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加索
俄罗斯重要粮食基地之一
北高加索,亦称“前高加索”。指大高加索山以北、库马-马内奇低地以南地区。西濒亚速海黑海,东临里海。全境为北高加索经济区。属俄罗斯
北部主要是平原、丘陵、低地,南部为山地。西为温带草原气候,东为半荒漠和荒漠。黄河库班河捷列克河库马河。天然气、石油、铅、锌、钨、丰富。农业发达,俄罗斯重要粮食基地之一,食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亦重要。高加索山脉山北麓多矿泉,有全国最大矿泉疗养区。
地理位置
高加索地区指原苏联的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地区,其总面积约44万多平方公里。由于被大小高加索山脉分割,该地区分为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两部分。南高加索也称“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北高加索则属于俄罗斯。达吉斯坦、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共和国都分布在这里。
地理范围
在政治概念上包括了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部分地区,及俄罗斯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阿迪格共和国、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克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和达吉斯坦共和国。
地区资源
黄河库班河捷列克河库马河。天然气、石油、铅、锌、钨、钼丰富。该地农业发达,是俄罗斯重要粮食基地之一,食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亦重要。高加索山脉山北麓多矿泉,有全国最大矿泉疗养区。
宗教情况
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连接处。人口不足3000万,却有50多个民族。由于地势复杂,许多民族虽近在咫尺,语言却完全不通,因此高加索曾有“语言之山”之称。同时,这里也是宗教的会合之地,东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多种宗教派别交织在一起。
历史影响
历史上,很多帝国都曾染指高加索,镇压和反抗成了高加索政治的鲜明特色。在战略家的眼里,高加索是各种力量云集,各种利益交错,各种冲突交织的“碰撞之地”。
历来是个“火药桶”
17、18世纪,高加索地区战火不断,内有民族争斗,外有波斯、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的争夺。经过两个多世纪的血雨腥风,沙俄帝国终于在19世纪下半叶控制了高加索的命运,但高加索地区的反抗运动时有发生。即便在苏联时期,高加索局势也不是很稳定。苏联解体前后,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加剧,冲突不断,充满了火药味。
在北高加索,起初是北奥塞梯与印古什共和国领土纠纷而爆发武装冲突。紧接着,1991年11月,杜达耶夫宣布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为“独立主权国家”。为维护国家统一,俄罗斯于1994年发动了第一次车臣战争。1999年8月,车臣非法武装入侵达吉斯坦,俄罗斯再次举起反恐大旗。同年10月,俄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端掉了车臣恐怖分子的“老巢”。为了报复,车臣残匪在俄罗斯各地实施了一系列血腥的恐怖活动。
北奥塞梯南部的南奥塞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1992年1月,该州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并与北奥塞梯合并,从而引发了格奥武装冲突。前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决心拿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开刀,以便结束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却搞僵了与俄罗斯的关系。
许多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地区的不稳定是苏联遗留下来的“历史包袱”。
各方纷纷插手高加索
外高加索地区战略意义深远,战略能源丰富,让各方为之心动。从地理上看,谁控制了高加索,谁就等于控制了里海黑海,卡住了欧洲通往中东中亚的咽喉。从经济上看,谁控制了高加索,谁就等于控制了里海地区的能源。
里海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1500亿至2000亿桶,是世界主要的石油产地,被西方称为“第二个中东”。在全球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该地区石油资源的战略地位正日益凸显出来。
苏联解体后,美国土耳其伊朗纷纷插手高加索事务,使该地区局势更加复杂。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踏步地进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地区,想通过控制外高加索而掌握里海能源的走向。土耳其欲通过加强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的关系,实现自己的“地区大国梦”。伊朗也认为该地区是自己的北部屏障和与俄罗斯联系的中间地带,不愿美国人在这里指手画脚。
出于维护本国安全的考虑,外高加索三国也在积极寻找出路。为获得西方的支持,格鲁吉亚不但向美国土耳其开放本国军事基地,还公开表示要尽早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阿塞拜疆则一直小心翼翼地搞平衡外交,希望在不刺激俄罗斯的同时“融入欧洲”。因此,阿迫切希望北约在它那里设立军事基地。不久前,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访问巴库,两国已就美驻军原则上达成协议。亚美尼亚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坚定盟友,但也时不时地向欧盟“暗送秋波”,不放弃欧美这一重要的外交发展伙伴。
俄学者认为,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地区存在着现实和潜在的危机转化为武装冲突的可能性。
泛突厥主义”思潮和宗教极端主义也是影响高加索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匪首巴萨耶夫公开叫嚣,他的任务是要“解放整个高加索”。一些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宗教极端分子不断地潜入车臣,不但和俄军作战,还和车臣匪徒一起制造了数起血腥的恐怖案件。
社会情况
北高加索——大型恐怖事件
刚刚进入2010年,俄强力部门就加强了在本国南部北高加索地区清剿恐怖分子的行动力度,一些恐怖组织头目相继在俄警方的特别行动被击毙。1月5日,俄强力部门还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境内缴获大量炸药,并成功制止了一起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大型恐怖事件。
但与此同时,北高加索地区依旧接连传来一些并不让人高兴的消息。2010年1月6日,一名自杀式恐怖分子驾驶“涅瓦”牌JEEP冲进达吉斯坦共和国首府马哈奇卡拉市巡警基地,准备冲击正在出早操的巡警队伍。恐怖分子在遇到特种警察的警车阻挡时,还向警察开枪并在半路中引爆了所乘的“涅瓦”车。爆炸掀起的巨浪扩散直径达200米,造成5名警察牺牲,包括18名警员在内的24人不同程度受伤。1月7日晚,一伙不明身份的人在马哈奇卡拉市向一名护法机关工作人员开枪射击,导致这名警员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治身亡。
北高加索地区除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以外的其他六个共和国经济社会情况与车臣类似,然而两次车臣战争吸引了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战争也部分掩盖了其他共和国内部以及他们与俄罗斯联邦中央之间的诸多问题。
和以前多次的恐怖事件不同的是,2009年在北高加索地区出现的恐怖袭击的组织者既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更没有表明自己如此行为的目的——此前的几次人质事件中绑匪都提出了联邦军队撤离或是释放被关押成员之类的具体要求——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袭击者要全面颠覆北高加索地区稳定的“决心”。想象中的“分立主义分子”频频出手却没有提出任何明确的和分离主义相关的诉求,这恐怕是让俄罗斯领导人最头疼的地方。
这一组恐怖袭击的种种迹象表明,经由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中亚进入俄罗斯南部边境的与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有关的力量正在直接参与北高加索地区的活动,而北高加索地区的恐怖主义者也在仿效自己在世界其他地区“同志们”的行动模式。比如为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所青睐的自杀式攻击越来越多地在北高加索出现:这样的袭击模式不需要像前几次大规模绑架案件中(比如别斯兰小学人质事件和杜布罗夫卡剧院人质事件)那样的团队出击,几个人甚至单兵作战就能制造足够的损失和影响。自杀袭击者录制诀别留言、再在网络上传播之类的做法也不难让人联想到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勒斯坦已经广泛使用的类似手段。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地理范围
地区资源
宗教情况
历史影响
社会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