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与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
山西省三省区毗邻,同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共同构成内蒙古自治区
黄河“金腰带”上的“金三角”。
改革开放之前,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缓慢,是内蒙古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全市8个旗全是贫困旗。但改革开放尤其是1994年以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绝好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了经济的腾飞。
鄂尔多斯市
全市辖7旗3区,总面积8.68万㎞2,人口194万人(2010年)。
鄂尔多斯市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496亿吨,约占全国的1/6。鄂尔多斯市境内有我国目前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5000亿m3,是我国实施西气东送的战略要地。市境内还有探明
碱石储量6000亿吨,食盐1000亿吨,
芒硝70亿吨,
石膏储量35亿吨,
碳酸钙65亿吨,高岭土65亿吨。全市有可利用草场470万hm2,年产阿尔巴斯白山羊绒70多万kg,羊毛1000万kg,皮张230万张。市境内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
成吉思汗陵和
银肯响沙、
恩格贝等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同时,
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
黄河中上游严重水土流失区和西北、华北地区主要沙源地,被国家列为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最具影响、对实现全国近期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在这一片土地上,曾经以:羊;煤;土;汽而著名于世;从而带动地域经济,诞生了“鄂尔多斯经济现象”。
有关信息
鄂尔多斯市已成为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市。鄂尔多斯经济是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从该市工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的形成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市工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 1949~1980 年是工业经济低速运行阶段。1949年
鄂尔多斯市能够称之为工业的只有8座小煤矿,年产量6.8万吨,工业总产值194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1%。1980年全市有工业企业458个,总资产2.08亿元,涉及煤炭、纺织、医药、建材、机械、食品等行业,总产值1.19亿元,工农业产值之比为44.8﹕55.2,农业仍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2) 1981~1993 年是工业发展的“蓄势待发”阶段。1980年以后,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西移,
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
达拉特旗电厂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相继开工,与此同时,
鄂尔多斯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大规模展开,为鄂尔多斯市工业发展带来了绝好的机遇。鄂市以此为契机,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工业项目。到1993年,工业企业发展到491个,资产总额达到24.1亿元,实现利税1.69亿元,工农业产值之比调整为53﹕47。工业开始占据鄂市经济的主导地位,基本形成了煤炭、纺织、化工、电力四大支柱产业。(3) 1994 年至今是工业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阶段,工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
机车”。此间经济总量急剧扩大,内部结构显著改善,工业企业发展到9063个,资产总额296亿元。到2000年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16﹕58﹕26(1978年为45﹕28﹕27,1995 年为34﹕41﹕25),完全实现了从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导向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绒纺、煤炭、化工、电力、建材五大支柱产业。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生产加工和销售量占全国的1/2、全世界的1/3。以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公司、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万利和伊盟煤炭集团为主的煤炭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4000万吨,占自治区的60%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
达拉特旗火电厂、国华准格尔火电厂总装机容量在200万KW以上。 1995-2000 年,全市GDP由49.74亿元增加到15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递增19% ;人均GDP由3992元增加到10774元,是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9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7.9% ;全市财政收入由4.44亿元增加到15.74亿元,年均增长28.8% ;工业经济持续高速高效运行,全市工业资产年均增长37.5%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7% ,比自治区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7.4,连续七年夺得自治区第一,实现利税年均增长22.7% ,工业总量由1990年的自治区
倒数第三位跃居自治区第二位(仅次于
包头市);2000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02元,年均增长13.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3元,年均增长14.4% ;农牧区贫困人口由1993年的52.3万人减少到1999年的13.7万人(2000年因灾返贫使贫困人口达到19.59万人)。2000年全市人均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自治区第二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居自治区第三位。
鄂尔多斯市经济如期实现了走进
内蒙古自治区前列的奋斗目标,创造了“鄂尔多斯经济现象”。
“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累计实现GDP1586亿元,是“九五”累计完成数的3倍,十五末,鄂尔多斯日均创造的价值(增加值)为5年前的3倍,相当于1955年一年创造的价值;2005年,鄂尔多斯财政收入达93.4亿元,为“九五”末的近6倍,年均增长41.9%,2006年更是以56%的增速和145.86亿元的总额跃居全自治区第一位!
