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士
章士钊(1882——1973年)的故居,51号宅院,位于
史家胡同中部。是章士钊先生在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住宅。2012年7月,因违规施工被市文物局执法队叫停。但施工方并未停工,而是顶风作业。市文物局将公布对这起违规施工的调查结果。
故居简介
爱国人士章士钊(1882——1973年),于1949年11月举家由沪迁京,开始住在
朱启钤先生家中,1959年周恩来总理探望时发现居住拥挤的问题,便亲自出面解决,当时章夫人选中了史家胡同51号院。
故居格局
建筑信息
该宅原为三进四合院,章先生一家住前两院,将第三进院落分出去,由北面内务部街另辟门。现存建筑
坐北朝南,广亮大门一间,硬山顶合瓦皮条脊屋面。一进院大门西侧有倒座房五间,硬山顶合瓦皮条脊屋面,北房为三开间的过厅,后出廊,硬山顶筒瓦过垄脊屋面。二进院正房三间,前廊后厦,两侧带有
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均为硬山顶筒瓦过垄脊屋面,抄手游廊连各房。院内四隅种有
海棠花、
苹果等果木,优美宜人。正房内的木装修颇为精美,北面抱厦部分的隔扇由两座八方
屏门组成,其顶部为一个楼阁式书橱,上带朝天
栏杆,书橱由西面次间内的一架楼梯上去。室内还有一槽碧纱橱。
章士钊先生去世后,该宅由其女
章含之及女婿乔冠华居住。
现有状况
现在该院南半部分为好园宾馆,北半部为单位宿舍。
53号宅院在51号之西,该宅为一
坐北朝南的三进四合院,现存建筑形制是,大门居中,已改为两扇铁门,东侧有倒座房三间,西侧两间。一进院正房三间,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两侧
耳房各两间,东侧墙有一扇门可通51号一进院。
二进院落为一过渡庭院,院内种植花木。三进院有正房三间,两侧各带耳房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三间左右各带耳房一间,各房均带前廊,硬山顶筒瓦过垄脊屋面,室内花砖铺地。现为宾馆。55号宅院在53号之西,为一坐北朝南三进四合院,现已分割为两部分,南半部为55号,北半部即第三进院现为内务部街44号。
现存建筑
现存建筑形制为,广亮大门一间,硬山顶合瓦
清水脊,门前一对
抱鼓石,门扇有铜包叶。门内有一字
影壁,上有
砖雕清代和亲王题诗。影壁东侧有一段廊子,廊东侧为一小跨院,内有南房两间。大门西侧有倒座房九间,为硬山顶合瓦过垄脊屋面。北面一殿一卷式垂花门通二进院,院内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且北面带有
耳房两间,均为硬山顶合瓦清水脊屋面。抄手游廊连接各房,廊子上带有倒挂楣子。
第三进院
第三进院有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抄手游廊连接各房,均为硬山顶合瓦清水脊屋面,并带排山沟滴。现在为单位宿舍使用。以上三院均为
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之争
2011年7月21日中午,中国互动媒体集团总裁,章含之的女儿
洪晃通过
新浪微博自曝已将“史家胡同51号”还给了外交部,并称最终法院指定评估公司评定总维修费用80万,由外交部支付。至此,经法院调解,洪晃与外交部的“史家胡同51号”之争终有定论。洪晃将在15天时间内搬离。据介绍,早在2009年,其母亲章含之过世不久,拥有史家胡同51号院产权的外交部,连续三次发通知要求租住在该院的洪晃腾出房屋。洪晃同意搬出,不过,要求外交部支付该院30年的维修费。原因是,自乔冠华去世后,外交部作为房东没有对这个房子进行维修。所有维修费用由她支付。双方未能协商成功。
此后,外交部起诉
洪晃,北京东城法院受理此案。洪晃自称:“这官司我知道我肯定输”。
对这个即将离开的史家胡同51号院子,洪晃说:“这个院子对我最重要的东西我都有了,就是我的记忆,这个谁也拿不走。”
外交部对此事没有回应。
故居被拆
事件经过
2012年6月23日,洪晃通过微博透露,“刚刚得知坏消息:挂着文物保护牌子的史家胡同51号居然全部被拆掉了。”由于在保护范围内进行超范围施工,且未按规定在施工前办理相关手续,7月6日上午,市文物局执法队给史家胡同51号院章士钊故居的施工单位下达了停工令。
原状毁坏
因没有房产证,2011年7月,
洪晃从“史家胡同51号”腾退。2012年6月23日,洪晃通过
新浪微博曝出“史家胡同51号”被拆。文保人士曾一智看到洪晃的微博后,于6月25日和7月1日两次到现场探访。而后,曾一智又通过比对历史照片发现,院内已有部分文物:如院内有房屋的门槛不见了,车库的后墙被拆,并可见拆下的旧砖。曾一智随即向
北京市文物局执法队举报,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称施工方违反修缮方案,破坏文物。
据
曾一智介绍,她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后,得到了北京市文物局对该修缮方案的审批意见:史家胡同51号是名人故居,维修工程应保持其历史风貌,应严格遵循文物修缮“最少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等原则,保护文物及其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组织实施。在工程施工中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及文物、人员安全。开工前请及时按规定办理各项工程手续。
下停工令
市文物局执法队赵建明表示,施工方没有办开工手续就擅自开工,7月6日上午,市文物局执法队已给施工方下达了停工令。赵建明还表示,将组织专家前往史家胡同51号章士钊故居,到现场认定是否严格按照修缮方案施工。
后续发展
2011年7月,因违规施工被市文物局执法队叫停。但施工方并未停工,而是顶风作业。从7月8日早上起,史家胡同51号院已停止施工。下午3点半左右,市文物局请的几位老专家进入51号院,实地查看了解情况。市文物局将公布对这起违规施工的调查结果。
据附近居民介绍,51号院从7日晚上开始关闭了大门,不允许其他人进入。
寓所详解
史家胡同51号
王之鸿
史家胡同属
东城区朝阳门地区,是
