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亚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罗振亚,男,汉族,1963年7月生于黑龙江省讷河县,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至2009年在日本爱知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穆旦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出版有《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与先锋对话》、《1990年代新潮诗研究》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近三百篇,其中数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
学术兼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长、天津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天津市鲁藜研究会副会长。
学术专著
《评四十年代的九叶诗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1)
《当代校园诗精选精评》(黑龙江教育版1991)
《世界三家诗精品》(合著,安徽文艺版1995)
《中国现代名家诗歌分类品汇》(主编,6卷,中国青年版1996)
《还会活得更好》(合著,中国青年版1998)
《挥手浪漫》(诗集,黑龙江省人民版2001)
《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主编,11种,黑龙江人民版2001)
《太阳岛文论丛书》(主编,4种,社会科学文献版2002)
《冰城文库丛书》(主编,5种,黑龙江教育版2002)
《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B卷主编,南开大学版2007)
百年美文哲思卷》(编选,百花文艺版2008)
《拨动经典的风铃——罗振亚赏读新诗》(黑龙江人民版2009)
《现代中国文学(1898-1949)》(主编,南开大学版2009;高等教育版2015)
龙江当代文学大系》(主编,11卷,北方文艺版2010)
《百年新诗·人生卷》(编选,百花文艺版2013)
《百年新诗·情爱卷》(编选,百花文艺版2013)
《百年新诗·乡情卷》(编选,百花文艺版2013)
《“冷板凳”学术书系》(主编,4种,河北大学版2014)
学术论文
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的发生》,《中国社会科学》2010(1),《新华文摘》2010(11)
《迷踪与沉寂》,《天津社会科学》1999(3),《新华文摘》1999(8)
《新世纪诗歌的精神担当与艺术建构》《文艺报》2011年7月22日,《新华文摘》2011(23)
《日常口语化的解构性写作》,《天津社会科学》2008(4),《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12)
《1978-2008:新诗成就估衡》,《渤海大学学报》2009(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4)
《读者反应与1990年代先锋诗歌价值估衡》,《天津师大学报》2013(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9)
《1984-2004先锋诗歌整体观》,《当代作家评论》2006(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5)
《“要与别人不同”:西川诗歌论》,《中国文学批评》2015(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5)
《反传统的歌唱》,《文学评论》2000(2)
《后朦胧诗整体观》,《文学评论》2002(2)
《九十年代先锋诗歌的“叙事诗学”》,《文学评论》2003(2)
《评谭桂林\u003c本土语境与西方资源:现代中西诗学关系研究\u003e》,《文学评论》2010(1)
《世纪之交文化转型与文学发展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2(5)
《在构想与实现之间:评海子的“大诗”》,《文学评论丛刊》2003(1)
《重述与建构:评胡适的文学史观》,《文艺研究》2005(11)
《戴望舒诗的特质情思与传达策略》,《文艺理论研究》2001(3)
《现代主义诗歌:中国对西方的精神接受》,《文艺理论研究》2002(5)
《卞之琳诗歌的艺术新质》,《文艺理论研究》1999(1)
《激情与技术遇合:90年代女性诗歌的审美新向度》,《文艺理论研究》2004(2)
《朦胧美:现代诗派的诗学思想》,《文艺理论研究》1999(5)
《面向“此在”的思考与言说》,《光明日报》2006年8月25日
《沉寂与坚守》,《光明日报》2007年12月7日
《散文文风的四个不良“面相”》,《光明日报》2012年6月12日
《在持续的生命追问背后》,《光明日报》2013年5月21日
《寻找“大诗”写作的可能性》,《光明日报》2013年11月12日
《“及物”与当下诗歌的境遇》,《光明日报》2015年4月13日
《“贴心”的精神对话 》,《人民日报》2014年7月15日
《“方向”与“力量”》,《人民日报》2015年4月13日
《评〈中国新诗流变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4)
《评四十年代的九叶诗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1)
《论废名的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2)
《贴近历史的言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2)
《论于坚的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8)
《诗歌与校园遇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4)
