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和平乡龙脊村
龙脊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与和平乡政府所在地的距离约为10公里,与龙胜县城的距离约为21公里,与桂林市相距约77公里。村子坐落于高达800-1200米海拔的山坡上,依地势而建。龙脊村现有6个自然屯,其中就有4个偏远自然屯。共包括13个村民小组,314户,1229人,其中壮族1169人,瑶族60人,民族构成全部为少数民族。劳动力771人,大专文化程度45人,初中文化380人。全村土地面积14.2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5231亩,草地面积1568亩,耕地面积1671亩。当地气候冬冷夏热,潮湿多雨,林木茂盛,金江河从村寨东南角穿过,地势较陡,用地紧张,村内住宅为独栋的吊脚木楼,农业生产以梯田种植单季水稻为主。村内龙脊梯田享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誉,是桂北高山“白衣壮”壮族传统聚落的典型代表。
龙脊村村民于明代自南丹庆远府辗转迁徙而来,选址建寨定居在此。在明清时期,此地由于盛产茶叶而闻名于天下,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和古物,如清代同治时期的太平清缸以及象征着壮族瑶族、汉三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三鱼共首”石桥。2022年4月29日,龙脊村田长制公示牌揭牌,这是自治区田长制办公室挂牌成立以来全区第一块村级田长制公示牌。
龙脊村作为龙胜各族自治县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的一个示范点,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模式,带动示范村数字化农文旅新业态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龙脊村乡村经营的共富发展意识。
历史沿革
村庄起源
龙脊村是典型的根据风水选址的壮族村落,据廖家寨族谱记载:其祖先于明代自南丹庆远府辗转迁徙而来,行至此地看到山顶上有一条山脊像是一条长龙俯身到河边饮水,结合用地情况,选址在长龙的脊背上建寨定居,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龙脊”一名不知起于何时,最早的官方记录见于清道光《义宁县志》中所载的黎映斗的《龙脊茶歌》:“龙脊山势真豪雄,岩关关外青耸。”黎氏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贡生,本诗当写于乾隆年间,可见早在清代中期就有“龙脊”这一地名。稍晚出的《龙胜厅志》亦有记载曰:“龙脊山,城东八十里,产龙脊茶,向办土贡,近年停止。”从上述两处资料可以看出,龙脊一名最初也就是指称山的名称,如今龙脊村周围还有一处名为“龙脊山”的山脉。慢慢地,“龙脊”一名也就成了当地壮族地区的统称,后来干脆用来指代整个十三寨的广泛区域。历史上,龙脊地区曾分属于义宁、兴安以及龙胜各族自治县,但都没有真正控制这一地区。
新中国成立前
1933年瑶民起义以后,新桂系广西当局命令龙胜县政府正式接管这一地区。与之同时,开始在全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乡村甲制度,这才有了龙脊村的称呼。
新中国成立以后
虽历经多次调整,但龙脊村的大致范围没有变。只是在1984年,原来属龙脊管辖的平安脱离出去,成为了一个新的行政村。
自然地理
位置
龙脊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与和平乡政府所在地的距离约为10公里,与龙胜县城的距离约为21公里,与桂林市相距约77公里。村庄坐西北而靠山坡,海拔800多米,地势较陡。全村土地面积14.2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5231亩,草地面积1568亩,耕地面积1671亩。
水文
龙脊村林木茂盛,金江河从村寨东南角穿过。当地气候冬冷夏热,潮湿多雨。龙脊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受到上述地形地貌的影响,山地气候表现比较明显。年平均气温14.4~16.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1℃,最低温度一6℃,总积温3198℃,平均无霜期290天。降雨量大、雨量充沛,但存在季节分配不均现象秧苗期和插秧期内的4~6月为降雨盛期,并多大雨或暴雨,此时期的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一半。7月下旬以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天气晴热少雨,8~10月的降雨量仅占全年的15%以下,所以有时候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秋旱。龙脊村属于南岭山地的越城岭,山岭绵延,层峦叠嶂,气势雄浑。海拔800-1500 米的中山山地较多。村庄的主要水源是西侧的溪流,以此为界,东边居住,西边种植梯田,如此布局便于生活与生产取水。
