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律师(1601-1679年),即释读体,字见月,明代高僧,宝华律宗第二代祖师,亦即中兴律宗的一代宗师。俗姓许,名冲霄,
云南省楚雄俯人,祖籍
句容市人,其先人从军云南,因功封世袭指挥使,而于楚雄为家。14岁父母双亡。少好游,曾到
金沙江,甸尾等地,因羡慕
赤松子,遂出家当道士,后舍道入佛。32岁从宝洪山亮如法师剃度,法名读体。明崇祯九年(1636)年到镇江海潮庵,第二年从
禅定受具足戒,继而随三昧传戒诸方,开始阅读
律藏,为各方所推重。38岁入金陵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被提拔监院,并为大众讲戒,“析义释文,口若悬河,座下千人,罔不叹服”(《
中国佛教史》)清顺治二年(1645)三昧将圆寂,以衣钵戒本授读体,继承法席,主持宝华山30余年,
康熙帝十一年1672年),江南大饥,见月募化赈粥50多日,救活饥民数以万计。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二十二日圆寂,终年79岁,其著述有《传戒正范》、《大乘玄义》、《毗尼止持会集》、《毗尼作持续集》等十部传世,其中《传戒正范》至今仍为我国传戒之蓝本。其口述自传《
一梦漫言》最为有名,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人传诵。
传略
读体,号见月,是明末清初重兴律宗的巨匠,世称见月律师。俗姓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上巳节生于云南楚雄,其母梦梵僧人室,寤而生师。律师十四岁时。不幸双亲相继而逝,其二弟幼小,二人苦失所依。其
伯父膝下无子,怜之恩育教诲。师擅绘画,因效写大士像,被称为小
吴道子。
崇祯元年(1628)伯父去世,他信了
道教,后来有老僧送他一部《华严经》,阅至《世主妙严品》,翻然有悟,即决心舍道入佛。崇祯五年(1632)三十二岁从宝洪山亮如剃度,法名读体。
他自崇祯六年(1633)起,离滇经
贵州省至湖南宝庆五台庵,参愚(观衡)。礼别后游
庐山,又渡江至黄梅破头山、
天柱山等道场,遍礼
三昧律师重修的诸祖庭。顺流朝礼青阳九华山,至南京报恩寺,闻
禅定在五台传戒,北上参礼。但他这时因衣钵萧条,未能受戒。暂住塔院寺,阅《楞严义海》。
崇祯九年(1636)离五台南行,到了
镇江市。第二年(1637)四月才于镇江海潮庵从三昧受了具足戒。从此以后,随侍三昧传戒诸方,开始阅读
律藏,为各方所推重。
崇祯十二年(1639),三昧应请入南京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用他为监院,并为众讲戒。清顺治二年(1645)三昧将示寂,嘱他继任法席。从此以后,他住持宝华山三十余年,重建殿阁,筑石戒坛,定制每年春冬传戒,结夏安居,寺规整肃,成为各方的模范。他治事之暇,即从事著述,对于近世律学的重兴,起了一定的作用。
顺治三年(1646),清兵借口‘
华山通贼’,派兵围寺,捕去许多僧众。他以至诚无畏的精神从容应付,使华山转危为安。他圆寂前数年,应弟子请,曾自撰《
一梦漫言》,追述行脚时事和他一生为法奋斗的历史。
康熙十八年(1679)正月二十二日示寂于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世寿七十九,僧腊四十八。
御史李模为撰《见月大师塔铭》,方咸享、
尤侗各撰《见月和尚传》,都非常推崇他。
见月戒行精严,护法能干。
禅定曾对人说:今日道场魔事不兴,则不显见月的才能。这是我在这一戒期中的收获。可见三昧对他的器重。三昧令他继任