《后朦胧诗的语言策略》,《诗探索》2002(3-4期)
《近二十年先锋诗歌的历史流程与艺术走向》,《诗探索》2005(1)
《论曾卓的诗》,《诗探索》2001(1、2合刊)
《亚文化选择:民刊策略与边缘立场》,《诗探索》2003(3-4期)
《后朦胧诗抒情策略的转移》,《诗探索》1995(4)
《汉语诗学本体论的再审与重构》,《诗探索》2002(1、2合刊)
《在智性抒情的僻路上:评金克木的诗》,《社会科学战线》1999(6)
《“界碑”的还原与凸显》,《社会科学战线》2007(6)
《知识分子写作:智性的思想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04(1)
《现代主义诗歌:中国对西方的形式汲纳》,《天津社会科学》2002(3)
《“乱象”中的突破及其限度:21世纪诗歌观察》,《天津社会科学》2011(1)
《在沉潜中蓄势:2009年短篇小说序》,《当代作家评论》2010(1)
《在超越的“路上”:2011年中篇小说序》,《当代作家评论》2012(1)
《北大荒诗与西部诗的美学差异》,《当代作家评论》1987(1)
《诗人翟永明的位置》,《当代作家评论》2010(6)
《我们需要诗歌“潜力股”:诗歌刊物观察》,《当代作家评论》2008(5)
《人生究竟的诗意叩问》,《当代作家评论》2011(6)
《“及物”与其限度》,《当代作家评论》2010(2)
《自然与朴素的力量》,《当代作家评论》2010(5)
《飞翔在“日常生活”和“自己的心情”之间》,《当代作家评论》2009(2)
《常态书写与艺术失衡——诗歌刊物》,《当代作家评论》2009(5)
《个人化写作:通往“此在”的诗学》,《中国文学研究》2004(1)
《现代诗派的艺术创新》,中州学刊》1994(3)
《李金发诗歌成败论》,《中州学刊》2001(5)
《非非诗派:还原“前文化”的艺术探险》,《江汉论坛》2004(8)
《何其芳诗歌的情思空间与艺术个性》,《江汉论坛》2001(9)
《是非二元的共在:论十七年的诗歌》,《江汉论坛》2002(3)
《论实证思维对新诗语言的影响》,《江汉论坛》2005(10)
《传统诗美的认同与创造:论林庚的诗》,《北京大学学报》2000(3)
《简说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学习与探索》2001(2)
《清洁的河流:李琦诗歌的价值定位》,《学习与探索》2002(6)
《原创与实验: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的艺术趋向》,《西南大学学报》2006(2)
《在“挑战”面前从容应对与积极反思》,《西南大学学报》2012(1)
《他们诗派:返回本体与语感实验》,《创作评谭》2004(12)
《穆旦诗歌:立足“此岸”与“新的抒情”》,《语文建设》2009(4)
《朦胧诗后先锋诗歌概观》,《南开学报》2006(3)
《对抗“古典”的背后:穆旦诗歌的“传统性》,《南开学报》2007(3)
《性别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新诗》,《南开学报》2009(2)
《面向新世纪的“突围”:诗歌形象的重构》,《东岳论丛》2011(12)
《新世纪江苏诗坛概观》,《南方文坛》2010(5)
《朦胧诗后诗坛印象》,《文学自由谈》1989(6)
《重铸古典风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传统诗歌接受管窥》,《学术交流》2009(10)
《超越羁绊的艰难突围》,《当代文坛》2008(4)
《忧郁而感伤的精灵:简说杜涯的诗》,《诗刊》2006(1)
《象征诗派的艺术新质》,《江海学刊》1996(4)
《问鼎上层文化:胡适的哲学史研究》,《吉首大学学报》2005(2)
《浪漫理想的余晖:海子诗歌的艺术个性》,《艺术广角》2003(4)
《悖论与焦虑:简说新文学中的文体互渗》,《文学与文化》(8)
《原创的快乐的文本:70后的诗歌创作》,《山花》2004(5)
《有限时空内的精神“飞翔》,《文艺争鸣》2015(2)
《喧嚣背后的沉寂与生长:新世纪诗坛印象》,《天津师大学报》2008(4)
《新时期先锋诗歌的民刊策略》,《天津师大学报》2007(1)
《21世纪诗歌:“及物”路上的行进与摇摆》,《天津师大学报》2015(2)
《由来与归宿:现代诗派的历史流向》,《求是学刊》1999(3)
《新诗鉴赏方法说略》,《求是学刊》2007(1)
《台湾现代派诗抽样分析:纪弦、郑愁予、余光中、洛夫、弦》,《台湾研究集刊》2006(1)
《台湾现代派诗的思想与艺术殊相》,《台湾研究集刊》1998(4)
《凭文本支撑的精神鸣唱:“中间代”诗歌论》,《广东社会科学》2007(2)
《“后现代”路上的孤绝探险——1990年代伊沙诗歌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4)
《集体突围表演背后与失败的运动:70后诗歌发生动因与价值估衡》,《广东社会科学》2009(3)
《本色的布拉吉:李琦的散文世界凝视》,《文艺评论》2003(1)
《先锋诗歌的历史断裂与转型》,《文艺评论》2004(3)
《朦胧诗艺术的盖棺论定》,《文艺评论》1998(6)
《告别优雅》,《文艺评论》1997(3)
《寻找纯粹:李琦诗歌感知方式的选择》,《文艺评论》2005(4)
《黑土地:卓然独立的风景——评陆少平的诗》,《文艺评论》1990(2)
《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序》,《文艺评论》2001(6)
《生命本体的喧哗》,《文艺评论》1998(1)
《语言视角:一种可行的诗歌阐释途径》,《文艺评论》2007(4)
《率性自然的“精神还乡”——于志学散文论》,《文艺评论》2007(3)
《迟滞视野下的史学重构》,《文艺评论》2006(3)
《龙江当代诗歌论》,《文艺评论》2008(5)
《困惑:黑土诗为何走入低谷》,《文艺评论》1990(1)
《关于诗的对话》,《文艺评论》2001(5)
《于风月中见风云》,《文艺评论》2014(6)
《九叶诗派的发生动因与美学评价》,《北方论丛》1990(1)
《评20世纪20年代的象征诗派》,《北方论丛》1995(1)
《新月诗派的巴那斯主义倾向》,《北方论丛》1997(4)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北方论丛》1999(3)
《世纪末诗坛的论争和分化》,《北方论丛》2003(3)
《李琦诗歌的理趣美》,《北方论丛》2004(1)
《品与思:一种精神的生成与象征》《北方论丛》2005(1)
《臧克家与现实主义诗派》,《北方论丛》1998(1)
