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洽
东晋书法家
王洽(323-358),是晋朝时期的书法家,出生于临沂市。他是宰相王导的第三子,也是王羲之的堂弟。王洽在王导的诸子中声名最大,深受当时人的赞誉。他曾历任中书郎、司徒左长史建武将军、会稽郡内史等职位。王洽的书法造诣深厚,尤其擅长隶书。他与荀羡齐名,受到晋穆帝的重视。晋穆帝曾称赞他为“清裁贵令”。然而,王洽固辞不受中书令的任命,并多次上书晋穆帝表达自己的苦衷。最终,他在升平二年(358年)去世,年仅36岁。他的孙子王弘宋武帝建立刘宋,并在宋朝担任太保等显要职位。
人物生平
王洽自幼聪慧好学,不舍昼夜。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尤在书学方面,他能够不苟成见,不成法,博采众长,广学博纳,熟悉各种书体,尤善隶、行。他的从兄王羲之说:“弟书遂不减吾。”(张怀瓘书断》)虽为溢美,但也说明了王洽在书法艺术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王洽书兼众法,尤善行草。他曾与王羲之一起研究书体,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于世,为时人所仿效、赞赏。这是他在书法艺术革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贡献。与他的从兄王羲之一起,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新纪元。
中原地区的书法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特别是到了东晋王羲之、王洽的时代,书法艺术已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时代,为书风的革新创造了条件,王洽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潮流中。他的书法艺术造诣精深,每挥毫落简,笔笔有来历,字字有出处,具有郢匠乘风之势,卓然孤秀,丽雅有韵,运用有方,甚得笔墨之法和笔墨之趣。为此,李嗣真《书品后》评论他说:“逸少为领军弟书不减吾,吾观可有十纸,信佳作矣!体裁用笔,全似逸少,虚薄不住。右军藻鉴,岂当虚发,盖欲假其名誉耳。”这多少道出了王洽的书法艺术方面的高度艺术成就。
王洽作为受“书法世家”熏陶和培养出来的子弟,与王羲之一样,对书法艺术酷爱到着魔的程度,他对书法艺术废寝忘食、孜孜求之,苦练苦学,不断探索。当时的书法界十分活跃。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日益频繁,为了书写方便流畅,促使文体的变革,使之更具备实用价值,并由此达到高度的审美价值,使二者统一,于是,不仅出现了像王羲之这样“备精诸体”、开一代书风的“书圣”,而且,出现了像王洽这样有影响、有造就的一代书法大家。使晋代书坛盛极一时,百花竞艳,互相映辉,出现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王洽之父王导的行书,见贵当时。王洽在王导的诸子中,又最负盛名,其书法艺术在当时也见重一时,很受欢迎。
王洽之妻苟皇后,“亦善书”,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女书法家。苟氏的书法虽然不如卫铄(卫铄)、谢道韫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艺术成就高、书名大,但在当时,也深为人们所珍重。王洽之子王珣王珉,也都是晋代有名的书法家。在当时,琅邪王氏书法一门鼎盛,代代相传。而在这个家族中,除了王羲之、王廙外,王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洽虽然没有留下多少墨迹,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也是晋代书坛上的一代大家。
人物评价
从兄王羲之云:“弟书遂不减吾。”复工于草,落简挥豪,有郢匠成风之势。尝与羲之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宛转,大行于世。在《晋书本传》、《能书人名》、《书断》中,都有关于他的详细记述。
家族世系
王仁——王融——王览——王裁——王导——王悦王恬、王洽、王协、王劭王荟
史书记载
《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参考资料
概述.概述.2024-09-06
王洽.故宫博物院.2024-09-0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
家族世系
史书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