自然资源
茶叶、辣椒、水酒、香糯。龙脊茶在清朝时是贡品;龙脊香糯酿成的龙脊水酒香甜可口;龙脊辣椒有一股浓烈独特的香味,皮厚子小,辣味适中;龙脊水酒俗有“龙胜茅台”之称。龙脊村在明清时期由于盛产茶叶而闻名于天下,并且现如今还保存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和古物,如清代同治时期的太平清缸以及象征着 壮族瑶族、汉三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三鱼共首”石桥。
人口
人口数量
龙脊村有、侯、潘三姓。共有13个村民小组,314户,1229人,其中劳动力771人。 大专文化程度45人,初中文化380人。
民族
壮族1169人,瑶族60人,民族构成全部为少数民族。
婚姻习俗
早婚习俗
龙脊平安壮族历来有早婚的习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普遍的结婚年龄在8~12岁,年龄达到十五六岁结婚的很少。女孩子若长到十七八岁还没找到婆家的,便被认为嫁不出去。虽然政府广泛宣传早婚的坏处和晚婚、晚育的好处,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制约,早婚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族内婚习俗
龙脊平安壮族历史上实行族内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龙脊平安壮族村民居住于大山之中,通往外界交通不便。壮族村民经济条件也十分落后,他们耕种狭窄的梯田也十分辛苦。由于封闭的环境,龙脊平安壮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俗,语言不通、习俗不同,阻碍了壮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因为这些原因,汉族女子不愿意嫁到龙脊平安壮族村寨。
近亲通婚习俗
龙脊平安壮族素来有近亲结婚的习俗。
不落夫家习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龙脊平安壮族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结婚第四日清晨,新娘和伴郎(各人带3斤肉)一道回娘家,此后新娘就较少来夫家了。到了次年头社(二月初二),男方家用2斤酒、2斤肉去请新媳妇回来,住两三晚后又回娘家。
现代习俗
旅游开发后,大量游客、民族文化研究学者涌入,他们不自觉地向当地人传达了陋习婚姻的正确价值观念,龙脊壮族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旅游开发使壮族村民认识到教育的价值,他们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婚姻习俗的变迁。
宗教
佛教,兴佛寺始建于19世纪初期,1979年从原址金鸡坳搬迁到现址,1995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登记为对外开放宗教活动场所,寺庙建筑历经几次增建维修才有现在独立的大雄宝殿一座、斋堂一座、香客僚房一座的规模。
经济
龙脊村作为龙胜县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的一个示范点,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模式,带动示范村数字化农文旅新业态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龙脊村乡村经营的共富发展意识,同时搭建以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本土乡村经营人才。“我在广西龙胜有个园”云认养计划自11月3日在深圳市南山区正式发布以来,受到城市企业和个人的踊跃支持,企业认养、个人认养及现场认购总额达126.15万元。龙脊村作为“我在广西龙胜有个园”云认养计划的首批村庄之一,正在以此为抓手,探索将古壮寨梯田和民宿纳入云认养认购内容,切实提升农副及衍生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销售转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旅游
龙脊村作为龙胜各族自治县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的一个示范点,主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模式,带动示范村数字化农文旅新业态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龙脊村乡村经营的共富发展意识,同时搭建以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本土乡村经营人才。
民族工艺品
龙脊村的民族工艺品主要以瑶族的手工刺绣、蜡染、银器为主,几乎家家都有卖,做工不错。工艺品还有红瑶刺绣头巾、花腰带、银饰叮当帽、壮族绣球科、草鞋、手绣鞋垫。价格不贵,可议价,有些纯手工的不容易稍议价即可,适合留念或送礼。