华山住持时,他无法固辞,认为要整顿佛门,应该建立规制,革除弊端,按照制度办事。于是提出十条规约,要求全寺僧众共遵。后来华山宗风闻名于全国,应归功于他所建立的制度。
李叔同跋《
一梦漫言》说:‘师一生接人行事,皆威胜于恩,或有疑其严厉太过未近人情者;然末世善知识多无刚骨,同流合污,犹谓权巧方便、慈悲顺俗以自文饰;师之言行正是对症良药’(《佛学丛刊》第一辑)。
见月禀性正直,规过无隐。他的生平作事,力求依照律仪。
顺治帝七年(1650)
藕益智旭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成,致书见月说:‘律学之□,将及千载。义净、
怀素二师既殁,能知开遮持犯,轻重缓急者,绝无其人。……闻座下奋金刚志,秉智慧炬,革弊遵古,喜而
不寐。冀获良晤,尽献片长,以益明圣。’可见对他推重的情形。天童木陈(道忞)在
清代望重朝野,目空一切;但他撰《见翁法兄华山
金轮法王七十寿序》(《宝华山志》卷十一),对于见月秉承佛制整饬僧纪的业绩也表示极大敬意。
他的著述有《毗尼止持会集》十六卷、《毗尼作持续释》十五卷、《传戒正范》四卷、《
毗尼日用切要》一卷、《沙弥尼律仪要略》一卷(以上五种均收于《续藏》,前三种于
乾隆二年由
福聚奏请入藏),《度正范》、《僧行规则》、《三归,五、八戒正范》、《黑白布萨》、《出幽冥戒》、《大乘玄义》、《药师忏法》等各一卷。
见月弘戒数十年,戒弟子以数万计,法嗣亦有数十人。《南山宗统》卷五记载他的法嗣有:定庵基、宜洁玉等六十八人。定庵德基继席华山,著有《磨会释》十四卷、《毗尼关要》十六卷、《毗尼关要事义》一卷(后两种收入《续藏》)、《比丘尼律本会义》十二卷,又尝辑《宝华山志》十二卷未行世(今本《宝华山志》十五卷,系刘名芳修,
福聚参校)。宜洁书玉别号佛庵,自
华山分住杭州昭庆寺,重振戒坛。著有《梵网经菩萨戒初津》八卷、《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二卷、《
沙弥律仪要略述义》二卷、《二部僧授戒仪式》二卷、《羯磨仪式》二卷(以上俱收入《续藏》)。清守一的《诸家宗派》中南山律派,以
道宣为第一世,十三传至金陵古林庵慧云
如馨。馨传
禅定寂光,为宝华山第一代。自‘如’字起演派五十六字,传至浩净发圆为第十六世(
蒋维乔:《
中国佛教史》卷四)。其中第七世文海福聚分灯于
北京市,为
法源寺第一代律祖,
清代中叶以后颇隆盛。(
林子青)
年谱
甲戌九月,依《一梦漫言》及别传摭录,惟举梗概,未能详耳。《漫言》上卷自记年岁数处,可为依据。今编年谱,准此推衍。下卷谓
顺治七年五十岁者,或有误,以彼后贤改订焉。
晋水尊胜院沙门亡言。明万历三十年,壬寅,一岁
是年
上巳节师生。
师姓许姓,名冲霄,云南
楚雄府人。旧籍江南句容。远祖某,于明洪武时,从军开滇黔,以功世袭指挥,遂家焉。父昌,母吴氏,梦梵僧入室,寤而生师。
是年,古心律祖六十二岁,
三昧律师二十三岁,颛愚大师二十四岁,
藕益智旭四岁。
双亲相继弃世,二弟幼小,由伯恩育教诲。
伯父年老无子,欲使师袭职为指挥,师不屑也。师善绘大士像。是年十一月,古心律祖示寂。
性好游览,往
金沙江,遇萧暗初。同往浪穹,晤
杨绍先,居萧园。
天启七年,丁卯,二十六岁
十二月闻伯父逝,发心出家,易道士服,更名曰真元,号还极。
除夕,梦为僧形,自思后必为僧。
崇祯二年,己巳,二十八岁
仍居萧园。
崇祯三年,庚午,二十九岁
正月往三营,主龙华会坛,斋僧每日千余人。始晤成拙,由是以为僧友。会将毕,仍返浪穹。
崇祯四年,辛未,三十岁
三月移居
剑川州赤岩书室。六月获读《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急欲披剃为僧。八月朝
鸡足山,九月到落马。
崇祯五年,壬申,三十一岁