形成原因
鄂尔多斯市经济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能源工业向中西部的战略转换,对于鄂尔多斯经济崛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解释鄂尔多斯经济崛起的原因。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明确经济发展思路,正确实施开放战略
“八五”、“九五”期间,鄂尔多斯上下一心抓经济,重点突出抓工业,集中精力在工业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全面重塑重构了鄂尔多斯发展经济的思路。
1979年鄂尔多斯市在自治区率先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
日本成套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伊盟羊绒衫厂(鄂尔多斯
集团公司)。之后,
鄂尔多斯市又先后引进国内投资,建设了准格尔煤电、
东胜煤田、拉达特火电、万家寨水电等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已成为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992年以来,为了加快开放步伐,鄂尔多斯市先后设立了6个开发区,以此为窗口,力争在高新材料、生物工程、高载能产品开发等领域取得突破,至今,部分开发区已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达到39748万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8.6倍。
组建企业集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进程
90年代初期,
鄂尔多斯市“抓大放小”,在自治区率先组建企业集团,使产业优势迅速聚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以来,又按照“以产业组建集团、以集团带动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扶持年利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发展。经过几年培育,已有31户企业达到上述规模,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中四大集团(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伊煤集团、伊化集团和亿利集团)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34%,上交利税占全市财政收入的20% ,已构成了鄂市工业经济的强大支柱。鄂尔多斯羊绒集团1995年龙头企业B股上市,1997年增发B股,2001年又增发A股,三次融资24亿元人民币。1995年集团被国家统计局等授予“中国
羊绒制品大王”称号。2000年
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创汇1.1亿美元,实现利税4.4亿元,其效益水平雄居全国纺织行业榜首。
鄂尔多斯市工业化的发展,基本上始于1979年当时
亚洲最大的羊绒加工企业-鄂尔多斯羊绒衫厂的建成,它的建立曾被中国有识之士称为“中国羊绒工业的一次革命”,也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羊绒工业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同时标志鄂尔多斯地区工业化的开始。
市旗经济一体化,实行开放创新
以“四大集团”、“四个层面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统揽工业经济全局。
这一开创性举措既有利于资源整体优化,企业整体发展,又有利于资源多层共享,企业共同发展,并且“四大集团”、“四个层面企业”、“工业园区”都要对内外开放,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资源开发,推动企业发展。“抓大以求强,放小以求活”这一理念灵活地运用到经济管理中,在抓大过程中壮大公有工业,在放小过程中发展非公有工业,又内含着非公有小企业向非公有大企业的转化。市旗经济一体化。打破过去产业趋同、重复建设、画地为牢、资源封锁、各自为阵的发展局面,使优势资源优化组合,形成强有力的“拳头”经济,如
鄂尔多斯集团拥有全国羊绒衫35% 、全球羊绒衫25%的市场份额,伊化拥有全国
碳酸氢钠70%的市场份额,从而带动了旗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2000年,8个旗市中有6个财政过亿,其中
东胜区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29813万元,列全国县(市)第75位,
内蒙古自治区第l位。
立足资源优势,实施资源开发与转换战略
鄂尔多斯市物华天宝,是一个难得的资源富集区,初步探明有8大类48种矿藏,有优质丰富的煤气资源;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非金属矿产;驰名中外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优质中草药远近闻名。鄂尔多斯市资源富集,而资金、技术、人才相对缺乏。为此,必须进行资源的加工转换和综合利用,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实施资源开发和转变并重的战略。近年来,该市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通过“拉动联动、增收增效”,大力加强农牧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不断延伸农畜产品的加工增值链。二是以优化资产增量结构为核心,通过骨干项目启动加工产业群的发育,构筑起新的产业体系。三是正确处理支援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
