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晚会也叫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主办。是从延安双拥运动中兴起的军民联欢、辞旧迎新的文艺活动形式,是广大军民歌颂、宣传党领导下军政军民团结的革命文艺大舞台,也是军民欢乐互动、密切相互联系的双拥共建大舞台。1989年
春节前夕,在北京
北太平庄街道远望楼宾馆首次举办军民迎新春电视文艺晚会,之后每年举办一次,2014年响应广电总局“节俭办春晚”的号召,晚会停办。
双拥晚会的主题是紧跟时代步伐、讴歌时代精神,展现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崭新风采。在创作上,突出时代特色、军旅特色和创新特色,赢得了广大观众及部队官兵的喜爱和欢迎。
从1989年至2013年,持续25年的迎新春双拥晚会,成为每年春节期间首都文艺舞台上的重要节目,文化品牌。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观看历届双拥晚会,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随着双拥运动创新发展,全国性双拥晚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各地军民在
春节、
八一期间举行的文艺联欢活动始终没有间断,成为一种传承下来的双拥活动形式。
创办背景
双拥晚会是从延安双拥运动中兴起的军民联欢、辞旧迎新的文艺活动形式,是广大军民歌颂、宣传党领导下军政军民团结的革命文艺大舞台,也是军民欢乐互动、密切相互联系的双拥共建大舞台。
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和《“开展拥军运动月”的工作指示》,决定从1月25日至2月25日为边区拥军运动月。
春节期间,
延安市的群众、文艺团体来到军委和留守兵团机关、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军民联欢活动接二连三,演出场地上人山人海,欢歌笑语响成一片。著名的秧歌剧《
兄妹开荒》,就是延安群众在拥军活动中演出,并受到毛主席的赞扬而广泛传播开的。
1943年至
解放战争期间,广大群众在春节期间持续用文艺形式慰问部队,一些地方政府专门下达通告,开展拥军慰问活动,如1944年1月1日,
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发布《为祝贺新年开展拥军运动告山东各级参议员及告各界同胞书》中提出:“山东人民应定阴历正月为拥军月,正月十五日为拥军节。”
全国解放后,1950年12月22日,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新旧年关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之后的每年
元旦、
春节期间,全国军地主管部门都要发通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已发展成为新中国重要民俗文化。1950年12月31日,全国政协向全国军民祝贺新年。
历史沿革
1982年,中共中央转发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纪念“双拥运动”四十周年,开展春节“双拥”活动的报告》,明确指出:从一九四三年起,每年春节前后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形成了我党、政府、人民解放军和我国各族人民的一个优良传统。但是,军政、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在十年内乱中遭到严重破坏。
春节前后,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团以上部队,联合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如作报告,开座谈会,演出军爱民、民拥军的文艺节目,举办专题展览,访问老同志等,回忆优良传统,鼓舞革命斗志,争取更大光荣。
1989年春节前夕,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共同组织,在北京
北太平庄街道远望楼宾馆举行迎新春电视文艺晚会。晚会有300人参加,众多著名文艺工作者登台演出,开启军民迎新春电视文艺晚会新纪元。
自1989年始,双拥晚会每年举办一次,每年大年二十九推出。到2013年,全国迎新春双拥晚会共举办25次。双拥晚会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在文艺舞台上留下许多难忘的经典场景和作品。歌曲《天路》《当兵的人》《
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和《
当那一天来临》,表演唱《卡德尔大叔的日记》从双拥晚会唱响全国。
2013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倡导荧屏节俭之风。广电总局下令“节俭办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4年开始,双拥晚会、文化部
春节晚会、公安部春节晚会确定停办。
历时25年的全国性双拥晚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各地军民在春节、八一期间举行的文艺联欢活动始终没有间断。仅2023年,全国各地就举办多个双拥晚会。7月31日,“我们再启航”海安市2023年“八一”双拥晚会暨第四届“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颁奖仪式在革命老区海安举办。同一天,