十月依亮如老法师披剃,名读体,号绍如。成拙来。
正月往鹤庆府,四月离师,往参三昧和尚受戒,与成拙同行。十月至湖广武冈州止水庵,过冬。
崇祯七年,甲戌,三十三岁
四月往
宝庆府,参颛大师,深蒙奖励,诫勉当效大师操履。冬到
南京市,往山学楞严咒。
崇祯八年,乙亥,三十四岁
崇祯九年,丙子,三十五岁
七月离五台,改号见月。九月到江南,住镇江甘露寺过冬。
二月到
海潮庵,四月依
禅定和尚受戒,八月任西堂,始阅律。
熏教授师授紫衣。是冬,熏师示寂。
崇祯十二年,己卯,三十八岁
正月侍三昧和尚返石塔庵,至龙潭,阻风三日,和尚登华山,发愿重兴。三月始任教授。四月和尚入
华山,嘱任监院。九月成拙到华山受戒。
崇祯十三年,庚辰,三十九岁
四月因达照师怨,下山,往无锡,旋归华山。
崇祯十四年,辛巳,四十岁
华山寺宇,方向未合,故尔常住不兴,乃改向移转。卸瓦运砖,一一莫不以身先之。
崇祯十五年,壬午,四十一岁
因前殿香灯行非法事,众皆云可恕,师下山。十月往
黄山市。
三月返华山。
崇祯十七年,甲申,四十三岁
在
嘉兴市募资,欲为和尚建寿塔。六月和尚疾,和尚归
华山。闰六月四日和尚示寂,嘱继法席。立十约,大众不悦。十月集众告白,将遵制行法,三日后,达照师辞当家,香师他往,诸同戒皆散,旧执事等十去八九,惟百余同志奋发协助,愿共持戒。
清顺治三年,丙戌,四十五岁
始行安居。八月清兵围寺,尽提僧往,翌日放回。
顺治五年,戊子,四十七岁
顺治六年,己丑,四十八岁
二月
达照法师师之徒,有一二人故侮僧规,达照纵不训。师下山,欲上北五台,至
滁州市,遂归。
顺治七年,庚寅,四十九岁
是夏益大师《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成,并予师书,赞叹弘律。
顺治八年,辛卯,五十岁
顺治九年,壬辰,五十一岁
顺治十年,癸巳,五十二岁
顺治十一年,甲午,五十三岁
是秋,复修般舟三昧九旬。
是夏,《毗尼作持续释》刊行。师所撰述,尚有《大乘玄义》、《毗尼止持会集》、《黑白布萨》、《传戒正范》及《僧行轨则》等。
康熙十三年,甲寅,七十三岁
康熙十七年,戊午,七十七岁
岁晚示微疾。
康熙十八年,己未,七十八岁
正月既望,力疾起视,诫弟子曰:勿进汤药,更七日行矣。至期端而化,即正月二十日也。寿七十八岁,别传作七十九岁,腊四十八。荼毗,得五色舍利。
释如馨,字古心,姓杨氏,
溧水区人也。少即信佛。年四十一乃剃染,步礼五台,乞
文殊菩萨授戒。见一老妪,形枯发白,授敝伽黎,竟去。顷复呼曰:比丘比丘,文殊在兹。馨方惊愕,已失所在,如梦初觉,顿悟戒旨。尔后南旋,
中兴戒法,人咸谓优波离再世。
朱翊钧复延至五台,为
开皇坛说戒。敷座之日,祥云盘空,帝心悦豫,赐号慧云律师。以
万历四十三年示寂。帝命图其遗像,供于大内,并题赞曰:瞻其貌,知其人,入
禅定,绝六尘,昔波离,今古心。元季以来,律学荒芜,及馨乃复弘扬,世称中兴律祖云。
释寂光,字三昧,姓钱氏,
广陵区人也。年二十一出家。初从雪浪习贤首教观。后依古心受戒,遂精毗尼,弘传诸方,如《一梦漫言》记载,学者可披寻焉。
生平
由道入佛
读体见月律师,俗姓许,名冲霄。云南楚雄人。生于明代
万历十九年(1602)。在他刚满十四岁那年,父母不幸相继去世。
伯父遂将他与小弟一同收养。
见月师年轻时擅长绘画,特别喜欢画观音像,因此而小有名气,人称小
吴道子。
二十五岁那年,他往
金沙江一带游览,偶遇旧友-浪穹县文学士萧闇初。受萧友邀请而住其家一年多。
一天,他正同几位好友相聚萧家花园内饮酒赏花,谈笑间忽接家书,知伯父已于古稀之年逝世。顿时神惊酒醒,泪如泉涌。他本来一向不信佛、道,此刻却突然生起要出家修行之念。当场即对众友说:“我这个不孝子,父母恩未报,伯父恩未酬,大逆之罪难逃。决定出家忏罪报恩。今天就与各位告别。”众友闻此言均愕然。好友萧闇初说:“你一天不能无酒,怎能出家茹素。如果真要出家,也不须到别处,我即将此园奉施。”杨绍光友也说:“萧兄既施园,你的日常生活所需都包在我身上,并送一个家童侍候你。”见月师很感激二位好友的成全,从此就安顿在萧家园中辞友修行。
