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山
历史名山
黄华山在福建省建瓯市县城内东北隅,海拨202米。明代永乐年间,建有黄华楼、冠山台、凭虚阁、待月轩、咸宜亭、黄华书院等亭台楼阁,风景幽雅秀丽。清康熙,又建真武庙于山顶。光绪十六年(1890)增建邑爽亭、奎星楼。历代名人墨客多有吟咏赞美的诗篇。山下还有韩蕲王屯兵处、李纲祠等景点,素有“建州十景,首推黄华”之称。
景致特点
古城墙之内侧,为城中之山,山上林木葱郁、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秀丽为一城之最。站在山顶上,远眺双溪合抱,宛延曲折,奔流不息。俯瞰城关,楼宇迭起,人来车往。顿觉气势轩昂,心胸开阔。
黄华山风光秀丽,为历代名人墨客所涉足,逗留吟诗作赋。如汉之林福、六朝之顾野王、唐之李频、宋之苏轼蔡襄陆游袁枢、杨忆、刘光应、吴激、明之冯梦龙杨荣、清之方苞崔铣等都曾留下其赞美诗篇。
黄华山也曾是战略要地。唐朝黄巢、宋代范汝为清代石达开等农民起义军领袖及其部队,都曾留下其足迹。宋将韩世忠练兵于山下,李纲留有“屯兵处”,肖劲光曾在此发表革命演说。中共闽浙赣省委在此创办福建省公学,培养干部、为解放全福建,建立红色政权作出贡献。
历史沿革
南梁刘宋元嘉初(公元425年)知府华瑾之徙城郡于山麓。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韩世忠讨伐范汝为,屯兵于山上。元至正末(公元1368年)左丞阮德柔筑城至山顶,下接旧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都指挥拓宽城池,包此山于城中。明永乐间(1404—1424年)建楼亭于山间,曰:黄华台、冠山阁、凭虚轩、待月亭、咸宜亭,山下有潭、秋冬不涸。续后台阁轩亭皆废,明弘治六年(1493年)副使杨泽重建,嘉靖六年(1527年)会事伍希周修建,十三年莶事汪佃再建、又废。天启五年(1625年)知县仲嘉偕郡人陈国重建,半山有亭,余事张秉文匾曰“观止”,知事杨肇秦又于山麓建黄华书院。清顺治五年俱废。康熙帝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张大典建真武镇于山项。二十六年协镇谢思礼,以郡城主山,令军士环山栽松,又作半山亭以憩游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宁镇王复胜、知县程祖福重修,加建挹爽亭、奎星楼,雨亭,其后知县谢启华、建安县令范溶皆有题咏,林湘画壁。
民国以后,黄华胜景渐趋衰落,亭台楼阁年久失修。民国16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过境,戴岳、肖劲光捐银洋二千圆,助建黄华公园。惜未成。
民国末,山顶奎星楼、半山挹爽亭、雨亭已废。“大跃进”期间(1958年)办食堂,黄华山松林砍烧尽。“文革”中(1968年)观音阁毁为废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决定重建黄华公园。组织干部、群众上山植树。1982年,共青团中央组织闽、赣、湘、粤四省百县团员青年代表在黄华山营造“百县林”。现山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满山又现一片葱绿。黄华公园已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实施中。
1994年,开始重建黄华山公园。目前在山上已重建和修建黄华阁、挹爽亭、六角亭、咸宜亭、待月亭、二华叠翠亭、夕照亭及福建公学纪念亭、四省百县绿化纪念亭等多处,改建了请肖劲光将军题字“黄华山公园”,铺建全山通道。已建设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场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景致特点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