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礼赞》是
日本作家
谷崎润一郎创作的
随笔,发表于1933年底至1934年初。
打破常规的再认识造就了具有反抗性的主体性的重生,使得“阴翳”这一概念有了新的文化内涵。因此,这一审美的
升华,以作者自己的知觉、情感以及判断思维为基础的个体,产生了一种瓦解占有统治地位的观念、价值和既定事实的力量。
内容简介
作者在《阴翳礼赞》中运用诸多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譬如日本式的房屋、扫除洁净的古老而微暗的厕所、古老的烛台和
漆器等,“礼赞”了日本人的“阴翳美”,即“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曝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可以说作者这样的赞美是对眼前现实的一种超越,打碎了当时
社会关系之中
物化了的
客观性,为读者认识当时的
日本开启了崭新的经验层面。
谷崎润一朗从日本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赞叹阴翳之美的独特魅力。在日本的建筑方面,他以最不起眼的厕所为例进行阐述。厕所,这个人们平常提起的污秽之处,在
谷崎润一郎眼中却充满着诗情画意。
平城京、京都等地寺庙的厕所,微暗古朴,清洁雅致,深得
日本建筑的精妙。就连口本传统民居里的厕所,也是“建筑在绿叶飘香、
薹草属流芳的林萌深处,在如厕的时候,能一边欣赏薄暗中微
透明纸窗的反射光线,也能在
冥想中眺望窗外的景色,品味鸟语虫鸣和四季情趣。下雨的时候,听着淅沥沥的雨声,在微暗的光线中更觉静幽。西式厕所光线充足,将裸露部分照得雪亮,使人心生不安,而传统日式厕所则取微暗光线,使清洁和肮脏的界限模糊不清,让人内心安宁,得以泰然处之。身处这样的如厕之处,难怪
谷崎润一郎会赞叹“悠悠情趣,难于言喻”了,他认为
日本建筑最风流的场所非厕所莫属。
除了厕所,不管是寺庙那种高大的殿堂,还是田舍茅屋,其屋顶都大而重,且高高堆砌。这些建筑在屋顶的荫底下充溢着暗,以致于人们往往连室内的墙壁、廊柱等都看不清。但人们在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暗之处所看到的外面纤弱的金色阳光,如梦幻般显出一种深沉的美,仿佛特意为居室涂筑了一层金色柔和的沙壁,那墙壁上的余光或微弱的光线,比任何装饰都美。
日本居室的美完全依存于阴翳的浓淡,别无其他任何因素。
除了用大大的屋顶来遮蔽阳光外,日本人还喜欢在建筑物缘侧附建走廊,以避免阳光直射,并见在居室中设立纸门,进入室内的日光变得柔和。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23年9月,关东地方大地震引起大火,几乎把
东京、
横滨市化为焦土。谷崎举家迁往关西避难,从此不归,并迷醉于
平安京、
大阪传承的日本传统文化,转向古典主义。《阴翳礼赞》发表于1933年底至1934年初。
作品鉴赏
作品思想
谷崎润一郎是
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他早期倾倒于西方美学,后来随着精神世界的
升华,回到日本古典美学的怀抱,发现了东方传统之美。谷崎润一郎后期的散文洋溢着浓郁的日本风,流露出民族风情。在其散文代表作《阴翳礼赞》中,谷崎润一郎以充满欣赏和怀念的笔调阐述了他的阴翳审美观。他说:“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窃以为我们东方人常于自己已有的境遇中求满足,有甘于现状之风气,虽云略淡,亦不感到不平,却能沉潜于黑暗之中,发现自我之美。”“
日本人从明暗中发现美,享受暗,使得阴翳美学成为日本独特的美学传统。”
由于阴翳,事物都不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而是隐藏在一种隐约而模糊的光线中,根据想象,那种美感能增强很多倍。正如阴翳礼赞中谷崎这样写道:漆碗的好处就在于当人们打开碗盖拿到嘴边的这段时间,凝视着幽暗的碗底深处,悄无声息地沉聚着和
