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妄卦
《周易》六十四卦之二十五卦
无妄卦,帛书本作“无孟”,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周易》通行本第二十五卦,帛书本第七卦。卦辞曰:“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象征“不妄为”。
无妄卦,下震上乾,震为主,乾为客。“乾”为天,“震”为雷,天下轰响着雷霆,以象征天威,人当戒其容止,恐惧修省,不敢妄为。六爻情状皆呈“不妄为”之象,但吉凶利咎各不相同。若欲长保“无妄”,需审时度势。而“识时”必须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上,一旦失正,则无利可言。无妄之灾、无妄之疾说明有时偶然因素会起作用,但不能因此否认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朱熹指出,无妄卦虽然表明祸福无常,然而自己却必须守正。
历代易学家对《周易》多有注释,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如对无妄卦名,或说“无妄”为“真实无虚假”,或说“无妄”即“无所希望”,或说“无妄”即“依据天理行事”。而帛书《周易》中,“无妄”写作“无孟”,意为“不努力做事”。
卦名
无妄卦,下震上乾,象征“不妄为”。“乾”为天,“震”为雷,天下轰响着雷霆,以象征天威,人当戒其容止,恐惧修省,不敢妄为。
《周易·杂卦》中载:“无妄,灾也。”无妄卦是讲谨慎行止,不妄作为,以防患于未然。大畜卦义为臣子蓄德以备时用,所以与无妄卦为卦爻翻覆关系。《序卦传》中载:“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复则不妄”意即去邪扶正,周敦颐通书》曰:“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矣。”所以无妄卦在复卦之后。“可畜”含有畜聚美德的意义,《折中》中曰:“无妄然后可畜,所畜者在德。”因此无妄卦之后为大畜卦。
易学家对《周易》多有注释,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如连斗山《周易辨画》:“妄者,虚假也。无妄,真实也。有真实而无虚假,所谓无妄也。”郑玄、王肃云认为,“妄”即“望”,“无妄”即“无所希望也”。王申子《大易辑说》中认为:“无妄,不妄也。纯乎天理,无往非实,不容妄也。为卦震下乾上,动以天也。”程颐认为:“动以天为无妄,动以人欲则妄矣。”强调要遵循天道。帛书《周易》中作“无孟”,“孟”有勉意,“无孟”的意思是不努力做事。
卦辞
卦辞原文及译文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译文:无妄卦象征着不妄为:至为亨通,利于守持正固;背离正道的人必有祸患,不利于有所前往。
哲学解读
“元亨,利贞”,谓物皆“不妄为”之时,至为亨通,利于守正。《正义》中说:“物皆无敢诈为虚伪,俱行实理,所以大得亨通,利于贞正。”“匪”,非。“正”为“妄”之反,不正则为妄,妄行妄为。这说明处无妄之时,妄行妄为就会有灾祸,自然不利于有所前往。老子“不知常,妄作凶”即为此意。
说卦传》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又曰“帝出乎震”。《初学记》引后汉郎顗上书曰:“雷于天地为长子,以其首长,万物与之出入也。雷二月出地百八十三日,雷出则万物出。”“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无妄”就是指“不妄为”,因其卦象皆刚猛之物,故以无妄来劝诚。从爻辞来看,初九因不妄行而获吉;六二以柔处中和之位,故利于所往之地;六三因其在“无妄”之中居位不正,遭遇灾祸;九四因“正”而“无妄”得“无咎”;九五处尊而“无妄”,所以能“勿药有喜”;上九因于“无妄”之中有“妄”而遭“灾”。胡炳文《周易本义通释》曰:“善学《易》者在识‘时’。初日‘吉’,二日‘利’,时也;三曰‘灾’,五曰‘疾’,上曰‘眚’,非有妄以致之也,亦‘时’也;初与二皆可往,时当动而动;四‘可贞’,五‘勿药’,上‘行有眚’时当静而静。”因为“天”以当令之“时”而“育万物”,故“妄”行则不利。而且虽不妄行也遭飞来之灾,非己之过,而在其不寻于“时”。有时待“时”而动,本身就是“时”来而运转。
彖传原文及译文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译文:《彖传》说:不妄为,譬如阳刚者从外部前来而成为内部的主宰。威势震动而又禀性健强,刚正居中而又应合于下;此时大为亨通、万物守持正固,这是“天”的教命所致,背离正道的人必有祸患,不利于有所前往;在万物不妄为的时候背离正道而前往,哪里有路可走呢?“天”的教命不给予佑助,怎敢这样妄行啊!