鄂尔多斯市为国家、自治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确保重点项目不受干扰。国家重点工程的建成投产,不仅对该市工业经济和财政的贡献逐年提高,而且有力地带动了地方工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市政建设的发展。如准格尔煤田10年来的开发,使
薛家湾镇由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发展成为拥有6.4万人口的明星城镇,1999年8月准格尔旗政府也由
沙圪堵镇迁至薛家湾镇。
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
鄂尔多斯市就超前构筑,按照“支柱产业集团化、骨干企业公司化、中小企业民营化”的思路,旗(区)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转制;对
集团公司成员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1995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又大力扶持鄂尔多斯、伊煤、伊化、亿利四大集团成功实施低成本扩张,在自治区率先实行股票上市,融资近40亿元,约占自治区的1∕3。这些企业先后进入全国500家重点企业行列。1995年9月,经国务院证券委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
上海市证券管理办公室于9月8日正式发文,决定从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额度中分配给
鄂尔多斯集团衫厂11000万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鄂尔多斯羊绒衫厂更名为“鄂尔多斯羊绒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注重人的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是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原
鄂尔多斯市党委公开向社会承诺:“三年不脱贫困帽,自摘头上乌纱帽”。对盟直处局的要求是如果部门工作在自治区排名位次下降,有关领导要降职。盟内8旗实行“座位制”,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居第一位的旗奖10万元,第二位的奖8万元,其中旗委书记、旗长可各得1万元。排名最后的旗领导,第一年降薪,第二年免职。
达拉特旗经济下滑,原盟委坚决果断地进行调整,结果该旗面貌很快焕然一新。另一方面是全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该市逐步建立了“理性沟通、高能激励、刚性约束”的机制。“理性沟通”是指理解企业家,信任、保护企业家。对企业家政治上给待遇、工作上关心爱护,为企业家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在
鄂尔多斯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三大企业总裁随时随地有见市委书记、市长的权利。“高能激励”是指对有贡献的企业家实行重奖,鼓励企业家成长。“刚性约束”是指企业家实行“风险上岗制”,厂长、经理不缴抵押金不能上岗,连续两年亏损就地免职。从而造就了
王林祥、
张双旺、等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
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继高利贷崩盘、楼市泡沫破灭之后,鄂尔多斯曾经新城无人住的“鬼城”标签,如今又有了新的演绎。近日在鄂市调查发现,寄托着该市“产业转型”梦想的多个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稀少,开工进度延迟,呈现出一派“工业鬼城”迹象。
一位要求匿名的鄂市人大代表对记者表示,拜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所赐,煤炭价格不断上涨,
鄂尔多斯市以高额财政收入、用10年时间拯救了
康巴什区“鬼城”。再来这么多“工业鬼城”,鄂尔多斯靠什么拯救?可以预见,鄂尔多斯很难维持高速发展态势,财政资金也无法支撑过去那样的大手笔投资,政府应及时反思,修改决策和行为。
“不管是城市大拆大建,还是工业园区
大跃进,只要出了问题,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孙大乾说,在大拆大建中,那些农牧民看似获得了不菲的拆迁款,但这些拆迁款在“钱生钱”的风潮下,多数以高利贷流进了楼盘中,最后凝固在大量的烂尾楼的钢筋水泥堆里。
在当地开了五六年出租车的杜师傅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
伊金霍洛旗的房子太贵,他买不起,他申请了公租房,但价格并不低。以60平米的公租房为例,每平米的月租金为15元,这样算下来,每年的租房费用约1万多元,与
私房出租价相差无几。如果按100平米计算,更无优惠可言。
“伊旗的物价比你们北京还贵,再加上企业少,就业机会不多,打工的都走了,陷入恶性循环,经济能好吗?”杜师傅忧虑地说。
因大量新楼盘闲置而被称为“鬼城”的鄂尔多斯,在2012年三季度被爆出房产价格大跌,最低跌至每平米3000元。这不只是中国三四线城市楼市的一个个案,更代表了一批在这些年“地产大跃进”的三四线城市的楼市。
继鄂尔多斯之后,三四线城市房价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多个城市房价出现大幅下跌。
作为这些年房地产突飞猛进代表的
海南省,近日也出现了多个城市房价跳水现象。从三亚到
海口市,尤其是
澄迈县、陵水、
文昌市等市县,开发商开始以低价冲击市场的新开盘项目,在售老盘甚至以6.4折价格“跳水”。虽然不能说是整体趋势,但引发的房价下跌征兆不容忽视。
同样,有数据显示,以炒房出名的
温州市,2012年前11月市区商品住房销售均价26734元/平方米,同比下跌8000余元,幅度达23%。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