青岛市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96周年双拥晚会在
青岛广播电视台800平方米演播大厅举行,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营造“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浓厚氛围。8月初,
龙口市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文艺晚会在保利广场举办,驻龙口部队官兵代表、退役军人代表和其他优抚对象代表与市民朋友们齐聚一堂。双拥晚会正成为一种传承下来的双拥活动形式,经久不衰。
历届晚会
晚会主题
双拥晚会借现代传媒演绎出“拥军爱民”这一永恒主题。在营造节日气氛的同时,突出反映祖国建设新成就、展示军队建设新成果、表现双拥共建新气象。
1997年初,在香港即将回归时刻,双拥晚会创作推出歌曲《
你好香港》,表达全国军民翘首企盼、迎接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1998年双拥晚会歌曲《
走进新时代》,抒发中国人民在共产党带领下,乘着
改革开放的春风,阔步迈进新时代共奔小康的豪迈情怀,后来这首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的形象标志。
1999年的舞蹈节目《生命之舟》反映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0年的小品《阅兵村来信》反映了庆祝
新中国成立50周年
大庆市,2003年的歌曲《天路》反映了
青藏铁路建设工程,2004年的小品《今夜神舟飞过》反映了载人航天飞行。连续3届双拥晚会推出的歌曲《
西部放歌》《
西部情歌》和《
西部赞歌》,热情歌颂了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部署。在2006年双拥晚会《和谐花开神州美》中,表演唱《卡德尔大叔的日记》,让卡德尔大叔的拥军事迹传为佳话。2008年
春节,我国
南方地区遭受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正式演出临近的情况下,双拥晚会紧急调集创作力量,以分秒必争的拼搏突击精神,用了不到33个小时,创作了反映全国军民团结一心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歌曲《
大雪无情人有情》和小品《风雪小站》,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两个节目在演出中反响非常强烈,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一致称赞。2012年双拥晚会着重突出了文化建设、民生、航天等关键词,艺术地梳理了过去一年党、国家和军队的崭新建设成果,力求在有限时长内囊括更深广的内容。
紧跟时代步伐、
讴歌时代精神是双拥晚会永远不变的主题,也是双拥晚会的鲜明特色和显著标志。
晚会特点
双拥晚会是一台综艺晚会,一般采用熔
声乐、
器乐、舞蹈、杂技、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炉的综艺性晚会样式,主要由专业文艺队伍承担。1999年和2004年,正逢全军业余文艺会演刚刚结束,推出一大批优秀业余文艺作品和文艺骨干,双拥晚会《欢歌奔向新世纪》和《祖国春光好》采取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部队生活气息浓郁,风格清新,时代感强,受到广泛赞誉。1991年,总政
歌剧团的歌剧《党的女儿》刚创作演出不久,在社会各界产生良好反响,第三届双拥晚会采用歌剧样式,获得巨大成功。
作为军队承办的晚会,双拥晚会在中国的晚会群落中凸显出雄浑阳刚的独特气质,这是由军旅生活和军人使命的特殊性决定的。
2008年的晚会上,合唱与领唱《使命》,表现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歌曲《
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抒发“我就是董存瑞,我就是
黄继光”勇于献身的豪情。组唱《士兵情怀》,演绎战士博大胸襟、铁骨柔情。男女表演唱《情暖神仙湾》,冰山戍边人的军人豪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令人动容。杂技节目《龙腾虎跃》,演员技艺精湛,翻、腾、蹬、跃中,表现我军军事训练的苦、累、惊、险,从一次次向极限挑战的高难动作中,感受新一代军人大无畏精神与英雄主义气概。
气势磅礴的军乐演奏、合唱和阵容严整的仪仗表演,是双拥晚会的特色和亮点。
每届双拥晚会几乎都有大型军乐、合唱节目,黄钟大吕般的军乐演奏,声势浩大的大合唱和交响乐伴奏,显示出军人特有的力与美。在1996年的双拥晚会《祖国永远是春天》中,首次把仪仗表演搬上了舞台,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严整的军姿和威武的气势,为晚会增加了隆重、庄严的氛围,给观众以巨大的震撼。此后,仪仗表演成了双拥晚会的一个保留节目,强化了晚会的军旅气派。
艺术创新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和发展进步的动力。特别是双拥晚会,每年举办一届,更加需要根据生活的发展变化在艺术上加以创新突破。从双拥晚会20年的创作实践看,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创新是最宝贵、最持久的法宝。
