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柳树镇,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
潢川县管辖,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
大别山北麓,位于潢川县东南部,距潢川县城和商城县城各30公里。
双柳树镇下辖14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现有中学两所、小学十五所、1座卫生院、3座通讯塔,总面积84.5平方公里,人口49129人(2017年)。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为浅山丘陵夹平地带,
淮河支流-
白露河贯穿全境。
清代,双柳设里领保。民国初,沿袭清制。1949年2月,设第八区。1956年8月,改为中心乡。1958年11月,改为双柳树公社。1983年,社撤改乡。1985年12月,撤乡改镇。截至2020年6月,双柳树镇下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
2018年,双柳树镇有工业企业42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7个。
历史沿革
清代,双柳设立领保。
民国初,沿袭清制。
民国十三年(1924年),设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
潢川县苏维埃政权和县委从仁和集集团驻于此。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区改设双柳镇。
双柳镇名历经六十余载。1924年双柳树镇为潢川县第五行政区,1946年改为双桃镇,1949年秋建设革命新政权为第八区,1956年改为双柳中心乡,1958年改为双柳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双柳树乡,1986年4月改为双柳树镇,1988年9月经省政府批复为建制镇至今。
境内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信阳市首批生态旅游示范镇。有全县海拔最高、植被丰富、传说迷人的洪山寨,至今寨上仍留有两道寨墙、东西寨门、寨马场、饮马坑等;有明朝
户部尚书熊墓,墓碑旁有石人、石马、
石狮、石桌、石凳等。
潢川县苏维埃政权旧址清晰可见,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每年吸引游客参观学习.另外,李楼水库、王楼杉山水库等自然风光,也已成为双柳镇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双柳树镇位于潢川县南部,东与
江家集镇相连,南与
商城县汪桥镇接壤,西与
仁和镇相邻,北与
传流店乡隔
白露河相望。区域面积84.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双柳树镇地处县境东南部,地形属
大别山北麓的浅山丘陵地区,东南部为浅山区,海拔在90~300米之间,西南部为丘陵,海拔在60~90米之间,中部沿白露河两岸为平原,海拔在50~60米之间。境内最高点洪山寨位于晏岗村境内,海拔330米;最低点位于双柳树西
白露河岸,海拔48.9米。
气候
双柳树镇属
亚热带向暖
温带过渡地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
降水丰沛,四季分明。
水文
双柳树镇境内河道属
淮河,
白露河自南向北纵贯全境,长9.6千米,流域面积78.9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3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双柳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等。2001年春夏旱,3月~9月总降雨208.5毫米,为同期平均值的25%,全镇有2.6万人,12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万亩水稻绝收。
行政区划
支流-白露河贯穿全境。2011年末,双柳树镇辖双柳村街1个居民委员会,天桥、邱围、曙光、李楼、晏岗、刘洼、秦棚、郑岗、彭贩、付营、王楼、李营、黄围、张营1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1个居民小组、25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双柳树镇下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双柳树街社区。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双柳树镇辖区总人口5323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528人,城镇化率40.5%,另有流动人口6696人。总人口中,男性27417人,占51.5%;女性25821人,占48.5%;14岁以下9795人,占18.4%;15~64岁38598人,占72.5%;65岁以上4845人,占9.1%;2011年,人口出生率6.8‰,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0.6‰。
2017年,双柳树镇常住人口49129人。
截至2018年末,双柳树镇户籍人口5831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双柳树镇财政总收入411万元,比上年增长6.8%,人均财政收入77.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5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53万元,企业所得税198.1万元,契税86万元,耕地占用税73.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7.1%、5.9%、6.4%。农民人均纯收入7228元,比上年增长6.3%。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目前,全镇养猪专业村4个,家禽养殖专业村2个,是豫东南
万蟹楼大闸蟹养殖基地。河蟹、生猪、
樱桃谷鸭、鸡、
淮南麻鸭5大农产品年产值8600万元,
占总产值的28.9%。双柳河蟹、淮南麻鸭、蟹田大米已获国家无公害认证,已申报注册商标,并取得较好的品牌效益。2004年底,农民人均收入达3100多元。
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发展强劲。实施“雁回归”工程,强力推进私营经济发展。私营经济以李营省级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占地200亩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占地300亩已完成论证规划)为载体,制定征用土地、税费缴纳等10余项优惠措施,实行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杜绝“四乱”,营造良好
创业环境,吸纳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目前,全镇私营企业已达数百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余人。
双柳树镇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出现了很多劳动楷模和感动中国可歌可泣的事迹,像
黄久生这类的中国“十佳青年”还有很多,而他们也是
中铁建设集团的主力军。曾比喻,周边
郑州市、武汉合肥这样的城市大部分开发都离不开双柳树人的建设。
双柳树镇在历届党委、政府艰辛努力下,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形象日趋良好。近几年来,经济实力一直处于全市200多个乡镇的前列,位次不断前移,先后获得了“信阳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信阳市重点镇”、“
中州名镇”、“
河南省重点镇”、“国家小城镇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农业
双柳树镇有农业耕地面积34550亩,人均0.7亩,可利用草地面积1800亩,林地面积3200亩,滩涂面积1900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9.4%;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8万吨,与上年持平,人均531.3
千克,其中水稻产量2.1万吨,小麦0.7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
油料作物。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3758吨。畜禽业以饲养生猪、鸭为主。2011年,生猪存栏4.6万头,其中
母猪存栏1.2万头,出栏17.8万头;养鸭800万羽,其中
樱桃谷鸭320万羽,
麻鸭480万羽。存栏180万羽,上市620万羽,属豫东南最大的麻鸭生产基地,畜牧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占农业总产值的41.4%;
