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菊(学名:Galinsoga parviflora Cav)一年生草本,原产
南美洲,中国四川、
云南省、
贵州省、
西藏自治区等省(区)有分布。牛膝菊喜冷凉气候条件,不耐热。夏季温度高时整株枯死。该种全草药用,有止血、消炎之功效,对外伤出血、
扁桃体炎、
慢性咽炎、急性黄胆型
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物种危害
入侵
牛膝菊属植物通常危害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作物,庭园和非耕地也有分布,特别是牛膝菊和
粗毛牛膝菊是印度东北部山区的作物田和次生演替区域的常见杂草。牛膝菊喜潮湿、日照长,光照强度高的环境。这种植物最重要的特征是,种子没有体眠或体眠程度低,生长迅速,开花早,同一生长季节可发生多代,种子量大,适生环境广泛。在适应的环境条件下,牛膝菊营养生长迅速,使其成为农田中的一种恶性杂草。这些特征使牛膝菊很易扩散,并建立大的杂草
种群,以至于很难防治。牛膝菊会与作物,尤其是与灌溉的矮杆作物竞争营养和
生态位,甚至影响作物收成。牛膝菊对大豆和花生也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影响种子的萌发和胚根的伸长。并且牛膝菊的化感作用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要强,但其化感能力却受低温环境的影响。
防治方法
生态防治:研究表明前期种植覆盖作物小麦秆、碎木屑等覆盖能显著降低牛膝菊的出苗率。
生物防治:胶孢炭菌可作为致病因子使牛膝菊发病。2005年,在
印度发现
南方根结线虫寄生牛膝菊的现象。在
中美洲的
马里兰州和
危地马拉的
牛膝菊属植物上发现了122种昆虫和1种螨。这些害虫一部分是
植食性昆虫,一部分是传媒昆虫。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
大叶蝉科和
蚜科昆虫,另外一种钻茎的
象鼻虫在危地马拉对牛膝菊植物破坏最重。
化学防治:在辣椒移栽后和开花前,用2,4-D处理牛膝菊和
粗毛牛膝菊,发现粗毛牛膝菊比牛膝菊更敏感。在苗期和高光强下施药,植株的死亡率更高;在花期施药影响结实率。也有用
乙草胺防治牛膝菊。
形态特征
一年生
草本,高10-80厘米。茎纤细,基部径不足1毫米,或粗壮,基部径约4毫米,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茎枝被疏散或上部稠密的贴伏短柔毛和少量腺毛,茎基部和中部花期脱毛或稀毛。须根发达,根系分布于20-30厘米的表
土层,近地的茎及茎节均可长出不定根。主茎节间短,茎基部粗0.4厘米,侧枝发生于叶腋间,生长旺盛,节间较长,每片叶的叶腋间可发生1条以上的侧枝。
叶对生,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1.5)2.5-5.5厘米,宽(0.6) 1.2-3.5厘米,基部圆形、宽或狭楔形,顶端渐尖或钝,基出三脉或不明显五出脉,在叶下面稍突起,在上面平,有叶柄,柄长1-2厘米;向上及花序下部的叶渐小,通常
披针形;全部茎叶两面粗涩,被白色稀疏贴伏的短柔毛,沿脉和叶柄上的毛较密,边缘浅或钝锯齿或波状浅锯齿,在花序下部的叶有时全缘或近全缘。叶及茎的表面复盖稀疏的短茸毛。瘦果,长1-1.5毫米,黑褐色。
头状花序半球形,有长
花梗,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花序径约3厘米。总苞半球形或宽钟状,宽3-6毫米;总苞片1-2层,约5个,外层短,内层卵形或卵圆形,长3毫米,顶端圆钝,白色,膜质。
舌状花4-5个,舌片白色,顶端3齿裂,筒部细管状,外面被稠密白色短柔毛;
管状花花冠长约1毫米,黄色,下部被稠密的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有花梗,舌状花5个,舌片白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
托片倒
披针形或长倒披针形,纸质,顶端3裂或不裂或侧裂。
瘦果长1-1.5毫米,