《都市放歌:评徐迟的诗》,《北方论丛》2001(1)
《朦胧诗的论争与价值重估》,《北方论丛》1996(2)
《歧路的诗学》,《北方论丛》2007(6)
《1898—1949:现代中国文学概观》,《北方论丛》2009(3)
《现代诗派中主情派与主知派的审美差异》,《北方论丛》2002(2)
《不该被历史遗忘的先锋群落——1940年代“中国诗艺社”论》,《北方论丛》2014(6)
《禅趣盎然的诗意探寻:从废名的四首小诗谈起》,《名作欣赏》2005(4)
《三十与十二》,《名作欣赏》2008(11)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概观》,《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2)
《论“前朦胧诗”的意象革命》,《 中山大学学报》2011(2)
《海子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殊相》,《吉林大学学报》2007(1)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中西诗艺接受论纲》,《社会科学辑刊》1996(5)
《现代诗派的诗学思想》,《社会科学辑刊》1999(2)
《解构传统的女性诗学:80年代的女性主义诗歌》,《文史哲》2003(4)
研究课题
2015-201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新诗建构与日本影响因素关联研究(批准号15BZW136)
2008-2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个人化写作”—1990年代先锋诗学的建构与对话(批准08BZW065)2008-2011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个人化写作”—1990年代先锋诗学的建构与对
2006-2009主持天津市社科项目:“新时期先锋诗歌研究”(批准号TJYW06-2-006)
2005-2008独立承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课题:“20世纪中国先锋诗学研究”
2006-2008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乔以钢先生主持)研究
1998-2001参与国家教委社科项目:“近百年中国新诗流派史”(龙泉明先生主持)研究(已结题)
2000-2002主持黑龙江省重点社科项目:“龙江特色作家研究”(已结题)
2001-2003承担黑龙江省重点社科项目:“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已结题)
2004-2006主持黑龙江省重点社科项目:“龙江当代文学大系编选与文学史研究”(已结题)
获奖情况
1993年《以科研推动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品位》获黑龙江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6年专著《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获黑龙江省第七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000年专著《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研究》获黑龙江省第九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青年一等奖。
2004年主编丛书《龙江特色作家研究》获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2012年主编丛书《龙江当代文学大系》获黑龙江第十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七届黑龙江文艺奖一等奖。
2004年学位论文《朦胧诗后先锋诗学研究》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6年专著《朦胧诗后先锋诗学研究》获天津市第十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2006年专著《朦胧诗后先锋诗学研究》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优秀成果奖。
2008年《现代中国文学》课程(主持)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程。
2008年《现代中国文学》课程(主持)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8年论文《一九八四—二OO四:先锋诗歌整体观》获天津市第十一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2010年专著《与先锋对话》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二届优秀成果奖。
2012年获“2011中国·星星年度诗评家奖”。
2013年教材《现代中国文学》(合作主编)获南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论文《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的发生》获天津市第十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2013年《现代中国文学》课程(主持)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
2015年获“扬子江诗学奖”。
2015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16年主编“冷板凳书系”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五届优秀成果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学术兼职
学术专著
学术论文
研究课题
获奖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