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国务院组成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是主管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4年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1969年撤销,1978年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自2021年1月1日起,民政部机关正式在新址办公,由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搬迁至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南大街6号。
202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改设在民政部。中国老龄协会改由民政部代管。
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治原。
建制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0月19日,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任命谢觉哉为内务部部长,武新宇、陈其瑗为副部长。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告成立,内务部位列30个部、会、院、署、行的首位。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成立,主管民政工作,受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的指导。地方上的民政工作机构,大行政区设民政局,省设民政厅,专署和县设民政科。
内务部成立之初,以救灾和政权建设工作为重点,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新社会的新秩序,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内设机构有:办公厅、干部司、民政司、社会司、地政司和优抚司等6个单位。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试行组织条例(草案)》的规定,各机构的职能如下:
办公厅:主管部令的公布,印信的典守,文件的收发缮校,图书、资料、档案的管理,会议的准备,督促决议的执行,联系各司工作,本部人、财、物的各项工作等。
干部司:主管由本部办理的地方行政人员的任免、调动、调整,各级行政人员的铨叙、登记、统计、教育训练,工作人员的福利等。
民政司:主管地方人民政权建设,地方行政机关的设置,行政区域的划分调整、名称和治所的厘定、图志的收集编印,疆界的测量勘查,水陆地图的审查,户籍、国籍的管理等。
社会司:主管社会福利,游民改造,社团和宗教团体的登记,公葬公墓,人民褒扬奖励,移民,社会救济等。
地政司:主管农村土地改革,土地的清丈、登记和颁发土地证,城市房地产政策,城市营建的计划考核,公共房地产的保护,其他地政事项。
优抚司:主管烈、军、工属(注:工属指革命工作人员家属)和革命残废军人的优待抚恤,退伍安置和退休工作人员的处理,烈士褒扬追悼,烈士传记编纂和事迹遗物的搜集保管,烈士纪念物的兴建管理保护,优军,其他优抚事项等。
1950年7月15日,第一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民政工作的范围进行了讨论。谢觉哉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凡属人民的政事,如没专业部门管的,就都属于民政部门。会议确定地方政权建设、优抚、救灾为内务部工作重点。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人事部,内务部的干部司及其主管的地方行政干部管理工作合并至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
1952年1月28日,政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老根据地工作的指示》,决定成立全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内务部,谢觉哉部长任主任。
1952年6月3日,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原由内务部管理的中国红十字总会改归卫生部直接指导和联系。
1952年8月,内务部报请政务院同意,将城市营建规划考核工作移交给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
1953年1月6日,为贯彻中央关于推行戒烟、禁种鸦片和收缴农村存毒的指示,内务部、公安部、卫生部联合组成戒烟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内务部。
1953年8月,由于全国普选准备工作的开展、人口调查登记、优抚和农村救灾等工作任务繁重,为适应工作的需要,内务部增设救济司和户政司。将社会司所管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工作中农村部分以及移民工作移交给救济司;社会司增加民工动员工作;将民政司所管的人口调查登记、国籍、行政区划工作移交户政司;将优抚司改为优抚局,内部增设办公室。另将残废儿童教养工作交由救济总会管理。内务部机构调整为:办公厅、民政司、救济司、优抚局、户政司、地政司和社会司等7个单位。
1953年10月,第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确定内务部主管的业务为:政权建设、优抚、救济、地政、户政、国籍、行政区划、民工动员、婚姻登记、社团登记等。
1954年2月13日,政务院发出《关于民政部门与各有关部门的业务划分问题的通知》,对部分民政业务作出如下调整:
1、麻疯病人收容与治疗由卫生部门管理;麻疯村,由民政部门领导的保持不变;对生活困难的麻疯病人的救济,由民政部门负责解决。
2、精神病人的治疗由卫生部门负责;已治好但无家可归的精神病人由民政部门负责处理。
3、民政部门领导的聋哑学校,如系独立设置并且为正规学校性质的,交由教育部门接办;原附属在生产教养院内,或以救济为主的聋哑学校或班,仍由民政部门负责;
4、文物古迹的管理交由文化部门;一般的革命史迹、宗教遗迹、古建筑及山林风景,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管理;革命烈士陵园的修建管理由民政部门负责。
5、3岁以上的幼儿教育归教育部门管理;3岁以下的托儿所交卫生部门管理;现由民政部门管理的私立托儿所、街道托儿站不再移交;机关托儿所由各机关自行管理,不得移交卫生或民政部门。
6、城市和农村的贫苦病人医疗费减免问题,由民政部门分别在社会福利支出和农村救济费中酌予补助。
7、房屋管理工作,在没有专设掌管此项工作机构的地方,由民政部门掌管。
8、调解工作,在乡由乡人民政府调解委员会办理;县由人民法院办理。
9、无交通机构之地区,交通工作由建设部门办理。
10、民族、华侨事务,未设专管机构者,应交政府的办公厅、室管理;如仍需民政部门管理者,应另设专职干部。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按照《宪法》的规定,原政务院改称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由国务院领导并接受国务院政法办公室的领导。地方上的民政机构,省和自治区设民政厅,直辖市设民政局,县设民政局(科)。1960年12月9日,国务院政法办公室撤销,内务部直接受国务院领导。1963年4月,国务院成立内务办公室,分管内务、公安、民委和宗教事务。
1954年11月22日至1955年1月3日,第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内务部原计划为贯彻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继续加强地方政权建设。但会议的后半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否定了内务部的计划,确定了“以优抚、复员、救灾、社会救济为主要业务,并相应地做好其他民政工作”的民政工作方针。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本着精简整编的精神,内务部于1955年4月4日向国务院报告,提出对机构的调整意见。1955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内务部的机构调整为:办公厅、财务干训司、优抚局、农村救济司、城市救济司、民政司、户政司。与原来相比,增设了财务干训司;撤销地政司,其业务归入民政司;社会司改名为城市救济司,原社会司主管的婚姻、社团、礼俗等工作并入户政司,民工动员工作并入民政司;救济司改名为农村救济司,主管农村的自然灾害救济和农村的社会救济。
