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相思地》,为
越剧传统剧目,1942年胡知非、樊篱根据《今古奇观》中的《
王娇鸾百年长恨》故事改编而来。主要介绍了王怜娟与人私定终身,却被始乱终弃的故事。1957年,越剧剧本由东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此后为诸多剧种广为移植,如
豫剧,河南曲剧,
黄梅戏、湖南花鼓戏、
川剧、越剧。亦为一电影之中译名。
写了
苏州市书生
张青云到
杭州市求学,中秋之夜,隔墙闻琴声,与少女王怜娟在后花园一见钟情,私订终身。3个月后,青云接到母亲病重的家信,两人忍痛分别。回到苏州,青云方知父母设下骗局,实为让他与吏部尚书之女蒋素萍成婚,为谋前程,他背弃怜娟。怜娟久无青云音讯,又因怀有身孕,被其父推入西湖,幸被渔婆救起,怜娟变卖首饰作路费来到苏州,青云非但不肯相认,还欲治她一死。蒋素萍同情怜娟遭遇,前去客店看望,怜娟已奄奄一息,临终前她诉说了自己内心的痛楚。
该剧由越华剧团于1942年4月1日起在上海皇后大戏院首演。樊篱导演,邬长贵绘景,
姚水娟、
李艳芳主演,连演84场,以后又多次重演,上座均好,成为姚水娟最著名的代表作。胜利
唱片公司灌制了姚水娟演唱的《泪洒相思地》唱片1张。解放后,
浙江越剧团、上海少壮、东风、
虹口区等越剧团曾将该剧整理演出。1956年
汤学楚、姚水娟又改编此剧,次年由
杭州越剧院演出,
王颐玲主演。1979—1980年,由建德越剧团在
杭州市等地重演200余场,
屠桂飞、
尉少秋主演。“临终恨”中有10分钟的“我为他”长短排句
瑞安鼓词,运用多种板式,具有浓厚的
越剧抒情特色。
成立于1951年的温州越剧团在
宁波大剧院倾情上演了一场反映古代爱情的越剧《泪洒相思地》。舞台上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坚贞不屈的男女之情,使我市众多的越剧爱好者观赏时洒下了感动的泪水。在昨日下午和晚上的两场演出中,获得国内戏剧最高奖“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
郑曼莉等一批著名越剧演员,出演了《泪洒相思地》一剧中的重要角色,再现了
苏州市书生张青云游学
杭州市,偶遇丹徒县令王守礼之女
王玲娟,两人一见倾心,私订终身,后来张青云贪慕权势,背负前盟,弃旧迎新这一传奇而又曲折的爱情故事。虽然故事是传统的,但温州越剧团在编剧和演出中加入了现代的元素,使《泪洒相思地》也有一定的积极教育意义。
20世纪40年代,
姚水娟在演出“临终恨”时即兴发挥出十八个“我为他”的内容,此唱段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名段,在诸多移植版中也被沿用。
1957年
汤学楚,
姚水娟根据姚水娟演出本整理成剧本,出版于东海文艺出版社。
第一场为“花园会”。讲苏州书生
张青云到
杭州市求学,中秋之夜,隔墙闻琴声,与少女王怜娟在后花园一见钟情,对天盟誓私订终身。
第三场为“洞房变”。讲回到
苏州市,青云方知父母设下骗局,实为让他与吏部尚书之女蒋素萍成婚。青云不敢顶撞父母,又想遵誓守诺,洞房夜冷淡新娘。蒋素萍以礼相待以理相责,青云欲待告知真情,不想,发现蒋素萍容貌甚美,胜过王怜娟,遂背弃誓言,瞒住蒋素萍,与之喜结连理。
第五场为“
西湖难”。讲王怜娟之父带怜娟带到西湖边上,狠心推入西湖。幸有渔婆救起怜娟。
第六场为“厅堂血”。讲渔婆伴随怜娟来到
苏州市,住于小
客栈中,写信请青云来接,托客栈店主送去。青云本想相认,又怕惹怒蒋素萍,影响自己的前程,就赶走店主。小菱沿途乞讨来到苏州,与张青云之随身书童张福巧遇,遂到张府仗义执言。
张青云恼羞成怒命人剪去小菱舌头。
第七场为“临终恨”。讲王怜娟客栈产子,已生下孩子,奄奄一息。蒋素萍得知此事,因同情怜娟遭遇而赶到客栈,怜娟便将婴儿托付于蒋素萍。此时,张青云也赶到小客栈,怜娟见之,气绝而亡。
剧本1957年由东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0年由
浙江人民出版社重版,发行22万册。此后湖南花鼓戏、
黄梅戏、河南曲剧、
豫剧、
川剧等相继移植。湖南花鼓戏仅在
长沙市就连满130场。在诸多被移植本中,较为出色的当属豫剧名旦
李金枝的出色演绎,成为其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在曲剧届,曲剧名家
张晓凤、
张兰珍皆擅演此剧并各有特色,也使之成为她们各自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