一天,他往二十里外的一座道观拜访,见香案上供有《皇经》一部。即向老道士求请回园中奉读。老道说:“你又不是道士,怎可以擅言请经?”听老道如此说,见月师毫不犹豫地脱下俗服,换上道袍。老道赞赏地说:“看来你是真出家,可以请经回去。”
见月师将《皇经》请回后,供奉礼拜。并自取名“真元”,号“还极”……这一年的
除夕日,见月师书
玉皇大帝牌位供养,至诚称号礼拜直到半夜,终于神倦。不知不觉伏地跪眠,梦见万里无云的蓝天,一轮红日高照。他独自走到一
江南第一大佛,只见殿台高广,红墙环围,寺中
松柏苍翠,寺旁有一扇门,可以见到无数圆顶方袍僧人趺而坐。他欢喜欲进,只恨门坎太高不能跨入,再三努力,忽然超越而进。奇怪的是一进此门后,自己已是僧人形象。僧众前面有一身着红色袈裟的老僧坐高台上,向他微笑示意上前。于是急步趋前,老僧持佛经一卷说:“你为众僧讲。”他接经后即对众僧宣讲……。忽然惊醒,浑身流汗。回忆梦中境界,自思以后定为僧。
从此仍然跪诵《皇经》一日,礼拜忏罪一周以作恒课。每次回向时,无不悲咽含泪,难以自持……凡有来园中随喜者,见他从前俗气顿消,真实修行不懈,都赞叹不已。受其感召,有的人发愿长素,有的立意脱俗修行。方圆百里之内,无人不知萧园还极道人。
距浪穹县城八十里外的
三营镇有一佛寺——大觉寺。
崇祯三年春开始启建龙华会,见月师也前往随喜。住持僧云关师以及各会首一致恳请他主坛。见月师再三推辞,无奈众意难违,只得勉力承当。他提议此大会必以斋僧为首务。为筹办斋粮,见月师亲自与本地护法一道遍游街巷募化,劝请善信共成善事。一天时间即筹集银钱三百多两,米五百多石,接着又搭建茅房数十间,以备远道者歇息。在此期间每日赴斋的云水僧、道不下千人,孤寡男女、乞丐穷人等数百人。有凡俗大众赴斋时,他都开示众人礼敬三宝、深信因果、培福修善之理。听闻者皆信受奉行。人们都称赞这是当地自古以来所未曾有之盛事。
会期即将结束时,各会首、执事私下商议要置备礼物酬谢见月师(还极道人)。他得知此消息,在大会圆满的前一日,天亮以前即不辞而别,悄然返回浪穹县城萧家园中。
第二年的七月,浪穹县大寺主僧妙宗相约见月师及好友萧闇 初同朝
鸡足山。八月十五到山上,宿寂光寺。他们听说
狮子岩有大力、白云两位老和尚精修净业,三十年未下山。于是三人穿松林绕山径入谷登崖。到和尚静室后,见月师立即礼拜哀求两位和尚为自己披剃为僧。大力和尚详细问缘由后,同意披剃。白云和尚说:“我观此人终成大器,但恐怕出家容易则持戒不坚,因此须沿门乞化,折其我慢,验其心志,化得衣钵,再来登山披剃。”见月师闻此言后,含泪对和尚说:“弟子一一遵依所言。但登山一番,不忍空回,求和尚赐一法名,虽未剃发,先作一心僧。”大力和尚破颜微笑,赐法名“书琼”。
下
鸡足山后,同月峰僧结伴而行。半个月后到落马镇,宿西山放光寺。此地人乐善好施,与他们甚为投缘,不久即化得衣钵、斋资等,见月师打算立刻返鸡足山披剃。不料,当地善信再三挽留,一时难以脱身。半个月后,本省的亮如老法师赴永昌府讲经结束经过此地,宿东山大觉寺。见月师与月峰商议,想请亮如法师剃发并随侍参学,又恐怕有违鸡足山本愿,失信于两位老和尚。月峰师说:“亮如法师是寂光法脉,你的法名也属寂光宗派,请亮如师披剃,论法脉仍是大力老和尚之孙系,不为失信。此事无须再犹豫。”
听月峰如此说,见月师心意已定,立刻与月峰师登东山大觉寺求披剃。到寺第二天早晨,见月师焚香恳切哀求亮如老法师。法师笑答:“我昨夜梦一僧,身着袈裟,随众无数。他对我说,发长求剃,今天有此因缘。你日后可以助我弘法利生,就取名为‘读体’,号‘绍如’”。十月初五,见月师受亮如老法师披剃,从此正式舍道为僧。
