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英文名:Crossing the Chishui River Four Times),是
蔡继渭、
谷德显导演的革命历史题材战争电影,由
古月主演,于1983年2月1月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
中国工农红军在
长征途中,在几十万
中国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一渡赤水,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党内部的问题,北渡
长江已无可能,只能寻求新的变化。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后
长征金沙江之战,最终实现了北渡长江的计划。这次战役经历了三个多月,由于毛泽东等人的高超指挥,巧妙的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有计划的调动敌人,发挥了红军的优势,打破了敌人妄图歼灭我军的战略计划 ,使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1983年,电影《四渡赤水》被文化部评为“优秀影片奖”
二等奖。1984年,获第四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剧情简介
《四渡赤水》讲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
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胜利摆脱
中国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的故事。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3万红军战士来到赤水河畔。为摆脱前来堵截的川军,毛泽东决定红军渡过
赤水河(一渡)进入云南扎西地区。蒋介石调集40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毛泽东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际,指挥红军二渡赤水,解放了遵义城。蒋介石调兵追堵,企图将红军消灭在乌江以北。毛泽东决定三渡赤水,兵临贵阳,逼蒋介石调出滇军。瑞金团主动出击,朱总司令在电台联系不畅的情况下,亲临前线指挥。蒋介石终于调动了滇军,
中国工农红军却突然调头四渡赤水,将敌人主力甩到后面并渡过金沙江。
这次战役经历了三个多月,由于毛泽东等人的指挥,巧妙的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有计划的调动敌人,发挥了红军的优势,打破了敌人妄图歼灭我军的战略计划 ,使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
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剧本创作
《四渡赤水》最初剧本创意与最终定型稿,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开始的时候,剧本里只有虚构的人物,而没有领袖出现,后来到了拍电影的时候,突出了领袖人物,而弱化了虚构的情节线。但现在看来,《四渡赤水》里,依然可以看到,后半部分,虚构的线索依然占据影片的重要部分。在虚构情节线上,可以看出,早期影片的一些创作构想。这些构想,突出了一个“
瑞金团”的作用,在前面的部分,这个“瑞金团”的团长因为反对
左派路线,贬职为战士,实际上折射了
遵义会议前的领袖人物的命运,现在电影里出现了领袖人物,这个角色的折射作用,便与领袖主线有一点重复了。
到影片的后半部分,“瑞金团”在调虎离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就是瑞金团逆大部队而行,以小股力量,引诱敌人围剿部队判断错误,然后反戈一击,在成功地完成诱敌任务之后,主动突击贵州方向的敌人,配合了领袖的诱敌出来、敞开缺口、顺利突围的这一战略决策。这个故事突出了“
瑞金团”的作用,反而把领袖人物的作用给减弱了,这再次显示出后来修改的剧本,与之前的以虚构为基调的剧本之间的龃龉处。这就是说,虚构的剧本已经有一个战略决策的判断在内,后来加入了领袖人物之后,两者之间有一点叠床架屋的重复与累赘。到了《大决战》中,将虚构性弱化到仅仅是一个写意式的片断,但却突出了领袖指挥部判断的唯一性,反而引人入胜。
创作背景
1972年,
蔡继渭带领摄影、美工等10多人从井冈山直至
延安市走了一遍长征路。沿途采访群众,搜集素材。多次体验使蔡继渭对“四渡赤水”情有独钟。他说:“它是
遵义会议后的第一大战役,是毛主席用兵如神的经典战例。”蔡继渭表示,没有体验的人难以想像
长征的艰苦,也感受不到
长征精神的伟大和震撼。1982年接拍电影《四渡赤水》前,蔡导演曾于1972年和1977年两次重走长征路,并收集了大量关于《四渡赤水》的素材。接到剧本后,蔡导演和导演
谷德显等同志便开始研究拍摄方案。为了拍好电影,导演们先后四次到四渡赤水的现地看外景、选地形、体验生活。
选角
《四渡赤水》是
古月第一次在影片里担纲主演。之前在《西安事变》中,古月仅仅有着有限的露面,而自《四渡赤水》开始,古月逐步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部电影对于古月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起步。而在《四渡赤水》里,古月当时的妻子桂萍也在影片里扮演了一个游击队长的角色。这个角色,在早期剧本里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一渡赤水的时候,桂萍扮演的角色,名叫钟晓,还是先遣团的一名战士,与
唐国强扮演的政委,在电影里有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拍摄过程
蔡继渭与
谷德显合作导演的电影《四渡赤水》开拍于1982年。“影片拍摄的过程中,看戏的人比拍戏的人还多,有许多人甚至从十几里外赶来,场面壮观。”蔡继渭说,当年最让他们激动的是见到了“毛主席”。停机休息时,群众亲切地围着毛主席的扮演者
古月,并给“
中国工农红军”送来许多吃的东西。“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长征组歌》中的情景再现得如此自然。为了表现真实生动的领导人形象,蔡继渭有意识地展示其“人性”的一面:生活中有喜怒哀乐,战争失利时他也会步伐加快、眉头紧锁。
古月在影片中扮演毛泽东,这是他第一次在银幕上当主角。当时他还并不是很会演戏,一个镜头常常需要重复很多次,但从不厌烦。特别是在
三渡赤水拍摄中,面对敌人步步为营,毛主席在艰难中做决策时的神态和表情,
古月演得不够传神。蔡导演曾有多次近距离地接触过毛主席的经历,于是,他耐心地给古月讲戏,加上古月自己很用心,演技提高很快,扮演的毛泽东栩栩如生。
幕后故事
电影拍摄期间,好多人像过年一样,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服,站满了山头观看拍摄。在
茅台镇,
茅台集团还拿出陈酿10年的茅台酒慰问摄制组人员。当地群众主动为参演官兵提供住房,被选为群众演员的老乡没有一人要报酬,那种热情就像当年帮助
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一样。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评价
作品评价
《四渡赤水》影片中导演调动镜头将革命将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普通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乐观无畏以及
中国国民党部队疲于奔命、步步失算真实地再现了荧屏
古月影片中扮演毛泽东这第一次银幕上饰演主要角色三渡赤水拍摄中面对敌人步步为营毛主席艰难中做决策时神态和表情古月不厌其烦地细心揣摩终于把毛泽东这一角色扮演得栩栩如生。(
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
《四渡赤水》影片真实地再现了
中国工农红军英勇善战的历史过程。影片在史实的基础上表现人物特征,同时用恢弘的战争场面烘托出人物的特点,并利用起伏跌宕的剧情丰富和突出了人物个性特征。(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评)
大众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