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镇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下辖镇
弥陀镇,隶属于太湖县。弥陀镇从19世纪70年代起就属于山区边贸集镇,位于皖鄂边陲,太湖、蕲春两县的交界处,也是太湖、岳西县英山县等县部分山区人流、物流的集散地。
历史沿革
弥陀古称弥陀寺。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弥陀镇因唐代建有弥陀寺而得名,民国31年(1942),日军入侵弥陀时被烧毁。弥陀清代隶属于永福乡。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原田家、安乐两乡划归弥陀镇。
1950年1月,成立弥陀区政府,区址位于弥陀寺,辖安乐乡、田家乡、弥陀乡、河口乡、九田乡。1961年建弥陀公社,1984年改乡,统属于弥陀区
1992年2月撤销弥陀区,将田家乡、安乐乡、弥陀乡三乡合并为弥陀镇。面积108.91平方千米,人口27759人,辖弥镇、龙河、李坳、罗界、柳树、长兴、界岭、芦花、虎场、元圣、彭岭、黄泥、叶坳、太平、周岭、龙安、嵩尖、燕岭、田家、留竹、真君、筋竹、盛华共23个行政村和向阳居委会,镇政府驻原弥陀区址(弥陀寺)。1997年,面积108.9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元圣、彭岭、周岭、龙安、黄泥、叶坳、太平、燕岭、嵩尖、田家、留竹、真君、筋竹、慎华、李坳、龙河、罗界、界岭、芦花、虎场、柳树、长兴、弥镇、向阳24个行政村。
2004年,河口乡并入弥陀镇,面积153平方千米,其中镇区建成面积3平方千米;总人口3.86万,辖3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2005年村级调整:圣迹村(元圣、彭岭)、安乐村(龙安、周岭、叶坳、太平)、白洋村(黄泥、李坳)、弥陀村(弥镇、长兴、虎形)、界岭(柳树、龙河、罗界、界岭、芦花)、长林(吴山、松坪、宗场、半街)、铁林村(李安、徐冲)、河口村(河口、杨林、方田、小冲)、真君村(慎华、筋竹、真君、留竹)、田家村(田家、嵩尖、燕岭)。原河口乡位于太湖县西北部,距县城33千米。1961年建河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面积43.76平方千米,人口10629人,辖吴山、松坪、宗场、半街、河口、徐冲、李安、小冲、杨林、方田共10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河口村。1997年,面积43.8平方千米,人口1.1万。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都在弥陀留下光辉的战绩:1931年8月23日红四军在太湖县弥陀寺歼灭国民党军一部缴枪千余,1932年太湖县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支部在红二十七军帮助下在弥陀铁林寨正式成立,1933年2月成立铁林寨游击队,1934年红二十五军在政治部主任郭述申的带领下到弥陀寺击溃国民党地方民团,1936年11月红二十八军特务营在弥陀寺界岭歼灭敌三十二师1个营;抗战期间新四军、国民革命军在弥陀取得辉煌战果:1943年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于弥陀界岭歼敌一个营、1942年12月18日国民革命军138师在弥陀寺击中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座机,致冢田攻等十一人于弥陀田家滩附近的筋竹冲坠亡(冢田攻为在华被毙的日军陆军最高将领);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此留下了战斗的足迹,1948年3月皖西区党委书记兼军政委彭涛、军区司令员曾绍山到太湖弥陀寺传达中央关于贯彻新区政策的具体指示和刘邓首长关于“开展大别山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
行政区划
弥陀因弥市镇得名。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民国31年(1942),日军入侵弥陀时被烧毁。1949年2月中国共产党接管中国国民党政权后,弥陀先后被命名为弥陀区、白洋乡、弥陀管理区、弥陀大队、弥陀镇等行政单位。
2005年撤村并村,由原来的34人行政村1个居委会并为10个村1个居委会。
田家村、安乐村、真君村、圣迹村、白洋村、弥陀村、界岭村、长林村、铁林村、河口村、向阳居委会。镇政府、镇党委、镇人大驻向阳社区。
所辖村代码
340825107:~001向阳居委会~200圣迹村~201安乐村~202白杨村~203弥陀村~204界岭村~205长林村~206铁林村~207河口村~208真君村~209田家村
地理环境
弥陀镇地处皖西南大别山区,有211省道贯穿其中。西北边是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直通大京九铁路上海-成都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交通便捷,是皖鄂两省太、岳、英、蕲四县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弥陀区域属皖西南的丘陵地带,弥陀镇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四周有高山屹立:北有将军山、桐山;东有嵩尖寨;南有铁林寨,组成第一道天然屏障。境内有毛竹山、双尖、蜜蜂属尖、少水尖、黄蜡尖等山峰组成了第二幕帐。境内盛产木材、孟宗竹、茶叶、板栗、黄花菜、中药材等农特产品,由民间传统工艺制做的生条、豆粑山野菜风味独特。弥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区。它峰峦叠障,山脊起伏延伸。解放前交通极为不便,虽有盘山的羊肠小道南通市县城,北达沙河,西至檀林河,但粮食、竹木商品的运输全凭户挑背驮,行程艰辛。