1955年10月,为了精简机构,紧缩编制,内务部撤销户政司,其业务移交民政司。
1955年11月22日,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合署办公;中国人民救济总会所管的国内救济工作并入内务部,国际救济工作划归中国红十字会;将原由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领导的盲人福利会和新成立的聋哑人福利会筹备委员会划归内务部。
1956年1月13日,国务院决定,把内务部掌管的农村户口登记、统计工作和国籍工作交给公安部门管理。
1956年春季,移民工作由农业部移交内务部主管。内务部提出增设移民局。
1956年6月,根据游民改造任务和城市贫民移民、灾区移民工作的需要,国务院重新核定内务部的编制,同意设立:办公厅、优抚局、移民局、农村救济司、城市救济司、民政司、游民改造司、计划财务处。1956年8月成立了参事室。
1956年12月20日,内务部、城市服务部联合发出通知,将城市房管工作由内务部移交城市服务部管理。
1958年3月24日,国务院决定将移民工作连同机构、人员移交给农垦部。
1958年6月9日,国务院秘书厅发出通知,根据1957年11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撤销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其工作分别由总参动员部和内务部负责。
1958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作体制和财政体制决定的精神,撤销了财务计划处和参事室,将农村救济司改为农村救济福利司,将城市救济司改为城市社会福利司。内务部的机构调整为:办公厅、优抚局、农村救济福利司、城市社会福利司、民政司等5个单位。
1959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国务院直属的政府机关人事局改为内务部管理。6月20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撤销国务院人事局,其业务改由内务部管理。7月30日内务部成立政府机关人事局。
1959年5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民政干部学校。
1959年7月1日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确定民政部门的主要业务是:优抚、复员安置、救灾、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政府系统人事工作;不归当地民政部门领导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的人事局,在业务上受内务部的领导;公社食堂工作,一般的不宜列为民政部门的任务,但有些地方党委决定民政部门参与食堂工作的,则应当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地协助有关部门作好这项工作;继续做好地方选举、基层政权组织建设的具体任务、行政区划、土地征用、婚姻登记、婚丧礼俗改革等工作。内务部的机构设置为:办公厅、优抚局、农村救济社会福利司、城市救济社会福利司、政府机关人事局、民政司等6个单位,以及中国盲人福利会、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和民政干部学校。
1960年12月,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报告精神,中共内务部党组决定撤销民政司,把该司原主管的行政区划及选举事务连同三名干部一并交国务院秘书厅,婚姻登记、土地征用等工作移交本部办公厅。另外,原来司局(厅)以下的单位,除办公厅设有“处”外,其余司局都设的是“科”,一律改为“处”。
1961年10月26日,国务院习仲勋副总理指示将选举事务和行政区划工作仍移交内务部管理。11月23日,内务部党组报请国务院批准,恢复了民政司,并将婚姻登记、土地征用和殡葬改革工作划归民政司管理。
1964年1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内务部设立:办公厅、民政司、农村救济福利司、城市社会福利司、优抚局、政府机关人事局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内务部机关搞起了运动。
1968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内务部的军事代表联合公安部领导小组向中央上报了《关于撤销高检院、内务部、内务办三个单位,公安部、高法院留下少数人的请示报告》,毛主席批示:照办。
1969年1月3日,谢富治向内务口四个单位军代表和部分群众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并讲了话。内务部撤销后,除在京设机关留守处外,其余同志于3月下放到沙市区五七干校劳动。
内务部虽然撤销了,但其主管的业务并没有消失。1972年3月,国务院召集财政部、公安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商议,就原内务部所主管的业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分工管理的意见:
公安部:行政区划收容遣送等工作;
财政部:救灾、救济、优抚、拥军优属等工作;
卫生部:盲人、聋哑人、麻风病病人、精神病人的安置、教育和管理工作;
国家计委劳动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退职退休和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等工作;
国务院政工小组办公室:代管原内务部主管的人事工作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任命程子华为民政部部长。5月,民政部正式成立,其内设机构有:办公厅、政治部、优抚局、农村社会救济司、城市社会福利司、民政司、政府机关人事局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
1978年8月12日,行政区划工作从国务院办公厅移交民政部办理。
1978年9月16日,第七次全国民政会议在京召开。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明确规定了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优抚、复退安置、生产救灾、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并承办行政区划、婚姻登记和殡葬改革等工作。
1978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县、社直接选举的“具体事务由民政部门负责”。
1979年5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民政部北京假肢科学研究所。
1979年8月4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接待安置印支难民领导小组,程子华部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
1979年10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批准民政部恢复民政干部学校。
1980年7月14日,国务院决定将民政部政府机关人事局和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办公室合并成立国家人事局。
1980年7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民政部机构调整为:办公厅、革命史料研究室、优抚局、农村社会救济司、城市社会福利司、民政司、信访局
1980年10月3日,根据党中央负责同志讲话精神和中组部的意见,民政部党组决定撤销政治部,成立机关党委办公室和直属人事处。
