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琰铭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副校长
马琰铭,男,汉族,1972年9月出生,安图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唐敖庆卓越教授。
马琰铭1995年本科毕业于延边大学物理系,后师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取得延边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1年9月,马琰铭在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升任副教授。2005年升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同年9月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2013年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7月起担任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2021年9月起马琰铭任吉林大学副校长。2023年4月马琰铭在单质钛中发现反常金属态。
马琰铭长期致力于高压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结构与性质研究。2010年马琰铭凭借研究成果“超高压下典型单质和的新奇现象”以第一完成人获评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获评中国青年科技奖。2023年8月31日马琰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马琰铭1972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安图县。1991年考入延边大学物理学专业,学习期间多次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1995年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后师从徐如人攻读硕士研究生。马琰铭于1998年在延边大学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后,由于对物理的热爱以及对高压物理研究先驱邹广田的崇敬,他选择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获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工作经历
2001年9月,马琰铭在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升任副教授。2002年到2004年前往加拿大科学院师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John Tse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升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同年9月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马琰铭在2006年到2008年前往瑞士苏黎世高工进行博士后研究访问,2009年起访问了日本理化学研究所香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9年研究成果“在超高压下转变为透明绝缘体”入选中原地区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及次年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就展。
2010年马琰铭凭借研究成果“超高压下典型单质和的新奇现象”以第一完成人获评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获评中国青年科技奖。2012年马琰铭教授科研团队在理论上提出了首个金属笼型氢化物高温超导体CaH6,并指出氢笼结构是提高超导转变温度的关键,引领了后续一系列RE/AC元素金属笼型氢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理论设计与实验发现。2013年入选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专家,同时受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次年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马琰铭发现了高压强极端条件对晶体结构和电子态的重要调控规律,凭借成果“高压下钠和锂单质及的结构与物性”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同年获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马琰铭因在量子力学材料和分子模拟领域的贡献,获2016年12月13日由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与Quantum ESPRESSO基金会联合颁发的首届沃尔特·科恩奖;同月获评吉林省青年科技奖特别奖。2017年7月起担任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2017年到2023年连续七年入选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18年凭借项目“CALYPSO凝聚态物质结构预测方法与应用”并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5月起担任吉林大学计算方法与软件国际中心主任;同年马琰铭所带领的团队被授予“黄大年式团队”的荣誉称号。2019年凭借研究成果“CALYPSO晶体结构预测方法与应用”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年著作《陈佳洱与吉林大学》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展示了物理学家陈佳洱在科研与教育方面的成就和人生经历。
2021年9月起马琰铭任吉林大学副校长。2022年先后在《Phys. Rev. Lett》发表了论文《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Phase in Clathrate 一水合醋酸钙 Hydride CaH6 up to 215 K at a Pressure of 172 GPa》;8月马琰铭研究团队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思想,在无轨道密度泛函理论中引入了非定域赝势能量密度泛函项,据此建立了无轨道密度泛函理论新框架,使该理论能够直接采用非定域赝势计算离子-电子相互作用能,成果以论文《Nonlocal pseudopotential 能量 密度 函数al for 轨道科学公司fre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发表于《自然-通讯》。2023年4月马琰铭教授在单质钛中发现反常金属态,研究成果以“Evidence for an emergent anomalous metallic state in compressed ”为题,于2023年4月2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同年8月31日马琰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马琰铭长期致力于高压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结构与性质研究,他提出并发展了基于群体智能的CALYPSO材料结构设计方法和自主产权软件,该方法在55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被1600余位同行采纳并用于学术研究。此外,他发现了在超高压下转变为透明绝缘体的奇异现象,实现了高压下金属-绝缘体转变的科学夙愿,突破了固体高压金属化的传统认识和规律。他还原创地提出,具有臭鸡蛋味道的硫化氢在超高压下会转变为高温超导体,这一发现引领了超高压下200k硫-氢高温超导体的实验发现。
软件著作
科研项目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截至2023年1月,马琰铭在Nature、PRL等期刊发表380余篇论文,总引用24000余次,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马琰铭在指导学生时,非常重视三个关键方面:科研诚信、创新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特别注重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他的许多毕业生已经走上了教学和科研岗位。截至2017年马琰铭已成功培养11名硕士研究生、28名博士研究生。
人物评价
马琰铭发展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确定晶体结构的有效方法,预言了材料在高压条件下的新奇物相。他是国际量子力学材料模拟领域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沃尔特·科恩奖评选委员会 评)
马琰铭教授的研究工作对这一领域产生了巨大的(tremendous)影响。他的工作有多方面的应用,如设计超导、超硬或热电等功能材料,以及研究极端条件下物质的稳定性……马琰铭教授不仅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同时也是开源软件包(CALYPSO)的主要开发者,这使得他的方法被众多的科研工作者无偿使用。(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凝聚态物理部教授、Quantum ESPRESSO基金会主任Stefano Baroni 评)
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仅依据材料的化学组分来预测原子的排列方式----材料的晶体结构。马琰铭发展的新方法,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在计算材料科学的诸多方面开展了值得关注、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例如开发了新颖的算法、开展了虚拟的实验模拟、以及计算设计了实用材料。(沃尔特·科恩奖评选委员会成员、印度班加罗尔Jawaharlal Nehru先进科学研究中心的理论科学教授、学术事务部主任Shobhana Narasimhan 评)
多年来,他(马琰铭)默默耕耘在高压物理科研一线,用勤奋和努力编织着梦想的蓝图。(安顺学院新闻网 评)
马琰铭一直从事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新结构与新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做科研,无疑是一条寂寞而又艰苦的路,但是面对这些,马琰铭没有选择半途而废,而是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正如他说的“要坐得住冷板凳”。对高压物理浓厚的兴趣,一直指引着他探索着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条探索之路上,尽管崎岖且充满了荆棘,但只要始终保持着对破解未解物理之谜的渴望,就定能到达山峰,俯瞰常人所无法观览的美景,在那一刻,所有的困难和辛苦都是值得的。马琰铭用一颗质朴而又简单的心,戒骄戒躁,稳扎稳打,在高压物理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吉林大学报》 评)
马琰铭,卓有建树的物理学家。你是母校的骄傲,母校为你自豪。(延边大学 评)
参考资料
党委常委、副校长:马琰铭.吉林大学.2023-11-23
马琰铭.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23-11-23
陈佳洱与吉林大学.国家图书馆.2023-11-23
CV of Yanming Ma.calypso.2023-11-23
历任主要领导.吉林大学物理学院.2023-11-23
PNAS | 马琰铭教授在单质钛中发现反常金属态.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METHOD AND SOFTWARE (ICCMS), JILIN UNIVERSITY.2023-11-23
马琰铭获首届沃尔特·科恩(Walter Kohn)奖.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11-23
马琰铭教授等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METHOD AND SOFTWARE (ICCMS), JILIN UNIVERSITY.2023-11-23
马琰铭.中国知网.2023-11-23
物理学院党员先锋事迹——马琰铭.吉林大学物理学院.2023-11-2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软件著作
科研项目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