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父
上古时期的董姓始祖
董父,为董姓始祖。
董父学习过驯服龙的技能,能够把龙召唤到自己身边,是个善于养龙的人。帝舜极其喜爱龙,但不知如何喂养。帝舜把董父招来,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驯养下,龙甚至学会了表演动作,帝舜很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侯(如今在山东定陶),赐给他 “董” 这个姓,他的家族称为 “豢龙” 氏,从此便世世代代在这里为王室养龙,一直到帝桀时期。
后人依附于“董父豢龙"的传说,衍生出众多民间故事,如《女娲始辟董泽湖》《董姑与汤王》《九莲宝灯》《流油碑的故事》《两龙潭的传说》《龙到头的传说》《龙王庙的故事》等,并且由此而派生出董泽遗址、董父庙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汤王董姑拜常处、仰韶文化遗址、龙泉遗址、豢龙处遗址等大批文化景观。
人物生平
董父,是虞舜时期飂(liù)叔安的儿子,他非常喜欢龙,学习过驯服龙的技能,深深了解龙的生活和饮食的习惯,能够把龙召唤到自己身边,是个善于养龙的人。帝舜极其喜爱龙,有人给他进献了一条龙,他不知道该如何喂养。颛顼的后裔告诉帝舜有个人是养龙的能手。帝舜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就把董父招来,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驯养下,龙甚至学会了表演动作,帝舜很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侯(如今在山东定陶),赐给他 “董” 这个姓,他的家族称为 “豢龙” 氏,从此便世世代代在这里为王室养龙,一直到帝桀时期。
相关传说
董父豢龙
版本一
晋西南一带流传着“董父豢龙”的传说。据说,董父是舜的龙师,帮舜驯养龙。董父是个奇人,能文会武,还会腾云驾雾,他最拿手的本领是养龙。他在董泽湖里养了很多龙。它们都被董父驯服得像家畜那么听话。天旱的时候,董父就叫它们出去降下甘霖;到了夏天又管住它们,只能老实待在湖里,不准出去兴风作浪、招惹是非。董父养龙养得好,逐渐在民间声名鹊起。永济市(现山西省永济市)的舜帝就主动请他去当宰相,之后董就开始一边处理朝政,一边养龙,不仅把天下治理得太平安乐,也把龙养得温顺老实。
随着董父渐渐老去,胃口不好了,身体也发僵了。为了更好地去照顾他养的那几条龙,董父就上疏奏请舜帝准他告老还乡。舜念旧情,舍不得让他走,他就跪下来张开嘴,让舜帝看他口中所剩无几的牙齿。舜帝见他年迈体弱、一心辞官,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但选了新相之后,舜帝暂时没让他离开朝廷,说是年轻人办事能力不足,遇到疑难之处还需他随时指导才行。
直到某一年的春天大旱、秋天暴雨成灾,董觉得是养在董泽湖里的龙出了问题,便以此为由再次请求辞官还乡。舜帝带着满朝文武大臣送董父出了首都,挥泪而别。董父回到董泽里一看,果然不出所料。老龙无力管束小龙,小龙们失去调教,胡乱折腾,就造成了天气异常的灾害。董父十分生气,不顾年老体衰,不分昼夜去驯服这些小龙,还把自己的儿孙们都叫上,跟着他学习养龙、驯龙的本领,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把小龙们驯养得老老实实,全国上下都恢复到了风调雨顺的状况。
之后,舜帝御驾亲临董泽里,到了董府,董家的儿孙前来接驾,唯独不见董父。舜便问:老宰相去哪里了?人们回答说是他在湖里昼夜调教小龙,顾不上回家。舜听后很感动,亲自前往湖边看望董父。而此时,湖里有一条老金龙,远远看到舜帝前来,便对董父说:“老宰相,你看我们两家的儿孙都长大成才了,不需我们再操心,你就和我一同到天上去享享清福吧!”等到舜帝驾临湖畔时,就看到湖中波涛翻滚、浪花四溅,突然间就飞起一条数丈长的金龙,扬首摆尾,金光闪闪夺目。董父坐在龙的脊背上,向舜帝拱手告别,飞升上天去了。
版本二
传说中,龙是圣洁之物,非甘泉不饮。董父为寻得适宜豢龙的甘泉,四处寻觅,最终在鬷川发现众多清泉。这些清泉于凤凰塬下依次排列,绵延十里之长,喷涌而出后汇聚成水域。此地东依凤凰原,西傍峨嵋岭,南通沫水河,北邻胡村与阜底,水域宽阔,是豢龙的理想圣地。于是,董父便选定水之源头,依傍凤凰原的坡岭高阜,向阳之处搭建居所。