1981年2月12日,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成立,其办公室设在民政部(简称“双退办公室”)。3月4日,国务院批准民政部设立退伍军人和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局,该局同时承担国务院退伍军人和军队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1981年3月16日,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通知:“选举工作由民政部门管,不必在各级人大常委会下建立常设机构。”
1981年3月19日,根据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指示,民政部发出通知,明确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统一由民政部管理。
1981年,中央提出精简整编方针。11月6日,民政部党组向彭冲、杨静仁同志报告了精简整编的意见:为加强民政工作调查研究、制定政策,将办公厅的综合处和史料室合并成立政策研究室,撤销史料室,将该室的烈士褒扬部分合并到优抚局;成立干部局,下设机关人事处和老干部处;成立外事处;成立部党组纪检组;缩减信访局、优抚局、安置局和办公厅的编制,使民政部机关的总编制仍保持不变。
1982年4月28日,万里同志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劳动人事部与教育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民政部几项工作分工问题,其中关于残废人、老年人工作的分工问题,会议确定,有关这方面的国际交往活动,由劳动人事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办理。对社会上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由民政部门主管。其他有关日常业务工作,现由哪个部门管理的,仍由哪个部门主管。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会议纪要。
1984年11月26日,经李鹏同意,残疾人的国际活动事务由劳动人事部移交民政部主管。
1982年5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任命崔乃夫为民政部部长。
1982年6月14日,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部署,民政部向国务院报告了《民政部门的主要任务和职责范围》,并就退休人员管理、盲聋哑残人员安置、精神病人收容、疏散下放的城镇居民安置等问题提出了由其他部门分管或分别负责的建议。
1982年7月10日,中央政法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会议认为:民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安定,除了抓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收容遣送等工作外,要把加强基层政权的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列为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这次会议精神,8月10日,民政部再次向国务院报送了修订后的《民政部的主要任务和职责范围》。提出民政部的任务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做好地方政权建设、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社会福利等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促进基层政权的巩固,促进部队建设,促进社会安定,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82年11月24日,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机构调整为:办公厅、政策研究室、民政司、城市社会福利司、农村社会救济司、优抚局、安置局、老干部管理局。
1983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明确县、乡两级设立选举委员会,它的办事机构负责选举的具体事务。因此,民政部已不再承担县、乡两级选举的日常工作。3月10日,民政部向国务院重新报送了《民政部的主要任务和职责范围》,将原来的“地方政权建设工作”改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
1983年4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民政工作是四化建设中一条十分重要的战线,民政工作是政权建设工作的一部分,是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部分,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1983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老干部局与人事处合并成立人事教育局。
1983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军队离休干部移交地方管理问题的通知》,指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军队离休干部移交地方后由民政部门管理。
1983年8月10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筹备组成立。1984年3月15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正式成立。
1983年12月3日,经民政部决定,教育部、国家计委同意成立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
1984年1月10日,民政部正式出版《中国民政》杂志。
1984年9月,为统一管理信访工作,成立信访办公室。
1985年4月和5月,分别经中宣部同意,劳动人事部批准,成立《中国民政报》社。
1986年1月25日,经民政部部务会议决定,中宣部同意,改名为《社会保障报》社。1990年1月2日,改名为《中国社会报》社。
1986年4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为解决行政区域边界争议的工作,给民政部增加10个编制。5月19日,民政部党组决定,成立调处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办公室,由民政司代管。
1986年5月24日,民政部党组决定,在计划财务处和基建物资处的基础上,成立计划财务基建办公室。
1986年8月30日,劳动人事部批准成立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研究所。9月12日,研究所正式成立。
1987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正式成立。
1987年8月9日,劳动人事部通知,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划归民政部。
1987年1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报告的通知,同意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由民政部代管。1988年3月11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988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属部际协调机构,民政部为牵头单位。4月21日,委员会正式成立。
1988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民政部属于保留的部。4月12日,国家主席杨尚昆发布第二号主席令,任命崔乃夫为民政部部长。
1988年5月1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监察部驻民政部监察专员办公室。
