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佛教
佛教分支
斯里兰卡佛教(Buddhism in SriLanka),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属于南传上座部佛教之一。相传为印度阿育王之子摩陀于公元前3世纪传入。
公元十六世纪,斯里兰卡由于屡遭外敌入侵, 佛教几乎被消灭。1880年, 美国的奥尔考特少校俄罗斯的勃拉瓦期基夫人, 首先在科伦坡建立了神智学会, 推动佛教的复兴。1945年, 斯里兰卡独立后, 政府把复兴佛教看作恢复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建立了具有世俗性质的各种佛教社团, 创办佛教学, 编辑出版《佛教百科全 书》。
斯里兰卡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中国和斯里兰卡佛教交流开始于4世纪。亚洲佛教大会前任主席、斯里兰卡金刚寺法师Ven. Bhante Nanasiha Thero说,斯中两国悠久的交往历史中,佛教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晋朝高僧法显在斯里兰卡进行佛教文化传播,是斯里兰卡历史中最为著名故事之一。两国高僧互访,带回了对方国家的技术和佛教文化,促进了佛教的发展。这样的交流非常有必要,不仅会增进两国佛教人士间的沟通,以及对佛法的理解,还会对推动两国其他层面的交流大有帮助。
历史变迁
为迎请摩哂陀斯里兰卡传教,国王提婆南毗耶∙帝沙曾在首都阿努拉达普拉(Arnuradhapura)兴建“大寺”(Mahāvihāra)。当时,这是南传佛教的唯一中心。摩哂陀在此创建了大寺派。公元前28年,伐多枷摩尼∙阿巴耶王再度嗣位,为报答摩诃帝沙长老在他流亡期间给予的帮助,特在无畏山新建一座寺庙,作为摩诃帝沙的传教据点,摩诃帝沙遂与印度僧人昙摩难提同建无畏山寺派(又名接喜派)。4世纪时,萨伽利长老又于多林寺创建祗多林寺派,亦称南寺派。约在5世纪前期,上述三派并行。6世纪末阿枷普提王统治时期,由于王室对大寺派的扶植,使一度濒于衰亡的大寺派的势力再度复兴,其余两派均隶属于大寺派。
7世纪初,达多优婆帝沙一世及其继承者伽叶二世统治时期,适值唐僧游学印度。玄奘根据在南印度的听闻,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了当时斯里兰卡国王不信佛法,破坏佛像、寺塔,有300多名高僧逃往印度等情节。根据中国史籍记载,8世纪上半叶,斯里兰卡曾一度崇奉大乘,密教尤盛。当时赴华的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曾在斯里兰卡弘传密法;其弟子不空也在斯里兰卡从他和普贤阿阇梨等学习密法。密教不但受到王室的支持,在民间也普遍流行。10世纪以后,南传佛教在斯里兰卡已奄奄一患,连举行正式佛事仪式所需的额定比丘数也难以凑足。
11世纪下半叶,维阇耶巴忽王即位,遣使去缅甸,迎请精通三藏的持戒高僧来斯里兰卡重建上座部佛教。此后,其他派别逐渐销声匿迹。但由于内忧外患频仍,从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斯里兰卡王位为外族占据,首都被毁,佛教也连同受到破坏。直到1395年维阇罗巴忽二世时,僧王达摩揭谛二世主持召开佛教教团会议,上座部佛教才再次出现新局面。但是,1506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入侵,他们在推行基督教的同时,打击佛教,很多寺庙被毁,僧徒被迫改宗。1592年即位的维摩罗达磨苏里耶王,不得不先后两次迎请缅甸佛教长老,来斯里兰卡复兴南传佛教。嗣后继位的室利维阇耶罗阇辛哈王又从缅甸的北古、阿拉干和泰国(今泰国)的阿尤恰迎请佛法。罗送来了斯里兰卡所没有的佛典、佛像,派遣了很多长老前来授戒,使上座部佛教逐渐得到复兴。
分派
