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树
玉蕊科炮弹树属植物
炮弹树(学名:CouroupitaguianensisAubl.),又称葫芦树吊瓜树或叶子媚树,属于玉蕊科炮弹树属的常绿乔木,株高可达35米。叶螺旋状排列,常丛生枝顶,具羽状脉。总状花序生于主干或老枝,是典型的紫荆植物。花瓣浅碟状,内侧粉红或栗色,外侧淡黄色,6片。两性,辐射对称;花上位,萼筒与子房贴生,高出子房,裂片6。花期5~11月。果实直径达20厘米,起初是肉质的,后来封闭在一个木质的蒴果里,掉落时会发出闷响,因此得名。原产南美洲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巴西和加勒比海地区,生长在热带雨林的环境中。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耐热。土壤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株高可达35米,直径30-50厘米。直立,树皮有不规则点状纵裂纹,叶片常簇生于枝端,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厘米,螺旋排列;叶基部楔形,叶全缘,顶端通常呈尖锐状,具羽状脉。花序干生,通常缠绕树干,总状花序,有时呈复总状花序;萼片6裂,呈叠瓦状,外缘具纤毛;花瓣6片,粉红至红色,外侧顶端为黄色,内侧基部为白色;雄蕊两面对称;近花托处的雄蕊具性,花药黄色,侧裂,花粉近球形、长球形或扁球形;花丝白色,基部合生环绕子房形成雄蕊环;而与雄蕊环遥遥相对的雄蕊是不具稔性的退化雄蕊,伸出花冠之外,最基部白色,花丝粉红色或黄色;两者之间由呈弓形的雄蕊罩连接,白色或淡黄色,外侧有粉红色色泽;雌蕊退化;子房下位,6室。果实圆球状,果径约12-25厘米,不裂开,成熟时自然落果;果肉暴露空气中易氧化为蓝绿色;种子包埋于果肉中,种皮坚硬。
生长环境
炮弹树喜高温、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22℃至30℃。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良好。吊瓜树的抗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植物的花绽放在老枝和树干上,因为那里比较空旷,花朵更容易被昆虫发现和光顾,这样获得授粉的机会较多,有利于繁衍后代。这就是热带雨林植物奇妙的生理现象——老茎生花结果。在奇异植物室正在盛开的炮弹树就是典型的紫荆植物。
分布范围
炮弹树原产于南美洲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巴西和加勒比海地区,分布于玻利维亚、巴西北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拿马共和国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等地。在亚洲和中国的热带地区及温带区有种植,包括尼科巴群岛孟加拉国巴西东南部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向风群岛马绍尔群岛、尼科巴群岛、波多黎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向风群岛等地的热带地区及温带区有引种种植。
主要价值
炮弹树可作风景树、行道树。夏季开花成串下垂,花大艳丽,特别是其悬挂之果形似吊瓜,经久不落,新奇有趣,蔚为壮观,是一种十分奇特有趣的高档新优绿化苗木。可用来布置公园、庭院、风景区和高级别墅等处。
可单植,也可列植或片植。盆栽适用于广场、步行街和别墅入口处摆放。炮弹树的花艳丽、芳香四溢,常种植为观赏植物。
印度教认为炮弹树是圣树,因其花看起来像娜迦,种植于湿婆庙宇葫芦树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另外,它的花会分泌特有气味,可用来制作香水及化妆品;果肉虽然人类无法食用,但可用于喂食鸡、鸭、火鸡及猪等牲畜。炮弹树也是一种很好的木料用树。
繁殖
炮弹树以种子繁殖,种子最好在收获后尽快播种,不需要预先处理。种子可以在半遮荫处播种,也可以播种在苗床或单独的容器中。当使用新鲜种子时,通常在8-15天内发芽率超过80%。幼苗应在6-10厘米高时放置在单独的容器中,并在7个月大时进行移栽。春季用嫩枝扦插,夏季用半成熟枝插。
栽培技术
栽培土质以沙质壤土最佳,若土质肥沃生育迅速。排水、日照需良好。春季移植最佳,冬季移植需保温。约每季施肥一次,有机肥料或三要素均理想。春至夏季为生育盛期,水分充分补给。冬季落叶后减少灌水,并修剪整枝,剪除主干下部的侧枝,促使长高。榕树后按比例增加磷、钾肥,能促进开花结果。
保护现状
炮弹树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8年 ver 2.3)——无危。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繁殖
栽培技术
保护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