曾有一天,两条巨龙从天而降,一青一紫。董父欣喜异常,做好了养龙的全部准备。然而,这两条龙互不相容,一见面就打斗起来,历经三天三夜,青龙战败逃走,紫龙虽胜,却也身负重伤。董父望着重伤的紫龙,心痛万分,每日精心喂养,为其治疗。董父采摘荷叶荷花熬制药水,为紫龙擦洗伤口,从湖中捞取鱼虾喂养紫龙,渐渐地紫龙恢复了健康。
有一天,董父看着形单影只的紫龙,心生怜悯,喃喃自语道:“要是有一群龙该多好啊!你也就不会孤单了。” 紫龙似乎明白了董父的心思,点头摆尾。当晚,紫龙便腾飞离去。第二天,董父不见紫龙,心生疑惑,四处寻找也未发现其踪迹。一连数月过去,依旧没有紫龙的消息。
正当董父心灰意冷,独自在湖心屿喝闷酒时,忽然看见天空飞来九条各色巨龙,为首的正是紫龙。董父起身仰望,紫龙在前,金龙、黄龙、靛龙、白龙、黑龙、赤龙、褐龙、青龙紧随其后,依次而来。董父见此大喜,一下子来了九条巨龙,这让董父整日忙碌不停,却也乐在其中。
时间一长,董父养龙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舜帝耳中。舜帝早有观赏龙的想法,于是下旨给董父。听说舜帝要亲自到董泽湖赏龙,董父高兴极了。董父接旨后,积极为迎接舜帝做准备。经过努力,董父终于在湖心屿建成观龙亭,方便舜帝观察九龙的活动嬉戏,又在居所附近的不死鸟原下建成豢龙池、豢龙桥、观龙阁。观龙阁高达数十仞,登上阁顶,广阔的董泽湖一览无余。
几年后的三月初三,董父早早地就在十里之外恭迎舜帝到鬷川赏龙。上午辰时,舜帝率领群臣到来,董父行礼拜见舜帝后,陪同舜帝来到湖心屿,登上观龙亭。舜帝远远望去,只见湖面上有一团团云雾似的东西,隐隐约约。只见董父将御龙宝剑挥向天空,瞬间,紫龙带头,领着八条龙,来到舜帝面前,像是向舜帝行礼。只见龙身数丈,蜿蜒灵活,阳光映照下鳞甲金光闪烁。表演开始了,随着董父剑指方向,九龙忽而腾空跃起,一起飞到空中盘旋翻滚,威武壮观。表演中,九龙或腾空,或入水,或相互缠绕,或一字排开,表演变化无穷,虽然让人目不暇接,却又井井有条,把人们带入无限遐想之中。
离开观龙亭,董父引领舜帝经过豢龙桥、越过豢龙池登上观龙阁继续观赏。遥望湖面,风平浪静,水波不兴。远处彩龙在空中盘旋,或上下翻腾,相互交织,或吞云吐雾,呼风唤雨。九龙嬉戏,蔚为壮观,令舜帝赞叹不已。
衍生作品
后人依附于“董父豢龙"的传说,衍生出众多民间故事,如《女娲始辟董泽湖》《董姑与汤王》《九莲宝灯》《流油碑的故事》《两龙潭的传说》《龙到头的传说》《龙王庙的故事》等,并且由此而派生出董泽遗址、董父庙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汤王董姑拜常处、仰韶文化遗址、龙泉遗址、豢龙处遗址等大批文化景观。
史籍记载
《国语 卷第十六》记载,“董姓己姓之别受氏为国者也。有飂叔安之子曰董父,以扰龙服事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封之鬷川,当夏之兴,别封鬷夷”。
《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史墨魏舒曰: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鬷川,夷氏其后也。”
《路史·后纪》卷十一:“当舜之时,人来效献(献也)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封于鬷川,于是始有龙之官。”
《九州要纪》云:“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
《路史·国名纪》丙卷:“董姓豢龙在滑之韦城。古城内有豢龙井。”
《路史·后纪》卷八又云:“有叔安异(裔)封于董,董甫(父同)以豢龙事舜,封于鬷川,别为酸邑,更为关龙,音龙。龙同关龙,龙逢其后也。廖、董、关龙,则夏灭之酸则商灭之。”
《路史·后纪》:“尧有九子,其封于留者为留氏,字亦作镏。后有留累,累亦作象以豢龙事孔甲,赐之氏曰御龙,以更董之后,则知留累之前为豢龙氏,豢龙之后为关龙氏。刘佘既迁鲁县,之后,则不名为豢龙,而氏为御龙矣。”刘累,为夏朝帝王孔甲赐予臣子刘累的贵族封号。专指刘累氏族的后代。刘累,尧之裔孙,夏代人。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之术。
《姓氏词典》载:“源于董姓祝融的后裔董父侍奉虞舜,赐姓为董太后,封于川。酸夷氏系董父的后代。”
《姓解》载:“祝融后,董父之裔,又有融夷氏。”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相关传说
董父豢龙
版本一
版本二
衍生作品
史籍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