、玩于一身的“一站式
银座商场”。
中山路还散发着书香。位于
中山四路42号的
广州图书馆于1982年1月2日开馆,是
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是一座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展览讲座等综合文化功能和数字化网络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
公共图书馆。位于广州中山四路与
文德路交界的长兴里3号的万木草堂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堂,进行了全面的修缮,修缮一新的万木草堂免费重新向公众开放。广州市政府还拟将
中山五路大小马站这片旧城区内唯一尚存的成片古书院群纳入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并对这批书院进行复建、改造和开发,将其建设为展示岭南建筑、文化的旅游景点。
人民公园的地铁出口绿地广场扩展至中山路,建起像
国家体育场似的上盖,里面有购物商场。主设计人、高级建筑师袁山介绍,地铁二号线建成后,与一号线在此交汇,这里的人流量将达每日10万人次至之多,成为
广州市人流压力最大的地铁出入口。为及时疏散人流,临中山五路一侧将设两个地铁出入口,广场还将设小坡度的下沉式广场,由
北京路商业步行街来的人流可由此换乘公交车和地铁。有关部门还在广场下规划建设一大型地下多功能商业城,突出高档次、多功能的经营特色,将该地下商业城建设成为一个吸引游客游览购物的标志性景点,与
亚洲地铁第一站――公园前站相互辉映。通过利用在建的地铁二号线和公园前站的一号线交汇所汇集的巨大人流优势,对人民公园广场地下商场的开发建设,促进邻近的中山路、北京路、起义路商业的繁荣发展。
市政府扩建中山路后,中山一路拓宽至50米,两边行车道各12米,两边的人行道各5米:中山三路至
中山七路拓宽至38米,两边行车道各12米,两边的人行道各7米。现在,中山路的行车时速将由现在的20公里提高到30公里,日均车流量10.8万辆。为确保中山路沿线的商业价值,方便行人来往,在20米以上宽的路口全部设置过街行人横道线,路口中间劈为过街行人安全岛,为方便残疾人来往,路口人行横道线处还设置专门的斜坡。
今日的中山路不仅商业繁华,还变得宽阔通畅,装扮得更加美丽,成为旅游购物的好去处。整修一新的人行道全部铺上高档彩色耐磨砖、进口
沥青铺就的黑色行车道将使路面噪音减少,夏季也不再有强烈的反光。马路旁的绿树浓荫,给喧闹的都市、古老的中山路带来大自然的气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