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运动是从十八世纪后期开始至今,对艺术、文学、哲学乃至政治产生广泛影响的情感方式。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这种情感方式都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
背景与发展
浪漫主义运动最初与哲学并无直接关联,但在让-雅克·卢梭的影响下迅速与哲学建立了联系。卢梭的思想和政治立场,尤其是他对安全的厌倦和对刺激的向往,预示了后来的浪漫主义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的动荡,加剧了人们对刺激的需求。随着1815年政治局势的稳定,这种平静被视为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导致了对现有秩序的不满。在19世纪,对神圣同盟体制的反抗分为两股力量,其中一股是以哲学上的急进派、自由贸易运动和卡尔·马克思社会主义为代表的工业主义反抗,另一股则是浪漫主义的反抗,它既包含反动因素,也带有革命色彩。浪漫主义者追求充满激情和个人生活的自由,他们对工业主义持批判态度,因为它被认为是丑陋的,与高尚的人物形象不符,同时也妨碍了个人自由。在革命后的时代,浪漫主义者通过民族主义进入政治领域,主张每个民族拥有独特的灵魂,只有当国家边界与民族界限相符时,民族的灵魂才能真正自由。
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运动的早期重要人物是让-雅克·卢梭,但他并非唯一的大师。在18世纪的法国,有教养的社会阶层推崇善感性,这是一种易于感动、特别易于同情他人的情感特质。这种态度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尤其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皆大欢喜》中有所体现。然而,浪漫主义运动所反对的不仅仅是现有的伦理和审美标准,还包括政治和哲学上的影响。浪漫主义者的道德观念虽然尖锐而激烈,但它们建立在不同的原则上。从1660年至卢梭的时代,经历了多次宗教战争和内战,人们深刻认识到混乱的危害,因此崇尚谨慎和理性。然而,浪漫主义者的价值观更多地来源于审美而非功利。他们热爱哥特式建筑和自然景观,尤其是那些荒野和险峻之地,这些偏好反映了他们对传统的审美标准的不同看法。
特征
浪漫主义运动的特点在于采用主观主义的方式来评判个体,而不是将其视为群体的一部分。他们重视美学标准,而非实用价值。浪漫主义者鼓励人们想象自己是猛虎,而非安逸的绵羊。他们的道德观念基于审美动机,但也受到兴趣偏好的影响。例如,他们对哥特式建筑和特定类型的风景有着特殊的喜好。浪漫主义者的道德观念虽然强烈,但他们往往忽视社会需求,从而导致社会合作的困难。他们面临着选择无政府状态或独裁政治的局面。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展现了浪漫主义者对奇异事物的喜爱,包括幽灵、古堡、衰败的贵族后代、催眠术士和魔法师等。他们的小说通常远离现实生活,转向宏伟、遥远和恐怖的主题。浪漫主义者的地理兴趣集中在遥远的亚洲地区和古代地点,而非普通的乡村风光。
国际影响
德国
在德国唯心主义的影响下,哲学成为了一种唯我论的体系,强调个人发展的伦理学基础。浪漫主义者的个人主义倾向导致了对社会束缚的反抗,这种反抗不仅体现在哲学和政治层面,也体现在情感层面上。无政府主义的观点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认为个人即是神,真理和义务对他们而言已不复存在。这种观点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因为个人无法脱离社会生存。浪漫主义者的孤独本能是对社会束缚的反抗,这种反抗不仅是理解浪漫主义运动的关键,也是理解其后裔的关键。在德国唯心主义的影响下,哲学成为了一种唯我论的东西,把自我发展宣布为伦理学的根本原理。关于情操,在追求孤独这件事与炽情和经济的必要之间,须作一个可厌的折衷。大卫·劳伦斯(Lawrence)的小说《爱岛的人》(The Man Who Loved Islands)里的主人公鄙夷这种折衷越来越甚,最后冻饿而死,但他是享受着完全孤独而死去的;可是如此程度的言行一致,那些颂扬孤独的作家们从来也没有达到过。
文明生活里的康乐,隐士是无从获得的。想要写书或创作艺术作品的人,他在工作期间要活下去,就必须受人服侍。为了依旧感觉孤独,他必须能防止服侍他的人侵犯他的自我,假如那些人是奴隶,这一点最能够圆满完成。然而热烈的爱情却是个较为困难的问题。一对热情恋人只要被看作是在反抗社会桎梏,便受人的赞美;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恋爱关系本身很快地就成为一种社会桎梏,于是恋爱的对手倒被憎恨上了,如果爱情坚强,羁绊难断,就憎恨得更加厉害。因此,恋爱才至于被人理解为一场战斗,双方各在打算破入对方的“自我”保护墙把他或她消灭。这种看法通过斯特林贝利(Stringberg)的作品,尤其还通过劳伦斯的作品,已经众所周黑蚱
按这种情感方式讲,不仅热烈的爱情,而且连和别人的一切友好关系,只限于在能把别人看成是自己的“自我”的客观化的情况下才可能存在。若别人是血缘亲属,这看法就行得通,关系越近越容易做到。因此,人们强调氏族,结果像托勒密家系,造成族内通婚。这对乔治·拜伦起了怎样的影响,我们知道;瓦格纳在济克蒙特和济克琳德的恋爱中也流露出类似的感情。弗里德里希·尼采喜欢他的妹妹胜过其他一切女子(固然没有丑事),他写给她的信里说:"从你的一切所言所行,我真深切感觉我们属于一脉同根。你比旁人对我了解得多,因为我们是出于一个门第的。这件事和我的'哲学'非常调和。"
民族主义
民族原则是同一种"哲学"的推广,拜伦是它的一个主要倡导者。一个民族被假定成一个氏族,是共同祖先的后嗣,共有某种"血缘意识"。朱塞佩·马志尼经常责备英国人没给拜伦以正当的评价,他把民族设想成具有一个神秘的个性,而将其他浪漫主义者在英雄人物身上寻求的无政府式的伟大归给了民族。民族的自由不仅被马志尼看成是一种绝对的东西,而且比较稳重的政治家们也这样看了。这一来在实际上便不可能有国际合作了。
对血统和种族的信仰,当然和反犹太主义连在一起。同时,浪漫主义观点一半因为是贵族观点,一半因为重热情、轻算计,所以万分鄙视商业和金融。于是浪漫主义观点宣称反对资本主义,这和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完全不同,因为前一种反对的基础是厌恶经济要务,这种反对又由于联想到资本主义世界由犹太人统治着而进一步增强。
英国
英国的浪漫主义始于讽刺作家的作品,如理查·谢立丹的《情敌》和奥斯汀的《诺桑格府》和《理智与情感》,后者嘲讽了浪漫主义者的天真。柯勒律治、华兹沃斯和骚济在成为反动分子后,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仇恨暂时抑制了英国的浪漫主义。然而,乔治·拜伦珀西·雪莱约翰·济慈使其复兴,并在维多利亚时代占据了主导地位。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部小说几乎可以被视为一部寓言式的浪漫主义发展史。
目录
概述
背景与发展
代表人物
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
国际影响
德国
英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