1988年7月7日,在李鹏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并批准了民政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确认民政部是国务院负责社会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做好基层政权建设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推进基层民主生活的制度化;通过管理社会行政事务,调整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行政管理的法制化;通过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事业,推进公共福利事业的社会化;通过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国防建设现代化。在新形势下,为充分发挥社会稳定机制作用,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职能需要加强。确定设立办公厅、基层政权建设司、优抚司、安置司、救灾救济司、社会福利司、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司(中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社团管理司、社会事务司、婚姻管理司、政策法规司、人事教育司、综合计划司、国际合作司(民政部接待安置印支难民办公室)共14个职能司(厅)和机关党委。与改革前相比,撤销了民政司,增加了7个单位。这次改革,不仅使机构的设置更加合理,力量得到一定的加强,而且为进一步发挥民政工作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1988年7月30日,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审计署派出机构:审计特派员办公室。
1988年10月6日,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挂靠民政部。
1989年5月25日,人事部批准设立老干部局。
1989年7月19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复同意民政部成立中国社会出版社
1989年8月10日,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民政部部长办公会议决定,将后勤事务从办公厅划出,成立机关服务中心。9月28日,人事部批准成立。1991年5月8日,民政部党组会议决定,机关服务中心也称行政管理司。
1990年7月,国务院第111次总理办公会议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负责。
1991年2月4日,民政部党组会议决定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
1991年6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决定成立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
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保留民政部,任命多吉才让为民政部部长。民政部本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指导思想,对内设机构和业务范围进行了调整:
1、弱化直接管理。将婚姻案件的复议、培训民政干部、管理黄山市和厦门全国离退休干部疗养院和区划地名研究、社团咨询服务等职能,分别移交给地方、事业单位和社团承担。
2、理顺部内工作关系。将原政策法规司与办公厅合并,强化办公厅的综合协调职能。
3、合理设置机构。加强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及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宏观管理机构,将原来业务性质相近、业务比较单纯的婚姻管理司与社会事务司合并。
1993年1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民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民政部的内设机构为:办公厅、优抚司、安置司、救灾救济司、农村社会保险司、社会福利司、基层政权建设司、区划地名司、社团管理司、社会事务司、计划财务司、国际合作司共12个职能司(厅)和机关党委(人事教育司)。
1994年4月13日,中编办批准设立民政部培训中心,与民政管理干部学院合署办公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印发《民政部机关服务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1994年8月17日,民政部发出通知,经批准,成立民政部离退休干部局,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民政部纪检组、监察局,审计署驻民政部审计局
1994年9月,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对社会福利资金管理的指示,中募委原承担的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交民政部,奖券发行中心更名为中国社会福利彩票发行中心。
1994年10月7日,中编办批准,将计划财务司更名为财务和机关事务司。
1994年12月13日,民政部发出通知,成立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
1995年11月15日,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委员李贵鲜任组长,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国务院副秘书长刘济民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设在民政部。
1997年1月3日,中编办批准成立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
1997年5月,社团管理司更名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司。
1998年,国务院再次进行机构改革。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1998]5号),设置民政部。民政部仍是主管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其职能做如下调整:
一、划出的职能
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职能交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划入的职能
1、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由民政部负责。
2、将国家工信局承担的组织协调抗灾救灾的职能交给民政部。
3、国务院退伍军人和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撤销后,其工作由民政部承担。
三、转变的职能
将各类民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和等级评定、福利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国内外对中央政府以外的捐赠接收、指导灾区进行生产自救、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的具体事务、指导残疾人康复、假肢和殡葬行业管理职能,分别交给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或地方民政部门承担。