内挂“震”之阳爻初九自外卦而来,成为“无妄”之主爻,故云“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下“震”动而上“乾”健,故云“动而健”。九五刚爻居中而有六二正应,所以说“刚中而应”。“大亨”,释“元亨”,大通顺。“以正”,释“利贞”,谓能持守正道。“天命”,即天道。持守正道而行动顺天,是为无妄之举,是为大亨之道。《正义》中说:“威刚方正,私欲不行,何可以哉?此天之教命也。”并指出,既然是天命,那就不可违背。上九已处“无妄”卦之极,再要有所前往将没有出路。“天命不佑,行矣哉”含谴责之意,说明远离正道者不得妄行。
象传原文及译文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译文:《象传》说:天下雷声震行,象征万物皆怀敬畏之心,不敢妄为;先代君王因此用天雷般的强盛威势来配合天时,养育万物。
上乾为天,下震为雷,所以说“天下雷行”。雷震鸣响,威行天下,天下之人皆当恐惧修行,不得妄为。王弼周易注》中说:“天下雷行,物皆不可以妄也。”“茂”即“强盛威势”,“对”即配合、顺应,“时”即“春雷振作万物之时”。不能顺时而静是“妄”,不能顺时而动也是“妄”。
爻辞
卦之初为尾,卦之上为首,阳爻为九,阴爻为六。
初九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译文:初九,不妄为,前往必获吉祥。《象传》说:“不妄为而前往”,是说必然得遂进取的意愿。
初九为阳,居“无妄”之初,要上行发展;阳爻居刚位,是得正;不邪妄,顺时而动,动能得正,故可获吉。卦辞“元亨利贞”、《彖传》“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即指此爻。
六二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译文:六二,不事耕耘、不图收获,不务开垦、不谋良田,这样就有利于有所前往。《象传》说:“不事耕耘、不图收获”,说明六二未曾谋求富贵。
六二阴爻处柔位,亦得正;故初爻得正而云“往吉”,六二得正亦云“利有攸往”。初、二处“无妄”之初,动之始,故“往”皆吉利。此与上爻失正、动则有凶相对照。“不耕获,不菑畲”,谓不犁地播种,不开垦田地,即《吕氏春秋》“耕者少舍”之意。
六三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译文:六三,不虚行妄为却遇到灾祸,这就像有一个人把牛拴在树下,过路的人将牛牵走,居住在他家附近的人却受到怀疑,遭到拘捕,这可真是飞来横祸。《象传》说:路过的行人牵走了牛,居住在家中的人却无缘无故遭到拘捕之灾。
“无妄”并非均吉,六三阴爻处刚位,失正;居下卦之终,为动之极,故以“有灾”示警:无妄尚有灾,妄则可知。然己无妄行,则牛之失在人不在己;既不在己,则不妄追索或可失而复得,此九五所谓“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暌”卦所谓“丧马勿逐自复”也。
九四
九四,可贞,无咎。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译文:九四,能够坚守正道,则没有灾害。《象传》说:“能够坚守正道,则没有灾害”,说明九四要牢固守正才能长保无害。
九四处上卦之初,本为“多惧”之位;又阳爻处柔位,又能得正守雌。如此,自然有利于占问,而无邪妄之灾。《象传》据其爻位而释“可贞无咎”为“固有之也”,这是十分正确的。
九五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译文:九五,行为不虚妄却染上了疾病,即使是不服药也能有病愈之喜。《象传》说:治疗无妄之疾的药不可尝试妄用。
九五与六二相同,皆居中得正,动静适中,顺时守正,故二有利而五有庆。这是借小病不治自愈作比喻,说明九五当“无妄”之时,阳刚中正,居尊善治,其下均不敢妄为。纵使偶遇小灾,这些小灾也不是因为妄行,因此可以不治,让它自己消除。疾本无妄,自来自去,欲以药攻治无妄之疾,则反为妄,所以说不可以尝试妄用。
上九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译文:上九,没有虚妄之行,却有灾祸,无有有利之事。《象传》说:“没有虚妄之行”,这是因为上九位处穷极之地,动即有灾祸。
上九与初九正相为对,初九为“无妄”之初,行动有吉;上九为“无妄”之终,行动有灾;初九得正,动则有利;上九阳股份爻处柔位,失正,动则不利。虽皆“无妄”,而有此差异,时不同也。无妄尚且“行有眚”,何况妄乎?此正《淮南子》所谓“善尚不可违,而况不善乎”。初爻戒人顺时而动,时既已过,则上九戒人顺时而静;初爻以正,故卦辞言“元亨利贞”、《彖传》言“天之命也”;上爻失正,故卦辞言“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彖传》言“天命不佑行矣哉”。卦辞、《彖传》言其始终,正是所谓“叩其两端”“原始要终”。爻至上九,穷极无路,穷而仍行,困而不止,则无妄也变为妄。既变为妄,则行动就有灾害。
总论
无妄卦象征“不妄为”。卦辞从正反面揭示其旨:先称万物“无妄”之时必然至为亨通,利于守正;再戒违背正道者此时将遭祸患,动辄失利。六爻情状,皆呈“不妄为”之象,但吉凶利咎各不相同:初九、六二顺时而动,所以“吉”“利”;上九动不顺时,所以“有眚”;九四顺时而静,所以“无咎”。这说明若欲长保“无妄”,避害就利,凡事动静行止,不能不审时度势。而“识时”必须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上,一旦失正,则无利可言。
