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宗,亦称“牛头禅”,是
中国佛教禅宗思想派别之一,6—7世纪旁出于
三论宗。以牛头法融为初祖,因其在
南京市(今江苏南京)牛头山幽栖寺北岩石室长期修习禅法而得名。牛头宗与禅宗几乎同时开始发展,在初唐至中唐间极为盛行,但因教义与禅宗接近,最终被禅宗所融摄,传承断绝。牛头宗的发源地为
宏觉寺,初建于
萧衍天监二年(503年)。牛头宗的宗风以牛头法融禅师为主,乃四祖
司马道信门下旁系禅门,其思想根植于
般若空观,提倡“道遍无情”“无情成佛”之说。
牛头宗的
法系传承始于
法融大师,其后为智岩、
慧方、
法持、
智威、
慧忠禅师。法融大师从
三论宗茅山大明法师处
出家,秉持三论宗摄山僧诠建立的宗风,别出牛头一系。他贯通义学与
禅修,慈悲柔忍,为
江南佛教立下新的风范。牛头宗的传承在智威之前并不明确,但智威晚年时,
五代十国说已经形成。牛头宗传至五祖智威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地区性教团,与洛阳荷泽神会、江南的
马祖道一、
石头希迁并为
禅宗思想重镇。然而,至
径山法钦之后,后继无人,影响力逐渐被曹溪洪州宗所掩盖。
牛头宗初祖
法融大师原出自三论宗门下,理论基础建立在《般若经》及《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广百论》之上,强调“一切皆空”“本来无事”。在修行上,重视禅坐的修持,经由
禅定而能达到“丧己忘情”的境界,最终至于“无所得”。牛头宗与
南梁玄学的关系异常密切,其教义与禅宗接近,但有其独特性。牛头宗提倡“道遍无情”“无情成佛”,并有“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
般若”之说,表现了其特色。
牛头宗与曹溪门下的
石头宗有密切的关系,被
何炯在《
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同判为“泯绝无寄宗”。
会昌法难之后,牛头宗衰微,后世将它并入曹溪门下,其重要性与独立性也因此被湮没了。
牛头宗的研究资料包括
孙金波的《牛头禅与般若空观的关涉》、王鼎兴的《牛头法融禅学思想研究》、
杨曾文的《唐代宗密及其禅教会通论》和《牛头法融及其禅法》等。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牛头宗的历史地位和教义特色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牛头宗作为
禅宗思想的旁支,在中国佛教史上曾一度繁盛,其独特的宗风和教义对后世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其传承最终断绝,但牛头宗的精神和思想仍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