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云村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下辖村
半天云村位于大鹏南澳抛狗岭的半山腰上,是深圳市海拔最高的客家古村落,有300多年历史,被评为广东省最美的自然生态村落之一。村里有许多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其中最古老、最珍贵的是一棵树龄达525年的 “秋枫王”,高达36米,胸围6.4米,地围13.3米,冠幅26米,是深圳最大的古秋枫。
半天云村历史悠久,村落依山而建,高差明显,建筑布局紧凑。现代建筑多分布在传统建筑外围,原址重建。村内保留两座聂氏宗祠,装饰繁复,已改造出租。
历史沿革
清代,属宝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1949年10月,属惠阳区第四区;1951年11月,属第七区;1957年12月,属大鹏乡;1958年11月,属宝安县大鹏公社;1979年1月,属深圳市葵涌区大鹏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大鹏公社;1983年7月,属大鹏新区;1986年10月,属南澳街道;1993年1月,属龙岗区南澳镇;2004年,属南澳街道;2011年12月至今,属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街道南隆社区。
地理位置
半天云村,位于南澳街道东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2.6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大龙村、鹅公村、畲吓村。位于深圳南澳抛狗岭的半山腰上,建筑整体朝西,依山而建,西侧为高尔夫球场,有条小溪绕村而流,半包围该村。长毛湖坑在村西侧,枫木浪水库在村东北侧,抛狗岭在村附近,海拔428米。始建于清康熙。因村子位于半山腰,在雾气大时,像在云中仙境一般若隐若现而取名半天云村。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有黄姓、陈姓、林姓郑姓张姓等。第一大姓为黄姓,明末清初从福建省迁移至此地。第二大姓为陈姓,明末清初从福建迁移至此地。第三大姓为林姓,其祖辈是福建的渔民,经常在福建及广东省沿海打渔,明末清初时来到南澳岛附近打渔,因木船坏了没钱修理便在南澳西涌上岸,一人落户高铁村(现无),一人落户西贡村,一人落户半天云村。2015年末,户籍人口150人,其中男性73人,女性77人;80岁以上5人,最年长者92岁(女);实际在村人口约140人;海外留学2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6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约7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约10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归侨3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大鹏话。
经济社会
传统经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花生等,农闲时以上山砍柴、种植果树等作为副业。自清末起,大鹏一带村民开始到香港务工,至20世纪60一70年代为盛、有许多村民定居香港。改革开放后,村民的商贸交易开始兴旺,外出务工者也开始增多。2005年2月,成立村股份合作公司,主要经营物业出租、集体投资经营(同富裕工程厂房投资、半天云度假村投资等);2015年,公司收入213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商业经营、村集体经济分红、有价证券等财产性收入。有树龄515年的秋枫,为国家一级保护树木;125年的假苹婆,为国家三级保护树木;315年的榕树,为国家二级保护树木;265年的榕树,为国家三级保护树木;315年的鹧鸪茶,为国家二级保护树木;125年的臀果木,为国家三级保护树木;165年的红车,为国家三级保护树木;225年的染料榕,为国家三级保护树木。半天云路经过该村。20世纪90年代初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196年通互联网,2008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历史文化
传统民居现存约30座,以联排式为主,有两条竖向通道作为该村主要通道,呈明显的梳状式布局。建筑材料以土石为主,房顶几乎全为硬山式。如今居住在这里的几乎都为外来租客,此地村民则居住在山下南澳街道一带。
王少清故居,始建于清代晚期,坐东北朝西南,面阔约7米,进深约10米。两开间两进一天井布局,尖山斗龐天井院,砖木结构,青砖墙。2012年1月13日,被龙岗区人民政府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1943年底,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后,其领导机关及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和东江军政委员会等领导机关、电台、《前进报》报社,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经常随着部队在大鹦半岛一带转移,其中半天云就是当时的驻地之一。现村内还存有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电台旧址。2006年6月,该村被广东省旅游局评为“广东最美的自然生态村”。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人口民族
经济社会
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