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斗随笔
烟斗随笔
《烟斗随笔》是2005年5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日本著名作曲家团伊玖磨。该书收录了作者生前在《朝日画报》上连载36年的随笔专栏“烟斗随笔”的精选文章,共计100篇。这些文章涵盖了历史、文化、民族、音乐、人情、世态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团伊玖磨先生深厚的学养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编辑推荐
那时我还没有写散文,却一听就喜欢上了《烟斗随笔》这个书名,并立即想象着那种在寂寞海岛的小窗前握着烟斗执笔的情景。我想,那真是一种最标准的『散文境界』。然而,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我要再过二十年才能读到《烟斗随笔》。
正是这种『挺过瘾』的感觉,使他的散文产生了一种抵拒喧嚣的优雅,因此也就代表着一种清冷的海岛目光,投回本土。但是,他的心理疏离并不刻意地表现为超尘脱俗。相反,由于洗去了表层尘浪,他更注意生活的质感。
把美学寄托在质感之中,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把质感释放在疏离之后,这才是优秀的散文家。
《烟斗随笔》是一位作曲家并非以音符,而是用文字来表述内心感受的作品。我不知道《烟斗随笔》一千八百余篇的所有内容,但从这中译节选本来看,仅这百篇便已琳琅满目,那么全部包容何等广泛当也可想而知。
井乔:
《烟斗随笔》 正是绽放于现代的随笔文学之奇葩。若以法国做比,堪称米歇尔·德·蒙田的随想录,或性质回升有不同的拉罗斯福哥的箴言集等系谱的文学支脉。
《烟斗随笔》是一个庞大的散文系列,于《朝日画报》连载三十六年之久,在日本家喻户晓。
译者简介
杨晶:1955年生。197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1975年中联部亚洲局日本处;1986年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近代政治史;1988年中国国际交流协会;199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问题研究所;1994年中国青年国际人才交流中心;2000年起自由翻译至今。
译著:
《世界系统》(田中明彦/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
周佛海日记》(合译/MISUZU书房/1992);
《最环的时代是最好的机会》(邱永汉/台湾财讯出版社/1998);
《中华思想台风圈》(邱永汉/台湾财讯出版社/2001);
千年一叹》(合译/余秋雨/阿部出版社/2002);
文化苦旅》(余秋雨/阿部出版社/2005)。
李建华:1954年生。197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1975年中陪部亚洲局日本处;1981年广岛大学文学部日本近代文学;1987年中国驻日本大使馆;1992年日本禅文化研究所;1997年北京东方之星综合企划有限责任公司。
译著:
《21世纪的日本 和世界》(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各国首脑人物大辞典》(合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雁栖塞北——来自黄土高原的报告》(合译/高见邦雄/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译(李建华、杨晶):
《次郎的故事》(下村虎六郎/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日本政治》(京极纯一/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
《我的经营之道》(和田加津/中国发展出版公司/1992);
《井上有一书法》(海上雅臣/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日本致富奥秘》(邱永汉/学林出版社/1997);
《中国人的思想构造》(邱永汉/台湾财讯出版社/1998);
