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素
陈乐素
陈乐素(1902-1990)著名历史学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陈垣的长子。广东省新会县(今为新会区棠下镇石头乡(今属江门市蓬江区)人。原名博。少年时在广州圣心书院、岭南小学读书,后随家迁居北京。中学毕业后于1918年赴日留学,在明治大学读政治经济科,对某些日本学者研究中原地区历史地理为军国主义服务有所警惕。1923年归国,在广州南武等小学任教。1926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任宣传员。1928年返上海市,开始研究历史,在其主编的《日本研究》杂志上,发表研究古代中日交往史的《魏志倭人传研究》,受到史界好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改为研究宋史,发表了《三朝北盟会编考》和《徐梦莘考》,“以古喻今”,隐含对当局不抵抗政策的谴责。1935年被教育部派往日本考察。
人物生平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香港九龙英华女子中学任教。曾主持《皇明四朝成仁录》的汇编和校订工作,继续研究历史。1942年香港沦陷,入贵州遵义,应聘任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解放战争期间,热情支持学生爱国民主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陈乐素奉军事管制委员会之命,参与接管浙江大学。1952年改革学制,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历史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1954年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既指导研究生,又参与该院院长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的宋史部分的编写,是我国宋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到安徽“五七干校”劳动,后被迫退休,辗转回到杭州市,仍专心治史,继续编著《宋史艺文志考证》。打倒“四人帮”后回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恢复教席。后调任广东暨南大学教授兼宋史研究室主任、古籍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被选为中原地区宋史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广东省地方志编委员会成立后,任委员。1990年7月20日,陈乐素与世长辞,享年88岁。
社会评价
陈乐素治学严谨,对人诲而不倦,对己勤学不息。家有藏书万卷,仍常往图书馆阅书。以德才兼备,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他还关心家乡修志,被聘为新会县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多次回县指导修志。著作有《求是集》(一、二集)等。
个人著作
著作有《求是集》(一、二集)、《宋史艺文志考证》、《宋元文史研究》、《援庵史学论著选》等
参考资料
陈乐素:正早夜沉潜史笔.人民网.2023-12-30
陈乐素 Lesu Chen.豆瓣读书.2023-12-3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社会评价
个人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