住宿
没有专门的旅馆,要住在人家,有很多古老的房子,独具民族风情的吊脚楼,有些位置好的推窗就可以看见梯田。乡游网上可以提前预订,住宿价格都算比较实惠。在旺季时候,去那边摄影的非常多,住宿紧张,最好能够提前预订。
社会事业
2022年4月29日,龙脊村田长制公示牌揭牌,这是自治区田长制办公室挂牌成立以来全区第一块村级田长制公示牌。
2023年11月8日,龙脊村的“三鲤耘田”福气集正式开业。
交通
村内
村中的主要道路为位于西侧的纵向道路,联系了数条平行等高线的横向支路,4~5排民居便有一条横向支路。东侧还有一条比较曲折的联系各个横路的纵向支路。
村外
从和平乡到龙脊的交通极不方便,有一条狭窄、崎岖的公路通往龙脊,而正在计划中的从和平到龙脊的公路已经过长久的讨论与计划,导致龙脊村人们生活极不方便。村民一般通过龙脊村平寨下山, 辗转新寨、江边寨、枫木寨等寨子到达从和平沿山脚边金江河修筑的公路。
文化
寨老制度是壮族社会的一种传统自治制度。龙脊壮族的社会组织单位是寨子。各寨子都有一定的领域空间,至今在廖家寨通往平安寨的路上仍存在着寨门。风雨桥、风雨亭也是一个寨子的标志。可见,寨与寨之间边界清晰可见。因此,寨子也是公共活动的组织单位,公共祭祀、做社、修桥补路等公益活动都是以寨子为单位举行的。寨子由寨老负责管理。寨老是寨里的自然领袖,是寨子里各种公益活动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是寨内各种纠纷矛盾的调停者,也是本寨子的代表。寨老的选举资格没有像年龄、性别、财富等因素的限制,只要能说会道、办事公正、热心公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就能当选。因而人数不定, 有时不止一个。寨老行使职责的方式是沿袭风俗、按民族习惯法办事。
风景名胜
民居
廖宅(廖仕隆宅),廖宅属于典型的壮族干栏式民居,始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距今有150余年历史。廖宅面阔六开间(其中一间为后来加建),进深五开间。由于桂北山区冬季寒冷,民居的立面封闭性较强,民居首层架空,但四面均用木板封闭,内部不设隔墙,仅用半高的栅栏围出鸡、鸭、猪、牛圈。廖宅采用正面侧人的方式人户,楼梯设在正面东侧。楼梯上端人户处设三面围合的门楼,门楼做退堂处理,形成一个明显的凹人门洞。第二层是典型的前堂后室格局,以竖板拼接的屏风门为主要维护结构,每开间2~3扇。室内空间轴线明确,以中心为尊的礼制观念表现较明显。火塘间位于堂屋两侧,西侧供老人使用,东侧供年轻人使用。火塘间外侧的梢间一般堆放杂物或设置煮牲畜饲料的灶台,间上设批厦遮蔽。堂屋后部共有五间房,后墙正中处供奉祖先牌位,牌位背后的房间一般作为谷仓,不住人,以示对神灵的尊敬,其余四间房皆可做卧室。堂屋正中通高,屋顶上用明瓦采光,使得空间高敞开阔。两侧厢房上均设有阁楼,以储藏粮食和其他生产生活物品,通过可移动的木质楼梯上下楼。顶层前后檐下完全开敞,利于通风排烟,山面皆封闭。屋檐下吊瓜头雕刻为灯笼状,其他部位则朴素自然,较少装饰。
廖宅采用穿斗式结构,各柱直径有所差别,一般中柱直径大于其他落地柱。檐部用水串挑出,一般不做吊瓜,也不做吊柱。屋面有举折和升起的做法,使得屋面与屋脊线条更为柔和优美。同时,举折做法可使屋面雨水抛落更远,更好地保护木构建筑主体。
龙脊梯田
村内龙脊梯田享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誉,是桂北高山“白衣壮”壮族传统聚落的典型代表。
龙脊梯田景观是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脊村,以及平安村梯田的统称。龙脊梯田如链似带,将山峰环绕成巨大的螺蛳,有的像巨扇半露半展,有的像天镜细碎分割。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内,小路蜿蜒于错落有致的梯田间,有如一根根飘忽的长线。龙脊梯田景色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时而春水融融,时而绿波荡漾,时而一片金黄。春、夏、秋在这里就是三幅套色版画,倾心将田园美景和丰收果实呈献给晒楼和谷仓。
相关事件
2022年11月,桂林市自然资源局局长王飚带队前往龙脊村了解龙胜县田长制公示牌情况。
2023年4月4日,县委书记雷陈一行深入龙脊村,通过实地走访、听取相关负责人汇报等形式,实地察看生态保护、周边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深入了解龙脊旅游资源情况,并就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提出指导性意见。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村庄起源
新中国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以后
自然地理
位置
水文
自然资源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婚姻习俗
早婚习俗
族内婚习俗
近亲通婚习俗
不落夫家习俗
现代习俗
宗教
经济
旅游
民族工艺品
住宿
社会事业
交通
村内
村外
文化
风景名胜
民居
龙脊梯田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