在机构设置上做作如下调整:1、优抚局与安置司合并为优抚安置局;2、社会福利司与社会事务司合并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3、计划财务司调整为财务和机关事务司;4、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司更名为民间组织管理局;5、国际合作司更名为外事司;6、机关党委(人事教育司)改为人事教育司。调整后的机构为:办公厅、民间组织管理局、优抚安置局、救灾救济司、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区划地名司、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财务和机关事务司、外事司、人事教育司(机关党委办事机构设在人事教育司)共10个职能司(厅、局)。
1998年8月16日,中编办批准,将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民政部。
1999年10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民政部,日常工作由中国老龄协会承担。
1999年12月2日,中编办批准,民政部成立民间组织服务中心。
2000年3月5 日,中编办批准,《中华老年报》社与《中国老年报》社合并为《中国老年报》社,由民政部主管。
2000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其办公室设在民政部。
2002年4月18日,中编办批复同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2002年5月27日,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与会代表时强调,民政工作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会议上指出,加强和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落实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讲政治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把民政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民政工作的法制化、信息化。加强民政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支持和配合,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把民政事业推向前进。
2006年11月23日,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强调,民政工作关乎千家万户,关乎亿万群众。各级民政干部都要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为群众服务。温家宝指出,民政工作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党和国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总理就是最大的民政部长,就是一个最直接的民政工作者。温家宝说,当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个部门就是民政部门,要找的第一个干部就是民政干部。做好民政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对群众有深厚的爱,有真挚的感情,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改善民生。“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人民群众的事情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再小也是大事。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搞好困难救助。帮助农村的五保户和低收入群体,城市的低保户和失业人员,特别要关心失去生活能力的残疾人。二是做好救灾工作。我国幅员辽阔,每年灾害不断,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救灾始终是民政部门极为重要的任务。三是加强城市社区工作。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细胞。社区要为群众提供生活、医疗、文化、体育、就业、学习等方面的服务。四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搞好村级直接选举,实行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五是开展拥军优属。要逐步建立完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将伤残军人、军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深入开展群众性拥军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2016年8月,根据中编办批复,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执法监察局)正式更名为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对外可称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民政部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代管;将民政部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将民政部的救灾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将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将民政部的组织实施战略和应急储备物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改设在民政部。中国老龄协会改由民政部代管。
主要职责
(一)拟订民政事业发展法律法规草案、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和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登记和监督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依法对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督。
(三)拟订社会救助政策、标准,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负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四)拟订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和地名管理政策、标准,组织研究行政区划总体规划思路建议,按照管理权限牵头负责行政区划设立、命名、变更和政府驻地迁移等审核工作。确定、公布行政区划代码,组织指导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国地名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负责重要自然地理实体以及各国管辖范围外区域的地理实体、天体地理实体的命名和更名审核工作。
(五)拟订婚姻管理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婚俗改革。
(六)拟订殡葬管理政策、服务规范并组织实施,推进殡葬改革。
(七)拟订残疾人权益保护政策,统筹推进残疾人福利制度建设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八)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组织拟订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并组织实施。
(九)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督促指导、监督管理养老服务工作,拟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工作。
(十)拟订儿童福利、孤弃儿童保障、儿童收养、儿童救助保护政策和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困境儿童保障制度。
