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教师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是浙江师范大学下辖的主要
二级学院之一,是为了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打造教师教育品牌,在原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新组建的一个新型的独立性、专门性、实体性学院,负责研究制定全校教师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组织实施学校教师教育的教学培养工作。学院为培养高质量的教师创造了跨学科文化背景、研究环境,为推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与国际教师教育接轨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大学+师范”的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组织运行机制,是教育科学与技术研究应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院概况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位于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是浙江师范大学为了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打造教师教育品牌,在原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的基础上组建的一个新型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原名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11月,由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物理系教育技术专业等合并而成;2001年9月更名为田家炳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年6月更名为田家炳教育学院;2007年6月学校实施教师教育改革,进行机构调整,原田家炳教育学院建制撤销,由教育学、心理学、
教育技术学相关专业、学科、教师与各学院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教师组建了教师教育学院。学院承担制订全校
教师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划、具体实施学校教师教育的教学培养工作,是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学院为培养高质量的教师创造了跨学科文化背景和综合性成长环境,为推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与国际教师教育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功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大学+师范”教师教育模式。
学院下设
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学系、课程与教学系;设置教育学、小学教育、
应用心理学、
教育技术学等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建有2个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
教师教育重点基地,3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6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3个院级研究机构。
学院建有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有教师技能
实训中心、心理实验室。学院资料室拥有图书资料1.5万多册,期刊290余种,音像资料和
计算机教学软件数千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资料为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10年,学院共有在读全日制本科生432人,硕士研究生1042人(含教育硕士),函授生1525人。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正式建立后的首任院长
张剑平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省高校教育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院长
李长吉教授,是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课程委员会常务理事。
机构设置
行政机构
教学机构
科研机构
校级研究机构
院级研究机构
学科建设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
教育学(初等教育方向)、
应用心理学、
教育技术学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技术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为浙江省特色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学科教育、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等5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及语文、数学、科学、物理、
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硕士方向,还招收公共管理(MPA)教育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
学院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双语课程4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室是
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国家精品课程(2004年),“面向
教师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创建与应用”成果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二等奖(2005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之一,在
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院建有“高等教育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设有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评论研究中心、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校级重点研究机构,还有电视传播技术研究所、实验积极心理学研究基地、教育文本分析中心等院级研究机构,并建立了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学院的
教育学、心理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除了在上述一级学科的13个专业招收研究生外,还在教育经济与管理、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招生。同时,还在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学的教育硕士方向,以及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管理方向招收研究生。
重点学科
一、学科负责人及梯队
1.负责人姓名:徐辉;性别:男;年龄:46;技术职务:教授;最后学历(学位):博士
2.学科梯队18人,其中正高职6人,副高职8人;40岁以下高职7人,41-50岁高职7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5人。
3.省“15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
二、科学研究与开发
1.共发表学术论文298篇。
2.出版著作37部,其中学术专著31部,编写教材6部。
3.承担科研课题59项,经费451万元。其中省部级课题15项30万元。
4.获省部级奖励3项,其中一等2项,二等1项;厅局级奖励7项。