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教借缅甸和暹罗之力得以复兴后,分为三派:1、罗曼那派,即11世纪从缅甸迎请的佛教长老所建的系统。2、暹罗猫派,也称优婆哩派,为18世纪从暹罗迎请的系统。3、阿摩罗普罗派,为一部分斯里兰卡在家佛教徒因社会地位较低,本国僧人不愿给予授戒,而于1802年去缅甸的罗摩罗罗,从当地长老受戒后返回的系统。三派在教理上无甚相违,但戒律稍有不同,因此和睦相处,直至今日。
佛教改革复兴
19世纪末,斯里兰卡掀起了佛教改革和复兴运动。1880年,美国的奥尔考特少校俄罗斯的勃拉瓦期基夫人,首先在科伦坡建立了神智学会,推动佛教的复兴。达磨波罗继又在印度创立摩诃菩提会,发掘和保护佛教遗迹,编辑佛典,出版刊物,在国内外宣传佛教,建立分支,使摩诃菩提会的活动成为一个广泛的佛教复兴运动。1945年,斯里兰卡独立后,政府把复兴佛教看作恢复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了具有世俗性质的各种佛教社团,创办佛教学,编辑出版《佛教百科全书》。斯里兰卡人口中约有74%是僧伽罗人,而僧伽罗人中佛教徒约占94%;全国有寺庙5600余所,僧侣约2万人。
保存典籍
上座部佛典原不成文。5世纪上半叶,印度比丘觉音(Buddhaghosa)到斯里兰卡。
中斯交流
中斯佛教交流开始于4世纪。据《梁书》记载,当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得悉司马曜崇奉佛教,特派遣沙门昙摩渡海送来玉佛,于义熙二年(406)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义熙六年,中国法显印度去斯里兰卡,参拜了无畏山寺、大寺和佛牙寺等,在斯里兰卡住了两年,带回很多佛经。当时,斯里兰卡也有一些僧人到中国弘法并参加译经事业。刘宋元嘉六年(429),舶主竺望难提从狮子国带比丘尼8人到宋都,住影福寺,元嘉十年有铁萨罗等11人到中原地区传比丘尼戒,当时僧众特为之建铁萨罗寺。在南北朝以至隋唐时期,双方交往不绝。7世纪中叶,中国往狮子国瞻礼佛牙、佛迹的人逐渐增多,其中知名的有义朗、明远、窥冲、智行、慧琰、智弘、无行、僧哲等等,玄游还在狮子国出家。
8世纪初,金刚智赴华时曾在狮子国滞留,狮子国人不空拜他为师,并随侍入唐弘法。以后不空又率弟子含光、慧辨等去狮子国学习密法。在不空返华时,国王曾赠送佛教法器和药物等。含光返国后译出仪轨两部,并在五台山金阁寺创建密教灌顶道场。
16世纪以后,斯里兰卡先后沦为葡、荷、英的殖民地,中国和斯里兰卡佛教交往几乎中断,直到斯里兰卡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国佛教徒的传统友谊又重新得到发展。
派系介绍
斯里兰卡,古名锡兰,依梵文称作僧伽罗、新哈腊,意译狮子,所以中国古代都称之为狮子国。一八〇二年称英属锡兰,坎底国王时代末期的一八一五年,英国迫使斯里.维克拉马.拉加新哈(狮子王)退位。一九四八年独立,一九七二年复名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印度东南方印度洋上的岛国,是世界第二十四大岛,形似珍珠、泪滴、芒果或梨,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之一。本岛人口混杂,宗教众多,语言分歧,一九五〇年以后,人口迅速增加,二〇〇三年,全国人口为二千〇四十万人。佛教在印度广泛传播以后,西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把佛教传入斯里兰卡,斯里兰卡的国王天爱帝须受摩哂陀影响而信奉佛教。随着佛教在印度衰落,斯里兰卡却成为南传佛教的中心。在斯里兰卡,佛教对政治、文学、艺术和建筑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佛教史
佛教在斯里兰卡已流传了两千多年,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大致可将其分作三个时期:
