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纳尔·埃凯洛夫
瑞典学院院士
贡纳尔·埃凯洛夫(Gunnar Ekelöf,1907-1968)是瑞典现代诗歌领域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1958年成为瑞典学院院士,并获得乌普萨拉大学哲学荣誉博士学位。早期的诗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梦想和伤感,后期的作品是超现实主义的,带有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他被称为瑞典第一位超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获得了多个奖项。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07年9月15日,贡纳尔·埃凯洛夫出生于斯德哥尔摩。埃凯洛夫一家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名叫格哈尔德·埃凯洛夫(Gerhard Ekelf),是一名证券经纪人。贡纳尔·埃凯洛夫的母亲名叫瓦尔弗里德·埃凯洛夫(Valfrid Ekelf,娘家姓为冯·黑登堡,瑞典语:von Hedenberg)。19世纪90年代起,贡纳尔·埃凯洛夫的父亲就受到梅毒进入脑部而带来的精神病的影响(跟莫泊桑一样,看来他的私生活并不光彩)。1916年,他死于梅毒引发的瘫痪。在这之前,跟他感情破裂的瓦尔弗里德·埃凯洛夫就跟他分开了,不久就改回了娘家的姓氏。1921年,她再次结婚,嫁给了贡纳尔·哈尔(Gunnar Hahr)。贡纳尔·埃凯洛夫很崇拜那很疼爱自己的生父,与继父关系不和。他也不喜欢继父带来的那个兄弟。那个新兄弟名字叫伦纳尔特·哈尔(Lennart Hahr),当时思想已经接近纳粹主义了。贡纳尔·埃凯洛夫曾在一篇文章中把他母亲称作“魔鬼手下的老巫婆”("en ond fé")。他认为自己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足够的爱,他也认为处女是超乎善恶的讨论限制的,这两个东西成了他的文章的一个重要主题。1920~1921年间,贡纳尔·埃凯洛夫和他母亲进行了一次旅行,1920年去了法国意大利,1921年去了德国。这次旅行完了后,贡纳尔·埃凯洛夫的母亲就再嫁了。贡纳尔·埃凯洛夫成年后经常去巴黎旅游。20世纪50~60年代,他曾在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突尼斯地中海沿岸国家进行了多次旅行。
第一次婚姻
1926年,埃凯洛夫从一所体育学院毕业,然后去了伦敦。他在伦敦的一所教授有关东方的知识的学校学习东方语言。他很快就回到了瑞典,进入了乌普萨拉大学,学习波斯语。他没有从那儿毕业。1928年,他收到了他生父留下来的遗产的一部分,从此你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摆脱了继父和生母对他的经济的控制。20世纪20年代后期,埃凯洛夫住在巴黎。他在巴黎学习音乐,与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建立了联系。超现实主义的影子在他的诗歌中式显而易见的。1930年,他遇见了古内尔·贝格斯特罗姆(Gunnel Bergstrm)。两年后的夏天,他和她结婚了。但就是在这年秋天,后者抛弃了丈夫,去跟女诗人卡琳·博耶(Karin Boye,1900-1941)同居。她们是同性恋。在这之前,卡琳·博耶抛弃了自己那只是出于友谊才跟自己结婚的丈夫赖夫·比约克(Leif Bjrck)。但是卡琳·博耶很快就抛弃了古内尔·贝格斯特罗姆,转而跟另一个她称之为“我老婆”的女人同居。这个“老婆”也是同性恋。贡纳尔·埃凯洛夫、卡琳·博耶、赖夫·比约克都是瑞典光明联盟的成员,也都是社会主义者。
初入文坛的失败
1932年,埃凯洛夫的诗集sent p jorden出版,他是故意不把首字母大写的,跟埃里克·林德格伦(Erik Lindegren,1910-1968)1942年做的一样。这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写于1929~1930年间,当时他在巴黎滞留了很久,于是写出了这部诗集。这部诗集是完全失败的,在当时的瑞典来说,过于前卫,以致许多读者和评论家都不理解,他们对这部诗集的看法是否定的。有些评论家认为贡纳尔·埃凯洛夫是一个想要自杀、情绪阴郁的诗人,对他的诗集抱以敌视的态度。贡纳尔·埃凯洛夫认为当时的瑞典读者好没有为现代主义诗歌做好准备,他们甚至因为这部诗集的题目的首字母故意没有大写而抨击他。不过他写这部诗集时确实有自杀的念头,一边写还一边听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的音乐作品。他在诗集里寻求“让我死的毒药或让我活的梦想”。他接下来的书的出版中伴随着他情场上的失意和酗酒。1933年,他对纳粹主义产生了警觉,为此他专门去阿道夫·希特勒政权治下的德国旅游了一次,观察纳粹主义统治下德国人的生活状况。他写道:“地狱已经接近我们的脚下”,“恨的时代已经到来”。一年后,他的《贡献》(Dedikation)一书出版了,里面写的是他的观点和理想。他在学习了阿尔图尔·兰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的手法,受到了后者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诗句“我说:人必须成为先知,人必须使自己成为先知。”就是一个明证。《贡献》中有一首名叫Fossil inskrift的诗,写的是一名名叫卡尔·弗雷德里克·希尔(Carl Frederik Hill,1849-1911)的身患精神分裂症的艺术家的故事。1946年,埃凯洛夫在诗歌《C.F.希尔》(C.F. Hill)中再次写此人的故事,这在埃凯洛夫的诗歌中是比较少见的。