行脚求戒
见月师受披剃后即随侍亮如法师赴各地讲经弘法。一天,有几位初出家的僧人到寺听经,举止仪态,俗不可耐。亮如法师劝诫说:“出家必先受沙弥十戒,再受比丘戒。具足威仪,乃名为僧。如不受比丘戒,威仪不具,不名为僧,反有辱佛门。”见月师听了老法师这番话,有所触动。当场跪拜,请亮如法师授比丘戒。亮如法师说:“我是法师,授戒需请律师。如今三昧老和尚专弘戒律,现在江南一带。”见月师听了亮如老法师的话,即刻决定去江南受戒,并沿途参学。
明
崇祯六年四月初八下午,见月师与同伴觉心、成拙等离开栖云庵,开始行脚。走了近一个月后,故乡历历在望。夜宿
小金蛙寺,见月师思绪翻滚,不能成眠,思双亲生前未能尽孝,
伯父未能服丧,抛撇小弟在家已七年,如今行脚离家,也许便是永别。想到此不禁泪如雨下……转念又想,若以亲情难舍,日后必堕业网。既已出家,当以修行功德,回向拔济,方为真报亲恩。天明后,他遥向家乡及祖方向跪地叩头,哽咽心酸,足软难行。勉强走到广通县。
几天后,到曲靖府,在一古寺挂单。见月师对同行说:“我们此行不是寻常游方,只观外境,不务正修。应置罗汉灯一架,每晚轮流当值,饭罢点灯,众人围灯而坐,随各所学修行,至中夜放参。以此作为行脚的定规。”大家都赞同。
第二天出
云南省进入
贵州省地界,到普安洲,翻越
关索岭,过
南盘江。以后的山路渐崎岖、上下险峻,突然又遇大雨,山涧
急流倾泻而下,山路尽成沟渠。雨水从头淋下脚底,又兼狂风扑面,大家只得两脚横行移步。不时解开衣带,如开堤放水一般,不久人人均感寒透肌骨。见月师勉励大家:“古人参学,舍身求法,不以为苦。我们今天切莫因此雨而退心,将来也好向人说行脚……。”众人大笑,继续冒雨前行。
到大愿寺休息几天后,第二天往安庄。土路砂石凹凸不平,盘旋弯转。几天下来,见月师的鞋底洞穿、脱落。只得赤脚而行。天黑歇息时,双足肿痛,如火炙锥刺。第二天早上,仍然勉强行走,开始脚不能沾地,渐渐只好柱杖跛行,又走五六里后,不知有足,亦不觉得疼,中途又无歇处,至晚上已走过五十多里。
十月初,到湖南武冈州,宿止水庵过冬。第二年
破五节,和宜法师于梁家庵开讲《楞严经》。见月师一行即往听讲,至四月初一圆满。
半月后,见月师一行进入
江西省,走
德安县,到庐山。一天,行至万松庵,天色已晚,叩门借单,寺僧拒不开门。无奈,见路旁有一块大石,下面虚空有丈余宽。几人便挤进石下坐。片刻,寺僧开门出来驱赶,众人只叹与此僧无缘,各自闭目默坐……第二天东方破晓几人随路而行,到豆叶坪用早餐,黄昏时到
东林寺挂单。进云水堂,只见草深数丈,墙颓瓦脱,窗无遮,无法安歇。中间有一
无梁殿,众人入内礼佛后,扫除清洁,置蒲团于佛座两侧,打算念佛一夜,也不枉到此古莲社一回。这时,本寺当家僧出来对众人厉声诃责说:“不告执事,私自移殿,不容许在此寺歇息。”众人被驱至山门,遇一老僧留下他们吃饭、住宿。不想当家僧又来责备老僧,并用水泼湿地面,使他们不能坐卧。无法,众人只得谢过老僧而出。见月师对同伴们说:“也许我们过去世与当家僧种下不如意因,今当还报。他这是在成就我们的忍辱行,应对他作善知识想,切莫起怨恨心。”大家边说边找歇处,最后在一处古墓边以蒲团
香港置地,静坐一夜。
几天后,至
太平府,听说融悟法师在青山讲《
法华经》。大家欢喜踊跃,行至青山听经。听经后,重新上路。初十日上午到达南京城,至大佛庵挂单。寺主告知本城兴善寺当家是云南人。第二天中午见月师一行往兴善寺,见僧众所食皆为虫蛀米,少盐无油。而当家僧徒眷处却都是新米,时令蔬菜。有一位当家僧的徒弟,听见他们几人
云南省口音,晚上便到云水堂认同乡。见月师回答:“我们是贵州人。”再不与此僧答话。过后,见月师对同行说:“我们万里而来宜依止有道德善知识,如此不为众者,宁甘淡薄,不可亲近。”寒冬将临,不便行脚。但当地规矩两人以上均不予挂单,众同伴只好分散于各寺。见月师上
华山,于厨下安单。平时洗碗担水助厨,空闲学经咒。