漆器颜色几乎无异的汤汁,并是可以从腾腾上升的
上火带来的气味中预感到将要吸入口中的模模糊糊的美味佳肴。这种心情不能不说有一种神秘感,颇有
禅宗思想家情趣。
阴翳美学有着
日本独有的文化和地理烙印,属于传统东方美学的一部分。东方美学似乎总有一些阴翳、幽暗、模糊、暖昧的成分。中国审美文化中也有这样的阴翳倾向。阴翳是一种含蓄、虽有空缺但留有余味的状态。中国文化向来不以“缺”为遗憾,而是把“抱残守缺”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就像中国山水画中的空白之处,虽不施笔墨,却意色无穷。古代的
中原地区爱玩
玉石,玉石的深奥处含有淡弱的光彩,但正因为这种暗淡色泽,才让人觉得古风悠悠,历史醇厚。古代的中国人对
漆器情有独钟,漆器随着时间的增长会氧化发黑,中国人却认为这样的漆器很古雅。中国农村的旧式瓦房,采光也不是很好,但却因具有古蕴受到大众喜爱。西方人喜欢将平坦的草地延伸,日本人和中国人却都喜欢绿草如茵,东方人喜欢锈迹斑斑的东西,西方人却喜欢把一切物品都搞得闪闪发亮,西方人喜欢一览无余,东方人却喜欢意犹未尽。这大抵是东方人性格深处的内敛平和这一因素的作用。明朗的色彩更少侵略性和掠夺性,正与东方人的中庸哲学相和。
艺术风格
谷崎吸取中世的创作理念,将余情余韵考虑其中,形成了文章的风格。体现余情余韵的
日本趣味,典型的日本传统美感并不是意味着既然喜爱世上的美景和物,就要看得很清楚,甚至表现到细节层面,反而留一些余地,不作充分的表达,这样更具意味深长。《阴翳礼赞》中这样的理念随处可见。
作品评价
《
北京晨报》:
谷崎润一郎的文笔充满诗意,他礼赞于俗世中人们见惯的那些细节,并从中发现出至美,从而让人们领悟到,只要有发现心,人们的生活其实一直被奇迹所包围。
不仅在日本国内,《阴翳礼赞》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5年被翻译成英语后介绍给了
美国读者,也因此让谷崎润一郎在英语世界里也名声鹊起。此后又被译成
法语版,对
法国的文艺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法国思想家
米歇尔·福柯曾评论说,他的朋友Jean Daniel送给他一本《阴翳礼赞》,作品中体现出的美学思想和光学等对他影响重大,也启发他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Jean,感谢你送给我谷崎先生的书。这本书的内容太好了。很少有论述美的文字本身也那么美的。这本书论述的正是美本身。而且文字之间也有形式之美。这种美正如混浊的水里闪耀的光。 — 米歇尔·福柯《真理的历史》(樱井直史译)
清水良典也论及
亨利·柏格森对谷崎的影响,并考察了谷崎作品中随处可见的
柏拉图主义,他认为《阴翳礼赞》里也提到了幽玄的美的想象以及“空想的世界”,“与柏格森在物质与知觉之间所找寻的记忆相近”,而且在谷崎的思想里也有与
吉尔·德勒兹所理解的柏格森相共通的内容。
四方田犬彦从谷崎看过的电影(《
卡比利亚》《你往何处去》《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以及他曾经作为编剧所参与过的
日本早期电影《业余俱乐部》等作品中,探究了谷崎研究日本式的阴翳的深层次动机。他也赞叹阴翳礼赞也可以作为电影表演艺术的
教科书,“谷崎或许不为人所知,但他作为黑白电影时代的电影理论家,创造了世界上最美的作品”。
筒井康隆对谷崎在多部作品中提及的“毛笔”和“纸”进行了研究,并惊叹谷崎早在昭和8年就已经准确地
预言了“墨笔”的问世。他还非常推荐读者将作品中最后谈论文学的一段文字大声朗读出来。
作者简介
谷崎润一郎(1886-1965),
日本唯美派文学代表作家。1910年以《
刺青》《
麒麟》登上文坛,代表作有《痴人之爱》《
春琴抄》《阴翳礼赞》《细雪》《少将滋干之母》《钥匙》和《
疯癫老人日记》等。曾获每日出版文学奖、朝日文化奖和每日艺术大奖。
出版信息
参考资料
阴翳礼赞.book.douban.com.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