(十一)组织拟订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政策,指导社会捐助工作,负责福利彩票管理工作。
(十二)代管中原地区老龄协会。
(十三)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机构设置
驻部纪检监察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负责综合监督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机关等2家单位。依据党章、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授权,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两项职责,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负责。与综合监督单位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督重点对象是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中央管理干部和司局级干部,着力加强对综合监督单位本级机关和直属单位的监督。主要工作职责是:
1.监督促进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促进综合监督单位一把手当好第一责任人。监督检查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及廉洁自律等情况,经常、及时向中央纪委报告上述情况及发现的重要问题。受理对综合监督单位党的组织和党员的检举、控告。
2.经中央纪委批准,初步核实反映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中央管理干部的问题线索;参与审查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中央管理干部违反党纪的案件。负责审查综合监督单位管理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司局级干部违反党纪的案件,必要时可以直接审查处级及以下干部违反党纪的案件。受理综合监督单位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申诉。
3.对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综合监督单位党的组织和负有责任的党的领导干部,按照管理权限对其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党的组织提出问责建议。
4.协助综合监督单位党组做好巡视工作,不承担综合监督单位开展巡视的日常工作。
5.推动综合监督单位开展廉政教育。依法对综合监督单位的领导班子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维护宪法法律,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领导班子和中央管理的公职人员存在问题的,及时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报告;发现其他公职人员存在问题的,会同综合监督单位开展调查处置,强化监督职责。受理对综合监督单位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
6.负责调查综合监督单位非中央管理的司局级及以下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受理综合监督单位监察对象不服纪检监察组所作涉及本人的处理决定的复审申请。
7.按照管理权限,对综合监督单位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对其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根据监察结果,对综合监督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
8.负责对纪检监察组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
9.完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交办的其他任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下设三个室,分别为办公室、第一纪检监察室、第二纪检监察室。
机关司(局)
(一)办公厅(国际合作司)。负责机关日常运转,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新闻宣传、国际交流合作、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等工作。
(二)政策法规司。负责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民政行业标准化工作,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
(三)规划财务司。拟订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指导和监督中央财政拨付的民政事业资金管理工作。拟订民政部门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管理本级彩票公益金。承担民政统计管理和机关及直属单位预决算、财务、资产管理与内部审计工作。
(四)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督局)。拟订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登记和监督管理办法,按照管理权限对社会组织进行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督,指导地方对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督工作。
(五)社会救助司。拟订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承办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配和监管工作。参与拟订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等救助有关办法。
(六)区划地名司。研究拟订行政区划总体规划思路建议,按照管理权限承担行政区划设立、命名、变更和政府驻地迁移等审核工作。承担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工作,组织、指导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监督管理地名工作,承担重要自然地理实体以及各国管辖范围外区域的地理实体、天体地理实体的命名和更名审核工作,参与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建设工作。
(七)社会事务司。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拟订婚姻、殡葬、残疾人权益保护、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政策,参与拟订残疾人集中就业扶持政策,指导婚姻登记机关和残疾人社会福利、殡葬服务、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有关工作,负责协调省际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事务,指导开展家庭暴力受害人临时庇护救助工作。
(八)老龄工作司。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具体工作。拟订并协调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宣传教育,拟订老年人社会参与政策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口状况、老龄事业发展的统计调查工作。