西元前三世纪至西元后十一世纪的一千多年间,是兴盛时期。由于国家政治及人民生活安定,故能自由地信奉佛教。
十二世纪至十八世纪的六、七百年间,为衰落时期。由于国势日衰,常受外国侵略,因此政治、经济与宗教都遭到极大破坏。
从一七五三年至今的两百多年,为复兴时期。
西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在第三次结集后,派遣儿子摩哂陀斯里兰卡,为天爱帝须王说法,使得国王以及百官庶民都信奉了佛教。天爱帝须王在首都为他建造大寺及支帝耶山寺。其中大寺延续了一千多年,是锡兰南传佛教的发源地。摩哂陀的妹妹僧伽蜜多又把佛陀成道处的菩提树分枝带来锡兰种植,使该树至今仍是锡兰的国宝。僧伽蜜多并传授比丘尼戒法,使教团完整成立。
在婆多伽摩尼王(西元前四四年至西元十七年)的时代,建筑无畏山寺,收留被大寺所放逐的摩诃帝须。至此,锡兰佛教分成两派,因而常为争取佛教的领导权而相互倾轧。初期,以大寺派为统一教团的中心,大寺派也常以正统自居。但在西元三世纪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后,无畏山寺兼弘大乘学说,声望逐渐提升。但是无畏山寺又分裂一部分为逝多林派,只是两派的差异并不大。此后一直以无畏山寺的势力最盛。大寺派虽然教团渐衰,但在教学方面却很突出,他们在西元前二十六年以罗希多长老为首,举行第四次结集,将一向口传的经典以巴利语写在贝叶上保存下来,所以对佛学的研究贡献至巨。
西元五世纪时,北印度的觉音上座将大寺上座部所传的三藏(在四世纪改译为锡兰语)重新译成巴利文,又翻译注释本,并完成一部佛教百科全书的巨著《清净道论》,奠定了大寺派再度兴盛的基础。与他同时期的觉授、护法、阿难陀、阿罗陀、摩诃沙密及达摩尸利等诸大论师,也分别为律部、论部作注释。著名的史书《岛史》和《大史》也分别在四、五世纪完成。《岛史》是斯里兰卡现存最古的编年史史诗;《大史》则是摩诃那摩所编的王统编年史诗,可视为大寺派所传的佛教史。
西元四一〇年,中国的法显参访锡兰,在无畏山寺参学两年,在他的游记里记载有当时锡兰佛教的盛况。西元七世纪时,在印度游学的玄奘大师曾想到锡兰参学,但以其国王战死,国内饥荒而作罢。他在《大唐西域记》叙述当时大寺派排斥大乘,学习小乘,无畏山寺派则兼学二乘、弘演三藏的情形。
八世纪中期,天宝“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三藏法师,奉其师金刚智阿闍黎的遗命,到印度和斯里兰卡广求密藏。他在锡兰备受国王阿迦菩提六世的崇敬,从普贤阿闍梨学会“金刚顶瑜伽”,受五部灌顶,并获得密部经论五百余部及其他密教文物,可知当时锡兰已盛行密教。
十一世纪初,锡兰遭受南印度的朱罗国国人入侵达数十年,不但王宫宝物被劫,精舍与舍利塔也遭破坏,首都化为废墟。直到毗闍耶跋王才将他们驱逐,努力复兴佛教。十二世纪中期,波罗磨跋怙一世统一锡兰,力振佛教。当时无畏山寺及多林寺已没有受戒的僧侣,于是大寺派成为锡兰佛教仅存的正统,国王到处创建寺院、佛塔,又命令摩诃迦叶及沙利补多底举行圣典结集,整理和注释上座部的三藏,并加以注释。这个工作使得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产生了许多研究学问的僧侣。
继波罗羯磨跋怙一世之后的毗闍耶跋怙三世及四世两位国王,也不遗余力地邀请南印度的高僧前来编修佛典。又把佛钵、佛牙安奉在卑罗斯罗山,在各地设大供养会,以及明令僧团举行传戒法会。
十三世纪,斯里兰卡又遭到羯陵伽国人与爪哇猿人的入侵。十四世纪时,回教徒入侵。十六世纪时,葡萄牙人接踵而来,强迫人民信仰天主教。在葡萄牙人初到锡兰时,岛上已经是分裂成多国的状态,各国对立,有的还依附于葡萄牙的势力,改信天主教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各国经常举兵互相攻打,最后在一五八二年,由性情残暴的罗闍斯诃一世统一大部分的国土,改信印度的湿婆教,并全力破坏寺塔经典,杀戮僧侣,以致锡兰境内没有比丘。其后的国王虽多力图复兴佛教,却难以收到效果。