厨下典座号“了然”,每次做饭时都私自留下一些。一天,见月师背咒以后回厨下,典座专留一碗米饭请他吃,见月师问:“大众都吃粥,此饭何来?”典座大怒说:“我好意留给你,反来质问我!”见月师说:“大丈夫岂能用不明之食”。说罢,起身出外,不回厨下。
见月师下华山后,于途中巧遇成拙师。二人同行,三月初一至长城口,过龙泉关,到
塔院寺挂单。在塔院寺,见月师除上殿佛事外,专心阅《楞严义海》。成拙师自愿挑水、做杂活,闲时专读《
法华经》。在此期间二人口无杂语,足不散行,每天读经至深夜。一天,见月师对成拙说:“我俩每晚读经至深夜,影响他人睡眠,不如到大殿琉璃灯下,既安静又不扰人。”于是二人从此于大殿读经。
五台山的春秋季仍寒冷,更何况是冬夜。二人仅穿单衣,手捧经卷,站立灯下,用功时忘乎所以,到夜深掩卷休息时,手指不能曲,脚冷硬不能移,通身战抖,寒彻肺腑。尽管如此,二人行愿反而更坚。
第二年四月初八,见月师离五台山。七月十九到
保定府罗寺住宿,午后与同行六人往一树林散步,忽被蜂拥而至的难民及乱兵冲散。最后只有觉心师相随。二人不能再回宿处,只得向南疾行。一天,歇在一处荒坟古树下,二人又饥又累,无住家投宿。见月师对觉心说:“自
云南省出发至今往返两万多里,徒劳跋涉,志愿未成,想当初披剃师赐我法号‘绍如’,以绍兴
大日如来大业相勉,而今一事无成,惭愧至极。我的法名‘读体’乃读教而明法身理体之意,如因指见月。我今天决定将‘绍如’法号改为‘见月’……。
九月初,二人到江南瓜洲,又渡江到达甘露寺,受到当家平素师热情接待,并为二人置办衣单。第二年
元旦后,二人离甘露寺往天童参禅,平素师为二人置办行李外,又赠路费银两。
二月初三,两人到
丹阳市桥头搭渡船时,行李被人偷走。到
海会寺后,听两位游方僧说,
禅定老和尚已出
北京市,受
丹徒区海潮庵之请,于该寺二月初八起期授戒。二人听后大喜,次日早晨即返海潮庵。到庵后才知道,两人所携路费二两五钱银只够一人受戒的衣钵费用。于是,决定见月师去受戒,觉心师入行堂。
新戒堂引礼师号“耳圆”,他对见月师既无行李又不请律本学习,只是终日默坐,很不满意。因此,凡有后来求戒者入堂,都叫见月师靠边让位,如此十几次之多,同戒者都为之抱不平。见月师却毫无怨言,只作游戏想。到了受戒者轮留背诵《毗尼日用》那一天,引礼师故意将见月的名字列入第一位,不料,见月师在教授师前朗声背诵,犹泻瓶水,将《毗尼日用》从头至尾一字不漏背完。教授师很惊讶地问:“你不读戒本,每天只是静坐,怎么背得如此纯熟?”见月师答:“因为无钱请律本,所以只得默坐,静听左右戒兄读,因此记得。”此戒期中,香雪阿闍黎讲《梵网经》,四大班首轮流复讲。首座师举荐见月师讲,听讲者对见月师的讲解均交口称赞,大和尚与二法师都十分欣喜。
金轮法王赐予他被褥衣履,并施觉心师衣钵,准许入堂受戒。
受戒后,香雪师叫见月师及同戒去请大和尚改法名,以便常随侍左右。众同戒依言,争先恐后往方丈室,礼拜和尚求改法名。唯独见月师退居最后。他
顶礼大和尚后说:“我因披剃师度方得出家,并蒙他指示离
云南省才得以向和尚求受大戒,若无披剃师,既不能出家,也不能受戒为僧,恳请大和尚慈允,仍叫我旧法名,以使我不忘根本。同时弟子也愿终身常侍大和尚座前。”大和尚说:“我当初受戒时,诸上座也劝我求律祖改法名,我也是不敢忘本。如今已弘戒三十多年,今天才见到同我存一心者,做善知识惟重行德,不在乎叫什么名号,允许你仍用旧法名。”
见月师与众同戒随侍
禅定大和尚往
泰兴县毗尼庵弘戒。教授师向
金轮法王推荐见月师任教诫西堂,总理各堂戒事。见月师白天认真负责总理各堂戒规,晚上专心读各部律本。有时读到古奥难解处,无人请问,即礼拜祈祷佛菩萨乞求开解。礼罢小坐片刻,再展卷重读即豁然开朗,凡有滞碍处皆化解无余。
十月十五日,南京报恩寺开戒,见月师仍任西堂。
第二年四月十五日,三昧大和尚受请住持