获得名气
1932年3月12日,也就是贡纳尔·埃凯洛夫结婚前不久,瑞典土木工程师、金融家、企业家伊瓦尔·克鲁格尔(Ivar Kreuger,1880-1932)在巴黎自杀,因为他的企业实际上已经破产,只是还没有被宣告出来。埃凯洛夫把他生父留给他的遗产的大部分投资进了伊瓦尔·克鲁格尔的公司里,后者一死,公司就被宣告破产,埃凯洛夫的钱也就相应地消失了。这笔钱的故事后来被托马斯·艾略特(T.S.Eliot,1888-1965,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工成了一首诗。这笔钱打水漂之后,埃凯洛夫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他大量发表了自己早年间翻译的伊本·阿尔-阿拉比(1076-1148)、兰波、罗贝尔·德诺(Robert Desnos,1900-1945)等人的作品。与此同时,贡纳尔·埃凯洛夫与哈里·马丁逊(1904-1978,197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图尔·隆德克维斯特(Artur Lundkvist,1906-1991)、艾温德·雍松(Eyvind Johnson,1900-1976,197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等瑞典作家几乎同时被介绍到了外国文坛,开始为外国读者所知。同时他在瑞典也渐渐地获得了成功。
1935年,埃凯洛夫遇见了梅·斯特林堡(Maj Strindberg)。他们的来往信件出版于1989年。埃凯洛夫做了一小段时间的Social-Demokraten杂志的文学评论作者。同时,他也开始写艺术评论,还跟阿尔图尔·隆德克维斯特、埃温特·约翰逊等人一起,创办了一本名为Karavan的杂志。埃凯洛夫是一个个人主义者,喜欢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所以从不参加任何政党,只有最初加入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瑞典光明联盟(一个文学团体)是半个例外。但是劳工联合会的杂志上发表过他的诗歌。用工人作家伊瓦尔·洛-约翰森(Ivar Lo-Johansson,1901-1990)的话来说,读者无法理解。伊瓦尔·洛-约翰森在20世纪30年代与埃凯洛夫成为了朋友。相信共产主义的洛-约翰森在1985写成的Frihet中形容埃凯洛夫道:“他的一切东西都是从书中学到的。他嘲笑群众,嘲笑工会,嘲笑一切还被人们相信的信条,也不同意无产阶级能带领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使世界更美好的观点。”20世纪30年代,埃凯洛夫参加过至少一次国际劳动节节大游行,但虽然他同情穷人,却从来参加任何政治活动。
在1935年的一篇文章中,埃凯洛夫把他跟兰波划开了界线,尽管后者很大程度上地启发了埃凯洛夫的早期作品。埃凯洛夫转向对伊迪特·索德格朗(Edith Sdergran,1892-1923)的诗歌的研读中去了。埃凯洛夫在这之前从未听说过伊迪特·索德格朗。他没能见到伊迪特·索德格朗,但却见到了后者的母亲,海伦娜·索德格朗(Helena Sdergran)。后来,他说过,海伦娜·索德格朗说的瑞典语夹杂着过气的时髦话。他说,伊迪特·索德格朗的瑞典语语法存在着问题。1938年,贡纳尔·埃凯洛夫和埃尔默·迪克托纽斯(Elmer Diktonius,1896-1961)去位于芬兰雷沃拉(芬兰语、瑞典语:Raivola,现在俄罗斯的罗西诺,俄语:Рощино)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的住所进行了一次探访。贡纳尔·埃凯洛夫的诗集Opus incertum(1959)中的诗歌Jag skriver till dig被认为与伊迪特·索德格朗的《不存在的国土》有着某种联系,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应该是与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1899-1984)的Je vous écris d'un pays lointain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出版的诗集Frjesng向人们展示了埃凯洛夫受到的托马斯·艾略特的影响(埃凯洛夫把后者的East Coker译成了瑞典语)。但是,直到1948年,两位诗人才见到了面,当时是T.S.艾略特在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埃凯洛夫有时会被称作瑞典的T.S.艾略特。T.S.艾略特是埃凯洛夫最先发现的同时代的现代主义英语诗人中的重要人物,后来他又否定起了他的价值。严肃的、幻想较少的Frjesng跟东方诗歌也有着联系,尤其是佛教和老子。但是与卡戎的船有关的序曲,又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屠杀和暴行有着莫大的关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典是中立国,但她的邻国却全都被侵略势力蹂躏。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埃温特·约翰逊在内的一批作家开始批评这受到争议的中立政策。埃凯洛夫随笔集Promenader描述了其他国家的杀戮对他的影响的深刻程度。他在书中的立场是一个反对一切意识形态的作家、局外人、个人主义者。