东四南大街从北往南数的第七条胡同,自西向东沟通东四南大街和朝阳门南小街,长700多米。明代,即称“史家胡同”;据传,因胡同内住有史姓大户而得名,胡同内原有“史可法祠堂”。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胡同南侧的“京华”和“官学大院”两条小胡同并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八条”,后恢复原称。
史家胡同51号,旧时的门牌是24号,在胡同西段北侧,
坐北朝南,原是一座三进四合院。
章士钊入住之时,认为房屋太多,一家人住不了,遂将第三进院分出,在内务部街南侧另辟街门,形成独立院落。于是,史家胡同51号就形成一座二进四合院。街门面南,为“广亮大门”①,大门内迎面是一座“一字
影壁”(1985年拆除),大门西侧的6间倒座南房和3间北房构成一进院,倒座南房最西边的两间是车库,临街开有车库门;北房是过厅②,为硬山
筒瓦头脊。二进院有正房和东、西厢房各3间,院内有抄手游廊环绕;正房左右各有
耳房1间。正房的内部装修为
清代式样:北部抱厦部分的隔扇由两座八方
屏门组成,屏门顶部有一个楼阁式
书架,上有朝天
栏杆,西里间屋有一架楼梯通向书橱,室内还有碧
窗纱。院内栽有
海棠花、
苹果等树木,环境幽雅。
1960年,
章士钊入住此院;辞世后,其女章含之、乔冠华(曾任外交部部长)夫妇在此院居住。
1984年1月10日,
东城区人民政府将史家胡同51号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号秋桐,湖南善化(今
长沙市)人。清末任
上海市《
PHY苏报》主笔,协助
黄兴筹建“
华兴会”。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民主报》主笔,
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曾主编《
甲寅》周刊。1933年起在上海做律师,并任
上海政法学院院长、
冀察政务委员会法制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国务参政会参政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著有《长沙章氏从稿》、《为政尚异论》、《
逻辑指要》、《
柳文指要》等。
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2月,
章士钊作为“上海和平代表团”(由颜惠东、章士钊、邵力子、
江庸等组成)成员,以非官方的身份赴
北平市作试探性商谈,4月,章士钊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北平和平谈判,双方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宣告破裂,章士钊去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9月,章士钊回到北平参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1月,章士钊全家从
上海市迁至北京,开始住在东四八条54号(今111号)。
东四八条的房产系
朱启钤之女
朱湄筠所有。1953年,朱启全家也迁至此宅。朱、章两家人口都很多,
章士钊夫妇及其子女住得比较拥挤,且有寄人篱下之嫌。1959年,周恩来总理到东四八条探望章士钊,了解情况后,便亲自出面为章士钊联系解决住房。结果是章士钊的夫人相中了史家胡同51号。
关于人物
在当年的
新文化运动中,章士钊属于旧文化的维护者,但他与新文化的代表人物
胡适,却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演绎出一段文坛佳话:
二人照了一张合影,在照片的背面又各题诗一首。章士钊写的是白话诗——“你姓胡,我姓章;你讲什么新文学,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你不攻来我不驳,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将来三五十年后,这个相片好作文学纪念看。哈、哈,我写白话歪诗送给你,总算老章投了降。”胡适写的却是旧诗——“但开风气不为师,龚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开风气人,愿长相亲不相鄙。”
注:
①广亮大门,是
北京四合院中等级最高的宅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
②过厅,也称腰厅,即:中间一间为连接前、后院的通道。
③二,指
晋朝碑刻《
爨宝子碑》和
刘宋碑刻《爨龙颜碑》。
在一般人心目中,
章士钊是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的一生多姿多彩:革命者、报人、政论家、高官、律师、社会名流。年纪稍大些的人,大约都知道毛泽东与他的关系非同一般。其实这里面,还有个著名的“毛泽东还帐”的故事。
1920年,毛泽东为了筹备湖南共产党的成立,又想援助一部分同志去
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目较大的钱款。一时无法筹措,就想起了章士钊,请他帮忙。不久,章士钊即筹集了2万
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解放后,毛泽东的秘书每年
春节都送上两千元给
章士钊先生,说是主席来还帐。章士钊十分不安地说: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我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毛泽东却说,这是用我的稿费给的一点生活补助,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章士钊先生在北京的住所。文章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名家宅院》。
章士钊的一生色彩斑斓。从
清代秀才,到
上海市《
PHY苏报》主笔;从辛亥革命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到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从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章士钊先生对中国近、现代社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