弥陀镇气候温和,资源丰富。
人口民族
全镇总面积151.5平方千米,总人口38985人(2017)。
2005年撤村并村,由3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合并成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辖189个村民组,总人口39068人。下设12个党总支,47个党支部,党员1483人。镇班子成员14人,公务员30人。集镇规划区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1.8万,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355元。
交通
弥陀区位优势明显,距太湖县岳西县英山县、蕲春等县城均约70公里,政府西北是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境内交通便利,是皖鄂两省四县(太、岳、英、蕲)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散地。
社会
基础设施
经过半个世纪建设的弥陀镇,现已是山区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在文化教育卫生方面亦处领先地位。自1992年开始,弥陀新镇建设街道4条,总长5500米,路基总面积123000平方米。四条街道均为柏路面,地下水道畅通,路面雨水污水合理排出,街道两旁用水泥方夸铺设地面,实行硬化。共安路灯162盏,晚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实行亮化。街道两旁在相等的间距栽有香樟木、河杉、青柏,弥西街两旁筑有花池,实行了美化绿化。现镇区设有电视差转台、广播站、文化站、新华书店总店;有农经、农技、农机三站;有百货商场、批发部、菜市场;有中心医院、医药站、门诊部、医疗室;法庭、派出所、交警中队;有农行营业所、信用社、宾馆等38个企事业单位,均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安定的环境。
城镇建设
弥陀镇小城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万,2000年被省体改委批准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2002年10月被国家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城镇500家之一,2004年7月被省文明委评为安徽省首批19家文明小城镇之一,2004年12月被省建设厅评为村镇建设管理先进单位。
2005年10月获得全国首届文明村镇称号,2005年9月被省发改委批准为安徽省发展改革试点镇,2009年再次获得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并被评为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2011年10月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2012年参加安庆市小城镇建设“宜城杯”竞赛获得一般建制镇一等奖。2014年获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2015年正在积极创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和省森林乡镇。
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弥陀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山造河,改道造田,千方百计地扩大耕种面积。1964年,安乐公社元圣大队村民改造阎王河,造田90亩,开凿了一条长98米、宽30米的人造河。筑起了一条长90米,高90米,底宽38米的拦河大坝。头尾历时8年。弥陀公社的柳树、芦花、虎场三个大队的人民从1966至1968年经历3年辛苦,填老河开新河,造田40余亩。
在1958年推选农业“三改和农业八字”宪法运动中,广大农民精耕细作,扩种花草绿肥,推种优良品种、合理密植,改水稻一季为两季,使粮食产量猛增,由1971年的亩产800斤增加到1000斤左右。1981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不断调整农产品结构,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2000年,全镇农产值4776万元,农民年均收入2000余元,生活水平上了一新台阶,奔小康信心与日俱增。
2021年,弥陀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7亿元。
参考资料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太湖县人民政府.2022-07-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所辖村代码
地理环境
人口民族
交通
社会
基础设施
城镇建设
经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