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岛信天翁
扇尾亚纲鹱形目动物
阿岛信天翁信天翁属 amsterdamensis),又称阿姆斯特丹信天翁,是一种大型信天翁,仅在南印度洋阿姆斯特丹岛繁殖。它于1983年被描述为独立物种,尽管此前一直被视为漂泊信天翁(Diomedea exulans)的一个亚种。阿岛信天翁的繁殖地极为狭窄,且面临多种威胁,因此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
形态特征
阿岛信天翁体色呈褐色,与一般呈白色体色的其他信天翁不同。体重范围在4.8至8kg,体长107至122cm,翼展达280至340cm。成鸟上半身呈蛋白巧克力棕色,面部面罩、喉部、下胸部和腹部为白色。它有一条宽阔的棕色胸带和棕色的尾下覆羽。它的粉红色喙有黑色的尖端和切割边缘,最后,它的下翼除了黑色的尖端和黑色的前缘外都是白色的。此鸟与漂泊信天翁外型上极为相似,其羽色也与漂泊信天翁第三阶段的羽色相同,因此看上去极像幼年的漂泊信天翁。
分布范围
阿岛信天翁仅在南印度洋阿姆斯特丹岛繁殖,海拔在500-600米(1600-2000英尺)之间的泥炭高原上。它在非繁殖期的下落地点尚不确定,尽管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可能有可能的发现。
生活习性
繁殖
阿岛信天翁每两年在开阔的沼泽地繁殖。父母双方轮流孵化蛋,每次持续约一周,孵化后80天孵化。早成雏被孵育一个月,总共需要230天才能离巢。起初,父母每三天喂一次雏鸟,随着雏鸟接近离巢,喂食频率会减少。在体重增长的高峰期,雏鸟的体重超过父母,然后随着额外的储备用于生长羽毛而减轻体重。离巢后,幼鸟在海上逗留约五年,然后返回殖民地,并在几年后开始繁殖。阿岛信天翁的繁殖“语言”类似于漂泊信天翁
觅食
由于其稀有性,对阿岛信天翁的觅食生态和海上分布并不了解,尽管人们认为这些鸟吃鱿鱼、甲壳亚门和鱼。在繁殖周期的孵化阶段,休息的鸟覆盖了印度洋的大片区域,行程长达2400公里(1500英里)。
保护现状
阿岛信天翁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分布范围为440万平方公里(170万平方英里),繁殖范围仅为7平方公里(2.7平方英里)。它们也被波恩公约认为是濒危物种,这是一个保护候鸟的国际公约。发现时的种群仅有五对繁殖,经过保护已增加到18至25对繁殖。自1983年以来一直在监测,全球种群估计有80只成熟个体和约130只鸟。信天翁科繁殖地的岛屿由于引入了船上老鼠、野猫和牛而经历了显著的栖息地恶化,而海上的长线渔业也对鸟类构成威胁。高原上泥炭沼泽的排水使繁殖环境恶化,由于只有一个繁殖地点,它们也特别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胁,如多形性巴氏杆菌鹌鹑霍乱病)和猪链球菌。为了帮助保护工作,对鸟类进行了标记和频繁的普查。阿姆斯特丹岛上的野牛已在2010年被清除。信天翁(Diomedeidae科)对人口影响非常敏感,因为它们是寿命很长、繁殖力低、性成熟延迟的海鸟。全球信天翁种群的下降与工业长线渔业的发展同时发生。研究表明,在靠近海鸟繁殖地进行工业捕鱼作业更有可能影响种群,而不是在海上更远处进行捕鱼。证据表明,阿姆斯特丹信天翁种群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受到了针对南方蓝鳍金枪鱼的长线渔业的影响,而这些作业发生在鸟类觅食的地点。根据其他信天翁科物种的捕获率,长线渔业每年有可能从阿姆斯特丹总种群中移除约2-16个个体(即5%)。2007年,研究人员估计该种群已增长到167个个体,这种增加与全球南部海洋长线渔业的减少相吻合。为了防止捕鱼作业影响繁殖种群,建议捕鱼应该在繁殖鸟类觅食区域之外进行。
参考资料
Diomedea amsterdamensis.红色名录.2024-02-0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繁殖
觅食
保护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