5.鉴定成果2项,国内领先2项。
三、人才培养
培养各类人才446人,其中研究生198人,相关专业本科生248人;授予博士学位5人,授予硕士学位193人。
四、学术交流
1.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3次。
2.接受进修和合作研究5人次,出国讲学3人次。
五、学科点工作条件
学科点拥有图书资料:图书5.6万 册,
学术期刊568种。
六、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水平
1.比较高等教育:该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一是积极介绍西方高等教育理论,丰富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库。除了高等教育名著译丛与影响力译丛之外,准备着手进行通识教育译丛的甄别、翻译、出版工作。二是拓展新的研究领域,扩大比较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围。2003年,成立了全国首家非洲教育研究机构——非洲教育研究中心,积极开拓非洲高等教育研究资源,试图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使之成为非洲高等教育研究与人才培训的中心。三是本研究方向不仅是"输入"国外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还积极向国外传播中国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起到沟通中外教育思想交流的桥梁作用。四是本研究方向除了进行理论探索外,还着重培养适应国际化教育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不仅要高质量地培养本国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而且要开展不同层次的留学生教育,从短期培训、学术研讨到接受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已为教育部、商业部举办了两期面向非洲国家教育行政官员与高校领导的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班。
2.高等教育原理:该方向的特色是:致力于研究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阐述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对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的理论解读,以及在当代语境下与他们进行对话,辨析高等教育发展思路理论意蕴,充分论证高等教育普及化、民主化、人道化发展的合法性依据,使高等教育成为民主社会所有公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该方向研究是
浙江省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同时展示着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与良知。这一方向的成果如何,直接显示浙江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与学术水准,为高等教育乃至教育的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3.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这一研究方向主要特色:一是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改革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倡导高等教育研究的实践意识与问题情结,关注现实,深入了解政策制定及执行的实际情况,对事关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与政府之间的广泛联系,成为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体和智囊团。二是宏观研究与院校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为院校研究提供基本的背景,院校研究则为宏观研究提供具体的实例,两者相得益彰,确保研究的实效性。三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比如,农村高等教育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独立学院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大学学术组织研究、大学教学与课程管理研究等等,相信这些研究不仅为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实践提供指导,成为政策决策的参考依据。
4.高等教育评估:该研究方向成员的研究成果处于领先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评论方面,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视角,具有开创性研究性质,对高等教育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方向特色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评估理论研究;高等教育评估的方案研究;高等教育评估的组织与制度研究;高等教育评论研究。通过对高等教育评估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把
浙江省的教育发展引导到符合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
师资队伍
根据2010年统计,全院有教职员工11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3人,博士40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科研并重的师资队伍。
教授名录
校特聘教授:
眭依凡 傅根跃 安双宏
张立新 张丽霞 姜根华
郑逸农博士生导师:安双宏 傅根跃
季诚钧 李长吉 李伟健
楼世洲 裴娣娜 眭依凡 徐辉
教 授(含研究员)(49人):
安双宏 鲍 嵘 蔡铁权 蔡 伟 蔡志良 陈秉初 陈永胜 戴春林 傅根跃 傅建明 季诚钧 姜根华 金炳尧 李长吉 李承先 李鸣华 李润洲 李伟健 李 欣 刘万伦 刘宣文 刘 尧 楼世洲 潘 涌 裴娣娜 钱旭升 任 俊 舒志定 眭依凡 隋光远 孙祯祥 施章清 万秀兰 吴惠青 夏洪文 徐 辉 徐 君 徐今雅 杨天平 於 荣 张华龙 张立新 张丽霞 张天雪 张维忠 章苏静
郑逸农 周跃良 朱铁成
副教授(含副研究员)(43人):
陈步云 蔡亚萍 曹晓华 查 颖 陈炳木 陈伟强 程燕平 董光恒 傅宝英 郭冠平 胡祖虔 黄立新 黄良英 黄 晓 贾春瑶 康春花 李 伟 梁 戈 林新事 林一钢 马昌法 孙炳海 童志斌 王国均 王立君 王丽华 王满华 王俏华 王良辉 吴民祥 项建英 徐长江 徐元根 杨光伟 叶亚玲 余进利 张振新 郑 和 郑流爱 钟晨音 周国华 周晓燕 朱欣欣
人才梯队
151第一层次:徐 辉
151第二层次:
傅根跃 刘 尧 舒志定 刘宣文
季诚钧151第三层次:傅建明 李伟健 夏洪文 徐长江 张天雪 周跃良
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徐 辉 张维忠 刘 尧 舒志定 刘宣文
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陈秉初 金炳尧 李欣 李伟健 李长吉 潘涌 任俊 吴民祥 张天雪 周跃良
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董光恒 黄立新 金炳尧 李承先 李鸣华 李伟 林一钢 钱旭升 王立君 王丽华 夏洪文 项建英 徐长江 杨光伟 余进利 张天雪 张振新
郑和 郑流爱 钟晨音 周晓燕
教职员工
陈步云 傅宝英 傅建明 胡祖虔 李长吉 李润洲 梁戈 刘尧 刘迎春 裴娣娜 钱旭升 舒志定 王丽华 王俏华 吴民祥 项建英 叶亚玲 余进利 查 颖 张华龙 张天雪 郑和 周国华 周晓燕
心理学系(19人):
曹晓华 陈永胜 戴春林 董光恒 康春花 李锋盈 李红梅 李庆功 李新宇 刘万伦 刘宣文 任俊 宋晓兰 隋光远 孙炳海 王立君 徐长江 姚静静 张振新
教育技术学系(17人):
郭冠平 黄立新 李鸣华 李欣 梁萍儿 倪惠莲 阮高峰 孙祯祥 王良辉 王小明 王满华 夏洪文 张家华 张立新 张丽霞 章苏静 赵立峰
课程与教学系(33人):
白改平
蔡铁权 蔡伟 蔡亚萍 陈碧芬 陈秉初 陈炳木 陈伟强 程燕平 郭满库 黄晓 姜根华 金楠 金善董 林新事 马昌法 潘涌 童志斌 王锋青 王国均 韦正航 吴樟华 谢群 徐元根 杨光伟 张维忠 郑流爱 郑逸农 周阳 朱铁成 朱欣欣 朱哲 竺丽英
行政、教辅人员(17人):
黄良英 贾春瑶 金美贞 况落华 李恒 梁小娟 林兰芬 刘冬仙 沈夏林 施丽君 王洪照 王晓均 徐君 徐献梅 许建平 曾敏 周大根
历任领导