造型的诞生》(杉浦康平/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等。
广濑飞一:(TOBIICHI HIROSE)1937年出生于伊豆七岛的御藏岛。二十几岁开始做电视节目摄影师,参与制作了大量的电视节目。
主要节目有《兼高薰——世界之旅》《世界的孩子们》《遥远的音乐之旅》等。摄影同时坚持拍摄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举办纪实摄影作品展:《人物 团伊玖磨》、演员仲代达夫专题《无史塾STEP TO STEP》《坂田明的创造音的世界》《音乐天地 音乐家十一人面面观》等。出版摄影集《人物 仲代达夫》《长渊刚》等。
书评
奇人团伊玖磨和《烟斗随笔》
高小茶
团伊玖磨生于1924年,是日本三大作曲家之一,在日本内外都享有盛誉。而他在日本《朝日画报》杂志上连载三十六年的系列散文《烟斗随笔》,当年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只需稍作想象,就能猜想到团伊玖磨这样一个并非鬻文为生的人,能够在三十六年间写下一千八百四十二篇散文,做事何等勤奋严谨而又持之以恒。
然而只用“勤奋严谨而又持之以恒”来形容团伊玖磨,也未免太小看他了。从《烟斗随笔》的第一篇《坤包》,就能看到一个人到中年,好奇心却依然旺盛得有如孩童的奇人。看着他为了女人皮包里的秘密抓耳挠腮又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有趣模样,不由让人揣测此人在生活中大概能够领略到许多常人熟视无睹的生活情趣吧。事实确实如此:为了弄明白家里的猫儿到底能否分清人穿着的衣服并非人的身体的一部分,团先生索性脱光衣服,全身赤裸地逗弄小猫,吓得夫人悄悄请来了医生朋友,暗中检查团先生是否精神出了问题(《萌芽季节》);这还不算什么,为了弄明白到底是哪种食物引起了奇痒难抑的荨麻疹,团先生特意让医生多开了一倍的药,然后再次吃掉几种可疑食物,终于通过再次感染的荨麻疹成功确定了“凶手”(《荨麻疹》)。为了满足好奇心甘愿再受一次罪,这种乐趣可不是一般人理解得了的。
也许由于好奇心旺盛又具有实干精神,团伊玖磨难免要对有时显得过于拘谨的日本传统发发牢骚。他有个特别的习惯,到高级日本餐馆吃饭前必然要先到小馆子吃东西垫肚子,因为觉得高级日本料理从来就吃不饱。他毫不客气地抱怨日本料理——尤其是高级料理——分量不够,营养不足,还先上酒后上菜最后才上饭,只想让客人“少喝还管醉”。对海鲜这类高级食材他也不看在眼里,因为他在作曲工作室所在地八丈岛可以亲自潜入海里,“捞上三四十只大个海胆,敲开后放入大碗,再打一碗鸡蛋,往里放上酱油辣根,拌上饭吃”,这比起高级日本料理中“在一只小小盖碗中放着少得可怜的海胆”的做法,确实是豪迈多了(《日本料理》)。
如果因此就认为团伊玖磨是个与风雅无缘的莽汉,又看错他了。严肃如写乐谱,琐碎如刮胡子,团伊玖磨的要求都很高:写乐谱的钢笔必须用德国造的万宝龙百利金钢笔,才能保证写完四五百页乐谱音符的符点依然不变形;刮胡子必须用在北欧时买的一套薙刀——配有七把刀片和一条磨刀皮带,刀具及说明中使用的文字足有西班牙文、德语、法文、瑞典文四种。这种为了达到最高境界不畏繁难的做法,可谓是精神上的贵族了。(《钢笔》和《麻烦》)
当然,如果知道团伊玖磨的身世,这种贵族精神的来源也就一目了然。团家祖先在12世纪由中国来到日本,到团伊玖磨的父亲团伊能还有男爵头衔。团伊玖磨的祖父团琢磨更以矿山技术专家的身份被推举为三井财阀的掌门人。
由于这些和中国解不开的缘分,团伊玖磨终生热爱中国文化,他在作曲时曾选择长城、丝绸之路和杨贵妃作为题材,也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
无论是勤奋、严谨、好奇、豪迈、风雅似乎都不足以形容团伊玖磨这个奇人。也许要了解他最好的方式,还是捧起《烟斗随笔》,亲耳聆听团先生讲述他三十六年的人生感悟。
目录
播报编辑
团先生的“日记”(吴祖强
随笔文学的杰作(辻井乔)
中文版序(余秋雨
父亲伊玖磨与
《烟斗随笔》(团纪彦)
随笔
坤包
钢笔
萤火虫
假牙
坠落
大蒜
晚霞
暗杀
周日的午手
盲信
年龄
观光日本
萌芽季节
河豚
手表
与那国纪行
殴打论
贺年片
金与银
不花钱旅行
一个记忆
一衣带水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编辑推荐
译者简介
书评
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