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神龙
分布在巴西的蜥臀目动物
萨特恩纳利亚龙(Saturnalia)又名农神龙,生活在约2.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龙之一。体型较小,长约1.5米,重约4至11公斤,属于蜥脚形亚目。这个亚目的恐龙基本都是巨型食草类动物,但农神龙可能是肉食性或杂食性。
分布范围
农神龙的正模标本是在1999年冬季时,于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Santa Maria组发现。化石最早由天主教大学圣玛利亚科学技术博物馆在1998年南半球夏季收集。这些化石是在圣玛利亚附近的Wald Sanga或Sanga do Mato等地点发现的,这些地点是Rio Grande do Sul的“sangas”之一,那里暴露着红色的含化石泥岩。另外的化石是在狂欢节期间发现的,而狂欢节起源于古罗马冬至的节日农神节,因此以古罗马的农神萨图尔努斯为名;而种名tupiniquim在葡萄牙文里意为“本地的”。在马达加斯加中三叠纪地层发现了其他可疑的化石,但这些化石可能来自于某些草食性主龙类,而非恐龙。农神龙属仅有一种,本地农神龙。
生活习性
农神龙的大脑有大量絮状物和半絮状物,这些絮状物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控制头部视觉器官和颈部的移动。大量存在这种组织表明这种恐龙头部和颈部经常快速移动,可能是在捕捉体型小的猎物。Saturnalia的头骨只有约10厘米长,使其头部在比例上与其他蜥脚形类恐龙一样较小。颈部相当长,约为躯干长度的56-60%,由九到十个椎骨组成。这种构造可能使其能够迅速移动头部,以捕捉小而难以捕捉的猎物,如昆虫或小脊椎动物
所属亚种
农神龙非常原始,同时具有兽脚亚目蜥脚形亚目的特征,因此很难去归类。在1999年,古生物学家麦克斯·朗格(Max Cardoso Langer)等人命名农神龙时,将它们分类于蜥脚形亚目。在2003年,朗格发现农神龙的头骨与手部较类似兽脚亚目,可能并非蜥脚形亚目的物种。在2007年,约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与其同事发现农神龙非常类似瓜巴龙属,一种原始蜥臀目恐龙。波拿巴将它们归类于瓜巴龙科。波拿巴发现这些恐龙可能是原始的蜥脚形亚目,或者类似兽脚亚目与蜥脚形亚目的共同祖先。波拿巴认为,瓜巴龙科代表者兽脚亚目与蜥脚形亚目的祖先较类似兽脚亚目,而非类似原蜥脚下目。Saturnaliinae亚科于2010年由Martin Ezcurra建立,包括Saturnalia及其近亲Chromogisaurus。
名字含义
罗马人心目中的农神聪明、节制,这与希腊神话中狡猾、反叛、吃后代的克洛诺斯完全不同。因此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这一形象在罗马神话中需要做些改造。罗马人承认自己的农神阉了自己的父亲、吃了自己的后代,但是结局:在被朱庇特(jupiter罗马主神,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废黜以后,带着忏悔的心在各处游荡,最后在意大利被天门神杰纳斯(janus)所收留。为了弥补过去的罪恶,农神住在卡匹托尔山(capitoline hill,罗马城建于其上的七山丘之一)上,着手于驯服野蛮的本地人。他制定了一项道德规范,教拉丁人从事农业——尽管农业对他们没有太多实际用处,因为罗马大地无须驯服就能提供丰富的物产。此时春光永在,天下太平,人们无须辛劳,身体健康。意大利人迷恋这一太平盛世,称之为“黄金时代”。罗马人编造了这样的神话,在山麓为农神建了一个庙宇,并以其名(saturn)称呼星期六(saturday,字面意思是“萨杜恩之日”)。十二月中旬,罗马人还以一周庆祝农神节(saturnalia)。在节日时,有牺牲祭祀,也有嬉戏玩乐,这种放纵也许表现了“黄金时代”普天的自由和平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所属亚种
名字含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