黑三棱或中央的瘦果4-5棱,黑色或黑褐色,常压扁,被白色微毛。舌状花冠毛毛状,脱落;管状花冠毛膜片状,白色,披针形,边缘流苏状,固结于冠毛环上,正体脱落。花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牛膝菊生林下、河谷地、荒野、河边、田间、溪边或市郊路旁。喜冷凉气候条件,不耐热。
广州市10月播种,11月采收,可连续采收到翌年5月。夏季温度高时整株枯死。生长在庭园、废地、河谷地、溪边、路边和低洼的农田中,在土壤肥沃而湿润的地带生长更多。
分布范围
分布在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西藏自治区等省区。原产
南美洲,在中国归化。国外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在欧洲及
苏联,这个种也有归化的。
栽培技术
注意要点
广州10-11月播种育苗,把种子均匀撒播在细碎平整的苗床上,盖一层细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宜,再盖一层黑纱,淋透水,7-10天出苗,当苗长至4片真叶时定植。
定植时应选择肥沃疏松的田块,每亩施入有机肥1000公斤或毛肥50公斤,做成宽1.5米(包沟)的高,按25厘米×3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定植后淋足定根水,以利成活。
牛膝菊生长快,侧枝生长旺盛,生长量大,缓苗后,应及时追肥,一般每隔10-15天,每亩施
尿素10-15公斤,并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有利于茎叶生长,品质也较好。如果缺水、缺肥,不仅对其产量、品质有影响,还会使其向生殖生长转化,很快就开花结实。
牛膝菊主要采收嫩茎叶,当苗高30厘米时,便可开始采收。第一次采收不可太低,要留一定数量的基叶使其发生侧枝,采收的嫩茎长10厘米左右。采收要及时,太迟易纤维化,还会抑制侧枝发生,从而影响产量。
牛膝菊留种应适当稀植,并增施磷肥。前期应打顶促发侧枝,开花时应控制肥水,种子成熟后易飘散,应及时采收,装入布袋备用。
改作水田,实行水旱轮作。幼苗期使用扑草净、
敌草隆、西马津等除草剂;生长期使用2,4-滴,
苯达松等除草剂防除。
主要价值
医用价值
全草药用,有止血、消炎之功效,对
扁桃体炎、
慢性咽炎、急性黄胆型
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佤药】向阳花,
红花酢浆草:全草治扁桃体炎,咽喉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外伤出血《中佤药》。rib Kraox日楼《滇药录》。
【僳药】
辣蓼草,那子俄:茎、叶治扁桃体炎,咽喉疼痛,急慢性黄疸型肝炎等症《怒江药》。【白药】辣子草,向阳花:全草治扁桃腺炎,咽喉炎,急性黄疸性肝炎;外用治创伤出血《大理资志》。
【蒙药】牛膝菊:主治扁桃体炎,咽喉炎,目赤,急性黄疸型肝炎,外伤出血《蒙植药志》。
花序(向阳花):腥、微苦、涩,平。清肝明目。用于夜盲症,视力模糊及其他眼疾。
食疗价值
牛膝菊以嫩茎叶供食,有特殊香味,风味独特,可炒食、作汤、作火锅用料。
观赏价值
牛膝菊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特殊香味。
菊科植物是花坛、花镜中不可缺少的主材料,以其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宏观效果突出的特点起到点缀、烘托的作用。一年种植,多年观赏,可增加园林中的自然景观,并起到分割空间或引导路线的作用,成为广场、公园、街道和庭院绿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作用
牛膝菊以嫩茎叶供食,有特殊香味,风味独特,可炒食、作汤、作火锅用料。牛膝菊全株可入药,有止血、消炎之功效。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15年在云南宁和四川木里采到标本。该种是一种难以去除的杂草,适应能力强,发生量大,对农田作物、蔬菜、果树等都有严重影响。易随带土苗木传播。
经济影响
危害秋收作物(玉米、大豆、
番薯、
甘蔗)、蔬菜、果树及茶树,发生量大,危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