他在战后的1947年写了一本主题一样的书,名为Ulflykter。
第二次婚姻
1943年,贡纳尔·埃凯洛夫与古尼尔德·弗罗德奎斯特(Gunhild Flodquist)闪婚。他经常叫妻子的昵称,努恩(Nun)。这段婚姻持续了接近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凯洛夫出版了Non Serviam,里面写的东西幻想成分很少,主要是对人类美好愿望的拷问。埃凯洛夫写道:“在现实生活中你一文不名。”他认为世界是不完美的。作为一个文学上的反叛者,他把自己比作光之使者(路西法),就像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所做的那样。
1951年出版的Om hsten收录了埃凯洛夫一些最著名的诗歌,包括Rster under jorden。也是这一年,埃凯洛夫的第二段婚姻终结了。埃凯洛夫抛弃了妻子,转向了妻子的妹妹英格丽德·弗罗德奎斯特(Ingrid Flodquist)。1952年,他们结了婚,然后到荷兰法国意大利进行了一次旅行。英格丽德·弗罗德奎斯特也是一名诗人,1949年出版了诗集Gobelng。她与埃凯洛夫的女儿,苏姗妮·夏洛特·埃凯洛夫(Suzanne Charlotte Ekelf,1952- ),出生于1952年。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埃凯洛夫一家搬到了锡格蒂纳(Sigtuna)。埃凯洛夫最后也是死在这里的。
文学生涯的后期
在Strountes(1955)中,埃凯洛夫重新开始了他早期的文学探索。他在诗歌中主要对文字的意义进行再造,并且给读者展示出词语意义的广泛与贫乏。埃凯洛夫在接下来的诗集中广泛地运用了悖论和对比等手法,而且从不给出任何解答,全凭读者去猜想。
En Mlna-elegi(1960)是一部很具个人特色的诗集。在这部诗集里,伊曼纽尔·斯维登堡(Emanuel Swedenborg,1688-1772)、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伊迪特·索德格朗、卡尔·迈克尔·贝尔曼(Carl Michael Bellman,1740-1795)等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作为一部作者所说的“挽歌”("elegi"),它们在风格上很像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1914)。埃凯洛夫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写它们了,但是这项工作直到1960年才完成。诗集写的是1940年一个名叫莫尔纳(Mlna)的人死去之前,他的思绪。
1958年,埃凯洛夫成为了瑞典学院的一名院士,并且收获了乌普萨拉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尽管他没从那儿读到毕业)。1961年,他的母亲瓦尔弗里德·埃凯洛夫去世。在她死之后,贡纳尔·埃凯洛夫出版了En natt i Otocac,这是一部有关在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旅行的诗集。1966年,埃凯洛夫获得了北欧文学奖。
1965年,埃凯洛夫出版了Diwán ver Fursten av Emgión,这是一部有关拜占庭帝国的诗集,与Sagan om Fatumeh(1966)和Vgvisare till underjorden(1967)构成三部曲。这三部诗集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被认为是没有什么政治意图的。埃凯洛夫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生活在12世纪的伊本·阿尔-阿拉比的诗歌有了很大的兴趣,并且希望能对古代国家进行描述,这次讲述古老的拜占庭帝国正合他的意愿。埃凯洛夫先是在伊斯坦布尔的一个旅馆的单人房间内(stanbul)写下了17首诗,当时正是晚上。在诗集Non serviam中的Samothrake里他写过有翼的处女,同样的题材他又在诗集Frjesng写过。在1950年写给拉贝·恩克尔(Rabbe Enckell,1903-1974)的一封信中他提到了自己对神的观点。这些东西他都在三部曲中写到了。
去世
1968年3月16日,贡纳尔·埃凯洛夫在锡格蒂纳去世。他的骨灰被洒进了萨迪斯河(Sardis)。1989年,贡纳尔·埃凯洛夫研究会成立。埃凯洛夫死后,他的遗作仍然发表和出版了很多,而且吸引了很多的读者。在他死前他准备写一本自传,并且像司汤达(Stendhal,1783-1842),假托在一个虚构的人的名下,但这个计划因为他的死而完结。
主要作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第一次婚姻
初入文坛的失败
获得名气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婚姻
文学生涯的后期
去世
主要作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