十七世纪时,荷兰人取代了葡萄牙人,命令人民改信耶稣教。直到西元一七五三年,才由泰国长老优波离等十人,为斯里兰卡的僧侣授戒,逐渐有三千多位比丘。这个泰国系统的佛教被称为喀罗尼派( Kelani ),只和贵族、富人交往。因此,另一派僧侣便传承缅甸系统的阿摩罗补罗派的戒法,另立教团。
英国人从一七九五年起,统治锡兰,虽然表面上承认人民所信仰的佛教,但却从教育上抬高耶稣教的地位。直到西元一八三三年刊行了英译的《大史》等书,才展开欧洲人研究锡兰佛教的端绪,并刺激当地佛教的复兴。
僧伽组织
僧伽组织分成三大系:最大的是暹系,成立于一七五三年:其次是阿玛拉布拉系,创立于一八〇三年,约占全国僧伽百分之二十;啰曼那系是属暹系中的改革者,于一八六五年创立。暹系由泰国传入,后两系则由缅甸传入。三系在基本教义上并无不同,主要差异在于地域、阶级、身分和持戒的精严程度。
南传佛教国家中,斯里兰卡已成为当代佛学研究的先进国家。明增杭州佛学院和楞伽佛学院先后提升为中国佛学院,接受僧俗学生。较资深的斯里兰卡大学也设有初、高级巴利语及佛学研究课程。科伦坡阿难陀学院和穆沙兀学院,伽列的玛兴达学院和坎底的法王学院,都是较为著名的佛学研究中心。
在斯里兰卡的居士团体中,创立于一八九八年的“青年佛教会”,目前已发展为主要的佛教团体组织;“斯里兰卡佛教徒议会”,是由全国各佛教团体代表所组成,讨论整个佛教界的大事;“斯里兰卡佛教联盟”,也是由各佛教团体代表所组成,是佛教徒的守护团体,在保护佛教权益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此外,“斯里兰卡摩诃菩提学会”创立于一八九一年,总部设在科伦坡,致力于弘扬佛法,甚至远及国外,并发行《新哈腊佛教》期刊。
斯里兰卡对国际佛教的推动,贡献卓越。除上述摩诃菩提学会外,一九五〇年创立“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到一九七五年为止,派遣到国外弘法的法师,人数仅次于日本。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各城市中,都可见到驻锡在精舍或寺院的斯里兰卡僧侣。
设在坎底的佛教出版协会,成立于一九五八年,透过所发行的刊物,在弘扬佛法上有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定期发行的《**》和《菩提叶》两种刊物,读者遍及九十个国家,对佛法的传扬,影响更是深远。又斯里兰卡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动捐献眼角膜的国家。
大致来说,斯里兰卡比其他佛教国家更加积极促进非佛教国家对佛教的了解和修习,是南传佛教传统的代表,在国际弘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历史教派文化
历史及教派演化 为迎请摩哂陀到斯里兰卡传教,国王提婆南毗耶·商沙曾在首都阿努拉达普拉兴建“大寺”。当时,这是上座部佛教的唯一中心。摩哂陀在此创建了大寺派。公元前28年,伐多伽摩尼·阿巴耶王再度嗣位,为报答摩诃帝沙长老在他流亡期间给予的帮助,特在无畏山新建一认寺庙,作为摩诃帝沙的传教据点,摩诃帝沙遂与印度僧人昙摩难提同建无畏山寺派(又名法喜派)。4世纪时,萨伽利长老又于祗多林寺创建祗多林寺派,亦称南寺派。约在5世纪前期,上述三派并行。6世纪末阿合唱团普提王统治时期,由于王室对大寺派的扶植,使一度濒于衰亡的大寺派的势力理度复兴,蓁两派均隶属于大寺派。
典籍
典籍 上座部佛典原不成文。在佛教传入斯里兰卡200年后,才开始将口诵相传的佛典用文字记录下来。现存的斯里兰卡上座部典籍由律、经、论三藏及三藏注疏和藏外典籍组成。5世纪上半叶,印度比丘觉音到斯里兰卡,将南传佛教三藏的僧伽罗文注释改写成巴利语并详加疏解,又写了《清净道论》,论述大寺派所传上座部教义的纲要。
参考资料
斯里兰卡佛教.博山正觉寺.2024-03-20
目录
概述
历史变迁
分派
佛教改革复兴
保存典籍
中斯交流
派系介绍
佛教史
僧伽组织
历史教派文化
典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