形式创新
20年来,双拥晚会的节目形式在不断增多,本身也在不断创新。
前几届晚会中的节目只有歌曲、歌舞、魔术、
京剧、
相声等传统艺术形式。1993年双拥晚会《正月里来唱新春》开始出现革命歌曲大联唱之后,各种联唱形式在后来的晚会中不断翻新,逐渐出现了流行歌曲联唱、京剧联唱、军歌联唱等形式,不落俗套,变化多样,深受观众的喜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的京韵交响《春绿大地情满怀》和2007年的京韵交响《和风吹来万里春》,用京腔京韵将国家和军队的大事喜事唱出来。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现实对撞,恢弘大气,韵味十足,不仅戏迷们喜欢,还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
在双拥晚会节目形式的创新中,最显著的就是杂技。1990年首届双拥晚会《军民团结向前进》中只有魔术表演,从1991年双拥晚会《心连心》出现杂技《顶圈》《百戏迎春》后,杂技成了每届双拥晚会的一大亮点。此后,双拥的杂技创新实践从未间断,它逐渐将现代舞蹈与传统杂技有机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如果说杂技与舞蹈的有机结合是双拥杂技艺术的第一次飞跃的话,那杂技与军事题材的结合则实现了它的第二次飞跃。2002年的《腾飞》、2005年的《踏浪飞歌》、2006年的《攀跃》、2007年的《
龙腾虎跃》都属于军旅题材的杂技精品。
舞美创新
双拥晚会军旅舞蹈张扬了大国气象和民族精神。
2008年双拥晚会,整台晚会中舞蹈多以大歌舞形式出现,给人以“舞蹈语汇迷人,舞蹈画面动人,舞蹈情景感人”的视觉与感觉冲击力。 在开场歌舞《盛世欢歌》中,编导以军民不同风格的主题舞段构成和谐舞蹈画面,营造出军民融洽的欢腾场景。歌舞《千歌万曲献给党》的舞蹈构思的新颖之处就在于编导以色块——蓝、桃红、桔黄、绿来构成几个舞段,一方面在视觉上给观众艳丽芬芳的冲击力,一方面以不同的色彩演绎不同的曲调,用五颜六色去迎合“千歌万曲”。
2012年,舞蹈《沙场雄风》截取
特种兵极端严酷的训练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借助LED视频画面将场景逼真还原,沙滩上、海水里、炎阳下、风雨中甚至丛林地带,军营男子汉的练兵场面,首次以原生态的表演形式登上军旅文艺舞台。让技艺高超的专业舞蹈演员,和硬桥硬马的武警部队北京总队雪豹突击队同场竞技,舞艺和硬功的PK,张扬了大国气象和民族精神。
新人新作
时代的迅猛发展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给双拥晚会的主创者提出了严峻挑战。推动军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亟需一大批综合素质优秀、创演水平一流的文艺工作者肩负重任,继往开来。以晚会推出新人,借新人提升晚会,是双拥晚会主创人员一直以来推崇的创作理念。
2000年起,双拥晚会开始主推新人新作。 “世纪的春天”迎春双拥晚会上,亮相的无一名著名演员,节目却精致、质朴、感人。节目以双拥 为主题,以新人新作为主,打破了歌舞相伴旧模式,创新和变化十分明显。一些舞蹈、小品节目取材于边远的军营哨所, 是战士们喜闻乐见的节目。
2007年,双拥晚会新人亮相相当有特色——10位在第11届、第12届
中国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中荣获金、银奖的青年演员集体登台,用美声、民族、通俗3种唱法共同演绎了《边关军魂》和《我为你歌唱》。他们歌喉优美、台风稳健、富有亲和力,展示出部队文艺人才崭新阵容,抒发军队文艺工作者服务官兵、情系基层的真挚情怀。
2012年双拥晚会节目单,演员表上一大批大众稍显陌生的名字:
马琳、朱峰、姚若然、郭英等,粗略统计超过50人,他们或担纲领唱,或担纲领舞,或在情景剧中戏份吃重,这些新面孔使得2012双拥晚会令人耳目一新。
社会影响
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是一台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炉的高品质主题晚会。它对思想价值的执著追求、对国民精神的培育启迪,必将使双拥晚会魅力永存,绽放出永恒的光彩。——
光明日报 艺术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每一代艺术,都渗透了特定时代的营养,因而具有后人无法取代的价值。但是,传承必定伴随着创新,“雏凤清于老凤声”是不争的事实。不论“雏凤”多么稚嫩,人们总能从他们身上看到超越前人的希望,并欣喜若狂。晚会上有两个杂技节目,表演者大都是八九岁、十一二岁的小兵。高车踢碗,凌空抛接,每一招每一式的难度、精度、美感和带给观众的悬念,包括他们的趄,都让人赞叹不已,因为他们毕竟是新的,是代表未来,让人寄予希望的。虽然,杂技一般不具有社会生活和情感的内容,但它们寄托着人类认识、开发、拓展自身潜能的不竭愿望,因而富有恒久的魅力。于是,它永远是综艺晚会上老少皆宜的看点、亮点,当然也是献给全国军民的一份迷人的新年贺礼。——
央视网 18个年头的积淀与历练,它的思想愈加成熟,艺术更臻完美,情感愈发深沉。今天,触摸它青春的艺术轮廓,品味它纷呈的节目看点,我们有理由写下这样的评语:这是一场有着新起点、新突破、新追求的新年盛宴。它有七大看点 : “和谐”红线贯穿始终;使命意识气壮山河;军民关系充满时代感 ; 歌舞节目绚丽多姿 ;16个老区儿童当“主角”;新作新人层出不穷 ;流动舞台打造视觉盛宴。——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