华山道场,点名由见月师任监院。
崇祯十四年七月,三昧和尚为复兴华山道场,决定修建殿堂,将寺门改向。工程繁重,事务杂乱,见月师虽任教授师仍与大众同劳动,亲自卸瓦运砖,以身作则。
弘光元年六月初一,三昧大和尚对侍者说:“初四巳时我取涅盘。”接着命侍者鸣槌集合大众于方丈室,大和尚郑重宣布:“华山法席,见月可以继承。”当场将紫衣、戒本付予见月师。初四,大众齐聚方丈室,三昧大和尚淋浴后结跏趺坐,在众人念佛声中微笑而逝。
华山领众
见月师接三昧和尚衣钵住持华山后,首先制定了十条规约,对大众宣布:
第一,鉴于诸方古刹,自立房头,不择道品,泛滥剃度。华山为杜绝房头之患,惟以袈裟法亲同居,今后誓不披剃一人。
第二,常见丛林中攒单养老,不肯修行,使各施主、护法讥讽。华山革此陋习,即使老年修行者亦不攒单资,随缘共住。
第三、华山不安一化主,不散一缘簿,道粮任其自来。
第四、过去诸方长老、方丈独设小灶、私收礼品,未能与大众同甘共苦。今后无论何人,三时粥饭随堂,一切礼品入库。
第五、诸方堂头私收供养,待客款项出于常住。今后
华山革此弊端,凡是施主一切供养总归常住所有,不得私用。
第六、今后华山传戒,来者不需攒单,去者不给化疏。不将传戒作贸易,淡薄随时,清净传戒。
第七,革除各寮房内聚坐杂谈,空消岁月之风气。若有来客、道友探访,一律请到客堂相待。
第八、革除过去往俗家吊贺、送礼之风。只要依律行持,相信各方檀越自然谅解。
第九、今后居华山者不论担任何职,一律出坡劳作,有病则不勉强,到老方可歇息。
第十、华山同修大众,都应遵佛制,去修饰,不着丝绸,不穿俗服,三衣不离,过午不食,彼此策进。
十条规约一出,大众各有议论。达照师说“其他各条暂且不论,只是不安化主一条,恐日后有断粮之虞。”见月师说:“我虽初任方丈,但誓不以诸方热闹门庭为例,宁可效仿古人操履模式。”达照师听此语,叹息而出。
不几天,见月师的同戒十几人纷纷星散下山,旧执事辞职者十有八九。最后仅剩下一百多同志,奋发协助,愿与见月师在
华山共持戒修行。
顺治三年四月初,虽然当地土匪作乱,人心不宁,见月师仍然决定依律结夏安居。五月二十日天亮,匪首
张秀峰领一百多人拥入寺院。见月师有理有节与之周旋。几天后土匪撤离,但以后仍不时来寺骚扰,施主不敢上山送粮,每天仅喝
稀粥,少油无盐,大众心神不安。见月师对众人说:“安居才刚刚开始,大家切莫怖退,以后凡有官兵、土匪上山来,由我独自向前应酬,不劳大众操心。”听此言后,人心安定,继续精修……。
七月十五日自恣日,大众集聚方丈室,结夏安居圆满结束。西堂愿云公当场作安居解制诗一首以示庆志。
顺治七年,见月师五十岁,当时
华山道场日见兴盛,诸刹耆宿相敬而临,四方檀供不募而至。在此顺境下,见月师受戒时的尊证觅心师欲争做方丈。四月十五日早上,见月师鸣鼓集众于方丈室,并亲自去请来觅心师,然后对大众说:“自古方丈请有德者担任,我德浅不堪任此位,今对大众宣布,此山方丈由觅心师任。”说完即将常住银钱、帐目当场交接清楚。
十七日,见月师到三昧大和尚
灵塔前上供拜别,并对众人说:“律中有遇违缘听许迁移安居之说,因此我明早往宁国府长生会安居。”第二天早上,副寺履中师送银三十两给见月师作路费,见月师笑而不接。履中师说:“这是和尚的香仪,非供众物。”见月师说:“银钱我已全部交出,一交俱交,何容分别。”拒不接受,空手下山。
见月师下
华山后,山中再不象如法如律道场,大众陆续下山。不久,库房空虚,银钱俱无,粮食仅存数石。后来,当地大护法陈昭居士进山礼佛,见此情景,恸哭着对大众说:“见月和尚离华山后,丛林顿时衰败至此。我为护法,必先护僧,一定要将和尚接回。”
七月二十一日,陈护法亲自赶往宣城宁国府,接见月师回山。第二天觉浪和尚也同诸护法一同来送。到范家场时天已全黑,村民听说见月师回山,男女老幼纷纷手执火把相送,亮如白日,觉浪和尚大笑:“奇哉!见月公住山感化如此,真是法道大兴之兆啊!”