渔业以养殖白鲢、
青鱼为主,年鲜鱼总产量260吨,产值156万元。
工业
双柳树镇工业以食品、板材加工、仓储、新型墙材等为主导产业。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职工286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187万元,比上年增长26.2%。
商业
2011年,双柳树镇有商业网点2260家,从业人员6520人;2011年,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1.2亿元。
金融
2011年,双柳树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各项贷款余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
文化
地名由来
双柳树镇因有两棵枝繁叶茂、竞相生长的百年柳树而得名。
交通
双柳树镇境内有312、106国道过境,338省道自西向南穿过镇区,镇村公路总长68千米,通车率100%,80%以上的村组实现
水泥路互通连接。2011年末,客运站1座,客运汽车35辆,共1400个座位,客运线路5条,总长度2100千米,年客运量86.4万人次,货运汽车46辆276个吨位,年货运量6.5万吨。2011年末,镇区道路总长度34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6米;道路铺装面积38.4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7.8平方米;城市桥梁4座,总长度1.2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双柳树镇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950人,专任教师44人;小学15所,在校生5320人,专任教师2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560人,专任教师1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高中1所,在校生520人,专任教师30人。2011年,教育经费达2902.6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699.4万元,比上年增长39.8%。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双柳树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2个,会员243人,其中团体会员213人,个体会员30人;艺术表演团体6个,演职人员156人;影剧院1座、座位800个,每万人拥有151个;电影放映队1个,年放映22场次,观众达1.3万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8个,建筑面积540平方米,藏书6万册;档案室5个,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2011年末,双柳树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8.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双柳树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门诊部(所)12个,病床6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28张,固定资产总值6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8人,其中执业医师13人,
执业助理医师19人,注册护士18人,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万人次,住院手术289台次,出院病人1.8万人次;
麻疹等9类强制免疫率98%,二类防疫率8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2261人,参合率98%。
2011年,双柳树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4户,人数77人,支出10.9万元,比上年增长8.9%,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12户,人数2169人,支出200万元,比上年增长9.3%,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35人,支出28.3万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66人,支出23.2万元,比上年增长8.7%;医疗救助45人次,支出11.5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7人,支出81.7万元,比上年增长9.7%;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296人,参保率94%。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57.6万元,比上年增长9.9%,救助2799人;敬老院3所,床位138张。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双柳树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48.8千米,投递点15个,乡村通邮率93%,全年邮政业务总量9.4万件,其中汇票完成0.6万笔。报纸、期刊累计期发4500份(册),传递信、包裹8万件,业务收入96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850户,比上年增加21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2%;移动电话用户26000余户,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76.2千米,主干电缆148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0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1100个,宽带接入用户980户。
能源
2011年末,双柳树镇境内属仁和35千伏变电站供电,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条,长8千米,10千伏输电线路2条,长52千米,年售电量110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1%,供电可靠率95%。有
甲烷池950个,沼气用户1260户,占总户数11.5%;
太阳能用户3200户,年节约标准煤1500吨。
水利
双柳树镇境内建有
赵村水库3座,水(二)型水库8座,万方大塘130口,总储水量1800万立方米,鮎鱼山干渠、双轮河干渠流经境内长35千米。
2011年末,双柳树镇镇区有供水厂3座,铺设供水管道25.5千米,生产能力1600吨/日,街区年工业用水68万吨,生活用水52万吨,年人均生活用水24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81.6%;街区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总长48千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双柳树镇镇区绿化带1.5千米,公共绿地120公顷,绿地面积3.8公顷,种植观赏树木3500株,街区人均绿化面积2平方米。
城镇建设
截至2007年底,已建成双兴一路、双兴二路、双兴三路、北环路、长兴路、文化路、友谊路、商业路、南环路、工业路、沿河路等10多条街道,镇区道路四通八达。镇区面积由2000年以前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3.8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9%以上。
镇区内的排供水系统、净化、亮化、绿化等配套设施齐全。2001年至2007年,镇区基础设施投入达亿元以上。白露河左岸治理(镇区段)、滚水坝等工程即将申报启动,双柳二桥、滨河小区建设也正在调查论证。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双柳河蟹、
淮南麻鸭、蟹田大米三大农产品获国家无公害认证,并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取得了较好的品牌效益。私营经济发展强劲,初步形成了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00多亩的李营省级工业园区,全镇私营企业已达数百家。
商业经济繁荣,国家级小商品批发市场正在建设,规范并培育了
紫云英、建村、副食、成衣、木材等专业市场,逢集人流量达2万余人,日商品成交额突破80万元。
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全镇有中学二所、小学十五所,在校学生超万人。卫生基础设施完善。新建了一座