但爻辞还指出了一种特别的客观现象:六三无所妄为,却飞来横祸;九五无妄得疾,不治自愈。说明人们的动静凶吉并非都与“时”联系,尚有一种由冥冥不测的偶然因素所决定的意外情况。人们必须承认它的客观存在,但又不能因此否认事物之间皆有必然联系的客观真理。若因此认为“无妄”是不对的,而“虚妄”是正确的,就是大错。《皇帝四经》《管子》《淮南子》说,人有以道处世者,而或成或败,或得或失,失败者如果因此就否定“道”,那么就犯了大错。朱熹指出,无妄卦虽然表明祸福无常,然而自己却必须守正,即必须遵循礼教,所作所为必须符合古代伦理思想范畴。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与无妄卦所包含的意思是相通的。
争议
无妄《象传》
《象传》中说:“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一种说法是,“与”为“赋予”,”无妄“为“无差妄”,即皆然之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春雷响彻天下,万物无不萌生。程颐说:“雷行于天下,阳阴交和相薄而成声,于是惊蛰藏振,萌芽发生万物,其所赋与纤洪高下,各正其性命,无有差妄,物与无妄也。”另一种说法是,“与”为“举”,即生物之义;“妄”为“亡”或“灾妄”。《九家易》说:“天下雷行,阳气普遍以生,无有灾妄,故曰物与无妄也。”虞翻说:“与,谓举,妄亡也,谓雷以动之,震为反生,万物出震无妄者也,故曰物与无妄。”
陆德明经典释文》中说,“茂”意即”盛也“,指天雷震奋的“强盛威势”,阐述“先王”效法“天雷”的盛威用以配天时、育万物,使之各不妄为的意义。王弼周易注》中也做这样的解释。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又引马融的说法,“茂”意即“勉也”,尚秉和在《周易尚氏学》中说:“茂与‘懋”通,勉也;对,答也。言因雷而勉达天威。”
无妄上九
无妄卦上九爻以阳爻居卦最上之位,爻辞为“行有眚,无攸利”。上九当“无妄”之时,高居卦极,时穷难行,动辄遭灾。所以爻辞说,虽不妄为,也不可以“行”,行必有灾无利。王弼《周易注》中说:“处不可妄之极,唯宜静保其身而已,故不可以行也。”上九处物极必反之位,天下“无妄”转为“有妄”,当此之时,独以一己“无妄”行于天下“有妄”,必穷蹇不可通。因此,上九“行有眚,无攸利”实属“时”不利所致。朱熹《周易本义》中说:“上九非有妄也,但以其穷极而不可行耳。”还有一种说法,李鼎祚《周易集解》中认为,“无妄”上九“乘刚逆命”,失正而行,故“无攸利”。
出处
《周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与《连山》《归藏》合称为“三易”。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大约于商朝之际编撰而成,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符号系统和卦辞、爻辞的文字系统组成。最初,先民们把宇宙间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分为阴、阳两大类。在此基础上,人们以阴阳符号为“爻”,每三爻成一卦,形成了八卦,并用八卦代表世间的各种事物。此后,八卦两两相重,出现了六十四卦,每一卦中又包含六爻,一共是三百八十四爻,并产生了解说这些卦爻所寓哲理的封爻辞,形成了卦形符号和语言文字有机结合的独具体系的哲学思想。《易传》是对《周易风水》的解释性著作,大约于战国末期经多人之手陆续写成。《易传》共有《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种十篇,又称《十翼》。
今本《周易》是经由王弼注释过后流传至今的版本,也是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内容包括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同时也包含经卦、筮法、占法、卦序等。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于1973年12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分为经文和传文两个部分。帛书《周易》与今本《周易》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卦序的迥异。《周易》一书因其古远的历史和深邃的核心思想,被视为中原地区古代一部特殊的哲学专著。该书成书以来,对东南亚、欧美的许多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法国德国英国等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国际学术界对于《周易》的研究已基本覆盖传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同时也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领域。
参考资料
..2024-06-15
目录
概述
卦名
卦辞
卦辞原文及译文
哲学解读
彖传原文及译文
象传原文及译文
爻辞
初九
六二
六三
九四
九五
上九
总论
争议
无妄《象传》
无妄上九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