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镇,隶属于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地处凉州区北部,东连
四坝镇,南接
永昌镇,西邻
洪祥镇,北隔北沙河与
永昌县相望。南距凉州城区30千米。区域面积79.4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
双城镇户籍人口为34653人。
西汉至十六国“五凉”时期,双城镇境域分属
武威郡休屠县和姑臧县。1958年10月,成立双城公社。1986年1月,
双城区、南安乡合并设立双城镇。截至2020年6月,双城镇下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双城村尹家庄。
历史沿革
西汉至十六国“五凉”时期,双城镇境域分属武威郡休屠县和
武威市。
北魏至隋初,属武威郡
襄城县,襄城县治所即在今
凉州双城镇境内。
唐宋年间,分属神鸟县和嘉麟县。元时,属
永昌路西凉州。
明清时期,先后归凉州卫和武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武威县双城乡。
1949年9月,属双城区。1952年7月,属第六区(
双城区)。
1956年1月撤区并乡,为双城乡。
1958年10月,成立双城公社。
1983年7月,分属双城、南安乡。
1986年1月,双城、南安乡合并设立双城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双城镇辖前进村、齐家湖村、高头村、中山村、双城村、徐信村、宏庄村、安全村、河西村、北安村、羊儿村、南安村、达桐村、宏济村、小果园村;下设15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2个社区,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双村城村尹家庄。
地理环境
双城镇地处
凉州北部,东连
四坝镇,南接
永昌镇,西邻
洪祥镇,北隔北沙河与
永昌县相望。南距
凉州区城区30千米。区域面积79.44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
双城镇辖区总人口3404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000人,城镇化率20.6%。另有流动人口13208人。总人口中,男性17790人,占52.3%;女性16257人,占47.7%。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34037人,占99.97%;有少数民族
回族10人,占0.03%,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长率4.9‰。
截至2018年末,双城镇户籍人口为3465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
双城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92元,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
2018年,双城镇有工业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农业
双城镇农业耕地面积5.9万亩,人均1.7亩;以种植玉米、小麦、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5亿元。粮食作物以
玉米、
小麦为主。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53100吨,人均1700
千克,玉米种植面积3.8万亩,产量达3.4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0.6万亩,总产量32300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
青椒、黄瓜、马铃薯等,其中西红柿16000吨,青椒8300吨,黄瓜5000吨,马铃薯3000吨。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8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牛饲养量2.3万头;年末存栏1.8万头;羊饲养量11.9万只,年末存栏8.9万只;家禽饲养量20万羽。
截至2011年末,累计栽植红枣
经济林784.8亩。果园面积107亩,水果产量37吨。
工业
双城镇工业以农机制造、饲料、面粉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1.4亿元。农机制造业起步较早,现已由32家农机具
制造企业。
商业
2011年末,双城镇有商业网点156个,从业人员260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双城镇有业余表演团体10个,文化站1个,图书室3个。农家书屋16个,组建农民自乐班子7个,建成文化大院4个,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16场。学校体育场5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文化下乡1场。有线电视覆盖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双城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606人,专任教师24人;小学14所,在校生2293人,专任教师1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初中在校生2184人,专任教师1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双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10个、妇幼保健诊室1个、
计划生育服务所1个,卫生人员共39人,病床床位59张。
社会保障
2011年,双城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42户,人数2109人,支出181.6万元,比上年增长15%;敬老院1家,收养农村五保人员41人。支出大病救助资金48.3万元,支出因病因灾救济6.4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0.7万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3万人,参保率82%。
交通
双城镇境内有金(昌)武(威)、双(城)四(坝)、双(城)洪(祥)3条公路和镇村16条公路横贯全镇。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