见月师回山后,上山求戒者不断增加。虽山中生活清苦,大家都不愿离开他往。从
顺治八年开始,每逢冬夏,内外大众共聚一堂,七天七夜念佛不断,仍是吃粥结午,七月十五自咨日,依经供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随其所有,普散大众,以报父母深恩,以此定为常规。
顺治九年,江南一带大旱兼虫灾,田地寸草无生。附近村庄的饥民男女老幼数百人蜂拥上山乞食,众僧尽量减少自己口粮以救济。一天中午,上山人数量最多时竟将整座寺院殿堂挤满。见月师对大家说:“你们今日不得已而登山,都因过去生不信三宝,悭贪不施贫苦,所以感得此苦报。今天我代表众僧,施予每人三文钱,然后每人再还施我一钱,都要口中念佛,双手奉施。以此为你们种植供僧福田,将来离贫得福。”大家频频点头,当下佛号声声,响彻殿宇。然后,众僧扫尽仓库中最后一粒米煮饭施饥民。这样,常住已无隔夜粮,第二天早上只能烧
白开水过堂。到晚上,
江宁区黄君辅居士及时送米十石上山,方解决困难。
顺治十年二月中旬,年近五十的
比丘尼心闻师同徒弟共十人从汉阳乘船而来,登
华山学戒,乞求安居三月。并供米六十石,银二十两。见月师见她们诚意真切,便同意安居。但是,临设斋日,十比丘尼却不肯入堂礼拜大僧。见月师对她们说:“你们发心远道而来学戒,为何不进斋堂礼僧。律制比丘尼纵然百岁,也应当礼初夏比丘。今天你们自大慢僧,非学戒者。”心闻尼师说:“我们在汉阳,往善知识处设斋,方丈皆以客礼相待,并不要求我们礼拜。”见月师说:“他这样贪图利养,败坏法门,凡见有因缘尼,敬如生母,以望更得厚供,是狮子虫,非真善知识,我们华山道场虽淡薄,宁绝粮断餐,也不敢违制邀利,今天所设之斋,作常住用,以银钱还给你们,米在下院,你们担走。”心闻尼师闻言,面露愠色,接过银两,领徒弟从后山而下。三天后,心闻尼师又领徒弟再次上山,一齐跪在方丈室外,悔泪横流。对见月师忏悔说:“我们过去在汉阳时,一向如此蒙昧,并非故意,自大慢僧,恳请和尚慈悲,接受我们忏悔。从今以后,所有言教,一概遵从不违。”山上众执事、班首等也同时跪下代求,见月和尚慈悲接受众尼忏悔,安排她们在鹿山庄结界安居,并指定阿阇黎半月后对众尼教诫。由此,见月师撰集《教诫比丘尼正范》一卷流通。
八月初的一天,后堂会一师阅《般舟三昧经》后对见月师说:“般舟
禅定是净业要宗,最属难行……”见月师说:“我过去曾在北五台听善知识开导此法,须不坐卧,立行三月。后来阅藏,知南山道宣律祖常修此三昧,以后行者渐少。我想,只要舍得此一身自然行得。”当即决定修此般舟三昧。从八月二十日开始入方丈室闭关至十一月二十一日出关。两年之后的秋季,见月师再修般舟三昧三个月。
康熙四年,见月老人六十四岁。这一年夏天撰述《毗尼作持续释》并刊印流通。另外,尚有《大乘玄义》、《毗尼止持会集》、《黑白布萨》、《传戒正范》、《僧行轨则》等着述。
康熙十七年年底,见月老人示微疾。第二年正月十三日,老人对弟子说:“不要再送汤药,我七天后即行。”七天后,即正月二十日,见月老人结跏趺坐,安详而化。世寿七十八岁,僧腊四十八。荼毗后得五色舍利无数。
——宋名剑《见月律师行履略记》
评价
见月律师是
明朝的一代高僧,
李叔同曾云:“师之一生接人行事,皆威胜于恩。”纵观师之来历与常人有所不同,师为法行脚之事迹,可谓是:“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之见证,是再来人也。
见月律师弘戒数十年,戒弟子以数万计,法嗣亦数十人,近世律宗之重兴,至读体集大成,法席之盛,近古以来未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也较为显著。
“析义释文,口若悬河,座下千人,罔不叹服”——(《
中国佛教史》)
墓塔
见月律师墓塔在隆昌寺西北方,有石阶可攀,最外层为乱石垒成,墓园地面有条形青石铺砌。石冢为环形结构,墓塔由三块巨石垒成,高约2米,上下石宽为1-1.3米,上刻莲瓣纹,中间之石宽为0.56米,上刻“传南山宗中兴止作宝华第二代见月律师塔”,塔顶有一石顶,圆如大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