(九)养老服务司。拟订并协调落实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工作,拟订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标准,协调推进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指导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福利机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管理工作。
(十)儿童福利司。拟订儿童福利、孤弃儿童保障、儿童收养、儿童救助保护政策和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指导儿童福利机构、儿童收养登记机构、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管理工作。
(十一)慈善事业促进司。拟订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政策和慈善信托、慈善组织及其活动管理办法。指导社会捐助工作。拟订福利彩票管理制度,监督福利彩票的开奖和销毁,管理监督福利彩票代销行为。
机关党委(人事司)。负责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党的建设和纪检工作,领导机关群团组织的工作,承担内部巡视工作。承担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教育培训、科技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工作。机关党委设立机关纪委,承担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纪检、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工作。
离退休干部局。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
直属单位
现任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治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唐承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保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海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李常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刘春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刘振国
注:更新截止2024年10月11日
历任部长
谢觉哉
谢觉哉(1884—1971)字焕南,别号觉斋。湖南宁乡人。
1934年1月,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兼内务部长。
1935年到达陕北地区后,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部长、秘书长。
钱瑛
钱瑛(1903-1973),祖籍湖北咸宁,出生于湖北潜江周家矶。
曾出任国家监察部部长和内务部部长。
曾山
曾山,1899年12月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内务部长。
程子华
程子华1905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的一个贫苦家庭。1922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于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3月,任民政部部长。
崔乃夫
崔乃夫,男,汉族,1928年生,河北昌平(今属北京)人,1947年在中法大学学习,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任民政部部长。
多吉才让
多吉才让,1939年11月生,甘肃夏河人,藏族。藏文高中学历。1955年8月参加工作。196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3月,任民政部部长、党组书记。
李学举
李学举,1945年4月生,吉林公主岭人。196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5月参加工作。研究生。
2003年3月任民政部部长。
黄树贤
黄树贤,男,汉族,1954年9月生,扬中市人,1977年10月参加工作,1977年9月入党,南京大学文科班文哲史专业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
2016年,任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纪恒
李纪恒,男,汉族,1957年1月生,贵港市人,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1976年10月入党,1979年8月参加工作。
2019年10月,任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唐登杰
唐登杰,男,汉族,1964年6月生,建湖县人(上海市出生),199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
2022年2月,任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地理位置
朝阳区建国门南大街6号
参考资料
首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高端在线民情调查中心.2024-01-25
陆治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31
主要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1-10
驻部纪检监察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1-25
直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1-25
唐承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1-25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澎湃新闻.2024-01-05
李保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1-25
胡海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1-16
刘振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10-11
谢觉哉.中国政府网.2024-01-25
钱瑛.潜江市人民政府.2024-01-25
殚精竭虑为抗日——曾山.江苏党史网.2024-01-25
民政部原部长崔乃夫逝世,享年95岁.澎湃新闻-今日头条.2024-01-25
简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多吉才让.中国人大网-搜狐网.2024-01-25
民政部长李学举简历.新华网-新浪网.2024-01-25
卸任民政部长后,黄树贤的“下一站”.新京报-今日头条.2024-01-25
李纪恒任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人民网-今日头条.2024-01-25
唐登杰简历.中国政府网.2023-10-28
唐登杰任山西省委书记.新京报政事儿-今日头条.2024-01-25
基本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1-25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主要职责
机构设置
驻部纪检监察组
机关司(局)
直属单位
现任领导
历任部长
谢觉哉
钱瑛
曾山
程子华
崔乃夫
多吉才让
李学举
黄树贤
李纪恒
唐登杰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