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1905年创于香港的民营企业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原名“广东南洋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中国近代由华侨资本经营的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于1905年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由爱国华侨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20世纪中国卷烟工业创办最早、规模最大、享有盛誉的烟厂之一。当时公司生产的“飞马”“双喜”“白鸽”等品牌卷烟在市场上备受欢迎。但是因为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较为落后,且受到英美烟草公司打击,公司在开办3年后因亏本而歇业。1909年2月,简氏兄弟在叔父的全力支持下,重整旗鼓,再度开业,并将公司更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1年,公司始由亏损转向盈利。1915年冬,简氏兄弟向北洋政府申请注册公司。1916年冬,简氏兄弟在上海东百汇路开设了分厂,置有6台卷烟机,千余名工人。1918年,公司总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迁至上海市,改上海为总厂。1919年,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改名为“南洋兄弟烟草Inc.”。1925年,简玉阶将南洋公司再度扩大,在汉口、上海浦东两地相继建了两座新厂,公司营业额陡增,年盈利达200万银元以上。1927年,在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的挤压下,南洋公司不断亏损。1928年至1930年间,亏损达575万银元,公司被迫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并停办浦东分厂以资维持,翌年1月,宣布上海厂停工。1937年,公司被官僚资本渗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总厂毁于战火,并被日军占用,充作野战邮便局,工人遭遣散。1940年夏,总公司迁到香港特别行政区,1946年迁回上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2月正式实现公私合营简玉阶出任合营后的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被聘任为总经理。抗战胜利后,南洋烟草上海总厂于1946年5月恢复生产,1949年6月25日起正式由上海军管会实施监督与保护,1951年4月,南洋兄弟烟草Inc.召开第一次董事联席会议,通过公私合营协议,企业改名为“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4月12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所获荣誉
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主要遗存:虹口区:办公楼1座;静安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制造厂;武汉市:办公楼1座;广州市:简园;股票、烟标、广告画、历史照片
入选理由:1949年前中国最大的民族烟草企业,由华侨资本经营的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打破了英美烟草集团对中国烟草业的独占局面;中原地区民族工业的先锋,也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品牌之一;中国建立最早、历史最长的民族烟草企业之一。
发展简史
这一时期兄弟公司的兴起,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工业在创建之初因资金不足,需要不断整合和充实力量的状况,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侨资企业中家族经营方式的特征。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二人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提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许多上了年纪的上海人还会记得这家规格较大、历史悠久的公司。说到历史悠久,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成立于20世纪初,历经不同时期,长达半个世纪,这在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中是不多见的。
其他信息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从1905年的创建到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其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而简氏兄弟以国货为号召,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确也体现了爱国华侨励精图治振兴民族工业之举。
发展历史
胚胎于香港
简照南,1870年生,广东南海人,17岁时随叔父简铭石去香港经商,后在日本神户自设东盛泰商号。简玉阶是简照南的弟弟,比哥哥小5岁,1893年随兄去日本学习经商,经过几年艰苦创业,事业有所发展。
20世纪初,面对洋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简氏兄弟萌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1905年兄弟二人筹集资金,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香港创办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但3年后即亏本歇业。在困难面前,兄弟二人并没有退缩。在简铭石的全力支持下,公司在拍卖整理后,于1909年改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继续营业。兄弟二人分任总、副经理。改组后的南洋烟草公司,简家居绝大多数股份,其中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占47%,另一兄弟简孔昭占47%。
崛起于上海
辛亥革命后,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兄弟二人抓住时机,致力于推广中国货,新产品畅销华南及南洋各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司业务得到迅速发展。1916年在上海设立分厂,每年盈利均高达百万元。1918年改上海厂为总厂,香港厂为分厂,工人万余名。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也曾在本公司做过钳工。
1919年8月,为对付英美烟草集团的压迫,简氏兄弟登报招股,将公司再次扩大改组,于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地共设5厂,同时开办锡纸厂,并在烟叶产地设收购处、焙叶场。简照南任公司总经理,简氏家庭仍占股份的60%以上。在随后的几年里,公司年年盈利。
受制于人
1923年兄病逝后,简玉阶继任总经理。1925年公司再度扩大,在浦东、汉口设新分厂。从1927年开始,由于中外卷烟业竞争加剧,民族资本得不到保护,再加上内部管理不善,家族矛盾凸显,公司连年亏损。到抗战前,企业已濒于奄奄一息的境地。
1937年宋子文集团借机控制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并取得公司半数股权。简玉阶任董事和设计委员,实际处于闲职地位。之后的12年,公司一直为官僚集团把持和控制。
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的总厂被日军炮火所毁,公司的业务中心也就转移到香港和重庆,汉口的分厂也迁往重庆。
公私合营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对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上海厂、重庆厂、汉口厂、广州厂相继实行了军事监管,没收官僚资本,成立了临时管理委员会,1951年2月召开了第一次董建联席会议,通过公私合营协议,企业改名为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玉阶先生出任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被聘任为总经理。到1957年,公司盈利增长了十倍以上。上海、汉口、广州、重庆四厂先后改为独立核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家计划。
1960年,“南洋”董事会决定,委托中国银行驻港总稽核室代管其香港厂。与此同时,“南洋”设在各地的烟厂和办事处都分别划归当地政府管理。至此,“南洋”设在上海市的总公司变成空壳公司,其留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厂一脉则继续发展。196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在北京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扶持振兴老牌民族企业“南洋”的发展,并责成国家有关部门在优质烟叶的供应上给予鼎力支持。
1965年6月,“南洋”完成由香港的鹅颈桥旧厂迁往九龙新蒲岗六合街6号的迁址工作。搬入新厂区后,“南洋”添置和更新了设备。自此,“南洋”的业务发展也开始进入正常轨道,其本港销售逐年增加,出口市场也稳步扩大。
上实的南洋
1980年,“南洋”在产权关系上正式归属上海市政府。1981年,上海市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设立了全资窗口公司“上海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南洋”即成为“上实”旗下的成员企业。
从“上实”接掌“南洋”起,“南洋”走上坚持突出主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的发展新路,并逐步实现生产与管理的现代化。
在新的发展阶段,“南洋”得到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厚爱。历届市政府领导人勉励公司再接再厉,不断创新,把民族企业的好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重组
1996年,“南洋”经过重组,其资产进入“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上实控股”)。是年5月30日,“上实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此举标志着“南洋”跃上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新台阶。
1997年香港回归后,就在亚洲金融危机最险恶的时刻,“南洋”在上海实业集团及“上实控股”的全力支持下,不仅不“内撤”,反而更加坚定扎根香江和支持香港经济繁荣稳定的决心,并当即投下8.8亿港元的巨资对厂房进行搬迁扩建,使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全面更新升级,大大提升了“南洋”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
如今,“南洋”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核心技术、生产与管理全面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并且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而持久的品牌信誉。
参考资料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27
历史风云中的烟草巨擘.东方烟草网.2024-01-27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27
一江一河的烟草故事.东方烟草报.2023-11-30
目录
概述
所获荣誉
发展简史
其他信息
发展历史
胚胎于香港
崛起于上海
受制于人
公私合营
上实的南洋
重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