中心卫生院,服务功能齐全。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信阳市首批生态示范镇。有
潢川县海拔最高、植被丰富、传说迷人的洪山寨,至今寨上仍留有两道寨墙、东西寨门、赛马场、饮马坑等;有
户部尚书熊冲墓,墓碑旁有石马、
石狮、石桌、石凳等;潢川县苏维埃遗址清晰可见,是进行革命教育的基地。另外,李楼水库、杉山水库等自然风光,也已成为双柳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双柳树镇在历届党委、政府艰辛努力下,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04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180多个乡镇中位居第9位;先后获得了省级先进基层党校、全省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全省先进乡镇工会、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乡镇、信阳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信阳市重点镇、
中州名镇、
河南省重点镇、国家小城镇综合经济开发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新农村建设
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关键在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重点在巩固提高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双柳树镇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建建设
提高村干部的公信力,夯实村党组织的领导基础。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工作量大、任务重,必须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针对当前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重点从提高村干部公信力出发,增强村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
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在提高素质中扩大村党组织的影响力。以开办村干部素质提升班为抓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教育,以党情、村情、民情为主要内容的形势任务教育,同时强化对村干部的能力培训,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应急能力培训工作,如村镇规划、政策法规、
信息技术、环境建设等,着力提高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培训使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职干部达到“五个有”的标准,即政治坚定有信念、实践宗旨有办法、依法办事有威信、发展经济有本领、协调配合有核心。
二是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在解决问题中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从转变村干部作风入手,进一步深化村级全程代理服务制,开展群众对村干部的实事公评活动,建立村干部报酬评议制度,使村干部的报酬与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挂起钩来,同时对不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失职的村干部,严格执行违规责任追究制。三是树立良好形象,在服务群众中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改变村干部办公机关化的倾向,改“门诊”为“出诊”,以民情恳谈、夜谈、访谈为载体,经常倾听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凝聚人心。推行村干部向村民公开诺廉制度,建立村干部廉政基金,落实制度治村、村务民主决策制,杜绝“家长制”、“一言堂”现象。
规范化建设
完善村级规范化运行机制,提高村党组织领导新农村工作的水平。以《双柳树镇行政村工作规范》为准则,建立村级运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级管理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一
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进一步规范村党组织活动。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开展每月一次党日活动,重点围绕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及时组织党员学习。特别是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事情,要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
二是严格执行三大规范,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运行。执行决策规范,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规范决策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日常村级事务应由村“两委会”联席会议研究后,按照各自的职能组织实施。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工作,应先由村“两委会”在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再实行表决制。执行管理规范,按照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事务管理的要求,执行好人事任免(选举)制度、村级招待费限额开支、财务年度轮审制度、建设工程招投标、村干部坐班制等。执行监督规范,执行好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村干部任期承诺和履诺评议制度,村干部违规责任追究制度等,以制度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协调运作。
三是落实村民民主权利,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大力开展村民代表“代表性”教育,以“1+1”(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农户制度为载体,不断提高村民代表的整体素质,使村民代表树立代表村民的意识、党的领导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帮助村民代表正确行使职责,促进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
先进性教育
以开展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修养、发挥党员作用”这个目标,按照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党员干部,重点开展“我为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对于普通党员,重点开展“我为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带好头”主题教育活动。在教育基础上,完善农村无职党员分类管理、设岗定责制度,根据新农村建设的特点,设立政策宣传岗、拆迁帮助岗、事务监督岗、纠纷调解岗、环境治理岗、维护稳定岗等,做到党员“人人有岗,个个有责”,进一步激发农村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
未来规划
在“十一五”期间,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将把双柳建设成为一个支柱产业突出、市场体系健全、商贸发达、集聚力和辐射力较强的综合型小城镇。通过广泛吸纳外来人口,镇区面积扩大到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5万人,城镇化水平超过75%。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化小城镇,成为豫南重镇,光、潢、固、商四县边陲方圆六十公里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旅游
双柳树镇境内有洪山寨生态文化旅游区,
潢川县苏维埃政权和中共潢川县委旧址红色旅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